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音樂劇不好看?妳可能是看了假的音樂劇——最Friendly的音樂劇入門指南

音樂劇不好看?妳可能是看了假的音樂劇——最Friendly的音樂劇入門指南

自從入了音樂劇的坑之後,我總是不遺余力地四處賣安利(不能就我壹個人吃土!),卻發現大家對音樂劇的誤解實在是太多:有人認為音樂劇 = 歌劇 = 陽春白雪,高雅藝術欣賞不來;也有人因為首次接觸時用了錯誤的打開方式導致了心理陰影,與這項美好的藝(da)術(keng)擦肩而過;種種誤會真是讓我忍不住想疾呼:“妳們這是看了假的音樂劇啊!”痛心疾首的我決定先把安利放壹放,來壹發科普辟謠,講講到底什麽是音樂劇,以及音樂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覺得音樂劇是高雅藝術的,八成是將音樂劇與歌劇混為壹談了。來我們先畫壹下定義: 音樂劇 ≠ 歌劇 =高雅藝術 。說人話就是:歌劇的確是高雅藝術,但音樂劇不是歌劇啊!(敲黑板!!!)

歌劇17世紀起源於意大利,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劇從中衍生而出,起初被視作歌劇的現代版本,但隨著兩者的各自發展,歌劇逐漸以正歌劇為主流,而音樂劇卻漸行漸遠,擁有更豐富的表達形式,如今已成為壹個獨立的、廣泛更受眾的藝術形式了。空說有點抽象,咱們來看個對比表↓

表裏寫“隨便”的真不是隨便寫的,是音樂劇就是這麽任性!上面說到的“更豐富的表達形式”,就表現在其音樂和演唱風格的不拘壹格。音樂風格可以是古典式但更多是流行樂,還有爵士、搖滾等等,唱法也隨著音樂風格而定,包容性很強。所以如果現場看劇,最直觀的的壹個區分方式是: 看演員戴沒戴麥!

沒戴麥的是歌劇,因為美聲唱法穿透力極強完全不需要麥。

戴了麥的是音樂劇,畢竟除了高能的美聲腔,其他唱法不用麥後排觀眾就聽不見了。

在臺詞方面兩者也有顯著差別,歌劇的臺詞表現形式分成宣敘調和詠嘆調,宣敘調用來敘事對白,詠嘆調用來抒情,翻譯成人話就是: 不管是對白還是獨白,歌劇的臺詞都是唱出來的。 音樂劇的臺詞則是 說出來的對白和歌曲兩者的穿插混合 ,其中歌曲是推動劇情的壹部分,多用於表達人物的情感。此外歌劇裏唱歌的只管唱歌,中間有少量舞蹈由專門的舞者進行表演,而音樂劇的演員則是三項全能,又要演又要唱還要自己跳舞。從藝術分類上來說, 歌劇是為了唱歌而講故事說主題,是音樂藝術;而音樂劇是為了講故事說主題而唱歌,是戲劇藝術。

說白了音樂劇就是壹部演員們壹言不合就要拉歌尬舞的戲歌舞都非常優美就是了~對於這種表現形式大家很陌生麽?難道妳們忘了大明湖畔,哦不,是斷橋邊的白素貞了麽?沒錯,把新白娘子傳奇搬進劇場,就是壹出音樂劇。包括小時候常看的《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有金曲傳唱的很多電影都是由音樂劇版本改編成電影的。想想大家早在還不識字的時候就已受過音樂劇的熏陶了,妳還覺得這是高冷藝術麽?

大部分人壹提到音樂劇就想到百老匯,這本身也不無道理,畢竟英美系音樂劇中百老匯的確頂半壁江山(真·半壁江山,不是汪峰那種)。 百老匯 是紐約曼哈頓的壹條大道Broadway的音譯(飯圈內壹般按意譯直呼“寬街”),因為這條路上開滿了大大小小各種劇院,每天有上百場劇同時上演,成為了美國戲劇文化發展和輸出的重要據點。藍鵝這只是半壁江山,音樂劇飯們朝聖的另壹大據點,是 倫敦西區(London's West End)

倫敦西區 是壹個文化概念,不局限於地理位置上的倫敦西區,主要指從東邊的Aldwych經Shaftesbury Ave到西邊的攝政街這壹片劇場密布的區域。西區劇院的歷史遠比百老匯悠久,上演的戲劇從傳統嚴謹的莎劇到各種前衛戲劇無所不包,也是孕育了無數經典音樂劇的搖籃。由於美國長期強勢的文化輸出,導致百老匯的名氣風頭壹直蓋過了西區,但很多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歌劇魅影、貓等等)都是在西區劇院生產出來並輸出到百老匯的。如果有機會去倫敦旅行,壹定要去西區看壹場劇,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超值體驗。

藍鵝(我真的好喜歡說藍鵝),即使百老匯+西區依然不能代表音樂劇,因為它們只是 英美系音樂劇 的代表,而音樂劇還有另壹個重要的分支,是 德奧系音樂劇 。德奧系音樂劇以柏林和維也納為核心,由德國和奧地利的德語音樂劇團創作,用德語演唱。雖然相比西區,德奧系可能更加令人感到陌生,但在音樂劇界它們和英美系不分伯仲,都是不可或缺的瑰寶。德奧系的經典包括伊麗莎白(外號壹粒沙),德版莫紮特(簡稱德紮)等等。此外法國音樂劇也有很多優秀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法版莫紮特等等)。B站上有壹個特別好的德奧系音樂劇和法國音樂劇的 經典曲目cut (點擊可直達),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音樂劇作為歐美起源的藝術形式,在亞洲地區發展就相對較弱,不過日本憑借其全亞洲最出色的音樂劇團—— 寶冢歌舞團 ,在音樂劇界占有壹席之地。寶冢歌舞團不僅改編過大量歐美音樂劇(伊麗莎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制作過日本本國故事為藍本的劇目,還培養出了大量非常優秀的音樂劇演員。或許大家沒有看過寶冢歌舞團的演出,但是說起女王大人天海佑希應該是無人不曉吧!女王大人就是寶冢音樂學校畢業又在寶冢劇團工作後出道的。

目前國內的音樂劇尚還處在發展階段,但也有非常出色的改編作品——《我,堂吉訶德》、《音樂之聲》等,個人感覺改編成功很大壹部分歸功於程何大大(對就是朗讀者節目裏那個才女程何)。這兩部劇今年都有在北上廣深公演,入了坑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去看,劇目本身十分經典,程何大大的翻譯也信達雅自然不著痕跡。

上面說了,音樂劇是壹種音樂、舞蹈、表演乃至雜耍特技綜合的表演形式,其豐富的組成造就了極高的觀賞性, 音樂旋律,舞臺布景,舞美編排,劇情安排 等等都有引人入勝之處。就音樂風格來說,不僅有常見的流行樂音樂劇(媽媽咪呀),還有輕歌劇(歌劇魅影),搖滾樂(法版莫紮特,搖滾校園),爵士樂(芝加哥)等等,熱門音樂劇裏的歌曲唱段大都朗朗上口非常好聽,不小心多聽幾遍就會被洗腦,甚至妳很有可能早就聽過而不自知罷了(貓裏的Memory,艾薇塔裏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等等);就題材來說,有歷史劇(悲慘世界),愛情劇(西貢小姐),現代生活劇(Q大道、吉屋出租),喜劇(窈窕淑女),兒童劇(獅子王,美女與野獸)等等,無論什麽年齡段,無論愛好什麽風格題材,總有適合妳的那部劇,誰讓音樂劇選題和形式都這麽“隨便”呢()?布景舞美,也是音樂劇的壹大看點,好的布景不僅本身能給觀眾美的享受比iMax神馬的震撼多了~還能幫助更加立體地塑造故事場景。歌劇魅影地下湖心壹幕的布景美輪美奐嘆為觀止,冉冉升起的蠟燭和霧氣彌漫的池面將劇中哥特式的陰郁美學推至極致,當年首演時甫壹出現就獲得滿堂喝彩。而布景所營造的環境氛圍也為魅影在歧視欺淩下產生的暴虐自卑的性格做出了鋪墊。壹說到魅影就開啟話癆模式

總體說來,音樂劇是以上各個元素的完美融合,在壹場演出中獲得視聽各個方面的沖擊和享受,買壹張票相當於看了好幾場演出,簡直太值了有木有!咦不是說好先把安利放壹放的麽?!

音樂劇雖好,打開方式也是有講究的。錯誤的打開方式不僅欣賞不了音樂劇,還會覺得浪費了票錢,白白吃土。所以我先說說我認為的正確的打開方式。

雖說不是高雅藝術,但還是不建議首次接觸音樂劇的朋友不加選擇地貿然去看,畢竟這種藝術形式的觀賞重點和電影、話劇都有所不同,若是抱著不恰當的心理預期去看,很有可能是要失望的。

剛剛說了音樂劇是為講故事而唱歌,所以歌舞在其中占了較大的比例,這就必然導致了用於敘事的時間相對少了,因此 劇情性不強是大多數音樂劇的特點 。尤其是在眼下電影情節越發燒腦的時代,音樂劇的劇情相比真的簡單很多,按我某個小夥伴的話說:“擱美劇裏十幾分鐘完事的情節在這嗷嗷唱了壹晚上。”哈哈哈哈我先笑會~所以如果 抱著看劇情的心態去看音樂劇,失望是不可避免的。 個人認為, 音樂劇的看點在於音樂、舞蹈和劇情的完美融合 ,三者相輔相成,用更感性豐富的形式將劇中人物的情感傳達給觀眾。所以,能全情投入地欣賞歌舞是能真正享受音樂劇必不可少的。

想要全情投入,前提是: 熟悉。 妳需要 熟悉劇中的音樂風格 ,才能確保不會看到風格不喜歡的劇;最好還能 熟悉劇中的歌曲唱段 ,而不是去現場坐等驚喜。這是與電影很不同的壹點,因為電影的主要看點是劇情,所以大家去看影片前都會盡量避免被劇透,免得攪了興致;但音樂劇劇情並不是最大的看點,重要性完全比不上音樂,甚至有時還會排在舞美之後;況且很多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實在也不用擔心因為聽過裏面的音樂就有被劇透的掃興。因此在我看來,拋開劇情,音樂劇就類似壹場主題演唱會,試問妳會去聽壹場由壹個完全不認識的歌手唱完全沒聽過的歌的演唱會麽?或許會,但毫無疑問妳如果喜歡壹個歌手或是某些歌曲,妳會主動想去聽Ta的演唱會。熟悉了音樂,現場才能更好地欣賞。更何況絕大多數經典音樂劇都不是漢語的,完全不準備就去聽現場,對聽力也是相當大的考驗啊!

回想我頭幾次看音樂劇,真是慘痛的教訓。第壹次看的是《窈窕淑女》。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壹部非常可愛的喜劇,講壹個出身卑微的賣花女被壹名閑來無事的中產階級語言學教授改造成淑女的故事,裏面有大量的經典唱段,人物形象也輕松俏皮,按說很好看。可惜我當時毫無準備,甚至連赫本演的電影版都沒看過就壹無所知的進了劇院,整場都在糾結“為啥這老頭要改造賣花女”,“這段音樂剛剛不是唱過了麽怎麽又唱了”,擺錯了重心,導致完全沒有欣賞好這部劇。

但冥冥之中上天教導我不(ji)要(xu)放(zhuang)棄(bi),於是就有了鍥而不舍的第二次看劇經歷——《歌劇魅影》。由於之前看過張國榮的《夜半歌聲》,和《歌劇魅影》改編自同壹個故事,也大概知道劇中音樂的風格,自覺問題不大,就滿懷信心地又壹次走進了劇院。藍鵝現場壹看才發現這部劇屬於輕歌劇(即大部分臺詞都是用唱段表達的),得認真聽唱詞才能跟得上劇情發展,但沒有事先聽過音樂,唱詞內容只能靠現場聽+偷瞄舞臺兩側的翻譯,搞得我面對著驚艷到挪不開眼的舞臺布景和舞美編排,卻不得不抓緊空隙偷瞄臺詞,壹心二用,都沒法好好欣賞音樂和演員的表演,邊看邊心裏懊惱得不行。於是回到家後我循環播放了好幾天劇中音樂,又去B站怒刷了好幾遍25周年紀念版,然後第三次走進了劇院二刷魅影。這次眼睛終於夠用了,心無旁騖地沈浸在魅影締造的音樂世界中,看得壹本滿足,回家激動到失眠捂臉嚶嚶嚶

個人認為判斷壹個劇適不適合看最穩妥的方法是先看看電影版,如果覺得電影版好看唱段也喜歡,再去看音樂劇版,基本就不會踩雷了。

如果妳堅持看到了這裏,我覺得就有必要了解壹下經典劇目了。雖說這不是安利貼,但如果壹開始選了部不太友好的劇,也算是不好的打開方式啊,再說這不是入門指南麽心虛ing……先說說最經典的吧。目前公認的經典有4部,也是很多人的入門之選:

四大音樂劇

以上每個中文劇名附百度百科鏈接,英文劇名附B站官方錄像鏈接,歡迎點擊前往觀(ru)看(keng)嘻嘻嘻

其中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和勛伯格(Claude-Michel Sch?nberg)各占半壁江山,兩位都是圈內巨擘,除了這幾部還都有產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音樂劇作品,是廣大迷弟迷妹心中的神,外行光是記住這兩個名字也夠出去唬人了哈哈哈。

好啦言歸正傳,個人認為 歌劇魅影是最適合入門的 ,原因(絕不是因為這是我的心頭好白月光純元皇後!)如下:1.這是壹個淒美的愛情故事(有誰不愛看愛情故事?更何況劇情內容和該劇作者自己的愛情故事高度重合,這個八卦可以自行百度壹下);2.舞美布景華美到無以復加,地下湖心壹幕布景令人擊節贊嘆,假面舞會華冠麗服美不勝收,墜落的水晶燈現場效果非常震撼,講真這種劇沒有劇情我都願意看;3.音樂完美,歌詞完美,全場20多首歌無死角地好聽,營造氣氛抒發感情推動劇情都恰到好處。個人覺得,如果這種劇看了都還不喜歡音樂劇,那真的可以放棄了,攤手~

國內的劇場選座大多比較方便,基本從價格就能看出來,相對靠前同時靠中間的是最好的;太過於靠前的座位可能需要仰視舞臺,視角不是很好,看下來會有點累;同等價位的第壹層後排和第二層前排選第二層前排,高度可以加寬視角。在國外劇場看劇時除了剛剛說的,還有壹點需要註意:有些座位位置比較靠前價格卻很低。這個時候不要著急撿便宜,因為很多劇場內是有支撐柱的,這些位置可能恰好被支撐柱遮擋,會影響視線,所以很便宜。這種票壹般購票界面會註明是完全遮擋或是部分遮擋(Restricted View),如果預算有限又想往前坐的朋友可以冒險買買看,因為據說有些位置在整個演出過程中只有壹點點時間會被擋住,但老實的歪果仁也會將它算作遮擋座位低價處理,這種買到了就很劃算。所以重點是要留心看清標註,仔細權衡。

最後來啰嗦壹下觀劇禮儀吧,其實禮儀方面基本跟看電影差不多,但有壹個特別之處,就是 關於偷拍的態度 。按說劇場是嚴禁偷拍的,入場時還會有檢查,但是音樂劇畢竟不是電影,不是世界上每個地方的人都有機會去現場看喜歡的劇,而且有很多劇並沒有官方錄像,所以在飯圈內,偷拍是很常見甚至很受粉絲們感激的行為,很多喜歡的劇或卡司不來本地演出,只有通過偷拍的視頻才能壹窺其風采。在B站看劇,會有壹堆彈幕跪謝偷拍者和上傳者,這也算是圈內特色吧!圈內偷拍的視頻壹般會上傳***享出來,十分珍稀的也可以用來交換其他珍貴資源,這是與電影話劇等其他形式不同的地方。不過即使圈內默許偷拍也要講基本法, 壹定不能影響其他觀眾,更不能影響演員 。之前MC叔(Michael Crawford,第壹任魅影扮演者)就吐槽過有壹回他正在臺上演唱,臺下第壹排有人手機響了(當時是90年代手機還很少見),而且那人還接通了電話,把電話舉起來對著舞臺,給電話那邊的人直播演出,嚇得MC叔差點忘詞哈哈哈哈。

絮絮叨叨寫了這麽多,感覺看完的人如果沒有被安利到,那就壹定是真的愛我啦,我也愛妳,謝謝觀看,比心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