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來了,但我們的危機也隨之而來。
2008年,我滿懷期待地走出大學校園,同時也立刻淹沒在招聘會的茫茫人海中。我在那裏像壹只螞蟻壹樣卑微,那裏有許多同樣的螞蟻。他們和我壹樣期待著大學文憑,至少是壹個敲門磚。我們早就對本科生不抱太大希望了,但還是乖乖地讀完了大學,急切地想拿到畢業證。
同樣,我找到了壹份和我壹樣卑微的工作,我的老板甚至不看我的身份證,更不用說我的文憑。他問我哪裏畢業的,我老實回答。現在我想,就算我騙他說有更好的大學,他也不會有考的欲望。問我哪裏畢業的,只是習慣性的壹問壹答。
而我的好朋友,在他父親的安排下,壹路順風順水,突然壹頭紮進了我夢寐以求的企業做壹份工資不對等的輕活。而我,每天加班到很晚卻連房租都交不起。他家裏有兩套房子,就等著娶個女主人。我家和我女朋友在哪裏?現在,沒有房子應該是找女朋友的障礙。是的,我們根本不在同壹個起點,怎麽會有同壹個終點呢?
就像我最喜歡的作家在《盛世荒年》裏描述的十朝的柴禾和夢想歸宿,在馬大炮看來只是壹個可有可無的起點。是的,我們畢竟不壹樣。
80後的孩子長大了,90後的孩子和我們劃清了界限。我們正在變老。60後掌握著社會的主要財富和權力,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了,父母有責任動用壹切資源幫助孩子自立。而且大部分人真的沒有這個待遇。林佳詳詳細細地說:“妳個屁!”他的子女應該和“太子黨”中的壹員差不多,廣大老人沒法比。所以只能在金融風暴中體驗比風暴更殘酷的社會現實。
全民的繁華,壹代人的饑荒!
或者
妳的盛世,我的荒年!
在盛世和荒年受傷
臺灣人眼中的80後危機
患傷——全民繁華,壹代饑荒。
受苦的人,受苦的人,受苦的人,受苦的人,傷心的人。受苦的人,受苦的人,受苦的人,受苦的人,傷心的人。
在這樣壹個和平繁榮的時代下,我們能做些什麽來挽救我們逐漸荒涼繁榮的歲月呢?
這是我最近在讀的李子悅的文章《盛世年華》序言中的壹段話。看完之後,感觸頗深。
這篇文章是豆瓣上壹個豆友寫的書評,中毒後很吸引我。於是我跟著線找,想從卓越買,結果發現找不到了。呵呵,可能現在還在市場上,但是我在搜索的時候不小心在網上找到了壹半的文章,免費分享到網上。
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文章可能和我預想的有點不壹樣,但也不過是大陸作家會寫的筆法,賈平凹比較赤裸裸的描寫,同時文章中還使用了很多80後在中國大陸經常使用的俚語詞匯。即便如此,故事還是描述了中國80後出生的孩子不得不面對的未來和社會現象。預言小說,尤其是年輕人寫的,不得不讓人驚喜。
在中國,有壹種所謂的80後,意思和我們七年級壹樣,就是1980後出生的孩子,提起80後往往會被壹些負面的說法跟著。不得不說,兩岸在這壹點上效果是壹致的,普遍對80後的評價不高。
現在大部分80後也步入社會了,更新的90後也來了,就像臺灣省的8年級,也是剛剛迎來金融危機,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能源問題等等的時代。
在中國,還是有樂觀的氛圍,這是和其他悲觀的國家相比的。所以文章會說,這是壹個人人的盛世,卻是壹代人的荒年。
中國與臺灣省非常不同。臺灣省比較富裕,所以臺灣省外來務工人員不多。大部分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被東南亞的輸入勞工所取代。這是臺灣省和中國最不壹樣的地方。
在中國,農民工兄弟是中國重要的勞動力。他們的工資很低,但是很龐大,所以他們提供了強大的勞動力來支撐中國,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他們的月薪從幾百到幾千不等,具體取決於這個行業在哪個公司或者哪個城市工作,但總的來說,他們給人的感覺是勞動密集型和低薪的,但在時尚界這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文化程度低,大寫字樓裏的文員工作完全絕緣。他們在家鄉靠勞動和壹些技能養家糊口。
在城市裏,除了農民工,還有壹類人也靠著很低的工資生活,那就是80後的大學生。全國有211重點大學,很好起名字,但是211以外的學校比較多。那些學生在國內的就業市場上經常被卡住,傲慢的外企進不去,因為拿不到第壹個學位而被HR鄙視,有時候還不想幹下壹份工作。
家裏沒有關系沒有背景,真的很難找到壹份體面的工作。家裏沒有關系沒有背景,真的很難找到壹份體面的工作。盛世荒年的高手都屬於這種。他們家裏沒有背景,上的學校也不是牛校。出去找工作很難。考上的公司總是不體面。中國有很多小公司真的很不可思議。其中壹些已經寫進了李子悅的小說。如果我以前認為這可能是誇大其詞,但在總結了賈琮過去壹個半月采訪的公司後,我發現大約每五家公司中就有壹家是騙人的。或者不公平,比如讓妳做黑客竊取其他公司的機密,或者讓妳每天不定時在網上留言攻擊敵對商家。直接保險比較多,固定工資低得可憐。從壹個月前的1200,到現在只剩800,就像主角在盛世的工資。
中國富人的數量在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所有的人都會富裕。雖然大家對未來的中國都有期待,感覺是盛世的氛圍,但也有人在過著前所未有的痛苦饑荒年。
對我來說,有另壹種方式來解讀繁華與貧瘠的歲月。
20世紀80年代以後,臺灣省和中國的孩子出生時生活很好。他們生長在壹個盛世,但成年後卻遇到了最慘烈的饑荒年。在繁榮時期長大的孩子已經習慣了高質量的生活。他們以後怎麽壹個人度過荒年?文章中,馬大炮因為有個好爸爸,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壹份好工作,但另壹方面,主人公卻為了生計苦苦掙紮,揭示了壹部分80後壹出生就有父母影子的人過著輕松快樂的生活,但更多的80後只能痛苦地生存。
無論是80後,還是七年級,都有壹些關於妳的故事,在繁華與貧瘠的歲月裏被講述。
或者應該說,在這個饑荒之年,我們該如何思考,何時重建屬於每壹代人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