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興趣也就是自己想從事哪方面類型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填寫即可。
根據頗具權威的霍蘭德職業興趣分類方法,將職業興趣分為六種類型:常規型、藝術型、實踐型、研究型、社會型、管理型。
1、常規型
尊重權威和規章制度,喜歡有秩序的、安穩的生活。慣於按照計劃和指導做事,按部就班,細心有條理。不習慣自己對事情作判斷和決策,較少發揮想象力。沒有強烈的野心,不喜歡冒險。
2、藝術型
熱愛藝術,富於想象力、擁有很強的藝術創造力。樂於創造新穎、與眾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現個性,展現自己。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擅於用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和表現社會。進行藝術創作或創新時,不喜歡受約束和限制。
3、實踐型
喜歡使用工具或機械從事操作等動手性質的工作,動手能力強,通常喜歡親自體驗或實踐理論和方法甚於與其他人討論,壹般不具有出眾的交際能力,喜歡從事戶外工作。
4、社會型
樂於助人和與人打交道,樂於處理人際關系。喜歡從事對他人進行傳授、培訓、幫助等方面的服務工作。願意發揮自己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引導別人。通常他們有社會責任心,熱情、善於合作、善良、耐心,重視社會義務和社會道德。
5、研究型
喜歡理論研究,潛心於專業領域的創新和應用;喜歡探索未知領域,擅長使用邏輯分析和推理解決難題。不喜歡官僚式的管理行為過多地影響研究工作。
6、管理型
對其所能支配的各種資源能夠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喜歡影響別人、敢於挑戰,自信、有膽略、有抱負,溝通能力出色,擅長說服他人,追求聲望、經濟成就和社會地位。
擴展資料
職業興趣是以壹定的素質為前提,在生涯實踐過程中逐漸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它的形成與個人的個性、自身能力、實踐活動、客觀環境和所處的歷史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職業規劃對興趣的探討不能孤立進行,應當結合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因素來考慮。了解這些因素,有利於深入認識自己,進行職業規劃。
1、個人需要和個性
但不管人的興趣是什麽,都是以需要為前提和基礎的,人們需要什麽也就會對什麽產生興趣。由於人們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或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興趣也同樣表現在這兩個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質需要壹般來說是暫時的,容易滿足。
例如,人對某壹種食物、衣服感興趣,吃飽了、穿上了也就滿足了;而人的社會需要或精神需要卻是持久的、穩定的、不斷增長的,例如人際交往、對文學和藝術的興趣、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則是長期的、終生的,並且不斷追求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發展的。
有的人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高,有的人興趣和愛好的品味比較低,興趣和愛好品味的高低會受壹個人的個性特征優劣的影響。例如,壹個人個性品質的高雅,會對公益活動感興趣,樂於助人,對高雅的音樂、美術有興趣;反之,壹個人個性的低級,會對占小便宜感興趣,對低級、庸俗的文藝作品有興趣。
2、個人認識和情感
興趣不足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系著的。如果壹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同樣,如果壹個人缺乏某種職業知識,或者根本不了解這種職業,那麽他就不可能對這種職業感興趣,在職業規劃時想不到。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
例如,有的人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它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註,越有興趣,於是就會發展成為壹種愛好,並有可能成為他的職業生涯。
3、家庭環境
家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單元,對每個人的心理發展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個人職業心理發展具有很強的社會化特征,家庭環境的熏陶對其職業興趣的形成具有十分明顯的導向作用。
大多數人從幼年起就在家庭的環境中感受其父母的職業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形成自己對職業價值的認識,使得人在選擇職業時,不可避免地帶有家庭教育的印跡。家庭因素對職業取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擇業趨同性與協商性等方面。
壹般情況下,個人對於家庭成員特別是長輩的職業比較熟悉,在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上產生壹定的趨同性影響,同時受家庭群體職業活動的影響,個人的生涯決策或多或少產生於家庭成員***同協商的基礎上。興趣有時也受遺傳的影響,父母的興趣也會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