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百家姓尋根祭祖師家在哪

百家姓尋根祭祖師家在哪

師家在現今的山西省汾西縣城5公裏處的師家溝。

師家溝的清代窯洞民居群興於乾隆32年,相傳是由師家四兄弟做官發達後始建,兩百多年間,歷經幾代精心修築擴張,形成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綜合體。它的建築風格具有典型的北方與山西的民居特色,分為主體和附屬建築兩部分。師家溝由於建築的奇特、典雅和繁華,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壹村”的美譽。

歷史溯源:

師家溝的形成及師家大院的聞名與師氏家族的興衰密不可分。龐大的師氏家族系歷經明清兩代,發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歷史,其家族繁衍與發展經歷了從興到衰的過程。從始祖師文炳定居師家溝開始,經近百年的艱苦創業到第三代師法澤才逐漸發展壯大。當時正值乾隆盛世,封建商業經濟迅猛發展,師代家族耕讀傳家,農商合壹,兼營錢莊、當鋪,放高利貸,滾動發展,資金不斷積聚壯大,逐步躋身於晉商行列,並占有壹席之地。

師氏家族在發跡的同進,也與其他晉商壹樣,用賺來的錢廣置田產、擴充家業、起房蓋屋,盡顯闊綽。他們不惜血本,歷經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廣闊的豪宅大院,以顯富貴。在建築過程中,由於受傳統封建觀念和鄉風民俗的束縛,建築布局上具有典型的封建等級觀念,裝飾藝術飽浸豐富的鄉風民俗。建築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滿足主人對外接觸交住的要求,又能滿足壹定的隱匿性、私秘性的要求,既體現了尊卑分等、貴賤分野、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內外有別、男女歸位的宗法禮教,又充分顯示了建築的時代性、社會社、民族性,同時也呈現出它傳統基礎上的變異性、平衡性、保守性三種勢態。

師氏家族:

僧念鎮師家溝村、前溝村、瓦窯圪塔村,和平鎮張窪溝村,腰裏村等6個村有師姓分布。800-1000人,都是從師家溝出來的。清朝前期,是山西省中南部地區的名門望族。由於種種原因,清代鹹豐年間師家開始走向衰敗。

名人賢士

●師法澤

第三代。師家大院的創建人。

字仁厚,生於乾隆初年,幼年孤貧。成年後開始做生意,越來越紅火。不久,師家的財力變得雄厚。在經商的同時,師家很註重文化教育。師家在第五代、六代同門的28人中,獲監生、貢生、增生、武生等功名者多達11人。“儒商結合”大大提高了師家的社會地位。師法澤本人也由於治家有方,德高望重,在當時四鄰八鄉享有壹定的聲望與社會地位,被舉為鄉飲耆賓。

●師鳴鳳

第五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捐得湖南省藏江侗族自治縣縣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補湖南省湘鄉縣知縣。間,與當時尚未發跡的曾氏兄弟交往甚密,並且為提攜、推薦曾國荃步入仕途花費了壹番心血。鹹豐二年(1852年),因軍功欽加同知銜,遂躋身於官場,成為師氏家族官場上顯赫人物之壹,為其家族鋪就了仕途之道。光緒初年(1875年),曾國荃當了山西巡撫,對正告老還鄉到太原來訪的師鳴鳳大開中門,隆禮遠迎,連日盛宴款待,極盡故人之誼。而時任兩江總督不可壹世的曾國藩也寄來書信、重金以表謝意。曾國荃親書“大夫第”精匾壹塊,匾閣下題湘鄉知縣,保慶州同師鳴鳳;落款題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山西巡撫曾。後來派要員用八擡大轎送師鳴鳳回鄉。途經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霍州,各州縣官員出郊迎送,氣派非凡。隨即在師家溝舉行了隆重的掛匾儀式,平陽知府和方園州縣官員、社會名流均前來祝賀,樂隊、戲班大慶月余。從此,師家溝名聲大振,壹度成為達官仕宦、文人學士不時光顧的三晉第壹村。

●師自省

師家溝村口的壹座石牌坊,歷經百余年歲月的洗禮,雖有些地方已遭毀壞,但絲毫不減當年的威武雄姿。石牌坊建於清鹹豐七年(1857年),相傳師家子孫師自省39歲時不幸染病身亡,當時年僅30歲的妻子趙氏和25歲的張氏並未改嫁,壹直伺候公婆、養育兒女,非常辛苦。其後人師丙成官場得意,呈報皇上敕準,建造了這壹“節孝牌坊”。牌坊外形是四柱三門式,八個翼角原掛有八只風鈴,遇風聲起,夜深人靜時更顯清脆。石牌坊上***雕刻了465頭靈物,最多的是360只貓,最有價值的是59頭大象。這些數字代表什麽,至今仍然是個難以破解的謎。

師家溝由於建築的奇特、典雅和繁華,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壹村”的美譽,又由於地處偏僻山鄉,在數百年的動蕩與戰亂中得以幸存。師家溝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含量,逐漸被發現和認識到了它的獨特價值。去年3月,師家溝以其不凡的魅力,被西安市國際遺產學術會認定為“山區空間擴張利用建築體天下第壹村”的評定,為山西爭得了壹份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