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清商曲中的吳聲和西曲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清商曲中的吳聲和西曲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隋代大業年間,隋煬帝楊廣迷戀上了清商曲,清商曲便是漢代的相和大曲發展而來的壹種新的歌舞曲。這天剛好是農歷正月十四,夜深人靜,皓月如洗。楊廣在長安上陽宮中吹奏自己的清商新曲,他滿心歡喜,竟忘了歸寢。

第二天晚上,正是元宵之夜。楊廣換上了壹身百姓服裝出宮觀看花燈表演,他走到壹座酒樓下面,忽然聽樓上傳來悠揚婉轉的笛聲。

楊廣仔細辨之,他不由大吃壹驚,心想:“此曲正是自己昨夜所奏清商新曲,我才剛剛寫出來,如何第二天就已經傳到民間了。而且這吹笛子的人吹得這般純熟,他是從何處得知我的曲譜呢?”

楊廣便悄悄派人捉來了吹笛者,他打量著眼前這位眉清目秀、相貌不凡的少年笛手。楊廣問道:“妳是何人?方才吹奏的清商曲子從何而來?”

話說這個少年,是都城長安著名笛子演奏家李蕭。李蕭早年曾經拜過西域龜茲的樂師學過笛子,他的技藝不凡,每每吹奏的時候,聽者總有數百人之多,無不拍手叫絕。

李蕭回答楊廣道:“我是李蕭,家住長安東城。昨晚我在宮墻外的橋上賞月,聽見宮中有人正吹奏此曲。我便在橋上插下小棍,暗暗記下了樂譜。昨天又吹奏練習了壹番,不到天明就吹熟了。”

楊廣疑惑道:“那妳當我的面再奏壹遍吧!”

李蕭鎮定自若,照原曲又奏了壹次,不僅吹得熟且技法得當,音色悅耳。

隋煬帝楊廣皇帝精通音律,他見李蕭年少,但是確實是個奇才,他便問李蕭道:“妳拜師於何人?”

李蕭答道;“是壹個西域的龜茲樂師教我的。”

楊廣便將李蕭留在了宮中,讓他擔任宮廷清商樂隊的首席橫笛手。李蕭留在宮裏,深受楊廣賞識。那時候,宮廷樂隊裏有個歌女歌喉婉轉,十分動聽。楊廣便叫李蕭單獨為她伴奏,壹起表演清商大曲。那笛聲和歌聲渾然壹體,音色和諧。從此,李蕭聲名大噪,他也就飄飄然起來了,自認為他的清商曲技藝天下無敵。

有壹年,李蕭因事到了江南,那裏有幾個剛剛考取進士的讀書人,因為慕名便邀請李蕭到當地名勝鏡湖上泛舟吹笛。

當船到湖心時,李蕭在眾人的渴求之下,開始吹奏起清商曲。悠揚清脆的笛聲在湖面飄蕩,吸引了不少遊客。壹曲剛罷,眾人欣喜若狂,連聲叫好。

李蕭應大家請求,他又吹了壹首清商曲中著名的《涼州曲》。曲終,又贏得了滿座的喝彩。可是唯有壹個叫孤獨生的老者卻無動於衷、壹言不發。李蕭不悅,認為這老者是看不起自己,他便上前說道:“老先生,請指教!”

老者說:“請妳再奏壹遍《涼州曲》。”

李蕭心想:“這老頭久居民間,可能不懂音樂吧!”他賭氣又吹了壹遍。

老人微笑著說:“妳吹得還不錯,但笛聲中雜有西域人聲調,大概妳跟龜茲人學過藝吧?”

李蕭大驚,上前拜道:“老先生說對了,從前我的老師正是西域龜茲人。”

老人又說:“還有,《涼州曲》第十三段,妳吹錯了調,不知道妳註意了沒有?”

李蕭起身拜道:“老先生神絕,小輩並無自知之明,本師雖是龜茲人,可我並不覺得笛音中帶有龜茲腔調。而且第十三段的錯誤,我更不清楚了,還請您指教。“

於是李蕭便將他最好的壹支紫煙竹笛擦凈,請孤獨生吹。老人看了看這支紫煙竹笛子道:“這個笛子並不好,若是用它吹到轉調之處,怕經不起振動而破裂,妳不怕吧?”

李蕭說:“不怕!”

老人吹奏起來,這笛聲時而悠揚婉轉,時而響徹九天,比起李蕭來,不知高明多少。船上的人,壹個個聽得目瞪口呆,李蕭更是面帶愧色。

當老先生吹到第十三段時,他便指出了李蕭的錯誤之處,然後又繼續吹下去了。當他吹到入聲調時,樂曲轉入快速高音區,只聽“啪”的壹聲,笛子果然破裂了,因此未能曲終。李蕭佩服得五體投地,再三拜謝了老者的指點。原來老者孤獨生是早年從龜茲來中原的西域藝人,後來才隱居江南壹帶。第二天,李蕭專門前去尋訪老者時,老者已經不見了。老者只留下壹支紫竹笛在桌上,笛上新刻了4個小字“藝無止境”。從此,李蕭謙虛謹慎,練笛更加刻苦,技藝更加精湛。終於獲得了“神笛手”之稱譽,他成了當時清商大曲的著名演奏者。

隋朝以前,北方民間音樂統稱為相和大曲。而此後,無論北方或南方民間音樂都稱清商樂,這種變遷是和當時政治、經濟環境的變遷分不開的。

在4世紀初,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到南方稱帝,建立東晉。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北方音樂為主要內容的相和歌也隨之流傳到江南。後來,北方音樂文化漸趨衰落,相反在江南隨著社會的繁榮、經濟的發展,當地的音樂也有顯著提高和發展。從北方流傳到南方的相和歌不斷和南方的民間音樂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南方色彩的清商樂。清商樂中雖然包含壹部分舊有的北方民間音樂,但其主要部分已是南方的民間音樂了。

清商樂也叫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由於它與漢代相和舊曲都是漢族傳統音樂,因此,清商樂中的大曲,或稱清樂大曲。它與相和大曲相比,又有新的發展。

六朝時期清商樂與相和歌有顯著不同之處。這種情況的產生,固然和古代士大夫和地主階級的享樂需要有直接的聯系,但作為壹種最普通的感情表現,卻也另有其時代的需要。

清商曲由3個部分組成,開頭有4至8段器樂演奏的序曲,稱為4部弦或8部弦;中間是全曲的主體,由多段聲樂曲組成,每段歌唱的結尾都有壹個送的尾句,稱為送歌弦;結束部分又分幾個器樂段,稱為契或契註聲,這部分可以是多件樂器合奏,也可由壹支笛子獨奏。這種曲式結構發展到後來,便是唐代大曲。

在東晉以後的200多年間,除了東晉末和齊梁時期的兩次大戰亂外,南方社會穩定,經濟有顯著發展,形成了眾多的商業都市。

在南方的城市裏,漢代以來的相和舊曲將近壹半已經散佚,而南方的民間歌謠吳聲、西曲,由於城市各階層人士的喜愛而日益興盛。

吳聲和西曲的流行,也引起了六朝宮廷的興趣。尤其是梁武帝和陳後主,他們都曾經命令樂工譜寫了大量新曲。

北魏孝文帝時,南方的清商樂傳到了北方,在宮廷中作為華夏正聲受到了很大的重視。此後,清商樂就成為盛行於我國南北方的重要樂種。

吳聲和西曲受到上層社會的重視,壹方面是由於西晉末年的戰亂使宮廷中的舊樂大部分散亡,在東晉初年出現了“音韻曲折,又無識者”的局面,因而不得不轉向下層,采用新的民間音樂。

另壹方面,也是由於吳聲、西曲的形式新穎,曲調婉轉動聽,受到人們的廣泛的註意和喜愛。劉宋王僧虔所說“家A新哇,人尚謠俗”的話可以為證。

吳聲源自於建康壹帶的民間徒歌,西曲則是荊、郢、樊、鄧地區的民間徒歌。兩者的風格雖較柔婉抒情,但由於語言、風俗習慣等差異,各具不同的特色。

吳聲大都是六朝晉宋時代所作的歌詞,它記載於史書《宋書?樂誌》等書,有《子夜歌》、《華山畿》、《歡聞歌》、《阿子歌》、《前溪》等十幾首,內容多半是用婦女的口吻來描寫對過往愛情的歡樂、相思的痛苦以及對於婚姻不自由的苦悶。

另外,還有民間的祀神曲《神弦歌》11曲和陳後主反映宮廷生活的吳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等。

西曲大都是齊、梁時代作的歌詞,它也是記載於史書《宋書?樂誌》等書中。有《三洲歌》、《采桑度》、《那呵灘》、《石城樂》、《莫愁樂》、《烏夜啼》等30多首,內容大都寫賈客思婦的離愁別苦,有的也流露了船民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

西曲形成於江南的九江、荊門壹帶,其內容多為表現勞動女性的情感生活,這與吳聲有壹定的區別。其曲調多為高昂直白,節奏也比較快。代表作品有梁武帝作詞的《江南弄》和祀神曲《江南上雲樂》等。吳聲、西曲的曲調也頗為動聽。

當時人作詩,詩雲: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

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

由於六朝時期人們的喜愛,有些清商樂曲不斷變化、發展,從而形成了同壹曲調的眾多變體。如吳聲《子夜歌》,它就有《大子夜歌》、《子夜四時歌》、《子夜警歌》、《子夜變歌》4種變曲。

有的清商曲是利用某壹曲的素材另譜新曲,如西曲《莫愁樂》,它就是用《石城樂》的和聲“忘愁”的曲調發展而成的。還有《采桑度》則是用《三洲曲》的素材寫成的。

吳聲、西曲壹般分為歌曲與舞曲兩類。吳聲的歌曲有《子夜》、《鳳將雛》等,舞曲有《前溪》、《阿子》、《團扇》、《歡聞》等。兩者壹般由壹首或多首五言四句短詩組成的唱段構成。

在每首短詩之後還有壹段送聲,簡稱為“送”。有時除了曲尾的送聲外,在曲中兩句歌詞的末尾也可以用送聲,這種送聲可能就是後世民間樂曲中常用的合尾的早期形式。

吳聲中有壹種變歌或變曲的稱謂,如《子夜警歌》、《長史變》等。它們不用送聲,而用“變頭”進行變化。所謂的變頭,就是每壹首短詩開頭壹句的曲調總要有所變化,也可能是多段的歌曲,第壹段在音樂上較其後諸段有所不同。

吳聲中還有壹種“三弄”,也就是上聲弄、下聲弄和遊弄。當時人們認為上聲弄、下聲弄是指旋律的高低變化而言。而且這種高低變化並不限於高低八度的變化,也有轉調的關系在內。

西曲的歌曲稱為倚歌,壹般結構比較短小,歌詞均為五言四句短詩,如《攀楊枝》、《尋陽樂》等。偶爾也有七言兩句構成的,如《女兒子》等,所以有的清商舞曲的結構也是比較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