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世界學術名著系列《博伽梵歌》中譯本譯者序

世界學術名著系列《博伽梵歌》中譯本譯者序

《博伽梵歌》(Bhagavadg: t ā)是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壹首宗教哲學詩。因此,在閱讀《博伽梵歌》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摩訶婆羅多》。

《摩訶婆羅多》成書於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它是口頭創作和背誦的,它的內容是不斷擴展的,是壹層壹層積累起來的。最後定稿長度達到“十萬賦”(每賦壹般32音節),翻譯成中文約400萬字。

《摩訶婆羅多》共分十八首詩,以印度各國紛爭年代的社會為背景,描寫了摩訶婆羅多的兩個後裔古盧和潘杜為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

項城的國持和將軍度是兄弟倆。這個國家的擁有者生來雙目失明,所以他逐漸繼承了王位。抱國家的孩子有幾百個,長子難打。作為壹般學生,有五個兒子,大兒子身體強壯。這是偉大的印度的兩個後裔,前者叫做古盧,後者叫做潘杜。不久,他死了,被國家攝政。當妳成年時,妳應該繼承妳父親的王位。然而,敵人拒絕並企圖占領王位,爭端開始了。

敵人設計了壹座拉克宮,供潘杜五兄弟居住,並準備放火燒他們。潘杜的五個兄弟幸存下來,流亡到森林裏。與此同時,潘卡羅國王的女兒布萊克公主舉行了選擇丈夫的儀式,潘喬的五個兄弟喬裝成婆羅門參加考試。五兄弟之壹的壹個周娜,按照擇偶的要求,拉開大鐵弓,射出壹箭命中目標,贏得了黑公主。從此,黑公主成了五兄弟的* * *同妻。潘渡人也在此次事件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所以東道國召回了他們,給了他們半個國家。

潘渡人在分配給他們的土地上建造了他們的首都天地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敵人眼紅,設計骰子賭博騙局。劍湛不想參與賭博,但出於禮貌,他接受了仇人的邀請。在骰子中,劍戰失去了所有的財產和王國,失去了四個弟弟和自己,最後失去了他們五兄弟的妻子黑公主。於是難纏的仇人命令弟弟強行拖拽黑公主,並在賭廳當眾羞辱。潘杜五兄弟之壹的侯軍怒不可遏,發誓要報仇。抱著不祥的預感,他不得不出面幹預,答應了黑公主釋放義都家五兄弟的請求。但敵人不肯罷休,找到義都家五兄弟,要求再賭壹次,說輸了就流放到森林裏12年,第十三年就過著東躲西藏的生活。如果被發現,他將再次被流放12年。這場賭博的結果自然是壹場難輸的仗。就這樣,潘杜五兄弟被迫交出土地,在森林裏流亡生活了12年。第十三年,他們隱姓埋名,在莫桑比克國王的宮廷裏當仆人。

十三年期滿,潘渡五兄弟要求歸還失地,敵人堅決拒絕。所以雙方為盟友而戰,為戰爭做準備。盤陀人由多門城的黑暗天空(毗濕奴的化身)供養。潘杜族和古盧族的大使來來回回談判。敵人壹意孤行,拒絕講和。為了避免壹場血腥的戰爭,肯詹做出了最大的讓步,提出只歸還五個村莊。而敵人聲稱連針尖那麽大的地方都不給。最後雙方在古盧之野開戰。

這場戰爭持續了18天,經過反復激烈的戰鬥,格魯民族的整個軍隊被摧毀。眼見樊都幫得手,沒想到格魯幫剩下的三名將軍竟然在夜間偷襲樊都幫的軍營,將樊都幫的士兵全部殺死。黑田和潘杜五兄弟因為不在軍營,所以幸免於難。面對如此悲慘的結局,百折不撓的精神萎靡不振,但在眾人的勸說下,他終於稱王。經過三十六年的苦戰,我得知黑暗天空死亡,升天了。於是,他指定阿洲那的孫子,樊都族唯壹的後裔,為皇位繼承人,然後帶著他的四個弟弟和黑公主壹起徒步上天。

以上只是《摩訶婆羅多》的核心故事。這部史詩采用框架敘事結構,故事在其中。整部史詩處於不斷的對話中,故事在對話中展開,而大故事可以插入中故事,中故事可以插入小故事。這是壹個開放的敘事結構,為各種敘事打開了大門。就這樣,這部史詩以印度戰爭為背景,融入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宗教、哲學、政治和倫理,最終成為壹部“百科全書”式的史詩。這些插頁幾乎占據了全書壹半的篇幅。這是古印度人保存民族思想文化遺產的壹種特殊方式。這也是在寫這部史詩的過程中,史詩作者有意識地這樣做,使它成為壹個全面的“文化寶庫”因為這部史詩的開頭和結尾都宣告:“法、利、愛、解脫在這裏,在別處,在這裏,在別處。”(1.56.33和18.5.38)換句話說,這部史詩涵蓋了世間萬物。印度現存的四部最古老的吠陀(梨俱吠陀、沙門達吠陀、耶魯吠陀和阿達婆吠陀)是吠陀時代的聖書,而摩訶婆羅多成為史詩時代的聖書,被視為“第五部吠陀”。

在《摩訶婆羅多》插入的宗教哲學元素中,最重要的是《博伽梵歌》。屬於摩訶婆羅多第六章毗濕奴(BH:?馬帕文第23至40章)。這是戰爭的第壹天,古盧族和潘杜族的軍隊已經在古盧的戰場上擺好了陣勢。而阿州則懷疑這場戰爭的正當性,認為同族自相殘殺,破壞氏族法和種姓法,是罪惡的。憂心忡忡的他放下了武器,寧願等死也不願參戰。於是,黑暗的天空開導了他,解除了他心中的種種疑惑。他們的對話構成了這部博伽梵歌。

《博伽梵歌》有18章和700首贊美詩。第18章這個數字和《摩訶婆羅多* * *有18篇文章,與《摩訶婆羅多》戰鬥了18天。這壹定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深意的,即史詩作者把《博伽梵歌》作為《摩訶婆羅多》的思想核心。“薄伽梵歌”是對黑暗天空的尊稱,可以翻譯為“尊者”或“佛”。黑暗的天空是毗濕奴的化身,所以《博伽梵歌》也可以翻譯成神之歌。

在《博伽梵歌》中,黑田向阿周解釋了實現人生最高目標(莫?a)三條路徑:職業瑜伽、知性瑜伽、宗教瑜伽。古印度的“瑜伽”指的是修煉身心的方法。波典裏(Pata?Jali的瑜伽(Yogasū tra)提到了瑜伽練習的八種方法:禁止、順從、靜坐、調息、覺知、專註、冥想和冥想。在《博伽梵歌》中,黑暗的天空擴展了瑜伽的含義,指的是行動的方式。“瑜伽”這個詞來自動詞詞根yuj,意思是捆綁、連接或結合。這樣,所謂的黑暗中的瑜伽,就需要行動者克制自己,與至尊存在合壹。

因果報應是壹種行動或行為。Karmayoga(動作瑜伽)的意思是以超然的態度履行自己的社會義務和責任,沒有個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考慮動作的成敗。黑暗天空認為行動是人類的本質。拒絕行動,恐怕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停止行動,世界將走向毀滅。即使所有的行為都不可避免地有缺陷,就像火焰總是帶著煙壹樣,壹個人也不應該放棄與生俱來的工作。行動本身不構成束縛,但持續的行動結果構成束縛。所以,我們可以擺脫利己主義和對行動結果的執著,只是為了履行我們的社會責任而行動。

在古印度的吠陀文獻中,“因緣”常指祭祀活動,因為婆羅門把祭祀儀式視為最高的“因緣”,宣揚祭祀儀式保證今世幸福,死後升天。黑暗的天空並沒有完全否定吠陀經所提倡的犧牲。他從廣義上把犧牲延伸到行動,但認為遵循吠陀的教導,堅持行動的結果不能獲得解脫。黑田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從事行動,而不是執著於行動的結果。

在古印度種姓社會,社會責任主要指種姓責任。婆羅門掌管祭祀和文化,赫魯曉夫掌管王權和軍事,吠陀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陀羅從事漁獵和各種仆役。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社會等級或階級制度的表現形式,起源於社會分工。種姓制度是歷史的產物,自然有其局限性和弊端。但是,在人類進入大同社會之前,各國都會存在不同形式的等級制度。即使進入大同社會,仍然會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分工,因為每個人不可能什麽都知道。這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按照宗教的說法,這是上帝的安排。

《黑暗的天空》要求周娜履行赫魯曉夫的職責,加入這場戰鬥。當然,潘杜和古盧都是赫魯曉夫,雙方都在死守戰鬥。但是,當戰爭發生在壹定的歷史背景下,就會出現合法與非法,即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根據史詩本身的描述,在這場潘杜和古盧的大戰中,潘杜代表的是正義的壹方。因此,黑暗的天空鼓勵阿珠娜說:“對於赫魯曉夫武士來說,還有什麽比合法戰鬥更好的呢?”(2.31)

在黑暗中,人類社會總是處於創造、維護和毀滅的循環之中。戰爭也是人類生存方式所固有的。作為壹個赫魯曉夫,周娜無法逃避掌管王權和反對王權的社會責任。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擺脫它。但是解脫不是通過逃避職責和放棄行動,而是通過履行職責和從事行動。履行職責,從事行動是第壹位的,行動的成敗是第二位的。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職責,行動和行動結果就不會成為個體靈魂的枷鎖。換句話說,只要妳擺脫了行動和行動結果對個體靈魂的束縛,妳就解脫了。

要真正理解和練習瑜伽,還必須把它和智慧瑜伽、信仰瑜伽結合起來,因為三者是相輔相成的。《智慧》(j?āna)是知識或智慧。在《博伽梵歌》中,它是指數理論和奧義書的知識或智慧。《智慧瑜伽》(J?ānakarma,智慧瑜伽)就是用數論和奧義書的哲學智慧來指導妳的行動。

數論(Sā?Khya)哲學認為世界有兩個永恒的現實:原始人和原始自然。原始人(溥儒?a)是不變的永恒的自我,也就是靈魂。原生質(prak?Ti(或譯自nature and nature)是最初的物質。原始物質處於未被探索的狀態,是看不見的。但原物有三性(善、憂、暗)。壹、三性,或譯三德)。善(sattva)指的是輕松、明亮和快樂。Rajas指的是興奮、急躁和焦慮的本性。Tamas(Tamas的音譯)指的是沈重、阻礙、遲鈍的性質。這三種屬性總是在運動中,從這三種屬性出發,原來的物質失去平衡而發生變化,產生了感覺(智能)、慢自(自我意識)、心根(思想)、五個知識根(眼、耳、鼻、舌、身)、五個工作根(口、手、腳、肛門、生殖器)和五個精細成分(色、聲、香)。

《黑暗的天空》要求周娜區分原作和原作。動作是原初的動作,而不是原初的人(靈魂)的動作。本質體現了人性。原始物質的三大屬性始終處於運動之中。根據這三種屬性組合的比例,人可以分為善的人、憂的人、暗的人,行動也可以分為善的行動、憂的行動、暗的行動。這是古印度的人性論。既不是性善論,也不是性惡論,而是人性包含這三種本性。每個人的人性特征取決於這三種性組合的比例。而黑暗需要保持靈魂的純潔,不受這三種本性的束縛。行動來源於人性,為了履行社會責任,靈魂可以擺脫原始本性的束縛,達到不求私利,不執著於行動結果的解脫境界。

奧義書哲學追求“梵我合壹”。婆羅門來自動詞詞根b?h的意思是顯示、生長或發展,所以這個詞本來就含有“力量”的意思。在吠陀文獻中,這個詞被用作中性術語,指的是吠陀贊美詩和咒語以及它們隱含的力量;用作陽性,指祭司,尤其是四種祭司中的主管祭司(“梵蒂岡祭司”)。Brāhma源自婆羅門?壹指婆羅門。

奧義書對梵天的討論,也是對宇宙最基本、最根本的力量的討論。在奧義書中,關於梵天到底是什麽有不同的觀點。但在討論過程中,逐漸傾向於認為梵天是絕對精神,是宇宙的本體或本源。梵天的討論與自性(ātman,即靈魂)的討論相結合,由此得出“宇宙即我,梵天即我”的結論,即“梵天與我同在”,宇宙本體與個體靈魂同在。奧義書裏的壹些名言,比如“我是梵天”“我是梵天”“就是妳”,都表達了這個意思。

奧義書視梵天為最高真理,視現實世界為魔力(māyā)的產物。魔力是指至高存在的神秘創造力。魔力等同於原作,即通過原作呈現為各種現實形態。但是,自我(個體的靈魂)不同於原初。大森林奧義書(b?哈達拉?雅卡·烏帕尼?Ad)說:“(自我)不能被把握,因為它不能被把握。無形,因為堅不可摧。不要觸摸,因為它是不可觸摸的。免受束縛、騷擾和傷害。”(3.9.26)自性(靈魂)是不朽的,但在死亡之前是帶著或好或壞的因緣轉世的。而人若“無欲,除欲,欲已滿足,自性即欲,其生命氣息不離。”他是梵天,他也去梵天。”(4.4.6)“去梵天”就是和梵天壹樣,擺脫輪回。從奧義書繼承了這種哲學智慧,在《博伽梵歌》中,梵天被稱為“不朽的至尊存在”。(8.3)黑田多次提到的“Brahmabhūta”和“Brahmanirvā”?a)指的是解脫的境界,即從事行動而不執著於行動的結果,擺脫原有的束縛,獲得安寧和快樂。

“巴克提”意味著虔誠、崇敬或奉獻。“巴克提卡爾瑪”就是虔誠地崇拜黑暗的天空,把壹切行動都當作對黑暗天空的奉獻。博伽梵歌是吠陀有神論和奧義書絕對精神的綜合發展。吠陀時代的婆羅門教是多神教崇拜,但在史詩時代演變為三大神崇拜:梵天創世,毗濕奴護佑,濕婆?Iva)公司的毀滅。奧義書(梵天)絕對精神的壹元論思想有助於促進壹神論的形成。雖然印度教最終沒有形成壹神教,但是《博伽梵歌》體現了這種努力。

黑暗的天空是大神毗濕奴的化身。他自稱是“最高的原始人”,“超越不朽,他也高於不朽”。(15.18)“至高無上的原始人”是至高無上的自我(靈魂)或至高無上的絕對精神。於是,阿周也把黑暗的天空稱為“至高梵天”。(10.12)“不朽”指的是原初的物質,“不朽”指的是自我(個體靈魂)。作為至高無上的原始,黑暗的天空並沒有出現。至高無上的原始人只是用瑜伽神力(yogamāyā)通過原始物質來呈現宇宙。至高無上的原始人隱藏在瑜伽的魔力中,創造眾生,維系眾生。世界毀滅,眾生回歸至尊原始人的本來面目,世界再造,至尊原始人又釋放眾生。這樣,黑暗的天空(毗濕奴)就成了宇宙至高無上的存在,至高無上的上帝,世界的創造者、保護者和毀滅者。

黑暗的天空要求周娜全心全意地崇拜他。對黑暗天空的崇拜不需要采用吠陀時代婆羅門教復雜的儀式,只要獻上“壹片葉子,壹朵花,壹個果子,壹桶水”和(9.26)就可以表示虔誠。更重要的崇拜方式是練習瑜伽,放棄行動的結果。練瑜伽就是冥想,在黑暗中凝聚思想,以黑暗為最高目的。放棄行動的結果,就是不執著地從事行動,把所有的行動作為祭品奉獻給黑暗的天空。創造、維護、毀滅,是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上帝的安排。生而為人,就要盡到對神的奉獻的社會責任。黑暗天空認為只要做到了這壹點,即使是卑微的吠陀和首陀羅也能達到最高的目的地,與最高的存在相同。

《博伽梵歌》中提倡的對黑暗天空的崇拜引發了中世紀印度教的宗教運動。這首宗教哲學詩吸收和改造了吠陀的有神論和祭祀論,結合了數論哲學的原始原始二元論和奧義書哲學的梵我同壹性,采用了瑰麗奇特的文學表現手法,在中世紀迅速普及。歷代印度哲學家常從《摩訶婆羅多》中摘錄,作為壹部獨立的經典加以註釋和闡釋。在由V.S.Sukthankar編輯的摩訶婆羅多現代精致版的校勘註釋中,有將近20個古代版本的《博伽梵歌》註釋。

這些《博伽梵歌》的評論者不全是毗瑟奴哲學家,也有吠檀多哲學家和濕婆哲學家。因為所有學派的哲學家都不能忽視《博伽梵歌》的巨大影響。《博伽梵歌》本身也包容了各種流派的宗教哲學,註釋者很容易根據自己的宗教哲學進行引申。現存最早的《博伽梵歌》( Gitābhā?雅)是桑卡拉寫的(?答?卡拉,第八和第九世紀)。他自己並不接受毗瑟奴,而是從吠檀多的觀點來解釋博伽梵歌。經過他的解釋,《博伽梵歌》、《奧義書》和梵文被列為吠檀多哲學(prasthānatraya)的三部原著。

《博伽梵歌》作為《摩訶婆羅多》的壹部分,和《摩訶婆羅多》壹樣,有壹個逐漸定型的過程。在《摩訶婆羅多》的《毗瑟摩婆羅多》校勘中,註意到壹些手稿對《博伽梵歌》的長度描述如下:“黑說620贊,阿祖那說57贊,勝說67贊,國說壹。”這樣總共有745個贊。桑卡拉關於博伽梵歌的註釋把博伽梵歌定義為700首頌歌。後來的手稿或筆記都是以此為基礎的。甚至在某些文本中,會出現更多的賦,但總體差異,尤其是這700首賦的文本差異並不大。

在近代和現代,《博伽梵歌》仍然對印度社會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羅曼·羅易、維威卡難達、蒂拉克、甘地、奧羅賓多和拉達克·克裏希南,所有這些印度思想家都曾用《博伽梵歌》來解釋他們的哲學和政治思想。特別是在印度爭取民族獨立的背景下,蒂拉克強調了以智慧和虔誠為基礎的動作瑜伽。甘地強調堅持真理,無私行動。正如查托巴迪亞在他的《印度哲學》壹書中所說,“在那個時代,壹個愛國者只要拿著壹本《博伽梵歌》,就可以堅定地走向絞刑架。”[1]博伽梵歌仍然是印度最受歡迎的宗教哲學經典,幾乎每年都有新的翻譯和註釋出現。因此,《博伽梵歌》在世界上常被稱為印度的聖經。

《摩訶婆羅多》也是第壹部翻譯成英文的宗教哲學詩,即1785年查爾斯·威爾金斯在英國翻譯出版的《博伽梵歌》。當時,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特高度贊揚了《博伽梵歌》,說:“摩訶婆羅多中的這個感嘆詞是最美麗的,也許是我們所知道的所有文學作品中唯壹真正的哲學詩。”他補充道,“這也許是這個世界所宣稱的最深刻、最高尚的事情。”此後,《博伽梵歌》被翻譯成多種西方語言,對西方思想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c .伊舍伍德也曾與S.Prabhavananda壹起翻譯《博伽梵歌》,T.S .艾略特曾說《博伽梵歌》“是繼但丁《神曲》之後最偉大的哲學詩篇”。a .赫胥黎還說,“《博伽梵歌》是永恒哲學最清晰、最全面的總結之壹”,“也許是永恒哲學最系統的精神表達”。[2]

可見《博伽梵歌》具有超越時空的思想魅力。我們今天可以閱讀博伽梵歌,而不必拘泥於它的哲學唯心主義和宗教有神論。我們可以把宗教和神話解讀為隱喻。暗天作為“至尊原始人”或“至尊婆羅門”,代表宇宙的精神(即內在規律),而“至尊原始人”的“本原”則代表宇宙。宇宙包括自然和社會。人類是宇宙的壹部分。人要存在,就要從事行動。行動以“自我”(精神或思想)為指導,必須符合客觀規律,這就是“梵我合壹”。商業瑜伽、知性瑜伽、信仰瑜伽,代表著修行、知識、信仰,屬於人類普遍的生活方式。認識世界,尊重客觀規律,無私無畏地履行職責,從事行動,奉獻社會,才能成功地實現人生,達到“天人合壹”的崇高境界。

這本書的翻譯是根據《弼時墨篇》(BH:?馬帕萬,班達卡爾東方研究所,Poona,1947).《博伽梵歌》是第二十三章到第四十章之壹。我指的是各種各樣的作品,特別是S.Radhakrishnan的《薄伽梵歌和Tā》及其歸納文章、梵文文本、英文翻譯和註釋,新德裏,1948)、Chahner (R.C.Zaehner的《薄伽梵歌:Tā》及其基於原始資料的紀念性文章,牛津,1969)和Miner (R.C.Minor的《薄伽梵歌和t ā:壹篇註釋性評論》,新德裏,65438)

黃寶生

2007年6月5日至2007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