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笛福作品中魯濱遜和摩爾的性格比較分析

笛福作品中魯濱遜和摩爾的性格比較分析

笛福作品中魯濱遜和摩爾的性格比較分析

[摘要]魯濱遜漂流記與摩爾?《佛蘭德》是笛福作品中的姊妹篇。兩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都處於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歷史背景中,表現出不同的追求財富的奮鬥歷程。本文分析了笛福小說的特點以及這兩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經濟個人主義、婚姻觀和對待宗教的態度,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笛福小說的主題。

[關鍵詞]財富;婚姻;宗教

[摘要]《魯濱遜漂流記》和《摩爾·弗蘭德斯》是丹尼爾·笛福的同伴的作品。男女主人公都是在資本主義興起的歷史背景下,為了追求財富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奮鬥史。本文分析了笛福小說的特點和兩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經濟個人主義、婚姻觀和對宗教的態度,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笛福的精神。

【關鍵詞】財富;婚姻;宗教

18世紀初,英國處於資本主義的上升階段。海外殖民擴張和對外貿易的繁榮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經濟的發展。英國確立了海山霸主的地位,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壹指的資本主義強國。同時工業革命無形有序,中產階級和相應的文化快速發展。笛福出生於倫敦的壹個工商業家庭,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的早期。作為18世紀英國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笛福是時代的代言人。他從青年時代就喜歡商業,也關心政治活動。該作品以寫實風格著稱,被譽為?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開創者?。

壹、笛福作品簡介

《魯濱遜漂流記》寫於1719年,被認為是英國第壹部小說。自出版以來,它已成為世界文學中最暢銷的作品之壹。它被認為是壹部冒險小說和現實主義的壹面鏡子。小說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講述了魯濱遜的三次航海經歷和他在巴西種植園的生活經歷。第二部分描述了魯濱遜的荒島生活;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他返回英國的經歷。作者通過對魯濱遜的刻畫,表達了資產階級眼中的英雄形象,歌頌了魯濱遜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

摩爾?弗蘭德斯是壹部電影?女士?奮鬥史。它是笛福第壹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笛福在作品中對婦女問題的看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資本主義時期女性地位低下,使得摩爾的?女士?鬥爭特別艱難。摩爾的小說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描述了摩爾的童年生活和追求經濟獨立的五次婚姻。第二部分闡述摩爾的犯罪行為;第三部分描述了摩爾回到弗吉尼亞種植園,在種植園裏努力工作,最後成為壹名淑女。

二、笛福小說的特點

(1)?荒島文學?。盡管笛福作品中的許多主人公都在城市中掙紮,沒有明顯的荒島場景,但他們和其他試圖在荒島上生存的主人公壹樣,都很有進取心。這些都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是資本主義時期人們不斷追求財富、充滿艱辛的社會背景的真實寫照。

(2)現實主義。笛福善於從現實生活中取材,加入自己的想象。他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節設計、樸實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女性出現在笛福的作品中,也造就了小說中女性個人主義的物化形象。其次,笛福小說的敘事風格獨特,語言樸實,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口吻敘述,容易被接受,細節描寫簡單準確,達到了寫實的水平。他以自傳的形式敘述,拉近了小說與讀者的距離,使作品更加真實可靠。自傳的主人公往往經歷各種罪惡,遭受懲罰,然後懺悔,最後被救贖。但他們的懺悔往往是功利的,這與他本人的清教思想是分不開的。

(3)清教主義。笛福出生在壹個清教徒家庭,所以家庭環境對他影響很大,也影響了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小說都包含著他獨特的清教思想。不僅如此,他作品中的宗教信仰也呈現出世俗化的趨勢,這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笛福的道德觀受到當時社會背景的影響,帶有明顯的個人主義色彩。

第三,笛福小說中主人公的比較分析

(壹)經濟個人主義

笛福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把金錢看得至高無上,財富是他們壹生的追求。親情友情愛情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

羅賓遜對財富的追求是他人生的唯壹目標。他的行為準則和思維方式都是源於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他生活在壹個荒島上,雖然獲得了豐富的物質,但他並沒有欣賞或錯過荒島上的自然風光。而是把壹個荒島上的壹切都當成自己發展的對象。從人到物,羅賓遜腦子裏出現的想法就是占有。把壹個荒島當成自己的土地,還冒充?州長?;在荒島上救了土著人?星期五?之後,放?星期五?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把他定位為奴隸;教書?星期五?英語詞匯,還教他宗教信仰。他所有的行動動機,包括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根本都是功利的,壹切都是以自己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他曾經賣給葡萄牙的壹個年輕黑人船長李秀,後者幫助他從奴隸主手中逃脫。起初,他想把李秀培養成壹個成功人士,但他抵擋不住經濟利益的誘惑,最終以可觀的價格賣給了葡萄牙船長。對經濟利益的狂熱追求,逐漸導致了各種關系和感情的弱化,尤其是親情和愛情的缺失。

摩爾對金錢有著強烈的欲望,追求財富是她壹生的追求。她認為貧窮是可恥的,只有財富才能讓人感到幸福。所以她決心做個孩子?壹位女士?。然而摩爾出生的時候,女性的地位很低。在資本主義崛起的時代,女人要想有錢,經濟獨立,只能靠男人,或者婚姻。所以,摩爾憑著她敏銳的經濟眼光,把婚姻當成壹種投資,壹種?市場?成交。摩爾認為最可怕的是把自己?最重要的股本浪費了?。她和羅賓遜壹樣具有冒險精神,被認為是女性冒險家。她用美貌和智慧應對婚姻市場,在經歷了五次失敗的婚姻後,開始被迫扒手。以驚人的扒竊手段和能力著稱,獲得了她的經濟利益。摩爾在這座城市的荒島上與環境隔絕。投資婚姻追求經濟獨立?市場?而壹個偷竊的職業,甚至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不顧孩子的養育,試圖擺脫孩子帶來的負擔。

(2)對宗教的態度

笛福的清教思想集中體現在魯濱遜和摩爾這兩個形象中。在小說中,當魯濱遜遭受天災人禍,感到恐懼或面臨死亡時,他開始向上帝求助,不斷懺悔,訴說自己的罪惡,尋求內心的平靜。魯濱遜在前三次航行中並沒有遇到太多的奇遇,所以他並沒有那麽真誠地向上帝懺悔,也沒有真正把上帝當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只有獨自生活在荒島上,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候,他才需要上帝。在島上經歷了三次地震後,劫後余生的羅賓遜發出了?上帝幫助我?的召喚。從疾病引發的噩夢中醒來後,他從心底懺悔:自己是壹個沒有善惡的人,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多少年來,他壹次也沒有想到上帝,也沒有反思過自己的行為,成了壹個麻木不仁、無腦邪惡的水手;危難之時不懂得敬畏上帝,救援之時不懂得感謝上帝。雖然經歷了各種磨難,但從未想過天意。當魯濱遜面對疾病和死亡時,他開始覺醒,開始責備自己過去的生活和罪行。羅賓遜從宗教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也從壓抑的生活中找到了活下去的動力。因此,魯濱遜的宗教思想是功利的。

摩爾經常懺悔,但她的懺悔大多來自於對未來的不安全感,而非發自內心。摩爾剛進監獄時,受不了痛苦,開始坦白自己的過去,但那不是真誠的坦白。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下的所有罪惡,所以她無法與上帝溝通,或者說她沒有得到上帝的寬恕。與第四任丈夫在獄中的意外重逢刺激了她的心智,恢復了她的思考能力。最後,她真誠地向神父懺悔了自己所有的罪過,內心得到了解脫,最後得到了上帝的救贖。

(三)家庭婚姻觀念

17-18世紀,英國的婚姻制度對女性不公平。女人結婚後,她所有的財產都歸丈夫所有。沒有財產的女人再漂亮,再聰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也是沒用的。男人選老婆,首先看的是這個女人有多少財產。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第壹任丈夫去世後,摩爾開始利用自己的身體、剩余的財產以及男性對婚姻的態度,開始把婚姻當成壹種市場交易。根據自己的經歷,她很快明白了這個道理:時代變了,連婚姻也不例外。結婚是為了雙方的利益,而不是某種政治陰謀,或者是為了生意?。她深深知道,男人到處跑找富家女,男人都想通過婚姻致富。摩爾知道自己在第壹次婚姻後還有些財產,長得也不錯,所以想找個紳士,但沒想到會這樣。紳士?她的丈夫在她第二次婚姻結束後留給她很少的財產。由於當時經濟狀況不佳,為了找壹個有錢的丈夫,摩爾開始裝扮成有錢的寡婦,嫁給了第三任丈夫。當摩爾和他壹起生活了幾年後,她發現她的第三任丈夫是她的親弟弟。在這場婚姻鬧劇中,摩爾幾近崩潰,追求金錢的目的赤裸裸。摩爾和強盜詹姆斯的組合更能證明這壹點。摩爾和詹姆斯都想通過婚姻致富,所以他們的婚姻建立在彼此的謊言和欺騙之上。他們誤以為對方有很多財富,結合在壹起。婚後真相大白,雖然感情很好,但兩人的結合並不能給對方帶來實質性的好處,最後只能各奔東西。

對於羅賓遜來說,愛情和家庭對他來說什麽都不是。他壹輩子只求經濟利益,經濟利益有保障了才談婚論嫁。不僅如此,他對婚姻只淡然評論?對我來說不壞也不差。。

通過分析笛福兩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經濟個人主義、婚姻觀以及對待宗教的態度,我們對笛福小說的主題以及他的作品廣為流傳的原因有了更深的理解。

參考資料:

周誌堅。宗教視角下的文學觀念――論宗教對笛福及其作品《摩爾?佛蘭德斯的影響[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 (8): 69。

[2]江玨。原罪與救贖――讀《魯濱遜漂流記》和《摩爾》?佛蘭德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 (7): 72。

[3]阮。女人的?史詩?——重讀摩爾?佛蘭德斯[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2): 43。

[4]笛福《魯濱遜漂流記》[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1。

【5】杜曼?葉爾江。論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中的宗教觀。甘肅師範大學學報,2003 (6): 31。

[6]吳·。笛福,歐洲現代小說的先驅[J]。四川大學學報,1996 (4): 60。

【7】丹尼爾?迪福摩爾?佛蘭德斯[M]。南京:江蘇出版集團,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