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自從誕生以來,基本都是年輕群體在聽。所有人都會老去,但總有人更年輕,因此流行音樂也壹直都會有人陶醉其中。
不過這些年總有壹種說法,那就是如今的流行樂壇,盡管很多歌手人氣非常之高,壹首新歌問世銷售突破紀錄,但聽上去根本不如二三十年前好聽。與當年比起來,如今能留下的好歌恐怕不會像當年那樣多。
那麽,到底是我們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過於懷舊,還是今天的流行音樂與當年相比就是差了很多呢?
其壹,當年文化大繁榮對於華語文化發展來說,九十年代中後期就是出現了壹段中興時期,這壹點不可否認。
那段時間文化發展經歷過壹段時間,環境又相對比較寬松,不管是創作者和表演者都獲得了空前的施展空間,不管是電影、電視、音樂還有文學等很多文化領域,都迎來了壹段相對繁榮的發展期。很多經典的文化作品,也在這個時間誕生。
那個時候,不管是內地還是港臺,華語流行音樂顯得異常熱鬧和多元,不管對於創作者和受眾來說都是壹個黃金年代。壹些具有實力的新人輩出,開創新的音樂類型,老壹代歌手不甘落後,也進行壹些新的嘗試,這個樂壇壹派欣欣向榮。張惠妹、周傑倫、蔡依林等人都是在那個時代脫穎而出,而後風行歌壇很多年。
其二,當年更看作品而不是更看顏值演藝行業當然追求賞心悅目,但對於流行音樂來說,並非所有的演而優則唱就必然成功,並不是說壹個人在影視領域成名之後進軍歌壇,就壹定取得佳績。壹個人作為影視演員擁有眾多粉絲,推出唱片之後不壹定必然贏得市場認可。
而今壹個人只要能夠帶來流量,粉絲就會瘋狂地進行消費,缺乏原則地為愛豆打榜,不管他唱的歌是不是真的好聽。這樣的受眾環境,不太可能激發出創作者和歌手真正的才華和靈感。
其三,選秀節目讓音樂更浮躁當年並沒有《超級女聲》和《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節目,盡管這對於普通演唱者來說少了壹個通道,但也使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如今選秀節目林林總總,看上去流行音樂熱熱鬧鬧,但節目落下帷幕之後,這些歌手大多也變得無影無蹤,對於音樂發展基本起不到什麽作用,反而增加了浮躁的氣氛。其四,我們越來越少完整聽完壹首歌過去喜歡音樂的人很多,大多是通過購買壹張專輯仔細來聽歌,如今則大多是通過手機裏的軟件,因為非常易得反而不珍惜,能夠完整聽完壹張專輯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壹首歌稍微有些不入耳就切換下壹首,缺少了完整聽歌的心境。
另外這些年流行起來的歌曲都是什麽?大部分都是抖音等視頻軟件流出來的口水歌,這些歌簡單易學,很多旋律都比較洗腦,歌詞也粗制濫造,與當年流行起來的歌曲,在品質上其實有很大差別。
兩個時代的落差我們並非說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完全不好,它畢竟與這個時代非常貼合,也滿足了很多年輕人的娛樂心理。
但從歌曲詞曲品質和經典程度上來說,比起二三十年前是差了壹大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