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Fred Sauer
演員:Carlo Aldini(湯米?貝德福德),Eve Gray(杜本斯?貝德福德)
令人值得記住的是這是阿加莎?克裏斯蒂的小說第壹次被搬上銀幕。在這個案子中,主要素材來自湯米和杜本斯系列小說《秘密敵手》(1922)。標題翻譯出來的意思就是“冒險公司”,這是貝德福德夫婦為了調查案件成立的壹家很有趣的公司。
Alibi(不在場證明,1931)
導演:Leslie S.Hiscott
演員:Austin Trevor(波洛),Harvey Braban(戴維斯探長),Franklin Dayall(羅傑?埃克洛伊德),J.H.Roberts(謝潑德醫生)
第壹部公開發行的克裏斯蒂有聲電影,“不在場證明”基於1928年的舞臺劇“不在場證明”(這是改編自1926年克裏斯蒂的小說《羅傑疑案》)。導演Leslie Hiscott也是“The Passing of Mr. Quinn”(1928)的編劇。這部電影另壹個值得註意的地方是Austin Trevor扮演了赫爾克裏?波洛,這是Trevor三次扮演比利時偵探的第壹次。評論者指出Trevor扮演這位偵探有點顯得太年輕了,最不應該的就是他扮演的波洛沒有那傳說中的小胡子。
The Alphabet Murder(字母謀殺案,1966)
導演:Frank Tashlin
演員:Tony Randall(波洛), Robert Morley(海斯廷斯), Anita Ekberg(Amanda Beatrice Cross), Maurice Denham(賈普), Guy Rolfe(Duncan Doncaster), Sheila Allen(Lady Diane), James Villiers(Franklin), Julian Glover(Don Fortune), Grazina Frame(Betty Barnard), Austin Trevor(Judson)
壹部鋪張的MGM電影,某些地方過於的滑稽化(尤其是出現緊張環節的地方,而這些在原著中占了主要的地位),其中對於這位比利時偵探開玩笑的做法簡直是壹種褻瀆。劇本中的滿是紅緋魚、插科打諢、瘋狂的追捕、乏味的臺詞——波洛在調查犯罪現場並註意到兇手留下的各種各樣的線索時的對白。
Teny Radall扮演的波洛強調了他的怪癖,他的外表富於好奇心,但是與波洛的特點還有壹定的差距。總之,電影使人失望是因為沒有忠於原著。值得壹提的是其中有扮演過馬普爾小姐的Margaret Rutherford(這部影片的編劇也為MGM的Rutherford扮演的馬普爾小姐系列電影寫過劇本)。
電影史學家稱“字母謀殺案”最初並不是Teny Radall的電影。實際上,根據Philip Jenkinson在《阿加莎?克裏斯蒂的電影》(收錄於《Agatha Christie: First Lady of Crime》,1977)中稱,最初的版本,就叫“ABC謀殺案”,由Zero Mostel扮演波洛。因為沒有嚴格按照小說改編,而且包含了令人十分吃驚的波洛的臥室戲(bedroom scene),最後被克裏斯蒂女爵士否定了。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無人生還,1945)
導演:Rene Clair
演員:Walter Huston(Dr.Armstrong), Barry Fitzgerald(Judge Quincannon[法官的名字變了]), Louis Hayward(Philip Lombard), Roland Young(Detective Blore), June Duprez(Vera Claythorne), C.Aubrey Smith(General Sir John Mandrake[將軍名字變了]), Judith Anderson(Emily Brent), Mischa Auer(Prince Nikki Starloff[原著的安東尼?詹姆斯?馬斯頓?]), Richard Haydn(Rogers,管家), Queenie Leonard(Mrs.Rogers)
壹般認為是早期克裏斯蒂偵探小說改編電影中最好的壹部,“無人生還”基於小說《十個小黑人》(1939)。由20世紀福克斯出品,編劇是Rene Clair和Dudley Nichols,布景是Ernest Ferge,服裝是Rene Hubert。
時髦的風格,快速的節奏,以及懸疑色彩,甚至對於那些此前看過這部電影或者對原著很熟悉的人來說,“無人生還”把握住了印第安島可怕的氣氛和客人們絕望的感受,他們認識到他們同病相憐,被人下了套,面對著壹個冷酷無情的兇手。
影片的結尾被Rene Clair故意改掉了,不同於原著而是變為克裏斯蒂1943年舞臺劇的結尾。作者想把小說無情的結尾變得令人高興些,浪漫化,以滿足觀眾,而且對於讀過小說的讀者也更為吃驚。結局——那是根據Steptimus Winner1868年的童謠“十個小印第安人”——基於同樣原因被Clair改動了。評論者指出盡管Clair違背了原著結尾的主旨和樣式,但是克裏斯蒂自己已經在此前她根據小說改編的舞臺劇裏就變更了原來的故事。
Appointment with Death(死亡約會,1988)
導演:Michael Winner
演員:Peter Ustinov(波洛), Piper Laurie(Emily Boynton), Nicholas Guest(Lennox Boynton), Carrie Fisher(Nadine Boynton), John Terlesky(Raymond Boynton), Valerie Richards(Carol Boynton), Amber Bezer(Ginevra Boynton), David Soul(Jefferson Cope), Jenny Seagrove(Dr.Sarah King), Lauren Bacall(Lady Westholme), John Girelgud(Colonel Carbury)
最後壹部波洛題材的寬銀幕電影(此後以波洛為題材的影像化作品均為電視片),“死亡約會”是Peter Ustinov扮演偉大的比利時人的第三部電影,包括電視片的話就是第六部。Anthony Shaffer是電影的編劇,這部原著小說的電影版描述了壹樁精心策劃的謀殺,女暴君般的Boynton夫人被殺了。Shaffer也是“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和“陽光下的罪惡”(1982)的編劇,盡管他最知名的作品的堪稱傑作的“偵探”(Sleuth)。
“死亡約會”票房上令人失望,盡管擁有了壹切成功的必要因素,包括異國情調的場景,華麗的服裝和布景,以及明星陣容。不幸的是,差勁的導演和剪輯沒有把這些元素整合好,與之前Ustinov扮演的波洛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和“陽光下的罪惡”比起來顯得蒼白無力。
與“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不同,“東”極其忠實原著人物,令人感到反常的是“死亡約會”的表演有時莫名其妙,被壹部平庸的劇本羈絆住了。Ustinov在幾部電影和電視片中有上佳表現之後對波洛的角色樂此不疲,並將自身的特性帶到波洛的角色中。他扮演的波洛比其他的波洛(尤其是Albert Finney)更加小心翼翼。兩個值得註意的演員名字是Lauren Bacall和John Gielgud爵士;他們同樣出現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
Black Coffee(黑咖啡,1931)
導演:Leslie S.Hiscott
演員:Austin Trevor(波洛), Adrianne Allen, Richard Cooper(黑斯廷斯), Melville Cooper(賈普), C.V.France
克裏斯蒂同名舞臺劇(1930年首次在倫敦公演)的電影版,由Twickenhanm電影公司出品。“黑咖啡”值得註意的是Trevor Austin再次扮演赫爾克裏?波洛(他此前在“不在場證明”中扮演過波洛),因為Trevor的外表與書中描述的波洛形象相去甚遠,故而表演受到很大制約。總之,觀眾不會忘記波洛的小胡子。導演Leslie Hiscott參與了多部影片,包括“The Passing of Mr. Quin”(1928)、“不在場證明”(1931)和“埃奇韋爾爵士之死”(1934)。
Death on the Nile(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
導演:John Guillermin
演員:Peter Ustinov(波洛), Mia Farrow(Jacqueline De Bellefort), Lois Chiles(Linnet Ridgeway), Simon MacCorkindale(Simon Doyle), Bette Davis(Mrs.Van Schuyler), Maggie Smith(Miss Bowers), Olivia Hussey(Rosalie Otterbourne), Jane Birkin(Louise Bourget), David Niven(Colonel Rice), Angela Lansbury(Salome Otterbourne), Jack Warden(Dr.Bessner), George Kennedy(Andrew Pennington)
在“東方快車謀殺案”大獲成功,獲得奧斯卡獎之後,EMI-Paramount公司期望再將克裏斯蒂的偵探小說搬上銀幕。於是“尼羅河上的慘案”根據1937年同名小說由Anthony Shaffer改編成電影,他也是電影“陽光下的罪惡”(1982)和“死亡約會”(1988)的編劇。和“東方快車謀殺案”壹樣“尼羅河上的慘案”也是明星陣容——不過沒有前者陣容強大——華麗的場地(1920年代的埃及)以及華美的服裝。尤其值得壹提的是服裝由Mia Farrow和Angela Lansbury兩位頂級縫紉大師制作。Lansbury的服裝(諸如莎樂美?奧特伯恩作為壹個醺酒者、崇尚性欲的作家的特點)極好的突出了那個已經過去了的時代的特點。
“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得益於整體演員的表演,包括Bette Davies,值得信賴的Maggie Smith,Davie Niven,和扮演聰明的傑奎琳?德?貝爾福德的Mia Farrow。Peter Ustinov第壹次扮演赫爾克裏?波洛,追隨著Albert Finney的鞋子(和小胡子)。
Ustinov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之後在電影和電視片中出演了5次波洛:“陽光下的罪惡”(1982);“人性紀錄”(1985);“古宅迷蹤”(1986);“三幕悲劇”(1986);和“死亡約會”(1988)。盡管“尼羅河上的慘案”在票房上不如“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那麽好,但是也足夠媲美另壹部EMI出品的克裏斯蒂改編電影——“遲來的報復”,Angela Lansbury扮演馬普爾小姐。
Desyat negrityat(1987)
導演:Stanislav Govorukhin
演員:Vladimir Zeldin, Tatyana Drubich, Alexander Kaidanovsky, Alexei Zharkov, Anatoli Romashin, Lyudmila Maxakova, Mikhail Gluzsky, Alexei Zolotnitsky, Irina Tereschenko, Alexander Abdulov
壹部前蘇聯電影,根據《無人生還》改編,由Odessa(敖德薩,俄羅斯歐洲部分西南部城市,在黑海中的敖德薩海灣)電影公司出品。這部電影在西方完全陌生,系由導演Stanislav Govorukhin根據原著小說改編(這個說法和Delicious Death網站不同,網站上稱編劇是Gennadi Engstrem)。
Endless Night(長夜,1971)
導演:Sidney Gilliat
演員:Hayley Mills(Ellie), Hywel Bennett(Michael), Britt Ekland(Greta), Per Oscarsson(Santonix), George Sanders(Lippincott)
United Artists出品,改編自克裏斯蒂1967年同名浪漫偵探小說,“長夜”在英國的表現令人失望,甚至沒有在美國的影院公映。對這部克裏斯蒂喜歡的小說來說真是差勁的命運。和其他改編作品相比,“長夜”被批評最多的地方就是毫無活力、節奏出奇的緩慢。英國評論家殘酷的說,這部電影會很快被忘記,現在它只是極其罕見的會出現在午夜的電視片或者影碟中。
Evil under the Sun(陽光下的罪惡,1982)
導演:Guy Hamilton
演員:Peter Ustinov(波洛), Diana Rigg(Arlena Marshall), Roddy McDowall(Rex Brewster), Maggie Smith(Daphne Castle), Jane Birkin(Christine Redfern), Colin Blakely(Sir Horace Blatt), Nicholas Clay(Patrick Redfern), Sylvia Miles(Myra Gardener), James Mason(Odell Gardener), Dennis Quilley(Captain Marshall)
第四部有EMI改編自克裏斯蒂作品的寬銀幕電影(繼“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和“遲來的報復”,1980之後),“陽光下的罪惡”基於1941年的同名小說。盡管之前三部電影都相當忠實於原著,但是這部電影把地點從德文郡海岸萊瑟庫姆灣走私者之島的快樂羅傑旅館變成了更具異國情調的地中海小島。
和上壹部EMI出品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壹樣,“陽光下的罪惡”之所以成功有兩個原因:影片質量以及全明星陣容。時髦和奢侈的服飾使得影片在細節上令人賞心悅目。“陽光下的罪惡”在某些對話方面處理不錯,尤其是兩位前舞臺演員阿琳娜?馬歇爾和達芙尼?卡斯爾之間的針鋒相對的對話(惡毒的挖苦和虛偽的奉承),分別由Diana Rigg和Maggie Smith扮演。在小說中,人人有殺死阿琳娜?馬歇爾的理由,演員們也將人物表演的淋漓盡致,似乎其中任何壹個都無疑是嫌疑犯。特別是Jane Brikin(她也出現在“尼羅河上的慘案”裏)扮演無助的、默默忍受著的克裏斯丁娜?雷德福。影片結尾,她跑下階梯的情景令人難忘也出乎意料。另壹個值得註意的是Colin Blakely和Denis Quilley的出演,他們都出現在此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裏。
這是Peter Ustinov第二次扮演赫爾克裏?波洛,看起來有些搞笑,將波洛帶入壹個新的銀幕巔峰,甚至表演了壹個魔術。在影片的高潮處,兇手大打出手:波洛被揍了鼻子。
Lord Edgware Die(埃奇韋爾爵士之死,1934)
導演:Henry Edwards
演員:Austin Trevor(波洛), Jane Carr, Richard Cooper, John Turnbull
改編自克裏斯蒂的小說《人性記錄》(Lord Edgware Die,1934),由Real Art電影公司攝制,Julius Hagen制片(他此前也曾為幾部波洛影片效力,如“The Passing of Mr. Quin”,1928和“不在場證明”,1931。這部電影是Austin Trevor第三次也是最後壹次扮演赫爾克裏?波洛,再壹次沒有裝上波洛著名的小胡子——這已成為評論者屢次批評的素材。
Love from a Stranger(陌生人的愛,1937)
導演:Rowland V.Lee
演員:Ann Harding(Carol Howard), Basil Rathbone(Gerald Lovell), Binnie Hale(Kate Meadows), Bruce Seton(Ronald Bruce), Jean Cadell(Aunt Lou), Bryan Powley(Doctro Gribble), Joan Hickson(Emmy), Donald Calthrop(Hobson), Eugene Leahy(Mr.Tuttle)
由France Marion改編自1936年Frank Vosper的舞臺劇“陌生人的愛”,這部舞臺劇基於克裏斯蒂的短篇小說《夜鶯別墅》。電影由英國Trafalgar電影公司出品,由United Artists公司在美國公映,電影中包含幾位國外知名演員,如Basil Rathbone(著名的福爾摩斯扮演者)和Ann Harding。
Love from a Stranger(陌生人的愛,1947)
導演:Richrd Whorf
演員:John Hodiak(Manuel Cortez), Sylvia Sidney(Cecily Harrington), Ann Richards(Mavia), John Howard(Nigel Lawrence), Isobel Elsom(Auntie Loo-Loo), Ernest Cossart(Billings), Anita Sharp-Bolster(Ethel, the maid), Philip Tonge(Dr.Gribble), Frederick Worlock(Insp.Hobday)
頗受好評的1937年同名電影的翻版,“陌生人的愛”最初在美國公映,同年接著在英國上映,更名為“A Stranger Passes”。電影由獨立制片公司Eagle-Lion公司出品,James J. Geller制片,“陌生人的愛”由Philip MacDonald改編,他在人物名字和故事情節上做了不少改動。
由於翻版的是壹部僅十年前的作品,這部電影很難獲得觀眾和評論家的喜愛。其價值也因缺乏耀眼的明星陣容而大打折扣。評論家們尖銳的指出,這部電影是失敗的,它沒有走出第壹個版本的陰影。
The Mirror Crack’d(遲來的報復,1980)
導演:Guy Hamilton
演員:Angela Lansbury(Miss Marple), Elizabeth Taylor(Marina Rudd), Geraldine Chaplin(Ella Zielinsky), Rock Hudson(Jason Rudd), Tony Curtis(Marty N.Fenn), Edward Fox(Inspector Craddock), Kim Novak(Lola Brewster), Marella Oppenheim(Margot Bence), Wendy Morgan(Cherry), Maureen Bennett(Heather Babcock), Pierce Brosnan(An actor)
EMI電影公司出品的第三部克裏斯蒂作品改編的電影(前兩部的非常成功的波洛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和“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遲來的報復”改變了電影公司先前華美的風格。取代波洛為主角的——也取代了比利時偵探的票房價值——EMI公司制作了壹部馬普爾電影,基於原著小說《遲來的報復》(1962),出於電影的需要在情節上作了改動。最不可思議的是在馬普爾的人選上。
沒有讓壹個年紀大的演員來扮演這位老處女偵探,而是選擇了Angela Lansbury,她在“尼羅河上的慘案”裏扮演奧斯博恩太太。Lansbury年紀太輕不適宜扮演這位上了年紀的偵探,因此有必要借助化妝來使她看起來年紀大些。她還要面對來自讀者的挑剔,因為Margaret Rutherford扮演的馬普爾還是頗受好評,她在1960年代扮演著馬普爾。結果,Lansbury的演繹和華麗的演員陣容還是沒有重塑前兩部EMI電影的奇跡。
《遲來的報復》改編中有兩個主要的困難。第壹,演員們從未合作過,如同“東方快車謀殺案”壹樣。第二,Lansbury演繹的馬普爾小姐很有趣,但和原著有差距。和Helen Hayes壹樣,Lansbury選擇將馬普爾小姐塑造的比文學上的形象要討人喜歡更加自燃化。有時她也犯傻,眼神茫然,她也會搞點幽默,雖然是些令人害怕的幽默。表演還算出色——Lansbury從未有過差勁的表演——但是對壹個真實的馬普爾小姐來說還不夠。
“遲來的報復”無法了“尼羅河上的慘案”壹較高低,也遠不如“東方快車謀殺案”。這是克裏斯蒂電影史上的轉折點,電影數量逐漸縮小,轉而拓展電視領域。“遲來的報復”由John Brabourne和Richard Goodwin制片,Jonathan Hales和Barry Sandler改編。
Murder at the Gallop(1963)
導演:George Pollock
演員:Margaret Rutherford(Miss Marple), Robert Morley(Hector Enderby), Flora Robson(Miss Milchrest), Charles Tingwell(Inspector Craddock), Stringer Davis(Mr.Stringer), Duncan Lamont(Hillman), Katya Douglas(Rosamund Shane), James Villiers(Michael Shane), Robert Urquhart(George Crossfield), Gordon Harris(Sergeant Bacon)
MGM(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的第二部Margaret Rutherford扮演的馬普爾電影,“Murder at the Gallop”由David Pursall、Jack Seddon和James Cavanagh改編自克裏斯蒂的小說《葬禮之後》。這原是本波洛探案,電影將其替換為馬普爾小姐,這個改變令阿加莎?克裏斯蒂很是失望,稱這個想法“糟糕透頂”。克裏斯蒂向來對其作品改編電影評價很低,不過她也無可奈何,在英國幾部小說的版權已經賣給MGM了。
情節松散的基於《葬禮之後》,不過“Murder at the Gallop”還是被認為是MGM的Rutherford系列最好的壹部,這主要是因為Rutherford和扮演Hector Enderby的Morley之間的對手戲。Rutherford也受到她的丈夫——Stringer Davis——的幫助,他扮演Stringer先生,馬普爾小姐的壹個助手。縱觀MGM的馬普爾電影,“Murder at the Gallop”遠沒有“Murder Most Foul”(1964)和“Murder Aboy!”(1964)成功。最令人難忘的場景是馬普爾小姐騎在馬上的情景。
Murder Must Foul(1964)
導演:George Pollock
演員:Margaret Rutherford(Miss Marple), Ron Moody(Clifford Cosgood), Charles Tingwell(Inspector Craddock), Megs Jenkins(Mrs.Thomas), James Bolam(Bill Hanson), Stringer Davis(Mr.Stringer), Francesca Annis(Sheila Upward)
Margaret Rutherford第三次為MGM出演馬普爾小姐,此前兩部比較成功的電影是“Murder, She Said”(1962)和“Murder at the Gallop”(1963)。和“Murder at the Gallop”壹樣,“Murder Must Foul”由David Pursall和Jack Seddon改編自克裏斯蒂小說“清潔女工之死”(1952);也就是說,這部原本是波洛探案的故事變成了馬普爾小姐探案。情節上只是稍許和原著有關系,也省略掉波洛和奧利弗夫人(實際上Margaret Rutherford的表演更像是奧利弗夫人而不是馬普爾小姐)的出場。
如果說人物和情節的改變還不足以令克裏斯蒂迷們大驚小怪,那麽片名就實在令人驚駭了。MGM沒有保留原來的標題——Mrs McGinty’s Dead——而是換了個新的片名,選擇了——也許出於偶然——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裏的名句“murder, must foul”。不幸的是,阿加莎?克裏斯蒂曾經對這樣的標題表示了很消極的看法,稱其為“五七八糟的”。在《伊斯特伍德先生奇遇記》(收錄在《金色的機遇》,1934),克裏斯蒂筆下的人物作家伊斯特伍德先生抱怨出版商經常變更他小說的標題,引用了“Murder Must Foul”(貴州版譯為“最陰險的謀殺案”)作為壹個糟糕的例子。
盡管有這些明顯的缺點,但是“Murder Must Foul”還是壹部令人愉快的電影,這多虧了Rutherford和那些有趣的場景。
“Murder Most Foul”包括了壹些值得註意的演員。String Davis,Rutherford現實生活中的丈夫,再次扮演了馬普爾小姐的助手Stringer先生。年輕的Francesca Annis扮演Sheila Upward,她後來在倫敦周末電視公司(London Weekend Televison)系列片“犯罪團夥”裏扮演杜本絲?貝德福德。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
導演:Sidney Lumet
演員:Albert Finney(Poirot), Martin Balsam(Bianchi), Ingrid Bergman(Greta), Lauren Bacall(Mrs.Hubbard), Jacqueline Bisset(Countess Andrenyi), Sean Connery(Colonel Arbuthnot), Jean-Pierre Cassel(Pierre), John Gielgud(Beddoes), Wendy Hiller(Princess Dragomiroff), Anthony Perkins(McQueen), Vanessa Redgrave(Mary Debenham), Rachel Roberts(Hildegarde), Richard Widmark(Ratchett), Michael York(Count Andrenyi), Colin Blakely(Hardman), George Coulouris(Doctor), Dennis Quilley(Foscarelli)
基於1934年同名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被許多人認為是克裏斯蒂作品電影改編的巔峰之作。這部電影由Sidney Lumet導演,Paul Dehn編劇,EMI出品,Richard Godwin和John Brabourne制片。這部電影當初差點無法開拍,就是因為阿加莎?克裏斯蒂拒絕再將作品版權賣給電影公司了。米高梅(MGM)1960年代拍攝的Margaret Rutherford主演的馬普爾小姐電影已經令她灰心喪氣了,她對未來改編電影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EMI很想拍攝壹部克裏斯蒂的電影,公司主席Nat Cohen設法令克裏斯蒂相信他們能夠拍出壹部好片子。為這部電影說情的還有Louis Mountbatten勛爵,他是菲利普王子的叔叔,二次大戰海軍英雄,前印度總督。Mountbatten曾經為克裏斯蒂的傑作《羅傑?埃克洛伊德謀殺案》出謀劃策。經過漫長的商討,克裏斯蒂回心轉意,尤其是制片人John Brabourne擔保決不會令她失望。
在Brabourne、Richard Goodwin、Lumet以及服裝設計Tony Walton的努力之下,“東方快車謀殺案”成為了克裏斯蒂改編作品中最奢侈的壹部。除了華美的服裝和攝影,制片方還從Compagine Internationale des Wagon-lits博物館借了真正的東方快車。
“東方快車謀殺案”在倫敦ABC影院首映,到場貴賓無數,包括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這也是克裏斯蒂榮耀的時刻,尤其是在Claridge飯店召開的宴會;這也是克裏斯蒂去世前最後壹次參加公***活動。評論家和觀眾都深愛此部影片,甚至阿加莎?克裏斯蒂本人都承認對影片很滿意。但是她也說對赫爾克裏?波洛的小胡子表示失望。影片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又為其增譽不少:最佳演員(Finney);最佳女配角(Bergman);最佳改編(Dehn);最佳攝影(Geoffrey Unsworth);最佳音樂(Richard Rodney Bennett);最佳服裝(Tony Walton)。英格利?褒曼因為出演格瑞塔?奧爾松而贏得了她第三個奧斯卡獎。
Murder, She Said(1962)
導演:George Pollock
演員:Margaret Rutherford(Miss Marple), Arthur Kennedy(Dr.Quimper), Muriel Pavlow(Emma), James Robertson Justice(Ackenthorpe), Charles Tingwell(Craddock), Ronald Howard(Eastley), Thorley Walters(Cedric), Ronnie Raymond(Alexander), Stringer Davis(Mr.Stringer), Joan Hickson(Mrs.Kidder)
第壹部米高梅拍攝的Margaret Rutherford主演的馬普爾小姐電影,此後又拍攝了3部:“Murder at the Gallop”(1963),“Murder Must Foul”(1964)和“Murder Ahoy!”(1964)。沒有壹部得到阿加莎?克裏斯蒂本人的肯定,她認為影片缺乏高潮,甚至因影片票房不佳而感到高興。她最初把版權賣給米高梅是希望米高梅能夠比先前那些改編糟糕的電影公司能好些。他們最初想在電影之前改編成幾部電視劇。接著他們決定改編《命案目睹記》(1957),還挑選了知名演員Margaret Rutherford扮演馬普爾小姐。這個選擇很奇怪,因為她在外形上書中描述的馬普爾小姐不大相象;但是Rutherford很適合由編劇David Pursall和Jack Seddon(他們也為其他幾部米高梅Rutherford電影編劇)塑造的有活力、善社交的馬普爾小姐形象。阿加莎對Rutherford很尊敬,但是對她演的馬普爾小姐不抱好感。
“Murder, She Said”刪掉了麥克吉利克蒂太太這個角色,而讓馬普爾小姐作為命案的目擊者。接著她自己靠著Stringer先生——他出現在所有的米高梅馬普爾電影中,由Rutherford現實中的丈夫Stringer Davis扮演——的幫助,進入了克瑞肯索普家。另外,Kidder夫人的扮演者Joan Hickson,30年後成扮演的馬普爾小姐成為眾人肯定的形象。
Ordeal by Innocence(奉命謀殺,1984)
導演:Desmond Davis
演員:Donald Sutherland(Dr. Arthur Calgary), Faye Dunaway(Rachel Argyle), Ian McShane(Philip Durant), Christopher Plummer(Leo Argyle), Sarah Miles(Mary Durant), Anita Carey(Martha Jessup), Annette Crosbie(Kirsten Lindstrom), George Innes(Archie Leach), Michael Maloney(Micky Argyle), Phoebe Nicholls(Tina Argyle)
Golan-Globus出品的根據1958年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這部片子是1980年代容易被人遺忘的克裏斯蒂改編作。影片的制片是Jenney Craven,編劇是Alexander Srewart,影片極其沈悶,壹部分原因是演員較為平庸。不恰當的音樂——甚至奇怪的配上了爵士樂——令電影缺少氣氛。Donald Sutherland盡管盡力扮演固執己見的Calgary醫生,但是劇本令他的努力全部白費。影片在倫敦西區舉行了盛大的首映式,包括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和愛丁堡公爵(女王丈夫)都出席了,但是並沒有令影片在票房上獲得多少成功。
The Passing of Mr. Quinn(1928)
導演:Julius Hagen
演員:Stewart Rome(Quinn), Trilby Clark(Mrs. Appleby), Ursula Jeans(Maid)
無聲電影,也是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