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趙:?
祝:妳們倆莫緊張,我買單。
王:老祝,妳曉不曉得是哪四道茶?
祝:這妳考不倒我,有白鶴茶、泡兒茶、油茶湯、雞蛋茶。
王:剛剛吃夜飯,再來壹碗泡兒茶、壹碗油茶湯、壹碗雞蛋茶、壹碗清茶,四碗茶水下肚,今晚上就麻煩了。
祝:老趙,妳是四道茶的原創作者,妳看看有人在唱反腔。
趙:他也不是唱反腔,而是妳們對土家四道茶有壹些誤解,也不光妳們,在壹些報刊及壹些出版資料書中,甚至有些電視新聞片、專題片都有許多誤導,剛才妳說請老板來個“土家四道茶”就不夠準確。
祝:我知道,在民間日常生活中來客噠,壹般給妳做其中壹道茶就行了,要麽打個油茶湯,要麽沖碗泡兒茶。
王:那還要看妳在什麽時候、在什麽場合去作客。
趙:吔,妳倆還是蠻清楚的。
祝:妳過獎了,對茶我們也只是略知壹二。
趙:“土家四道茶”是將茶山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茶風俗、茶禮儀,配以民間的茶歌、茶舞、茶詩詞、茶故事、茶美術加工整理藝術的再現生活的壹個茶俗表演。之所以叫“四道茶”,是這個表演中只選了土家人最具代表性的四個茶品種,土家人的茶遠不止這些,可能有七道、八道或十幾道,比如說,有姜湯茶、蜂糖茶、鍋巴茶、走馬坪壹帶沖壹碗葛仙米也是壹碗茶,六峰壹帶下碗面也是壹碗茶。
王:老祝,在茶樓裏吃茶,不是看表演,妳得按茶譜,點什麽茶吃什麽茶。
趙:再要說明壹點的是土家四道茶的“道”,是個數量詞,不是茶道的“道”,四道茶不是茶道表演。有人在報紙上刊出文章說,四道茶是挖掘的容美土司王府的宮廷茶道就更是亂談了。
王:茶道是以“茶”表達壹種哲學觀念的形式和內容。
祝:即以茶明道、弘道,傳道的帶有宗教性哲學性的飲茶方式。
趙:在土家茶俗中當然也有著自己的道道,不過此道非彼道,比如說吃雞蛋茶,壹般只給妳碗裏添三至四個蛋,妳們知道是為什麽?
祝:不知道。
趙:這裏面有壹個說法,吃壹個,為獨吞;吃兩個,是醜話;吃五個,是銷五谷;吃六個是賞祿;吃七個、八個、九個,是七死、八亡、九埋的不吉話。
王:妳收集的狗屁詞兒還不少?
祝:搞了半天,老趙妳說今天到底吃什麽茶?
趙:我看還是來碗泡兒茶,這東西比較爽口。
王:我贊成。
祝:好,老板,來三碗泡兒茶。我記得“土家四道茶”第壹次推出是1992年8月下旬省文聯在鶴峰召開筆會的時候,那次表演使所有到會人員耳目壹新,現場效果非常好。可以說是壹炮打響。
王:沒有對土家茶俗與民族風情的熟悉了解,沒有對茶文化的系統研究,不可能壹下子搞出這樣壹個藝術作品。
趙:周恩來總理曾說:“長期積累,偶然成功。”我們應該感謝那個時代,可以說我們曾走遍了鶴峰每壹個生產大隊,記錄了上百萬字的民間音樂、故事、諺語、戲劇、曲藝、舞蹈,積累了豐富民間文化資料,但要推出壹個藝術作品,需要若幹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有三件事至今仍讓我激動不已。
祝:說來聽聽。
趙:之壹,當時省文聯要在鶴峰舉辦筆會,客人除本省、州的文化名人外,還有北京幾家刊物作家與編輯,在我縣規格是比較高的。為搞好接待,當時縣委常委、顧問劉藻華與剛上任的宣傳部長董道學親自到我家裏,交待任務,要我創作壹個既反映鶴峰物產又有民族特色的節目,我這小小文化館長的寒舍迎來了兩位縣領導,我不興奮都不行了。
王:妳當時沒暈倒。
趙:也還挺得住。之二,《土家四道茶》的成功受到各界人士的關註,《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及其它報刊相繼報道,在我縣召開大型經貿會上,“四道茶”作為壹個重要接待項目,而且由時任縣委書記張澤洲親自主持晚會,排練的那壹天,壹清早我剛上班,有人敲門,我說:進來,妳們猜進來的是誰?
王、祝:不知道?
趙:進來的是縣委張書記,他跟我說:今天晚上我主持四道茶,我現在參加排練,妳是導演,我聽妳指揮。這壹次我差點暈倒。
祝:哈哈,老趙,重任在肩,妳要挺住。
趙:之三,當年年終全縣二級單位以上的負責人在縣法院禮堂開會,縣長何亞斌作報告,他在報告中說:“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宣布壹項決定,土家四道茶今後作為我縣接待工作的壹個重要保留節目。”我參加過許多會議,看過很多工作報告,對文化事業,多是要加強,要進壹步的發展等壹帶而過的話。把壹個表演節目,由縣委政府作為壹個決定十分難得。
王:這不過是個口頭決定,妳用不著太激動。
趙:何縣長只所以這麽說,是他當時在接待法國洞穴考察團時,正碰上過聖誕節,要讓外國人在鶴峰過聖誕節,而且要讓外國人過得高興,他要我準備壹個“聖誕節四道茶舞會”。接受任務後,找來壹中英語老師,再加上我館裏的壹位懂英語的女同誌,把“四道茶”用英語進行解說,在舞廳中間做了棵高大的聖誕樹,由法國人自己扮演聖誕老人,並請來小學及幼兒園的兒童與他們壹起做遊戲。這個晚會中西合璧,法國洞穴考察隊員非常興奮,他們說沒想到能在中國這樣壹個偏遠小縣過這樣壹個快樂節日。他們也喜歡土家四道茶。他們與孩子們照了許多照片,這樣壹件有關外交的事辦得如此成功,何亞斌當然很滿意。
王:老趙,“四道茶”中第壹道茶叫“白鶴茶”,但是到目前為止,鶴峰茶的品牌中卻沒有這樣壹個品牌,妳不覺得遺憾嗎?
趙:茶與水有著相當大的關系,好茶必須要有好水,中國的茶經中,對水是十分講究的。白鶴茶之名來自於縣政府旁邊的那口白鶴井。
王:聽我來說壹說白鶴井傳說的原始版本。妳們現在把什麽東西都要扯到愛情上,什麽白鶴姑娘、土家小夥、生死戀情,其實白鶴井的故事很簡單。據說土司時期,土王每年都要給皇上進貢留駕司的茶,進貢時要背壹罐子白鶴井的水,只有用白鶴井的水沖泡留駕司的茶,那茶才格外香,而且會有壹對白鶴隨著杯中升騰的熱氣翩翩起舞。那時候,又不通車,送茶人要背著水與茶步行到京城。有壹次壹個送茶的土家漢子送茶走出山外後,因水土不適病了,只好花錢委托壹漢人代他把水與茶送往京城,這漢人收了錢上路,覺得山裏人好傻,京城裏多的是水,還從山裏背水上京城,自找苦吃。於是他倒掉了壇子裏的水,輕松趕路。到了京城後,他隨便在池塘裏灌了壹壇水送進了皇宮,皇上用這罐水泡茶,結果沒有了香味,也不見白鶴起舞,龍顏大怒。於是要剿滅土王。
趙:對水的講究外國也是如此。1607年荷蘭商人自澳門運載壹批茶葉至雅加達,1635年荷蘭宮廷已接受飲茶,1701年就有壹部《沈湎於茶中的夫人們》的喜劇在阿姆斯特丹上演,成為飲茶史上的壹件趣事。當時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頭,就有許多專門賣泉水的小販,為煮茶供水,其煮茶對水的講究壹如中國。
祝:莫忙著扯白,泡兒茶來了。
王:(喝壹口)哼,不錯,不錯,這泡兒地道。
趙:壹吃泡兒又勾起我的鄉情。這泡兒真正到吃的時候也就那麽回事,反而是那做泡兒的過程,那份期待給兒童時期平添許多樂趣。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兒望過年。過年是從做泡兒開始的。在走馬壹帶過年首先是做泡兒,再就是打粑粑、殺年豬、做甜酒……
王:壹到冬臘月,遇到晴天家家都把大門的門扇下下來,用兩條高板凳壹擱,在上面開始曬陰米。
祝:這個我見過,尤其是鄉村街市,壹家接壹家都曬陰米,那可是壹道別致的風景。年的氣氛就是這樣造出來的。
趙:那陰米,就是蒸熟的糯米,既要熟又不能蒸融,又要壹顆顆的不粘連,揉上清油之後的陰米在陽光下晶瑩透明,我婆婆拿來壹點紅、蘭染料,用壹雙筷子沾上後,壹往陰米上撒上那麽點兒,哎呀,我覺得年的斑斕、年的喜慶就隨著婆婆的手壹下子點染出來了。
祝:還有更別致的是,每個曬臺邊坐壹個小孩或壹個上年紀的老人,手拿壹竹筒做的東西。
王:那叫響嘎,就是用小茶杯粗約1米長的竹筒,壹頭劈成若幹篾塊,另壹頭保留壹個完整竹節,拿住未劈竹節的壹頭,往地上壹敲發出嘩嘩的響聲。
趙:我小時候就常常充當拿響嘎守在曬臺邊的角色。不時敲幾下,趕走偷吃的雞和隨時淩空而降的麻雀。妳想啊,壹條街上,這兒嘩嘩那兒嘩嘩,此起彼伏的響嘎聲,沿著狹窄的街道回蕩,那完全是年的前奏音樂。
祝:老趙,妳看這雞蛋茶是土家婦女結婚生孩子的壹道喜茶,其出處很明確,白鶴茶乃是壹般來客篩茶的禮節,其出處有白鶴井的故事傳說,泡兒茶是新春佳節迎接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的壹道點心。唯“油茶湯”的出處缺少典故。妳莫光談泡兒噠,說說油茶湯。
趙:“油茶湯”的來歷說法不壹,無文獻記載,無法考證,有壹口頭傳說還請姑妄聽之。有人說油茶湯的發明者乃是幾個放牛娃。
王:妳想好,莫現編。至少要合情理,少出漏洞。
趙:話說壹年深秋,幾個放牛娃上山放牛。邊放牛邊辦“家家”,在油茶樹上摘下壹大捧油茶籽,放在瓦罐內用山泉壹煮,便煮出了茶油,再摘來壹捧秋茶,往油中壹炸,兌上清水燒開,再把各自口袋的核桃、板栗、爆米花丟入沸水中,吃起來清香可口、提神、解渴、充饑。久而久之油茶湯便成了土家人特有的生活習慣。
祝:油茶湯最好是用茶油,現在的拌料更是有了許多新內容。壹般都有嫩玉米、花生米、豆腐丁、瘦肉丁等,像來鳳壹帶吃油茶湯跟抽煙壹樣上癮。看來放牛娃還是有些聰明才智。
趙:喝茶需要的是壹個好的心境,並不在茶的出處,壹杯好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茶是平易的,平易得與放牛娃壹樣。
王:茶也是樸實的,有這麽個說法:“清茶能儉德,儉德能安國”。
祝:妳這壹下子上綱上線了。我說無論品什麽茶,妳必須閑適妳的心情,要放松浮於紅塵之上的心。把玩現在,在短的限量裏求極量的豐富與充實。說白了,妳要有放牛娃的心境,他們辦“家家”那是個童話世界,絕無名利得失的紛爭。
趙:就象我們現在在這翠泉茶樓,憑窗望去是八峰山蔥郁挺拔,近望是溇水泛波,品品回味悠長的香茶,聊聊茶裏茶外的傳說軼事。這種怡然自得的心境也是需要小心翼翼地捕捉與呵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