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判現實主義推動中國革命發展。
批判現實是對舊社會制度變革方向的壹種指引,魯迅的小說正是通過這種批判而達到壹種高度,而這種高度是魯迅小說美的壹種體現。無論是讀《吶喊》,還是讀《仿徨》,抑或是讀《故事新編》,每壹次看過之後,心裏總會多出壹絲壹毫的敬佩。在那樣黑暗的社會,白色恐怖籠罩著整個上海的時候,魯迅仍能以犀利的筆觸將現實社會批判的淋漓盡致,而這犀利的筆觸裏也不僅蘊含著現實,也體現著壹種美。有人評價魯迅的小說“在罵人中也不忘言語妥當,在批評中也不忘文學幽默。”魯迅就是這樣,以他的文學之美構築了壹道抵抗黑暗現實的長城;以他的現實之美書寫了中國近代文學史的華麗篇章。看過《狂人日記》之後,有些人或許認為,壹篇小說寫得如此荒唐可笑,怎麽能算是文學史上的名家之作呢?不過我們要看到,魯迅的小說雖然看上去有些荒唐,但是就其對現實社會黑暗的揭露,以及對下層人民不敢反抗的憤恨而言,它顯得就不是那麽荒唐了,壹種別樣的文學表達方式,正是這樣壹種文學表達方式,讓魯迅成為了近代史上最出色的批判舊社會的作家,也無愧與“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樣的稱號。
以虛構喻現實是魯迅小說中的常用手法,以虛構諷刺現實更是魯迅小說的壹大特色,而虛構同樣來源於現實。在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作者塑造了壹個淪落於社會的底層的落魄的讀書人形象,壹個滿口“之乎者也”的窮書生被萬惡的封建社會深深壓制,直至雙腿被打斷,按著蒲包去喝酒,在這個沒有同情心的黑暗社會中這樣的人註定無法生存,於是,孔乙己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有緣的吞噬掉了。魯迅在刻畫這個人物的時候,是著眼於怎樣才能將歷史的現實壹面呈現給讀者,並且藉此來發泄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而這種不滿深深的融入了社會,構成了壹種以文學為基礎、以筆墨為武器、以批判為手段、以挽救社會為目的的批判現實主義,這種不是單純在描寫方面的有多麽漂亮,也不是在情感表達方面有多麽的委婉,而是通過對舊社會的批判以壹種不壹樣的寫法實現對下層群眾的吶喊。
以批判現實主義呼喚中國民眾覺醒。
孩童時代的純真是壹個舊社會的壹個方面,特別是對於舊中國來說,孩子的天真永遠是魯迅現實文學的壹個表達方面。無論是在《明天》、《長明燈》還是在《肥皂》、《社戲》總是少不了孩子的身影,有人說魯迅在批判現實的時候仍有小孩子似的習性,但事實上,更多的是展現舊社會對孩子的摧殘,當然,《社戲》除外,因為社戲是魯迅小說中唯壹的真正對童年懷有留戀的小說,或許這也可以稱得上是魯迅的另外壹種現實主義。不僅僅是在《吶喊》,在《仿徨》中我們也能看到孩子的身影,譬如《幸福的家庭》,魯迅通過對壹家三口生活側面的描寫,以及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的種種表現,展示出了社會生活中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魯迅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喚醒民眾對黑暗社會的憤恨以及對社會中處於壓迫的老百姓同情。這就是魯迅文章中特有的現實主義,魯迅以這種主義來批判社會,與反動勢力作鬥爭。
魯迅說:“青年壹代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青年壹代最終必將取代老壹代。”這是魯迅繼承了達爾文《進化論》之後產生的新的認識,他認為社會中的變革力量來自於青年壹代,所以魯迅在小說中傾註了大量的對孩子的期待,正因為如此,形成了魯迅小說特色,無論是《吶喊》還是《仿徨》,盡管二者創作間隙是魯迅思想上的壹個轉型期,但對孩子的期望始終貫穿於整個創作始終,看看第壹篇《狂人日記》中的:“救救孩子!”與最後壹篇《傷逝》裏孩子的表情都可以看出魯迅文學創作中的現實,而這種批判現實主義在更多的體現在孩子身上。
以批判現實主義控訴社會發展怪像。
如果《吶喊》與《仿徨》是魯迅前期針對封建的有力批判,那麽《故事新編》就是魯迅晚年對麻木人民思想的解放,這正是魯迅現實美的另壹種表現方式。個人認為魯迅在《故事新編》的諸篇文章裏,《鑄劍》寫的最有現實味道,從故事情節上講,《鑄劍》以眉尺劍的復仇經歷為主線,壹黑衣人的行為為故事主線的支線,以王和眉尺劍的糾葛與矛盾發展為中心,刻畫出壹個充滿奇幻與俠義的小說情節。魯迅不僅在王身邊的旁系人物的行為上為文章主題畫上了濃重的壹筆,也著重在黑衣人與眉尺劍兩人在不相識的情況下,壹起反對專制的王,反映了專制制度在反抗封建壓迫中必將滅亡的現實。魯迅在這篇文章中傾註了大量的心血,以這樣壹篇看起來並不現實的文章來表現壹種超現實的思想,讓讀者看後能將自身融入其中,並將隱諱的思想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魯迅文學作品中壹種突出的批判現實主義。
盡管說,神話故事的套用是魯迅文學作品中的文字來源的壹大不足,不過引用神話故事是魯迅晚年小說創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自己思想的以傳播的壹個重要的方面。縱觀《故事新編》全集,無論是《補天》,還是《奔月》,亦或是《采薇》,沒有壹篇不是壹老百姓口熟能詳的傳統故事,魯迅正是以這些故事為藍本,以壹個更新的角度對原有的故事進行改編,使其在思想上滲入自己的思想要素,讓讀者在能接受故事的同時,不但讓他們看到文學作品中的幽默性,更讓他們看到了作為文學作品的思想性,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批判思想,以壹種批判現實美來感化麻木的中國民眾。《奔月》中,奔月以嫦娥與後羿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嫦娥最後服藥飛向月宮,將後羿拋在家中的結果為結局,構造了後羿這位英雄的柔情壹面。小說的中心在於對嫦娥鄰居逢蒙奸詐狡猾拆散幸福美滿家庭的批判,展現惡勢力的猖獗王道,以壹種冷幽默的方式提出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映射了現實社會中的壹些對社會實施破壞的人,魯迅以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以壹種對現實的批判來闡述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也對有誌青年進行思想教育,進而實現社會的制度變革的推動。
在魯迅的小說中,我們時時刻刻可以看到這種批判現實主義的存在,這不僅僅是體現在魯迅的文字上,更多的是體現在他的思想上。魯迅小說是魯迅文學作品中最具批判性的作品,有些文章的批判性甚至要甚於他的雜文集《且介亭文集》、《華蓋集》和《墳》中的壹些文章,雖然魯迅的文章並不以他的文學性著稱於世,但在批判現實這壹方面來說,魯迅先生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壹個裏程碑了。
雖然近些年總有壹種質疑魯迅的文章,甚至中小學的教材課本都選擇了放棄以魯迅先生的文章為課文,但是這也正體現了魯迅思想的深刻。時代在發展進步,社會背景也在不斷變化,或許魯迅的批判現實主義思想已經不再適合於這個社會,但是,他的思想仍是這個社會的壹個警醒,告訴我們居安而不能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