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果真如此嗎?或許只是因為這部幻想作品的主角弗蘭肯斯坦的身份是壹位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如果對這部作品有過深入研究,不難發現,作品完整的標題是《弗蘭肯斯坦或現代普羅米修斯》(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雖然作品中有弗蘭肯斯坦用屍體創造出新生命的科學過程,但它所表現的主題仍舊是壹場“狂妄導致英雄隕滅”的古希臘悲劇。
弗蘭肯斯坦 現代普羅米修斯
如果我們再向前追溯,不難發現喬納森·斯威夫特於1726年出版的小說《格列佛遊記》。只要把其中的大人國、小人國解釋成體型龐大或微小的異星生物,把天空島變成《銃夢》中的天空之城,把慧骃國裏那些擁有智慧的馬變成《人猿星球》中猿。那麽這將是壹部地地道道的科幻小說。
《格列佛遊記》之小人國遊記
其實斯威夫特並不是那個時代唯壹壹個創作幻想作品的作家。同壹時代的法國文豪伏爾泰也在他的短篇小說《小大人》中描寫了壹個天狼星人分別來到土星和地球並與這兩個星球上的智慧生物交流的故事。這篇充滿想象力和哲學思考的作品和現代科幻小說唯壹的區別也許僅僅只是那輛穿梭於星球之間的馬車。
從以上的提到的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發現。科幻小說文學性的壹面其實古已有之,且源遠流長。而發展變化的則是人們對於科學的認知和界定。
在瑪麗·雪萊,H·G·威爾斯,儒勒·凡爾納之後,我們普遍把擁有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這三位著名科幻作家的時代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那他們的作品與之前的科幻作品有什麽不同?和他們所處的時代又有著怎樣的關聯?
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接著,量子力學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1939年,G·雷伯通過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借助射電天文學,人們對自己所處的銀河系,對於整個宇宙的認知又向前跨了大大的壹步。1946年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機器人的概念開始不斷被人提起。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壹圈,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
在同壹時期的科幻作品《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為大家描繪了壹個恢弘的銀河帝國,而在《鋼窟》中,機器人已經成了人類親密的夥伴。在阿瑟·克拉克的《天堂的噴泉》裏,人類通過天梯進入了太空。而這個時期經常出現的時空穿越,平行宇宙,其設定也是基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信熟悉黃金科幻的朋友壹定可以在當時的作品中找到大量那個時代科技發展的痕跡。
阿西莫夫《基地》
顯然,科幻的蓬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如此契合並不是壹種巧合。黃金科幻非常完美地詮釋了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那麽之後,科幻新浪潮運動又展現了怎樣的科幻發展趨勢呢?
科幻新浪潮運動的核心是1939年創辦於英國的《新世界》雜誌,其中刊登了以J·D·巴拉德、奧爾迪斯等為首的作品。這些作品和美國的黃金科幻不同,它們的主題更為廣泛,不再以科學技術作為作品的核心元素。而是把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乃至神學納入到他們的作品之中。在新浪潮運動中“Science”的範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展。原來偏重於天文、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學的作品被冠以了“Hard Science”。
1968年科幻作家兼編輯朱迪·梅麗爾將這壹流派的作品編撰成冊,並且定名為“新浪潮”作品。為了和之前的科幻作品區別開來。原來的SF(Science Fiction)也有了新的定義:Speculative Fiction(推想小說)
而在新浪潮運動中有壹部重要的作品,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在這部科幻作品中科學和神學的界限已經變得十分模糊。在《光明王》的世界中,科技並不以我們熟悉的面目出現。而是以掌握科技的“天神”們的“神性”以及他們的“法力”展現。故事中的“死神”、“梵天”、“濕婆”實際上都是掌握了特定科技的凡人。而故事中的意識傳輸也成了印度佛教中的“輪回轉世”。正如阿瑟·克拉克所言:“在任何壹項足夠先進的技術和魔法之間,我們無法做出區分。”也許,荷馬和但丁活到新浪潮的時代,也能成為折桂雨果、星雲獎的科幻作家。
羅傑·澤拉茲尼的《光明王》
從前科幻時代的《格列佛遊記》、到現代科幻開山鼻祖《弗蘭肯斯坦》、以及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品《基地》壹直到新浪潮的《光明王》,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壹場科幻的輪回。同樣閃爍著奇幻色彩的《光明王》似乎只是比《格列佛遊記》多了壹層科學的外衣。
但只要深入思考。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科幻小說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它們都是把人類社會,人性放置在壹個陌生和未知的環境之中。而它的發展只是基於不同時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進步。
如果,這就是科幻的本質,那麽只要我們繼續探索社會的發展,挖掘人性,結合新的科學技術。那麽科幻的發展必將歷久彌新,永無止境。
筆者撰寫此文時,正值遊戲《賽博朋克2077》的發售。從1984年,威廉·吉布森創作《神經漫遊者》至今已然經過了36個春秋。作品中提到的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基因工程、超大型跨國企業壹個個從幻想變為了現實。甚至吉布森所擔心的“人性被普遍存在且廉價的技術所支配。”也已初露端倪。那麽未來社會還會有哪些新的變化,人類在這些變化中又將何去何從?相信這些都將給科幻作家們帶來無窮的靈感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