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武俠小說裏有什麽血的故事?科學嗎?

武俠小說裏有什麽血的故事?科學嗎?

類似滴血、出賣親人的故事在武俠小說中屢見不鮮。例如,在黃易的《尋秦記》中,秦始皇被懷疑是呂不韋的親生兒子。為了揭開真相,有人用銀針偷了秦始皇和呂不韋的血,然後把他們的血混合在壹起,看他們會不會融合在壹起;再比如吳姬的《俠客行傳》,於大夫命人取了壹碗清水,從白仙女和豹子的中指上取了兩滴血,滴在清水裏,只見兩滴血在清水裏互相靠近,很快就合為壹體。這樣就確認了他們之間的母子關系。

除了滴血認親,還有滴血入骨,顧名思義,確定是否是親子關系。比如董《烈日下的霜》第116章“百家爭鳴”中寫道:?石菊用銳利的目光盯著棺材裏的乃夫遺體看了壹會兒。突然,他擡起手,咬住左手中指指尖,鮮血滴進棺材。先落在史烈的頭骨上,只見鮮血橫著滑落,滾落到棺底沒有吸收。這種情形,周圍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如果血液滲入骨頭,可以證明是親子關系;如果沒有滲透,就無法證明其血緣關系。上面的話,石菊的血滴在石烈的頭骨上,然後滾到棺材底部,沒有被吸收。可見,石菊與石烈並無父子關系。

像這樣的武俠小說例子還有很多,就不壹壹列舉了。就算妳沒在武俠小說裏見過,也壹定在武俠電視劇裏見過。相信妳在看的時候,壹定有過這樣的疑問:真的可以通過血緣來確定血緣關系嗎?有多科學?

其實到底是血緣認親還是血緣認骨並不科學,因為這樣的方法根本無法保證準確性。古人之所以相信滴血認親,是想當然地認為子女和父母是同類骨血,所以血緣自然會交合。父母和孩子的血型有血緣關系,這當然沒錯,但是血型檢測要看血液中的凝血蛋白是否相同,這是肉眼無法完成的,只能在顯微鏡下觀察,還需要其他化學物質輔助,才能檢測出準確的結果。且不說有血緣關系的兩個人的血會交融,就是在人群中隨便找幾個人,各自取壹滴他們的血,然後滴入盛有清水的器皿中,說不定就會交融。這能證明他們是直系親屬嗎?恐怕這不是壹個巧合

滴血到骨,比滴血認親還可笑。為了證明滴血入骨的科學性,有人做過相關研究。不管誰的血滴到誰的骨頭裏,都不會滲進骨頭裏,當然前提是骨頭的表層和軟組織保存完好。但如果它已經死了很多年,骨頭被腐蝕了很久,只剩下壹堆白骨,那麽無論是誰滴血,都會滲進骨頭裏,因為白骨在表面上早已溶解變脆,但任何滴上來的液體都會被吸收,血也不例外。所以滴血到骨也是不靠譜的。

由於科技的發展,到了現代,不再使用古代的血緣驗血方法,而主要通過血型檢驗。尤其是在當代,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醫療保健的檢驗部門主要采用的方法是DNA鑒定來檢測子女與父母的血緣關系。兄弟、姐妹、叔伯、孫子之間的代際關系的認定,也可以通過DNA技術進行檢測。

雖然滴血法和滴血法都不靠譜,但這些方法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出現過。早在東漢時期,就有文獻記載了有關滴血和訂婚的史料。《滴血到骨》最早見於《南史》:東晉棄帝的南朝皇帝蕭寶娟,有壹個妃子叫吳淑媛,美貌多才,深得蕭寶娟的憐憫。偏偏梁武帝蕭炎看中了吳淑媛,沒多久吳淑媛就成了他的妾。三個月後,吳淑媛生下兒子,取名孝宗。宮裏有傳言說吳淑媛是蕭寶娟的兒子,不是蕭炎。孝宗長大後,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挖了蕭寶娟的墳,把自己的血滴在蕭寶娟的屍骨上。果然,血滲進了骨頭裏,於是他堅信自己是小寶娟的兒子。後來,他改名為小源,去了北魏。

在現代科學的血緣檢測手段出現之前,用血緣來檢驗父母子女關系是古人的壹大發明。只是這種方法相對於現代科學檢測手段來說是落後的,不可靠的。有了DNA檢測技術,我們不應該再相信古老的識別血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