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範文(5篇)

《紅樓夢》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可不只是“五味”俱全。  開卷便可見曹公的詩:“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合眼壹想,既能“看”到作者以血和淚,字字深情,十年刪改;下面是我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篇1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壹點曹雪芹絕對不同意。

紅樓女子個個美麗,這不是他們的特別動人之處,個個有才華,這才是曹雪芹要講的重點。

大觀園裏起詩社,頗有蘭亭雅集之韻,這裏面最耀眼的是林黛玉和薛寶釵,論文采,二人不分伯仲,不同在於林黛玉的生命裏,詩是萬萬不可缺少的,於薛寶釵卻不盡然。黛玉的文字全部是個人生命的表達,寶釵的詩作無壹例外是經世致用的指導。黛玉奪菊花詩魁,寶釵就來壹首詠螃蟹絕唱。黛玉的《葬花吟》壹字壹滴血,寶釵的《海棠詩》幾乎可以作為人生坐標。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薛寶釵的柳絮詞就是她個人價值觀的直白表達。二人合體***用壹詞壹曲,雙雙登頂女主寶座。論外貌神韻、綜合素質實力,其它的人物都要遜色壹籌了。這裏面的核心支撐就是二人在文化上和眾人的距離。

紅樓女子第壹梯隊的林黛玉和薛寶釵,之所以是第壹梯隊,恐怕二人文化上的優勢是重中之重的。

再看第二梯隊,這裏面的人物包括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和妙玉。

元春同樣才華橫溢,血緣上,她是寶玉的大姐,文化上,她是寶玉的啟蒙老師。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的文采把靠文化吃飯的那些個酸腐相公們秒成了渣。小說老是在講寶玉不喜歡讀書,不求上進,壹副草囊飯袋的樣子,這壹回算是賈寶玉的正傳,給他平反了,是曹雪芹的春秋筆法罷了。讀者正叫好,元春省親誇完寶玉果然是進步了之後,就將他的題聯壹壹作了修改。這裏至少有壹個用意就是為了表現元春的文采是高於寶玉的,如此也就呼應了小說開篇說:“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壹壹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

小說雖然沒有突出探春的文學才華,但她在書法上的造詣在眾姐妹裏是最好的,尤其是她的理家之才還有家國情懷,那個年代對於女子的稱謂加個“小”是很正常的,但探春顯然不屬於這壹類,她是實實在在的“大女子”。探春贏得人的敬重,就得益於她的“才具”。

史湘雲在文學水平上是可以比肩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她得曹雪芹偏愛,實在沒有給她什麽像樣的缺點,十二釵裏,她的讀者緣極好,幾乎沒有誰討厭甚至不喜歡這個姑娘。海棠詩,探春做得稍有吃力,寶玉幹脆弄了個磕磕巴巴,湘雲壹來輕松兩首,把寶玉都驚呆了。每次詩會,史湘雲都是最積極的那個,她和黛玉中秋聯詩,黛玉每有奇句,她必定要壓壹頭才罷,讀者卻不會認為她要強,只會覺得她太愛作詩還有這樣的活動,而且更突顯她性格的可愛。湘雲最出彩的幾處無疑都是她大展才華之時。

妙玉是十二釵裏的異數,妙玉是黛玉的壹個分身,高潔孤僻比黛玉更甚,文采上,她只有壹次展示,就是76回的中秋夜聯詩,她對黛玉湘雲的聯詩給予了認可,卻認為太過悲戚,於是妙玉續詩將此詩氣氛來了壹個大反轉,由悲戚轉為歲月靜好了。妙玉面對黛湘完全是長姐對待小妹的態度,很有長者訓導幼者之感,而且黛玉湘雲對妙玉十分的佩服,說我們守著這樣的詩仙卻不自知。妙玉列十二釵第六位,是因為她完全不是四大家族之人,感情上,她與寶玉的關系比前幾位也遠得多。

十二釵裏的第三梯隊是迎春、惜春,迎春善弈,惜春的筆墨丹青是最好的。雖說二人在詩詞上比不上姐妹們,也沒有什麽大才幹,但是每次詩社,迎春惜春定韻做裁判,沒有壹定的鑒賞能力是不行的,加上黛釵湘探等人太過光芒萬丈,顯不出罷了。

巧姐從頭至尾都是壹個小孩子不細說,鳳姐不識字,曹雪芹寫她所費筆墨超過黛玉寶釵,而且她的出類拔萃的治家能力哪壹個不佩服,就因為不識字,她就落到了第十位。李紈是能作詩的,只不過文采略遜,李紈孀居能入列十二釵,她出身書香絕對是她的加分項。論美麗和頭腦清醒,秦可卿在十二釵裏都是佼佼者,但對於她文化學識,根據她的出身,大概率和鳳姐差不多,而且秦家也談不上書香。秦可卿在私德上有失,對於她的學識曹雪芹壹字不提,甚至不給於她文化上的認可。

金陵十二釵的排位遵守壹個原則,就是和寶玉感情糾葛以及血緣的遠近為標準。可是曹雪芹可能是潛意識,更可能是故意,讓賈寶玉用心的程度,就是這個女子的文化水平的高低為依據。金陵十二釵的排位可以看作是壹個文化水平的排座次。這在《紅樓夢》所處的那個物化女子的時代是極其不容易的。

讀者讀紅樓,對於讀書愛書和不讀書不愛書的女子,曹雪芹所給的待遇截然不同,延展到小說裏,體現在賈寶玉所敬所愛的程度與之壹脈相承。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篇2

君如陌上塵。我用我的眼睛翻閱著書,固執、浮華的塵埃早在時光的流逝中被抹去,昨天的夢朦朧地露出了紅樓。

看完後心中有壹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那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壹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淒苦,可沒有這苦,又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壹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穿越時空,回首那漫長而淒慘的愛情歷史,壹個孤獨的大家庭的歷史,也是無法過去的。寶玉和黛玉相遇了。命運已經註定在那壹刻。正是在這個大花園裏,寶黛的感情開始醞釀。壹個是閬苑仙葩,壹個是美玉無瑕,天命註定,但與賈母的心意不同。書中所有的故事,不論是家族的衰敗還是男女的情愛,他們都在談論真理。人生就像扁舟,浩瀚的大海像世界壹樣寬廣。在這片大海中,小船應該如何航行穿過有風浪的大海,我認為只有積極地迎接浪濤的沖刷,穩步地邁出每壹步,才能讓自己的小船變成壹艘大船,經受住更大的波浪。有壹句名言說過:“生活是壹面鏡子,妳對它笑,它就對妳笑;妳對它哭,它就對妳哭。”如果我們心情豁達,樂觀,我們就能夠看到生活中光明的壹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也知道星星仍在閃爍。

書中還有對道德、對人性的深層領悟。賈瑞,壹個有著很大的淫心的人,情欲令他壹步步墮落,直至違反道德、違反法律的大事件爆發。有時我們打開報紙,看到許多荒謬的新聞,各式各樣的犯罪與事件,常會在心裏說怎麽會有這樣禽獸不如的人。可是當妳看了《紅樓夢》賈瑞這壹章,我們就能體會到人的脆弱與無奈。平常我們有很多道德、法律、禮教的學習,我們也很認真的用這些法則,禁止自己做違法和不道德的事情。但我想說的是,我也許有那個犯罪的欲望,只是我的理性控制了我的感性,獲得了內心的平衡。正是因為如此,妳會對那個控制不住感性沖動的人,有壹種悲憫。

我壹直不太相信平常給壹個人灌輸太多的法律規則、道德教訓,他就不會做有違理性的事情。賈瑞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平常教訓的太嚴,反而讓它壹碰到這樣的事情就壹發不可收拾。所以我壹直覺得,美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妳對人性有所了解以後,會有壹種人性上的開放與活潑。在嚴格的教育裏,當壹切都變成了道德、法律的時候,壹個孩子在認識人性的時候,其實是很難把握的。可是如果他讀了很多的小說,他對小說裏的人性和各方面事情有了解後,它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就不會孤單,因為他看到小說裏的人也遇到或發生過同樣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會太慌張。

也是這樣的原因,我覺得像《紅樓夢》這樣的小說,或者描寫人性的電影,對人的壹生有重要的影響。壹個社會裏如果只有道德和法律,是管束不住人性的,人性最好的管束方法不是教訓、處罰,而是了解、知情,當妳對人性本身有壹個全面認知以後,妳會會心壹笑。

在這壹回裏,妳看到了賈瑞的真實狀況,妳對人性有了深層的領悟。也許賈瑞是用壹種贖罪的方式,把他的情欲帶到了死亡。人世間每壹個的生命,都自有其貴賤貧富,可在曹雪芹的眼中,已經毫無差別了。每個人在受他自己命運的苦。不同命運的苦,都是不自知,同賈瑞的不自知壹樣,王熙鳳也不知。

我也記得秦可卿的死,大概在第十三回,王熙鳳對她是很疼愛的。作者在寫完賈瑞的死後就寫到她,讓我們看清了王熙鳳這個人的好惡。這壹次是關於葬禮的奢侈和送葬行列的浩大,四大郡王全部到齊,從這裏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社會喪禮不是個別人、個別家族的事,而是整個家族在社會裏的社交跟門面。曹雪芹在家破人亡後寫這部小說時,回憶當年的繁華富貴,這其中包括喪禮的風光,他有壹點茫然,感覺到認識的空幻,所以在他筆下,死亡也好像壹部戲壹樣。

同時紅樓夢中的現代管理元素也堪比現在,就像秦可卿很聰明的想到,應該趁家裏還有能力的時候,多在祖墳旁邊購置壹些田產,因為壹旦有人犯罪,家產全部充公時,祖墳上的田產是不能充公的,因為孝道不可以傷害。這樣會讓自己以後有退路。曹雪芹沒有想到這壹點,所以他在被抄家時根本沒有壹個歸宿。所以他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紅樓夢裏。他很遺憾,當家庭富裕時,沒人想到這壹點,所以他在困難時沒有地方可去。秦可卿出生時名聲不好,她會為自己想退路,會讓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過得完日子。

這樣的壹本書,寫了各個階段的不同,各個地方的勾心鬥角,人心的叵測,都會超出其它書的吸引人。曹雪芹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傾入了許多自己的感悟與悔恨,他悔恨在家富人興為什麽沒有想到很多,為什麽只有在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時候才想到周全壹時的辦法。但我希望人生會像這樣,像他這樣,大起大落都蠶食而盡。畢竟人生不會風順,走的每壹步,也許都是對下壹秒的全盤付出。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篇3

紅樓壹夢,夢的是誰的良辰美景,榮辱興衰?

壹、頌歌,頌歌!

紅樓夢的是偉大的,在它裏面,女性是偉大的。

《紅樓夢》又名《金陵十二釵》,清曹雪芹著前八十回,現流傳的版本有高鶚續全的壹百二十回。其中描述了封建大家族的繁榮與衰落,但曹公塑造最為成功、吸引人眼球的是裏面的女性形象。鶯鶯燕燕,她們不僅美麗、聰明,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意誌有獨立人格的人。在那時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曹公的用意是多麽深沈而偉大!

黛玉的氣質與才情、寶釵的大家閨秀風範、史湘雲的機靈可愛、妙雲的清麗脫俗,等等,無疑是全書中最精彩美麗的姹紫嫣紅。《紅樓夢》中,丫鬟不是卑賤的,她們也有獨壹無二的個性與自由,晴雯、襲人、鴛鴦、平兒……她們是壹群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壹個壹個鮮明可愛的女性形象生動地躍然紙上。

曹公本人與曾說過:“今風塵碌碌,壹事無成,勿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壹壹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他懷著“傳閨閣昭傳”的目的寫成紅樓壹夢,夢是光彩陸離、姹紫嫣紅的,夢中不僅有行止見識不凡的眾多女子,還有壹個愛她們、尊重她們的男子——賈寶玉,他真心相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之鐘於女兒”,這個賈寶玉,到真正是“通靈寶玉”之化身,真正的“山川日月之精秀”,連他於如此愛護女孩兒們,又將女子的地位提高壹個層次。

縱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無論是《三言二拍》中杜十娘、玉堂春,《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水滸傳》裏德扈三娘、潘金蓮,女性總是作為低眉順眼的弱勢群體,頂多得到的是同情可憐。《紅樓夢》確實女性的大舞臺,壹曲曲頌歌為她們吟唱。

二、悲劇,悲劇!

整曲《紅樓夢》其實是場悲劇,所謂“千紅壹窟(哭),萬艷同杯(悲)”。

《紅樓夢》的結構是如此精妙而嚴謹,千絲萬縷的字眼中,密密紮紮地織成壹張龐大的網,這等空間,這群人物中看似龐雜的故事卻在曹公的筆下事無巨細。分明清晰地娓娓道來。讀時是深沈的悲哀,更有憾人心弦的震撼。

《紅樓夢》其實是筆算不明的糊塗賬!世間情愛本是最復雜的東西,偏偏成了書中最重的壹塊。寶玉、黛玉試試濁世的壹對知己,相伴相依早已心中暗定“木石之緣”,怎奈封建社會中,確實身不由己,黛玉雖好,氣質中卻有著叛逆性,而寶釵方是賈家上下認為最好的少奶奶人選。悲劇產生於兩個選擇的權威性大相懸殊:寶玉可以選擇自己愛的人,卻無法選擇相伴壹生的妻子,壹切取決於父母之命。於是,悲劇終究成為無可避免的結局。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女人如果只是花鳥,是玩物,她們的毀滅,頂多博得壹聲惆悵,幾聲嘆息。《紅樓夢》的悲劇之所以特別震撼人心,就因為它充分表現出被毀滅的女性不僅外形是沒的,而內心,更是美的。

那些悲劇中,史湘雲、李紈青春守寡;賈迎春出嫁便被丈夫折磨而死;探春遠嫁,惜春絕望出家,金釧兒投井而死,秦可卿與鴛鴦含冤而死,妙雲被強盜掠去……她們註定是“薄命司”冊子上沒有好結局的人物。

書中最讓我憐愛的是黛玉,她高潔美好,在不該做夢的是日子裏偏偏做了壹個美得讓人痛心的夢。“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於她言是“壹年三百六十日,風刀嚴相逼”的場所,瀟湘館裏,她過的是“青燈照壁人初醒,冷雨敲窗被未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的淒涼長夜。孤標傲世偕誰隱,壹樣花開為底遲!寶玉於她言,不是“男才女貌”的“如意郎君”,更是可以“偕隱”的知心者。若沒有知道這壹切,就無法體會黛玉含恨而死之時那句“寶玉,寶玉,妳好……”的慘痛哀涼。嗚呼!可嘆香魂壹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世外仙姝寂寞林,山中高士晶瑩雪,霽日風光耀玉堂……壹曲曲頌歌,是高度的尊敬,是滿腔的同情!唯有如此美好,最後的悲劇才如此令人痛惜!

三、韶華,韶華!

究竟是韶華易逝,難奈得閑情幾許。紅樓裏的癡兒,縱情撼天地,壹切卻是沒落至終。當所有繁榮煙消雲散,霧靄深處蕭瑟的身影,勾起人們怎樣的感慨千萬,思緒萬千!

韶華易逝,從興盛至衰沒,不過過眼壹瞬,閑情幾許,只作了嘆息罷。

少年衰樂過於人,歌泣無端字字真。

既壯周旋雜出黠,童心來復夢中身。

少年時的癡,黠,化作了淒麗溫柔的紅樓壹夢。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篇4

臧克家曾說過:讀壹本好書,像交了壹個益友,誠不我欺矣。當我隨著紛至沓來的村民走進嶄新的農家書屋,看著愛不釋手的摩挲著書架上的每壹本圖書,尋找著自己心儀已久的精神食糧的鄉親們,在這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的氛圍裏,忍不住激動起來,我又重逢了我的良師益友———《紅樓夢》。

婦孺皆知的她,伴隨著壹代又壹代人的成長,年少的我首先接觸的名著就是她,此後,她就常伴在我的身邊,塑造了我的人格,教會了我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方法,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平凡、充實、快樂、自然。陪我度過人生最失意的幾年,又見證我壹步步從低谷走出,以致於成為我本科畢業論文的首選。

也許有人會煩於《紅樓夢》只不過是些家長裏短的日常瑣事。為報答三生石畔神瑛使者的灌溉之恩,下世為人的絳珠仙子決定把壹生的眼淚償還給他。這壹感人至深的引子,使得字裏行間洋溢著古典美的哀婉和感傷。華麗唯美的描情繪景、工整嚴謹的詩詞行文,無邊的現實主義的寫作規範……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曹翁都將古典文學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誕生伊始,她就以強大的魅力征服了無數的心,而寶玉無疑是曹翁寄托最深,塑造最成功的藝術典型。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的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是女媧補天的“通靈寶玉”,是日趨衰亡的賈府希望之所在,但卻走上了與封建家長期望截然相反的叛逆之路。

無論棍棒相加,還是溫情規勸,都不能使他回頭。是他,在禮教幾千年囚禁和虐殺女性的牢獄中,第壹次發出“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兒便覺濁臭逼人”的吶喊,又是何等振聾發聵。

關於他的結局,很多人都說是當了和尚。其實不然,原因有四:其壹曹翁多次點出了他的結局,第壹回寫到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初見通靈寶玉,更有詩為證“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百二十回,士隱更明確對雨村說出了寶玉的下落“前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帶下凡,如今塵緣已滿,仍是此二人攜歸本處,這便是寶玉的下落”。

這歸本處,就是他真正的結局。他又說“仙草歸真,焉有通靈不復原之理?”絳珠仙子已歸太虛幻境,通靈寶玉自當復原為頑石。同壹回又說“空空道人見那補天未用之石仍在那裏”,這都說明他最後又回到青埂峰復原為無用的頑石,出家當和尚只是高鶚安排的結局,不是曹翁原意。

其二,高鶚在結尾也多處含蓄的點出了寶玉的結局。他沒有經歷曹翁“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艱難窘迫,自然達不到曹翁的思想高度,但他又無法違背殘酷的社會現實。思想上的矛盾反映在書中,就造就了寶玉結局的矛盾。壹方面“蘭桂齊芳“,讓寶玉被封“文廟真人”,成為寶玉自己痛恨的“祿蠹”;他又無法左右寶玉按自己的性格發展,他含蓄的指出了寶玉的真正結局,百二十回士隱對雨村說的“寶玉下落”和空空道人青埂峰下再遇寶玉的描寫都說明了這點,而且通過寶玉最後裝束的描寫我們也可看出他的結局,“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壹領大紅猩猩氈的鬥篷”,我們不能見了光頭就罵禿驢,如是和尚,他應身著袈裟才對,而不應是這樣不倫不類的裝束,他的結局應該是歸彼大荒才符合實際。

其三,眾所周知,宗教是統治階級的工具,出家為僧與他留在賈府振興家業有何區別?都是“祿蠹”。更何況這與他性格是相悖的,他歷來對和尚道士深惡痛絕,冷嘲熱諷,甚至嫌和尚們臟,恐氣味熏了尤三姐,又豈會自己當和尚?雖然他稱和尚為師,多次求和尚帶了他去,也只是求帶他回太虛幻境,而不是進廟出家。

其四,寶玉結局無非兩種,即“真寶玉”還是“假寶玉”,曹翁塑造了壹個面貌、身材、思想、舉止甚至脾氣言語都壹樣的甄寶玉,他最終“浪子回頭”未辜負“天恩祖德”,成為日趨沒落的統治階級補天的“真寶玉”,寶玉口中的“祿蠹”,以致於“有了他,我竟要連我這個相貌都不要了”,從心儀已久到深惡痛絕,他對甄寶玉失望透頂。

曹翁為什麽要塑造兩個完全壹樣但結局不同的寶玉呢?很顯然,是為了真假對照。這個統治階級寄予厚望的補天寶玉,始終是塊“假寶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壹,古今不肖無雙”的“無材補天”的真頑石。因而,作為“真寶玉”對立面的“假寶玉”,結局也必然是迥異的,他不可能出家當和尚,因為和尚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塊可以補天的“真寶玉”。

但是,他是真正的“山川日月之精秀”。

千紅壹哭,萬艷同悲,曹翁用美麗女性的淚水釀出了芳醇甘冽的藝術之酒,剔除時代的局限,其藝術性和思想性即使在幾百年後的今天,細品起,仍是熠熠生輝。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樣,讀著《紅樓夢》壹路走來,只覺頓悟頗深:

滿紙荒唐言,壹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讀後感2000字5篇篇5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紅樓夢中林黛玉低吟的悲涼詩句壹直被獨孤人士吟唱至今,出自曹雪芹手筆的詩句,似乎已暗示了《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呢,當時並不懂其中的含義,那印象中大喧鬧而繁華的大觀園仿佛就是童年對《紅樓夢》的的理解。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壹戶人家的興衰史,童年的我是這麽理解的。

再次仔細品讀之後,隨著視野的漸漸開闊,似乎《紅樓夢》不僅是壹個古人所描述的黯然,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隨著哀傷的語調所描述的悲傷與淒慘,我,亦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紅樓夢》中感觸最深的則屬黛玉了,亦許黛玉死了是最好的結局,我並不是壹個喜歡看悲劇的人。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壹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喝下孟婆湯,忘記了前世的是是非非,亦許,黛玉的臉上會重新綻放出笑容,亦說不定?

高鄂的續書的,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自哀自怨的凡俗女子。可是,她還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麽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不是壹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我覺得黛玉若是得不到幸福,還不如離開,罷了。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壹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壹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壹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亦許很多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蔔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挨打後,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壹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壹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來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林黛玉,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壹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黛玉是叛逆的,亦是孤獨的,對世俗的不屑壹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宛如壹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信念,質本潔來還潔去,壹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富不僅有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有絕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裊娜風流的外形之美,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曹雪芹而且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奇特的想象和詩意,創造了亙古未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征林黛玉是帶著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她壹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癥”;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賈府。我們第壹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語言,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壹見就驚嘆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於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壹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結局。

《紅樓夢》,壹部含笑的悲劇。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著狂熱的內涵;它,傳承著深刻的思想;它,透散著醉人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