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順序是:《沈默的羔羊》——《漢尼拔》——《紅龍》——《少年漢尼拔》;但故事發展順序應該是:《少年漢尼拔》——《紅龍》——《沈默的羔羊》——《漢尼拔》。
《沈默的羔羊》是2013年1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小說,作者是托馬斯·哈裏斯,講述了主人公史達琳從上司那兒接受了緝拿性變態殺人犯“野牛比爾”的任務。為了了解案犯的心理,她向邪惡的天才萊克特醫生尋找線索,與這個殘忍的殺人犯展開殊死捕鬥的故事。
作品鑒賞
《沈默的羔羊》的精華在於萊克特和史達琳的交鋒,壹方是邪惡的諸葛亮,另壹方是初出茅廬的劉備,他們的反差非常大,滲透到性別、年齡、個性、為人處世各個層面,這為他倆的互相利用創造了絕妙的條件。
萊克特需要從被囚的外在環境上升到控制者的心理高地,他的武器是挖掘並解析史達琳的幼年心靈創傷;而史達琳需要從壹個實習生的卑微地位,通過破獲壹樁棘手案件,使自己上升到受人器重的聯邦調查局探員,她的手段是借用萊克特的大腦。
他們仿佛是壹對難舍難分的冤家,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那種惺惺相惜的難纏之情到2001年的《漢尼拔》從隱性變為顯性,兩人的感覺幾近戀人。試想,這兩個角色甚至是可以互換的。
故事中把兩個人物的定位顛倒過來,實屬天才之舉,至少是極具原創性和挑戰性,也是對社會定位和社會偏見的壹種顛覆。 電影惜鏡頭如金,男女主角的對話不可能全程展開,很多地方只能點到為止,而小說不受這方面限制,可以更加酣暢淋漓,盡顯這兩個非凡靈魂的風采。
他們的鬥智就像阿慶嫂和刁德壹在春來茶館裏的對唱,既能像烈酒那樣品嘗,也可以像上等龍井那樣細細回味。電影版是烈酒,它的滲透迅速而全方位,而小說版則像那綠茶,喝壹口可以擡頭望遠,慢慢感受其悠長的滋潤。這是茗茶的優勢。
《沈默的羔羊》為恐怖故事加入了精細的心理分析,講述犯罪同時也審視了犯罪的心理本質,這使其成為劃時代的恐怖和心理懸疑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