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理州彌渡縣出城,向西北方向直行,約6公裏,到達太華鄉錢繆村鐵柱寺。寺門口的壹組石碑說明了鐵柱的意義:“南詔鐵柱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寺門,壹整套仿唐建築映入眼簾,有三個院落,壹座拱橋,壹個硯池,兩個戲臺。在最裏面的院子裏,矗立著壹根直徑33厘米、高3.3米的鐵柱。鐵柱的柱身上,刻著壹行字,標註著柱子的時間。“魏建基十三歲,四月,四月,庚子朔,醜立。”彌渡縣的南詔鐵柱,成為至今僅存的鐵柱。那麽,南詔鐵柱是“唐彪鐵柱”嗎?
62歲的張昭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在縣文化館負責文物工作。1998,彌渡縣成立文化管理處,他任主任。可以說他是彌渡縣研究鐵柱的“第壹人”。張昭解釋說,孫髯翁在大觀樓的長聯中提到了“唐彪鐵柱”。目前史學界已確定了以下觀點:唐中宗神龍三年(公元707年),禦史唐九正監制記功,也就是說,很多史學界認為唐彪鐵柱是唐朝的“姬公柱”。
但南詔鐵柱的柱身刻有“魏建基十三年”,是孟士龍的年號,南詔11王,建基十三年是公元872年,相隔壹百多年。因此,有人認為南詔鐵柱不是唐彪鐵柱。公元872年,南詔確實是唐朝的壹個地方政權,所以有人認為南詔鐵柱是“唐彪鐵柱”。
但張昭認為,鐵柱是祭祀柱,內含彜族的樹崇拜。
“彜族的習俗是,逝者下葬後,長子會在逝者的墓地上挑選壹棵小松樹帶回家,雕刻成5寸左右長的人形。三代祭拜後,小木頭人被送到他們的祖宗樹上,每個彜族的祖墳都有壹棵祖宗樹。在他們看來,祖宗樹比祖宗大,祖宗前有祖宗樹。此外,在鄧氏美蓉的每壹個彜族村落裏,都有供奉南詔鐵柱的地方。當地人叫皮林格,意思是大埡口。每年正月十五,各村選出代表親自祭拜鐵柱寺,其余老人、婦女、兒童及全村人都要去皮林格祭拜鐵柱。‘樹’和‘柱’都是木頭做的,而柱本來是為了紀念金翅鳥,柱就來自樹,所以人就從祭祀樹變成了祭祀柱。”張昭之所以認定鐵柱為祭祀柱,也源於鐵柱上方突出的三叉。在鐵柱最後壹次修復之前,鐵柱上方有三根木叉,而在彜族祭祀習俗中,祖樹頂上必須有三根樹枝,所以這與祖樹的形狀完全壹致。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木材容易腐爛,2004年修復鐵柱神廟時,上面的三個木叉被三個鍍金的鐵龍所取代。兩次測試表明它不是鐵做的。
根據南詔鐵柱上的銘文和上報國務院的資料,這根鐵柱於公元872年矗立於此,至今已有1139年。鐵柱暴露在空氣中幾千年,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奇怪的是,鐵柱還沒有生銹。
因為附近的人經常來祭拜鐵柱,撫摸它,所以柱身變得很光滑。“鐵的化學性質決定了它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反應生成氧化鐵(俗稱鐵銹)。如果不及時清除,氧化鐵會吸收更多的水分,使鐵腐爛得更快。”張昭介紹,經過40多年的考古,他發現的文物大多是陶器、青銅器等。,而且幾乎沒有鐵器。偶爾碰到壹些鐵器文物,都是因為年代久遠。只要我壹碰它們,它們就會立刻變成碎渣。
“鐵柱是仙柱。有神靈保佑,為什麽會生銹?”錢繆村70歲的老人董回憶說,他小時候聽村裏的老人講過鐵柱的傳說。很久以前,鄧氏美蓉在白子王國的管轄之下,國王的第三個女兒美麗、聰明、有智慧。成年後,三公主並不喜歡那些紈絝子弟,而是愛上了壹個名叫細奴羅的長工。這段感情自然遭到國王的強烈反對,兩人無法在壹起。後來,在壹年壹度的二八歌會上,壹對金翅鳥從天邊飛來,落在歌廳旁的大樹上,大聲唱道:“細奴羅,三公主;細奴羅,三公主”。這使國王意識到他們的婚姻是命中註定的,於是他為他們舉行了婚禮,並把王位讓給了細奴羅,從而建立了南詔王國。後來南詔立了壹根象征大樹的大鐵柱,紀念金翅鳥。
雖然這個美麗的傳說會被廟前村裏的人傳誦,但並不能科學地解釋為什麽鐵柱千百年不生銹。為了揭開這個謎團,張昭還分別在上世紀70年代和2007年邀請省內外專家實地取樣分析。“我找到了北京冶金考古研究所的李曉岑。他拿了兩次小鑷子,帶回北京化驗,只告訴我們估計是合金,不是鐵。”說到這裏,張昭顯得有些失落。他說,他不了解楚的真實面目,這是他在文管所工作40多年來最大的遺憾。
奇跡
7級強震依然巍然屹立。
更神奇的是,鐵柱屹立了壹千多年,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地震,卻從未倒下,這讓村民們堅信鐵柱是受到了神靈的庇佑。
當有許多遊客來參觀時,在南詔鐵柱寺工作了十多年的董平是壹名客座導遊,負責解釋鐵柱寺的故事。但是,他最怕被問到為什麽這根柱子壹直不能倒,因為沒有辦法回答。的確,從表面上看,鐵柱直接立於地面,高達3.3米,與史書記載的“南詔鐵柱九尺九”完全壹致。所以鐵柱應該不會沈降。
”鐵柱壹直這樣站著。寺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修復它。它只是提醒遊客不要推搡或站得太近。”董平回憶說,在他的印象中,從來沒有聽人說過鐵柱倒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彌渡縣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根據大理州防震減災辦公室的數據,僅鄧氏美蓉就發生了三次地震。第壹次是1652年7月3日,北緯2515 ',東經10033 '發生7級地震,烈度9度。當時“城墻、官宅、民宅無瓦,殺三千余人,不知商賈數目。地面裂開,從臭泥噴湧而出,泥鰍和鰻魚盤繞在地上。山上散落著巖石,河內的河流幹涸了。”第二次是在3月1925,22: 42,17秒。地震震中發生在大理鳳儀,北緯25.7,東經100.4,對鄧氏美蓉的破壞高達八級。第三次是1925年3月07時50分26秒,在東經100.5,東經25.0的鄧氏美蓉南姚秦村發生6級地震。震中烈度為ⅷ度,是鄧氏美蓉地區最強的地震。新建的土城和城內的四角塔全部損毀,縣衙、監獄、團所全部損毀。不安分的房子,微微腐朽的房子,都變成了荒山。在2,400所房屋中,600多所完全被毀,65,438+0,400多所部分被毀。幸運的是,大約65,438+00%被保存了下來。此外,鄧氏美蓉附近的祥雲縣、漾濞縣、巍山縣、洱源縣、賓川縣等地震不計其數,都或多或少對鄧氏美蓉有直接影響。無壹例外,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中,鐵柱毫發無損。
“專家調查了幾千年不倒的原因,沒有結論。”張昭說,鐵柱直徑33厘米,高3.3米。根據鐵的密度,鐵柱的重量應該是2069KG。所以這壹方面說明古人能夠精確計算力學和數學;另壹方面,由於鐵柱壹直被視為聖物,千百年來無人敢動,所以誰也不敢保證地下是否有柱體。“上次我們修復鐵柱神廟的時候,因為圓柱地面的西南角被損壞了,我們發現裏面有很多鵝卵石。我估計柱下有榫卯結構,鵝卵石會起到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