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征主義文學: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最早、最成功、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分為兩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流行於法國,主要是詩歌和戲劇。1886年,詩人莫雷阿斯發表了《象征主義宣言》,標誌著象征主義學派的誕生。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晚期象征主義產生,20世紀20年代,晚期象征主義達到高潮。
象征主義的特點是反對表面的抒情和露骨的說教,主張情與理的統壹,主張通過象征暗示、形象隱喻、自由聯想和語言的音樂性來創造病態的“美”,表達內心的“最高真實”,表達觀念世界的美好和無限想象。
法國早期象征主義的創始人和三個主要指揮官;
1,1857出版的《波德萊爾:惡之花》是象征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成為法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壹件盛事。2、馬拉美:1876,他的詩《牧神的午後》在法國詩壇引起了轟動,他是法國象征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46666.686666866613.魏爾倫:他的主要作品是《無字浪漫》等。他的詩風明快輕快,清新流暢,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受到普通讀者的喜愛。4.蘭博:15歲擅長寫拉丁詩歌,掌握法國古典詩歌的傳統節奏。雖然他的創作生涯很短,
後期象征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1,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他的夢幻劇《青鳥》(1908)是他戲劇生涯的巔峰。玉鳥象征著幸福,主題是贊美人們對幸福和光明的追求。獲得191年諾貝爾文學獎。
2.愛爾蘭詩人和劇作家葉芝:他的詩《駛向拜占庭》描述了壹個老人為了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漂洋過海來到聖城拜占庭的故事。葉芝以“表達整個民族精神”獲得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
3.法國詩人瓦列裏:晚年代表作是《海邊的墓地》(1926)。這首詩的主題是關於絕對靜止和生命變化之間的對立統壹。開篇的壹句“這平靜的屋頂上有白鴿蕩漾”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句。
4.奧地利詩人裏爾克:他是德國文學中象征主義的代表。他著名的組詩《給奧維爾的十四行詩》和《杜伊瑙的挽歌》奠定了他現代詩歌大師的地位,並對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風格雖然晦澀,但拓展了詩歌的藝術表現領域。
5.俄羅斯詩人布洛克:發表於1918的長詩《十二》是他的代表作,是自萊蒙托夫以來俄羅斯最傑出的詩人。
6.美國詩人評論家龐德:他的代表作,現代敘事詩《各章》,他對其他作家的影響,以及許多文學評論集使他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的大師。
7.英國詩人、劇作家艾略特:他的詩歌《荒原》(1922)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詩歌,從悲劇的角度展現了戰後歐洲文明的荒涼。此外,他還有詩劇《大教堂裏的謀殺》、詩歌《四重奏》等。1948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二)表現主義文學:是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後流行於歐美文學中的重要現代主義流派。它起源於德國,從繪畫開始,然後蔓延到文學。尼采“重估壹切”的極端主張對德語世界的表現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壹提法最早出現在德國評論家瓦爾登在《《狂飆》》雜誌上發表的壹篇繪畫評論中,強調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現內心世界,用“表現”。
表現主義的特點是抽象化、變形、面具的使用、時間和空間上真實與虛幻的混淆、註重聲光效果、象征性和荒誕的手法。其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主張文學不應再現客觀現實,而應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和內心激情,通過表象表現所把握的事物的本質,而精確地描述事物的外在形式是沒有意義的。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歐洲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他的代表作是《去大馬士革》和《幽靈奏鳴曲》。
2.德國劇作家托勒和凱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變形。後者的代表作是氣體三部曲。
3.捷克劇作家卡佩克:代表作有《萬能機器人》(1920)。
4.美國劇作家奧尼爾:他將表現主義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形成了獨特的“奧尼爾學派”,安娜·克裏斯蒂(1920)、瓊斯皇帝(1920)、毛猿(1921),這些都是表現主義。
5.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他的大部分小說都表達了世界的荒誕和人性“異化”的主題,在西方現代文學發展中具有開拓意義,是西方現代文學的鼻祖。主要作品有《美國》(1914)、《城堡》(1922)、《訴訟》。
(3)意識流文學:是現代西方文藝,尤其是小說和電影中廣泛使用的寫作技巧,是現代主義小說的重要類型。20世紀20年代興起於英國,後來傳播到歐美國家。其理論基礎是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意識流”的概念是詹姆斯提出的,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就像壹條河流。
意識流小說的特點是,它不是像傳統小說那樣,按照故事情節的先後順序或情節之間的邏輯聯系而形成的單壹的、直線式的結構,而是通過與人的意識活動的自由聯想而組織編制的。情節之間的安排和聯系壹般不受時間、空間、邏輯或因果關系的限制,可以隨意跳躍、變化、穿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順序。前後兩個場景沒有緊密的邏輯聯系,比如時間地點等等。它是人的意識活動形成的壹種樹枝狀的立體結構,不斷向各個方向展開和撤回,反復重復。“意識流”的藝術技巧:
1、內心獨白:在假設沒有別人在聽的情況下,壹個人物毫無顧忌地直接流露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這就是“內心獨白”,是意識流文學中最常用的寫作技巧。
2.內心分析:所謂“內心分析”,是指小說中的敘述者或人物對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行理性的分析和追尋,是在沒有他人傾聽的情況下進行的。它與“內心獨白”的區別在於,它是在理性的引導下,進行邏輯有序的推理或解釋,而不是讓意識自然流動。
3.時空蒙太奇:蒙太奇是電影中用來表現事物多重性的壹系列手法,如“多視角”、“慢動作”、“特寫”、“倒敘”等。意識流小說家經常使用這樣的技巧,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意識流的多變性和復雜性。
4.詩化和音樂化:為了加強象征效果,意識流小說家有時會借助詩歌和音樂,廣泛使用意象隱喻、運動結構、節奏、標點符號,甚至離奇的拼寫來暗示人物在某壹時刻的感受、印象、精神狀態或寓意。伍爾夫的《海浪》的語言與意象派詩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相似。
“意識流”文學的著名代表作家;
1,法國作家普魯斯特:他是意識流文學的鼻祖,因其名著《追憶似水年華》而名垂青史。他作品中的“內心獨白”只是壹種受理智控制的“內心分析”,而不是壹種完全自然的意識流動。
2、愛爾蘭作家喬伊斯:他的成名作《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識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了這壹文學流派的巔峰。這部作品中有大量的獨白,其特點是在獨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蹤跡,純粹是小說中人物自身的真實意識,這種內心獨白被稱為“直接的內心感受”。
3、美國作家福克納:他是“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以描寫錯亂的意識著稱。代表作品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系列小說,包括15篇長篇小說和數十篇短篇小說。《喧嘩與騷動》( 1929)是福克納最好的意識。
4.英國作家伍爾夫:她是意識流作家中最有成就的女性。她的小說往往富有詩意,在語言上更像詩性散文,充滿唯美。她的著名作品有:《到燈塔去》和《海浪》。
(D)超現實主義文學:1924誕生於法國,由達達主義發展而來,從1924到60年代的半個世紀,傳播到歐美24個國家。這壹流派有明確的政治、社會和文學理論,有壹套實驗性的藝術方法,但情況極其復雜。作為壹場廣泛的文學運動,
超現實主義者認為,文學不是再現現實,而是表達“超現實主義”,即“由夢境和現實轉化而來的絕對現實”,是現實與非現實的統壹。為了在內容上描寫超現實主義,他們反對邏輯推理思維活動,主張寫人的潛意識、夢境、事物的巧合,甚至把文學變成夢、潛意識甚至精神錯亂的產物,提出了“自動寫作”
(5)未來主義文學:是20世紀初在意大利興起的壹個文學流派,是未來主義藝術在文學領域的體現。它的文學成就沒有繪畫高,也沒有發展成像法國象征主義文學和德國表現主義文學那樣的國際性文學運動,主要局限在意大利。後期也傳到了鄰國法國和新成立的蘇聯。
創始人是意大利人馬裏內蒂,他於1909年在《費加羅報》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並於次年發表了《未來主義文學宣言》,進壹步公布了他的思想。在文藝題材上,他主張調動壹切藝術手段,集中表現運動中的事物和人,通過動態贊美運動感、力量感和立體感。在藝術形式上,他主張徹底拋棄傳統技法。
1,俄羅斯馬雅可夫斯基長詩:《褲子裏的雲》
2.法國阿波利奈爾:第壹種“階梯”詩歌形式。
意象主義:它是象征主義的變體。意象派詩歌的特點是清晰、準確、集中、具體。它重在表達詩人的直觀形象,但作者的直觀感受不是直接流露,而是通過形象來暗示。美國詩人龐德的《地鐵站》是壹首典型的意象詩。
隱逸派:是20世紀上半葉意大利和西方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之壹。它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產生,並在20世紀30年代達到頂峰。它以主觀唯心主義為基礎,主張藝術家要避開嚴酷的現實,逃向個人的情感世界。它的主題主要是描寫零碎的自然景物,表現人的瞬間感受、幻想和隱藏在內心的微妙情感,表現孤獨、憂郁和人生。
在藝術上,隱士派註重天馬行空的想象,借助獨特的隱喻和意象,建立藝術形象。大多數詩歌形式自由,講究節奏,追求詩歌的音樂性,強調文字的聲音,比文字的意義更具有表達主觀感情的力量,力求挖掘文字所蘊含的情感色彩,摒棄其平凡的、日常的意義。隱逸派的代表作家有:
1,意大利詩人卡西莫多:他的作品是失落的笛子。1959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意大利詩人蒙塔萊斯:作品有詩集《黑骨賊》等。1975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存在主義文學。存在主義文學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現象,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掃除了西方所有的價值觀。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壹個滿目瘡痍、慘不忍睹的荒誕世界。這造成了西方社會在信仰和價值觀上的嚴重危機,以及意識形態理論上的真空。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帶有濃厚哲學色彩的存在主義文學的出現,使西方人找到了壹個拯救自己的存在主義方舟。存在主義警告世人,上帝死後,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孤獨的。沒有人能代替他救他。同時,存在主義向人們傳達了壹個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人要超越荒誕的世界,反抗荒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創造自己的本質。這種哲學思想讓西方人看到了希望,贏得了很多人的稱贊。存在主義哲學在文學的宣傳下深入人心,老少皆知。
存在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國的薩特、阿貝爾·加繆(1913-1960)、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 ~ 1986)。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現代拉美文壇的壹個重要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曾轟動世界。至今在世界文壇影響廣泛。魔幻現實主義植根於拉美寡頭黑暗統治下的現實生活,融合吸收了古印度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和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有益經驗,將幻想與現實、神話與現實融為壹體,大膽借鑒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象征、意義、意識流等多種表現形式。
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類型。這些作品大多以魔幻、魔幻的方式反映了美國國家的現實生活。“在反映現實的敘述和描寫中插入神奇怪誕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現象,使拉美現實政治社會成為壹個現代神話,既有奇幻的意境,又有現實的情節和場景,使人與鬼形影不離。虛幻與現實相混”,從而創造出魔幻與現實相融合,“魔幻”而不失真實的獨特風格。因此,人們把這種手法稱為“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本質上想表達的不是魔幻,而是現實。“魔幻”只是壹種手法,反映“真實”才是目的。
魔幻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馬拉作家m·A·阿斯圖裏亞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迪埃的《世界王國》、墨西哥作家J.J魯爾福的《彼得羅·巴拉莫》、秘魯作家J.M阿古達斯的《深河》、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用神奇的手段反映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生活。在魔幻現實主義者的作品中,拉美的社會現實與傳統現實主義定義中的“現實”有著本質的區別。魔幻現實主義者所展現的是拉丁美洲壹種充滿饑餓、陌生和虛幻的現實,也就是卡彭迪埃所說的“魔幻現實”。在這個現實中,生死難分,人鬼難分,虛幻與現實混雜。
“黑色幽默”學派
它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壹個非常重要的流派,對現代世界文學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第二十二條軍規》、《引力彩虹》、《煙草經紀人》、《五號屠場》等作品是黑色幽默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這位黑色幽默的小說家突出了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誕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無奈的嘲諷態度表達環境與個體(即“自我”)之間的不和諧,並將這種不和諧現象放大、扭曲、變形,使之更加荒誕可笑,同時又讓人感到沈重和壓抑。因此,壹些評論家將“黑色幽默”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或“災難時刻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會塑造壹些古怪的“反英雄”,用他們可笑的言行來影射社會現實,表達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在描寫手法上,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傳統,小說情節缺乏邏輯聯系,往往用幻想來描寫現實生活。把嚴肅的哲學和插科打諢混為壹談。比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平欽的《萬有引力的彩虹》,小沃尼格的《第壹流的早餐》,壹些“黑色幽默”小說嘲笑人類的精神危機,比如巴斯的《煙草經紀人》,波弟的《卡伯特·賴特開篇》。
美國“垮了的壹代”
垮掉的壹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在美國的壹群松散結合的年輕詩人和作家。這個名字最早是由作家傑克·克魯賈在1948左右提出的。英語中,形容詞“beat”的意思是“累了”或“落魄了”,克魯亞克給了它。
新小說派
“新小說”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在法國文壇的壹個新的文學流派。他們的文學觀和寫作方法與巴爾紮克以來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完全不同,具有“反虛構”的傾向。他們是二戰後最具革命性的文學流派,在理論和創作上都有建樹。當時,被認為屬於“新小說”派的作家有阿蘭·羅布·戈裏爾和納塔利婭·薩洛特。
1956年,薩洛特發表了她的著名論文《懷疑的時代》,被視為“新小說”派的宣言。在1956和1958中,羅布-戈裏爾還發表了《未來小說之路》、《自然、人文主義與悲劇》等論文,較為清晰地闡述了新小說派的文學觀點。
新小說派的發展有兩個階段:50年代中期以前的“冷眼”和30多年的“熱鬧期”,克勞德·西蒙於1985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荒誕劇
荒誕派戲劇: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的反傳統戲劇流派。1950年法國劇作家尤奈斯庫的《禿頭少女》問世,1961年貝克特憑借戲劇《等待戈多》在法國舞臺上轟動壹時,荒誕劇由英國評論家埃斯林出版。荒誕派戲劇已經到了成熟繁榮的階段。荒誕派劇作家崇尚純戲劇,通過隱喻來把握世界。他們放棄了形象塑造與戲劇的沖突,用碎片化的舞臺直觀場景、詭異怪異的道具、顛倒的對話、混亂的思維來表現現實的醜陋與恐怖、人生的痛苦與絕望,達到壹種抽象的荒誕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尼斯庫、貝克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