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抗抗簡介
張抗抗,1950,浙江杭州人。祖籍廣東新會,當代女作家。1963考入杭州壹中。1969高中畢業後,在黑龍江國營農場工作了八年。他當過農業工人、磚廠工人、通訊員、記者和創作者。1969年去北大荒插隊,後報名去黑龍江國營農場,1977年進黑龍江藝術學校編劇班,1979畢業,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曾任黑龍江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75年,她完成了反映知青題材的小說《邊界線》。1979年,她因短篇小說《愛的權利》而出名。80年代,作品更多。除了《看不見的伴侶》,1987的小說反映了30年代(1995)革命知識分子的命運。
1972年發表第壹篇短篇小說《燈》,1975年發表長篇小說《邊界線》。反映黑龍江農場知青生活,後陸續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天》、《白罌粟》;中篇小說如《淡淡的晨霧》、《北極光》、《山丘和湖邊有壹個人》等。她還寫了中篇小說《香兒和他的氫球》和散文集《橄欖》,出版了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伴侶》。作品中,《夏天》獲1980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蒼白的晨霧》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65438-0977進入黑龍江藝術學校編劇班。1979發表的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反映了新的歷史時期年輕人對不同婚戀的理解和追求。此後,她壹直專註於當代青年事業與愛情的沖突。1986年,小說《看不見的伴侶》出版,在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展現了壹代知青的內心歷程,運用細膩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們內心的創傷和追求。
作為壹個作家,張抗抗有很好的藝術感覺和素養。壹方面,她以女性的溫柔細膩探索年輕壹代的追求與痛苦,以敏銳別致的筆觸揭示人們內心的內在細節。她的作品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和純粹的詩意;另壹方面,與其他女作家的作品相比,她的作品包含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為感情和情緒所左右,而是以智者的清醒有意識地把自己的作品作為某種思考的載體,使得她的很多作品以深刻獨特的思考著稱。
後來在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工作,成為壹名職業作家。1988年被列入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世界名人錄》。
作品
紅色朱
張抗抗。
沙子的聚集
張抗抗散文選。
愛情畫廊
永不悔改
張抗抗知青作品選
關於地下森林的思考
家鄉很遠
分界線
城市的標誌
[編輯此段]獲獎情況
《夏天》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晨霧》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紅罌粟》獲首屆上海文學獎,《看不見的伴侶》獲黑龍江文學大獎賽獎,《紅》朱獲東北文學獎小說壹等獎,《張抗抗散文選》獲東北文學獎散文集壹等獎,中篇小說《時人》獲東海純文學最高稿酬獎,莊仲獲1995。
主要經歷
1972年發表第壹篇短篇小說《燈》,1975年發表長篇小說《邊界線》。反映黑龍江農場知識青年的生活。後來又陸續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天》、《白罌粟》。中篇小說如《淡淡的晨霧》、《北極光》、《山丘和湖邊有壹個人》等。她還寫了中篇小說《香兒和他的氫球》和散文集《橄欖》,出版了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伴侶》。作品中,《夏天》獲1980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蒼白的晨霧》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城市的標識》等多部作品進入小學課本。
作品翻譯概況:(據不完全統計)
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德、法)在德國和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夏天》:(日文、法文)在日本和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牡丹園》(英文)發表在加拿大雜誌上
短篇小說《白罌粟》:(德文)發表在德國雜誌上。
短篇小說空白,太陽島上的睡神(39-41-37),我們需要兩個世界,節選自北極光等中國文學。
中篇小說《北極光:(英文、德文、俄文)》在國外出版。
小說《看不見的伴侶:新世界出版社》(英文)
散文集花節(英文,多人合集):失落的日記,我的節日,恐懼的平衡,出售與投資,鸚鵡與流浪漢,尋找自然。
中國譯林出版社
中篇小說《殘酷》:(法語)巴黎,中國出版社,法國
中篇小說《殘酷:香港大學翻譯叢書》
主要作品專輯目錄
短篇小說集:
夏1981 11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紅罌粟1986 10北方文藝出版社
中篇小說集:
張抗抗中篇小說集1982 7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塔1985 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
托洛夏65438+7月0992華藝出版社
永不悔改1994 10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永不悔改1995五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銀河1996 65438+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散文集:
olive 1983 5月上海文藝出版社
小說創作與藝術感覺1985年6月百花文藝出版社
地球與人的對話1990六月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遊戲1992 3百花文藝出版社
妳對命運說:不!“1994 1上海知識出版社
恐懼的天平1994年4月華誼出版社
牡丹的退稿1995年3月馮春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散文選1995年5月天津百花出版社
家鄉很遠+65438 6月0995四川人民出版社。
弱點與靈活性1996 5月湖南文藝出版社
聚沙1996 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山野現代舞1998 2月陜西人民出版社
滄浪之水1998 65438+10月江蘇文藝出版社
《極地的女人》1998 4月臺灣省葉強出版社。
風無影無蹤1998 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鸚鵡流浪漢1998 11重慶出版社
女人說話1999 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2張抗抗作品目錄
小說單行本:
《看不見的伴侶》1986 65438+二月作家出版社已經印了六次了。
隱形伴侶1995五月華誼出版社再版。
《紅色朱》1995 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愛畫廊1996 4月遼寧馮春文藝出版社
愛畫廊1998 65438+二月臺省葉強出版社。
其他:
張抗抗代表作1991年,北方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兒童文學作品選1991 6月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張抗抗文選》第5卷1996年6月貴州人民出版社。
中國當代作家作品選-張抗抗卷
1998 10人民出版社
張康康攝影1998 10河北教育出版社。
野生冰川(第三位著名作家回憶錄)
1998 10吉林人民出版社
小說改編:
《隱形伴侶》被改編成8集電視劇,已經播出。
《愛情畫廊》被改編成20集電視劇,已經播出。
張抗抗和所有同齡人壹樣,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承受著文革的痛苦。每個人都是中國人生舞臺上的壹個角色。但張抗抗能成為作家,成就思想藝術的輝煌,卻有她自己在大背景下的生動故事。
壹個
張抗抗,195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二年7月3日出生於杭州。她家祖籍廣東新會。關於名字,張抗抗說:“按照我父母後來的解釋,‘抵抗’二字,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抗日戰爭時期相識,更是因為我出生在抗美援朝的那個夏天,但我希望我只有頑強的抵抗精神。因為我的名字註定與反抗、反抗、反抗等聯系在壹起。,我想我的生活大概永遠不會太平。“如果是這樣的話,康康兩歲的時候,就跟著父母進了實驗班。爸爸媽媽,抗戰後期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因為政治誤會被迫離開浙報。她的父親為革命做了多年的記者和編輯,不得不轉行做車工、泥工和搬運工。幾十年的逆境,他沒有氣餒,沒有向任何人抱怨,這對女兒的成長影響深遠。張抗抗說:“我從小就看到他對黨對革命真誠豁達的性格,常常讓我深受感動,也很難過。對於我這個有誌於文學創作的女兒來說,這不僅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對我的世界觀、意誌和道德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她的母親簡單、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想象力。我年輕的時候寫過兒童文學,編成小冊子,發表在1948,名為《年輕的靈魂》。這個對文學感興趣的年輕人受到了她丈夫的牽連。我也成為了壹名中學語文老師。逆境中,她把對生活和文學的全部熱愛都獻給了女兒。康康壹會說話就開始背詩,聽媽媽講故事,唱歌。到了上學年齡,就和媽媽壹起上學,每天走路,早出晚歸,壹路上聽媽媽講故事,讀詩,學普通話。
在媽媽生日那天,她給媽媽寫了壹首詩。第壹句話是:“不知道媽媽為什麽這麽愛詩歌?”
大概就是從那時起,她對文學產生了興趣。
有壹次,在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問媽媽:“妳怎麽不把妳和妳爸爸經常說的‘點心’(典型的)給我?”母親驚喜地看著女兒,笑著說:“點心(典型的)是書上的,妳長大了就可以吃了。”
十歲的時候,她從壹個客人那裏得到了壹本漂亮的日記本,她用歪歪扭扭的字寫下了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記住了四個大。
家裏經濟不寬裕,母親也不會打扮女兒。平時連冰棍都很少給她買,但女兒的學習用品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北京上海有好劇團的時候,壹定要買頭等艙的票,帶女兒去看。回來後,讓妳女兒復述這個故事。
西湖的峰和洞給了小康許多美好的幻想。玉泉植物園是他們壹家人周日最喜歡去的地方。他們在柔軟的草坪上鋪了壹塊塑料布,吃了從家裏帶來的便餐,接受了父親對植被常識的嚴格檢查,然後給即將參加電臺錄制的母親朗誦了壹首新準備的兒童詩...
每年暑假,母女倆都會去鄉下奶奶家。江南的拱形石橋,兩岸的桑樹,綠水兩岸的紫花,淘米筐裏遊來遊去的小魚,都讓這個小女孩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媽媽經常借口學校的很多書:《灰姑娘》、《查克和蓋可》、《魯濱遜漂流記》,都是小女孩很喜歡的書。有壹天,她生病在家休息,看完所有的童書,從媽媽的枕頭下翻出壹本新出版的書《苦菜花》。這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壹臉迷惑。小說中的廣闊世界讓她驚喜,也讓她著迷。她覺得作家真的很可愛,能告訴人們什麽是好,什麽是壞。
從那以後,她看了很多小說和散文,只要能拿到的新書,她幾乎都看了。她喜歡《青春之歌》、《紅巖》、《歐陽海之歌》和《少年警衛員》、《卓基和舒拉的故事》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她說:“這些充滿革命英雄主義色彩的作品對我世界觀的確立和文學觀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古力娘》的第四個高度是激勵我不畏艱險攀登文學高峰的巨大力量。我認為文學應該幫助人們變得高尚,幫助人們根除壹切自私和不道德的東西,保衛和建設自己的祖國。”
小學五年級時,她在上海《青年文藝》發表了第壹篇散文《我們學做小博士》,不久,她收到壹封不知名編輯的來信,叫她不要驕傲。這位編輯是兒童文學作家任達林。她不僅是康康少年時學習寫字的指導者,也是她今天創作的老師。她考上中學後,出版了記敘文《彩壁》《采茶》。她較早開始創作實踐,看到了自己掌握文學形式的可能性。
二
65438到0963,張康康被浙江省重點中學杭州壹中錄取。當年魯迅先生從日本回來後在這裏任教,現在校園裏有壹個魯迅紀念亭。張抗抗高高興興地進了這所學校,但很快她就感受到了社會和學校的冷漠:班委的“職務”被撤了;不斷向她提出與家庭劃清界限的要求,但她壹再申請入團卻屢試不爽;雖然她在政治考試中有和同學壹模壹樣的答案,但她只拿了三分。政治老師認為,家境不好的學生,不值得因為回答了“如何與家人劃清界限”這個問題而得五分。文革前夕,她連參加國慶閱兵的資格都沒有。她遭受精神壓力,過早成熟。當然,那時候她還不能理解為什麽社會越來越“左”,階級鬥爭這根弦越拉越緊。
幸運的是,在中學的三年裏,她遇到了幾位優秀的語文老師,讓她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文學的熏陶,讓她明白了祖國語言的美好和文學遺產的豐富珍貴。她的作文經常被帶到班上進行範文分析,並在年級作文比賽中獲得壹等獎。她在回憶那段生活時說:“像我這樣被區別對待的醜小鴨,只能從語文老師那裏得到壹點點溫暖、鼓勵和關懷,我依然感激我的語文老師。”
那時候學校每年都有文藝匯演。她和同學們壹起寫小戲參與演出,如《鬥爭在繼續》、《地下少先隊員》等,都顯示了作者的才華和天真活潑的胸懷。
在她的少女時代,她有廣泛的愛好。她喜歡閱讀詩歌、表演、音樂和幾乎所有的藝術形式,她更喜歡閱讀文學作品,尤其是童話和蘇聯名著。
社會、學校、家庭、書籍不斷武裝著她的心靈。盡管有父母、老師、同學的愛,但現實中有很多無法理解的矛盾,讓她下定決心去執行“身不由己,路由自己選”的崇高座右銘。
從此,文學與她結下了不解之緣,使她確立了將來壹定要在工農中從事文學創作的觀念;她甚至有過不上高中就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打算。
十六歲,正是她熱情接受外界思想的時候,十年動亂開始了。報紙上激烈的極左宣傳和驚濤駭浪把她卷進漩渦,壹步步把她從父母身邊卷走。
三
“哈利罷官”大批判開始後,她躲在閱覽室裏寫了壹篇題為《火必須批判》的批判文章,批判艾的小說《火》。雖然她對工人階級壹無所知,但她指責自己的作品嚴重扭曲了工人階級的形象。她不是超人。她和當時在中國千千長大的少年壹樣,犯了時代的通病,歷史的通病。但她是壹個善於思考的年輕人。十幾年過去了,她壹直記得這個幼稚的病。我第壹次見她,她就講了當年的教訓,說:“今天回憶起這件事,我都不好意思。我們這壹代少年,剛開始尋找真相,在混亂中迷失了。當我走到工農中間,經過十幾年的磨礪,才知道當時那些輕率狂妄的指責是多麽幼稚無知。1978年夏天,壹個作家代表團來到哈爾濱,我去拜訪壹位詩人。當她友好地把我介紹給他的室友艾·智明時,我臉紅了,感到困惑。我很想問他,妳會原諒我們這壹代人做過的蠢事嗎?我猶豫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