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不要擔心明天
我們總是癡迷於控制感,但我們必須學會接受我們失控的事實。如果妳認為妳可以控制妳的生活,並沿著妳選擇的方向駕駛它,那麽衰老就是生活和妳的對抗,因為它不是妳選擇的目的地。但是如果妳把生活作為對發生在妳身上的壹系列事件的即興反應——也就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應。那麽,衰老更像是小說中的另壹個章節。和以前的事件不同,生活總是由不同的事件組成,有些事件總是看起來難以承受。(P135)
第八章為老年做準備
找樂子的時候,不要犧牲自己的健康或財務安全。(P150)
康奈爾大學的卡爾?皮拉莫闡述了“即使快樂”和“只是快樂”的區別。前者是變老的好處,或者說是年輕的煩惱。“盡管……快樂”的意思是選擇快樂。它承認存在問題,但不會讓問題阻礙滿足感。“只有……才會幸福”就是把幸福和外在條件聯系起來。只有當我有了更多的錢,更少的痛苦,有了更好的配偶或房子,我才會特別幸福。“只有……才會幸福”讓人花很多錢買彩票或者沖動購物,卻不能真正給人帶來任何快樂。相比之下,黃萍沒想到自己的困難會消失,所以她沒有把自己的快樂和困難的消失聯系起來。她說,她年輕的時候以為移民美國就能解決問題,後來發現只是把老問題換成了新問題。她的經驗是通過接受而不是消除痛苦和損失來獲得快樂。(P159)
80後或90後,成就有多重要?在我和老人們度過的壹年裏,他們沒有談論他們的職業成就——考慮到我們在生活中花費大量時間工作或沈迷於工作,這是令人驚訝的。(P160)
黃萍懂得放棄曾經對她很重要的東西,現在已經不重要了,也懂得在所有能得到的東西中選擇幸福。(P166)
滿足我虛假的需求是壹個巨大的工程。壹旦我開始放手,我就解放了,可以專註於更有回報或更持久的事情。這也意味著我可以停止對所有我覺得我應該做但沒有做的事情感到內疚。(P166)
根據她所面對的世界來調整妳的期望,而不是與之競爭。這是她選擇快樂的方式。(P170)
?
第9章何時嘗試治愈,何時放棄治療
約翰的幸福生活部分歸功於他將記憶轉化為幸福生活經歷的能力。(P190)
不管周圍的環境有多可怕,接受死亡就是接受生命,接受生命就是快樂的活著。這是約翰的人生經歷。(P190)
第十章療養院的家庭關系
療養院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最脆弱居民的生存和健康,同時保持低成本。安全和效率永遠是第壹位的。(P192)
我們總以為只要清除了幸福的障礙,就能真正的幸福,可是現在總有更多的障礙和理由讓我們不幸福。.....正是在充滿障礙的環境中,我們找到了幸福。(第207頁)
?
第十壹章父母永遠是父母
人生苦短,找真正重要的人,找能讓妳過得好的關系。(P226)
第十二章永不再來的禮物
面對死亡,這些老人的回答是:活得太久讓他們害怕,死亡可以解決活得太久的問題。他們晚年的智慧之壹是承認死亡和變老是生命的壹部分。只有年輕人認為自己不會死,還是?變老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230頁)
研究表明,有目標不能防止妳形成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性斑塊和纏結,但它可以防止或延緩其影響。研究人員解釋說,擁有壹個目標會形成壹個“儲備”,使壹些大腦能夠形成其他路徑來傳遞信號和營養,並繼續正常運轉。目標越清晰,保護性越強。(239頁)
妳是什麽樣的人,就有什麽樣的需求。(240頁)
沒有晚期癌癥提醒我們生命是壹份禮物,如何才能讓這種清醒的狀態終身保持?我們如何訓練我們的頭腦來享受這種榮譽和冒險?這是我和老人們在壹起的壹年裏反復思考的問題。我們真的要等到腫瘤科醫生發話後,才能盡可能過得充實嗎?應該是最容易做到的——就像死亡壹樣,生命是我們盡力避免的。(245頁)
喬納斯在郵件中寫道: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蝴蝶效應”理論,這是壹種道德原則和道德責任。請記住,無論我前壹秒做什麽,都會影響下壹秒。所以,我盡量不做任何消極的事情,這樣才能最有效的保證世界在下壹秒變得更好,或者至少不會變得更壞。但是,當然,我的壹個積極行動可能會被別人的100個消極行動毀掉,所以可能沒有意義,但是我還是要遵循那個原則。妳可以稱之為樂觀。(245頁)
有些人或事看似無足輕重,只是因為我們活的時間還不夠長,所以看不到它們的價值,或者是我們經歷的損失還不夠多,所以不知道大部分損失都可以放在壹邊。(248頁)
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講述了壹個無聊小鎮的壹天,《戰爭與和平》跨越了壹個時代,描述了激情四射、蔚為壯觀的場景,但誰也不能說這壹部比另壹部更豐富,他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無論鏡頭是顯微鏡還是望遠鏡,奇跡總是在持有者的眼中。(249頁)
老人們給了我壹個簡單的禮物:提醒我時間是有限的,也是令人驚訝的。每壹天都像尤利西斯壹樣重要而平凡。每壹次轉彎,不僅可能帶來充滿驚喜的滿足感,還可能把妳送進急診室。挑戰在於如何在通往拐角的路上生存。(249頁)
無論我們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時間都無所謂,但是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第250頁)
當我和老人們相處時,我可能更接近我本該成為的那個人。我之前的任何痛苦或恐懼都還在,只是現在它們只是我電影配樂中的輔助樂器,而不是音樂本身。(第250頁)
喬納斯在他的回憶錄《我無處可去》中,講述了他和其他1341流離失所的人是如何站在“霍維斯將軍”號的甲板上來到紐約的。他說:“我們在這裏延續早期定居者的古老傳統:不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是因為作為流亡者和流亡者,這是我們逃離凡人命運的唯壹地方。”“我們來西方不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也不是來這裏尋求冒險。我們選擇西方和美國是因為生存的本能,壹種殘酷的肉體生存的本能。”(P251)
在我看來,這是看待老年或任何時代的壹種方式:把它看作壹種未知的、不可替代的風景,充滿不確定性,比其他選項更好。我們都在這艘寒冷的運輸船上,時而瑟瑟發抖,時而暈船,離開了曾經安慰我們的家人。因為失去,我們的命運改變了,我們對即將到來的壹切感到焦慮。明亮的燈光在我們面前閃爍,我們可能成長,也可能變弱。像難民壹樣,我們有理由害怕:潛伏在前方的困難和這片土地本身壹樣巨大。但是,我們會帶著當初讓我們登船的所有資源來,傷痕累累卻又充滿韌勁。(252頁)
後記:我們都不會長生不老。
羅伯特說:“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下雨該怎麽辦。”他沒有退縮,因為他擔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266頁)
即使在暴風雨中,妳也可以過得充實而充實。這些老人是活生生的證據。(266頁)
如果我們活得更長,也許我們有義務活得更好:更明智,更感恩和寬容,更少報復和貪婪。這些都會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好,特別是對於那些努力工作的人。(266頁)
多少年來,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誤以為放松是壹種逃避。現在我也不那麽確定了,經常希望回到那些年。但是,就像喬納斯說的,如果妳想成為壹個電影制作人,找壹個攝像機。這句話的背後是自信和才華,是屬於我們大家的!(268頁)
2022年3月10看完+筆記收藏。
肖佳余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