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在20世紀30年代的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之前的作品主要有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革命劇集,包括《狼》(1898)、《丹東》(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8部劇。英雄三傳: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1906)和托爾斯泰(1911);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傑作。中篇小說《Gora Breugnon》(1919),以及壹系列反映其反對戰爭和壹切暴力的小說。怕集體主義制度阻礙個人的“精神獨立”等思想。後期作品有小說《母親與兒子》(快樂靈魂舊譯):阿內蒂與西爾維奧(1922)和《夏天》(1924)。《母親與兒子》(1927)、《先知》(1933)以及壹系列散文、回憶錄和論文。特別是在1931發表了《告別過去》壹文,批判了自己過去所走的道路,並從此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維護和平的活動,成為進步的反帝反法西斯文學戰士。
他的代表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被高爾基稱為“壹部敘事長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巨著***10卷,以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壹生為主線,描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奮鬥和最終的失敗,同時對德國、法國、瑞士、意大利等國的社會現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真實寫照,控訴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的破壞,全書猶如壹部巨大的交響樂。每壹卷都是不同思想、情感和節奏的樂章。從《約翰·克利斯朵夫》開始,羅曼·羅蘭創造了壹種獨特的小說風格。這部傑作獲得了1913年法蘭西學院文學獎,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