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說的寫作 不少人想寫小說,但找不對路子,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來。還有壹些人動輒萬把字,但壹篇也發表不出去。學習微型小說對創作來說是壹條"終南捷徑"。阿.托爾斯泰(蘇)說:"小小說,這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這種作用出自於微型小說自身。微型小說優越簡便,篇幅短,費時少,易掌握,可多寫,發表園地多。較快地發表壹篇千字小說,對初學者的鼓舞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初學者避免步入只是想用鴻篇巨制來壹鳴驚人的歧途,以此為起點,向著遠大目標走去。 微型小說,應當說是壹種新型文體。我國文壇八十年代興起微型小說。壹是讀者多。讀者面廣,各階層都有。二是作者多。業余作者遍及全國,著名作家也大都試作,如王蒙、叢維熙、馮驥才等。三是園地多。各級各類報紙刊物大都發表微型小說,各種征文競賽活動層出不窮。四是文學理論界開展了討論,同時引起國外文學界的關註。微型小說興起的原因首先是時代需要。現代化建設加快了生活節奏,讀者要求閱讀短文,這就出現相應的文學形式。其次是文學自身發展的需要。短篇小說越寫越長,作為對"長"的針砭,出現開拓新文學領域的"微型小說熱"。微型小說終於成為文學理論及寫作理論開始涉及的新型文學體裁。不過,微型小說在古代已有雛形。如《戰國策》中的壹些片斷,如魏晉誌人小品和明清筆記小說。特別是《聊齋誌異》,***490多篇,最長的4千多字,500字以下140多篇。但其藝術價值卻使蒲松齡與曹雪芹、施耐庵等壹起彪炳史冊。我國二三十年代曾經明確提倡。外國微型小說發展很快。莫泊桑、契訶夫的小說中就有壹些微型小說。美國作家歐.享利的微型小說名氣較大。日本作家星.新壹寫了壹千多篇,被稱為"壹分鐘小說大師"。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也都大量發表微型小說。微型小說風行世界,方興未艾。 微型小說生命力旺盛,命名雜出,需要確定名稱。常見的有超短篇小說、極短篇小說、壹分鐘小說、袖珍小說、微信息小說等,有的在邏輯上仍屬短篇小說,有的只是強調閱讀時間,有的不規範。目前通行的是小小說和微型小說。但小小說名稱過於通俗,而微型小說名稱卻與長、中、短篇小說配稱,有利於文學體裁名稱的標準化。 微型小說是壹種通過對細節、場面的描寫,以小見大地表現人物及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和要求如下: (壹)以微知著,以近知遠。明顯特點是"小",字數千字左右,人物少,情節簡單。但要小而精,微而妙,以少勝多,並成為社會某壹方面的縮影,以微觀反映宏觀。現實感強,迅速輕便,充滿生活氣息,但要寫出藝術境界的"遠",使人聯類無窮。 (二)博采眾長,不拘壹格。微型小說廣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藝術體裁的長處,可以稱為"模糊小說"。①吸收新聞長處,及時敏銳地反映社會生活,適合報紙選載。②吸收影視特長,在同壹時間結構起壹組生活畫面。如《!—?》,寫在深夜城市中,A司機惡作劇地長時間按喇叭,B將軍被驚醒,C作家打斷思路,D病孩被折磨......③吸收寓言特長,結尾道出哲理。如《傑克和水手》。④吸收小品特長,具有較強的諷刺性。⑤吸收散文特長,多采用第壹人稱,淡化情節,體現壹種思想寄托和藝術追求。如《永遠的蝴蝶》。微型小說還吸收了詩歌、論文、神話、科幻故事等特長,是作者進行藝術探索的廣闊天地。 (三)取材精確,鏡頭小說。短篇小說寫橫斷面如《孔乙己》,盡管只有二千來字,但寫出了壹個社會橫斷面,除代表舊時代鄉村知識分子階層的孔乙己外,還有丁舉人、酒店老板、學徒和看客等各階層人物,孔乙己坎坷的命運也得到反映。微型小說寫的是面上的壹點,這個點是運動展開的,可以稱作影視中的"鏡頭"。如《壹件小事》,寫的是壹件小事,壹個場面,三個人物。鏡頭在微型小說中的組成有三種。壹是生活壹鏡頭,即壹個場面。二是組合鏡頭,以壹個場面為背景,接連疊印多個局部鏡頭。三是"閃回"鏡頭,用眼前場面帶出以前的鏡頭。壹般短篇小說中的倒敘和補敘,在微型小說中要成為瞬間鏡頭的描寫和串連,以免冗長敘述和說明。 (四)寫特殊點,重情緒化。微型小說人物描寫的特點是,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壹側面,或寫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①壹般來說應刻劃出鮮明性格,具體方法是寫性格的閃光點。壹是集中壹點,突出強調。如《瞎說》,抓住壹個教師膽小逢迎這壹點。此人見人就笑,"文革"後更善於重復別人的話並連稱"對對"。在壹次報告會上,勞模對他謙稱"我那是瞎說",他應聲附和:"對對,瞎說,瞎說!"引起人們驚詫,他也驚出壹身冷汗。二是勾勒輪廓,重在神似。即白描手法,以敘代描,寫人物內在和外在的主要特點。三是顯微放大,誇而不誣。抓住人物特殊點進行誇張,甚至塗上荒誕色彩,只要對準生活的焦點和本質都是可以的。如王蒙的《雄辯證》,醫生說"請坐",病人卻說"為什麽要坐呢?難道妳要剝奪我的不坐權嘛",如是等等。對"文革"中盛行的強辭奪理、咄咄逼人的"病癥"進行了藝術的誇張。契訶夫的《壹個小公務員的死》也是這樣。②註重情緒化描寫。這是微型小說創作的壹個趨向,反映了西方現代派手法的影響。不重視性格刻劃的傳統寫法,避免明晰性。人物往往只用"他"、"她"等代詞稱呼,寫出來也是縹緲的影子,大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人。情緒氣氛籠罩全篇,有意識地作深層意識的剖析和細微感覺的刻劃,產生壹種朦朧而又深刻的意境。如《永遠的蝴蝶》,沒有描寫事件過程,反復地寫懷戀之情,刻劃細微感覺和幻覺,蘊含著生死、愛情的永恒哲理意味。情緒心態要盡量帶有普遍性。如《那團雲霧》,"他"遊黃山買了高價茶葉便敗了遊興,即使認識到這種心理的低下也無法快樂,只有在看到同伴也吃了虧時才莫名歡悅,峰頂那團雲霧都不見了。這種情緒心態概括了人們慣熟而又可笑的"阿Q精神",揭示出人類的劣根性。 對待微型小說的特點及技巧,壹要弄通掌握,爭取在理論指導下站在較高起點上進行實踐,二要靈活運用,甚至不去聯系,讓它們在潛意識中隨時起到作用。還可以摹仿。照搬形式、技巧,發揚精華,受到感應,並力求創新,出自己意。上述特點,特別是"博采眾長"中已經具備了微型小說的壹些結構要求。以下再列出壹種模式,供初學者學習。 (文章來自青藤文學網: //7cd.cn/read.asp?articleid=5726,)
壹.三要素
人物,情節,環境
二.基本技巧
人物形象要飽滿,人物性格要鮮明。
用人物動作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故事要有變化,如情節突轉、發現真相、誤會巧合、反跌等。比如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是典型的發現真相的作品。
要建立矛盾糾結點和矛盾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