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原生家庭》之壹: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妳中招了嗎?

《原生家庭》之壹:7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妳中招了嗎?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孝義為先,父母是偉大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而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則簡單直接地教會我們清晰、客觀地去認識自己的家庭。

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但孝道讓我們只看到前者,而否認後者的存在。於是,打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旗號,父母們就可以放肆地去傷害孩子,像自己的父母傷害自己壹樣,由此將恨與傷害傳遞下去。這個通道所帶來的危害,有時遠大於戰爭的破壞力,因為至親之間的相互傷害容易讓人喪失對人性的希望。

蘇珊·福沃德認為,父母的負面行為模式持續存在,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就是有毒父母。作者指出了七種典型的有毒家庭的行為模式:

壹、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類父母打著為子女好的名義,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構築了壹個完美父母的假象。“我為妳好”背後,包含的很可能不是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是極強的控制欲和主宰欲。

“我為妳好”背後,包含的很可能不是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是極強的控制欲和主宰欲。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周圍那些口口聲聲“我為妳好”的人,恰恰是最喜歡幹預別人生活,強加自我意誌給別人的人。

二、不稱職的父母

這類父母對子女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易察覺且難以界定。他們的傷害方式不是打罵,而是疏忽。他們的子女就像沒有父母似的,不被關愛,被剝奪了童年。

不稱職的表現有兩種。壹種是父母不作為,讓孩子過早的承擔起家庭責任,比如照顧家人、承擔所有家務等。另壹種是父母只關心自己,對於孩子的成長、情緒不聞不問。不稱職的父母會造成孩子失去自我價值感、情感難以健康發展。而那些集中精力與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維護的家長向他們的孩子傳遞了壹條明確的信息:妳的感受無關緊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這些孩子大多無人陪伴,缺少關愛和照料,開始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就好像他們根本就不存在。這些有毒的父母通過推卸責任,讓孩子失去了積極角色的榜樣,而沒有了積極角色作為榜樣,孩子的情感將難以健康發展。

作者認為,稱職的父母必須履行5項基本職責:

1.滿足孩子的基本物質需求。

2.保護孩子免受身體傷害。

3.保護孩子免受感情傷害。

4.滿足孩子對愛、關懷和更深層次的情感需求。

5.在倫理道德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三、操控型父母

這類父母喜歡維持子女的無力感,希望子女離不開他們。如果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去做、去嘗試、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擔失敗的風險,孩子就總會覺得無助和不滿足。在焦慮、膽怯的父母的過度控制下,孩子也會變得焦慮和膽怯,很難成熟起來。

他們的操控分兩種。壹種是直接控制,簡單直接,毫無掩飾的控制,經常包含威脅,恐嚇和羞辱。比如:他們會說:按我說的做,否則我不會再理妳!

另壹種是巧妙控制,常見的“幫手型”父母。他們什麽事都會安排好,讓子女“需要”他們的幫助。操控型父母導致的結果,子女常出現兩種情況:投降和叛逆。這兩種選擇都不利於心理上的解脫。盡管叛逆看起來似乎會促進心理的解脫,但事實上,選擇叛逆和選擇屈服壹樣,我們還是被父母牢牢地控制著。

四、酗酒型父母

酗酒型父母和吸毒型父母的孩子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對家庭的忠誠感和對秘密的羞恥感促使家庭成員極力偽裝成壹個“正常家庭”的樣子。在這樣家庭成長的孩子總是會被迫對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說謊,同時為了守護秘密,他往往不會與別人交朋友,這種孤獨感只能使他在家族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受酗酒父母的影響,其子女至少有四分之壹也會成為酗酒者,只是酗酒程度不同,而且,酗酒父母的子女很難信任他人,失去了對外界的信心。

五、身體虐待型父母

多數父母都會不時地產生想要打孩子的沖動,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煩擾我們甚至挑戰我們權威的時候,這種沖動便會異常強烈。有時候,與其說這種感覺是孩子的行為所致,倒不如說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疲憊、壓力、焦慮或不快。多數人能夠成功地克制打孩子的沖動,不幸的是,也有不少人無法如此自制。這類父母不能夠克制對沖動的控制力,只要有負面情緒需要發泄,他們就會對孩子實施暴力。

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是成年後的我們同別人交往並建立關系的基礎。對於那些被父母虐待過的孩子而言,要重新獲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難的。體罰的威懾作用只是暫時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憤怒情緒、復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視卻異常強烈。很明顯,身體虐待所造成的心理、情感和身體傷害遠遠超出了其短暫的約束效果。

可悲的是,孩子的世界很小,不論家長如何暴力以對,對他們而言,家長仍然是獲得愛和安慰的唯壹來源。被虐待的孩子在整個童年時期都在尋找父愛或母愛,這種尋找將壹直持續到他們成年以後。

六、語言虐待型父母

孩子應該擁有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犯個錯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這是他們嘗試新事物並建立自信心的途徑。有毒的父母強加給孩子的是無法企及的目標、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朝令夕改的規矩。他們期望孩子能成熟地面對這壹切,可是這種成熟唯有通過生活閱歷的積累來實現,孩子是做不到的。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妳無所不知的父母認定妳是個壞孩子,那妳就壹定是。如果母親常說“妳真蠢”,那妳就是蠢的。如果父親常說“妳真沒用”,那妳就壹定沒用。侮辱性的稱呼,貶損的評價以及輕蔑的指責都會向孩子們傳遞非常糟糕的自我評價信息,並對他們將來的幸福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也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七、性虐待型父母

存在比較嚴重的情感孤立、隱瞞、貧窮、壓力大以及缺乏尊重等問題的家庭是亂倫現象滋生的溫床。亂倫的受害者,即使是在非常年幼的時候也能明白這種事情是必須要保密的,他們之所以保持沈默,除了害怕自己再次受到傷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害怕使父母陷入麻煩並最終導致家庭解體。即使家庭的解體對孩子來說是最有利的結局,但他們仍會認定自己是家庭破裂的罪魁禍首。

每壹個童年時遭受過性虐待的成年人都無法擺脫自己無能、無用、罪孽深重的感覺。

日本小說家伊阪幸太郎曾經說過,“壹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以上七種“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妳中招了嗎?作為父母,對照上述內容進行深刻的檢查反思應該是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