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論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和作家

論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和作家

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新感覺派”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壹個組成部分。“新感覺派”小說的根本特征是強調作家的主觀感受,而不是對客觀生活的真實描寫。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第壹個實驗者。1928年9月,他創辦了半月刊《無軌列車》,這標誌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的開端。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是中國現代第壹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將“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他們運用蒙太奇手法和人物心理分析來突出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印象。《上海狐步舞》和《梅雨之夜》是他們的代表作。

20世紀30年代上海新感覺派小說的繁榮與上海的現代化進程是同步的。位於長江港口的上海,擁有寬闊深邃的黃浦江天然良港,將航運連接到世界各地,從地理環境上為上海成為現代化城市提供了自然條件。與此同時,上海還有許多外國租界,這種多元化的租界格局使其幾乎自然而容易地與國際接軌,成為“東方巴黎”,成為典型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茅盾曾這樣描述當時上海的現代都市生活:城市周圍煙囪林立,工廠裏充斥著噪音和汙濁的空氣,疲憊的工人連續12小時作業,南京路的國貨市場壹片繁榮,背後輸入的是外國的工業、金融資本和原材料。外灘沿岸的銀行區成了全國的樞紐,國家銀行和公債市場的證券交易繁忙,舞池裏露出纖細的腰肢,豪華的電影院在放映現代歐美生活片,讓這座城市變得時尚起來。充滿了資本主義的消費、欲望和享受,滲透著中西合璧的現代品質。

這壹點,在新感覺派的作品中也經常透露出來。劉吶鷗小說場景涉及賽馬場、夜總會、電影院、酒店、汽車、富豪別墅、海灘、快車等現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穆時英追求的是眾所周知的都市文明,“白金女體的雕像”,處女的風情,薄霧籠罩的秋巷,爵士狐步舞,各種色彩與旋律交織的美。

新感覺派作家初登舞臺時,急速的社會動蕩導致傳統文化的崩潰、傳統生活習慣的顛覆和民族自尊心的粉碎,使轉型期的中國知識分子陷入社會失序、生活不穩和政治不滿,他們由此產生了頹廢、逃避、自憐的各種灰色情緒。再加上此時“五四”新文化運動因退潮而分裂,思想界壹片蕭條和無奈。革命不適合新感覺派作家,表現在作品中荒誕、畸形、非理性的都市生活,隱含著他們對社會、人生、人性的懷疑。

中國新感覺派小說的出現,是中國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欣賞走向模仿的結果。它是西學的成果。可以說,沒有大規模的對外學習和引進,沒有文學現代化進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就沒有新感覺派。因此,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新感覺派這壹獨特流派的出現,不僅涉及地域文化學和人文地理學,還涉及中西文化沖擊與交融的異質性和不平衡性。

新感覺派作家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從舊時代的繁榮直接接觸到現代西方文明。腐敗、停滯、瀕危的肉體被註入了善變、虛榮的金融靈魂。城市生活的長期影響,使他們熟悉了發達的商業文化和成熟的歐洲生活方式,深刻理解了都市人在物欲誘惑下的內心世界,以及被生活擠壓和拋棄的孤獨和悲涼的精神體驗。對於現代都市生活,他們的感受是很復雜的。他們壹方面欣賞甚至沈迷於城市的醉生夢死,另壹方面又不滿於城市的精神墮落和墮落。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讓他們紛紛拿起筆,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對各種城市生活的印象和感受。

然而,基於城市生活方式和現代價值觀,新感覺派作家無法用傳統的觀念和傳統的表達方式來表現現代城市的豐富和陌生。因此,他們主動運用全新的西方理念、思想、方法和技術來表達他們對城市的新感受和新體驗。因此,內心獨白、自由聯想、蒙太奇、段落疊加、標點書寫等西方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被新感覺派作家充分運用。比如穆時英《上海狐步舞》中對華東飯店的描寫,通過段落重疊,壹字不改,直接表現了城市生活的瘋狂與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