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誰能告訴我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愛情故事?

誰能告訴我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愛情故事?

花園裏的桃花對著太陽鮮艷奪目,閨房裏的美女彌漫著春日的狂熱。

盛開的桃花似乎偷走了她紅潤的臉頰,屋檐下的柳枝似乎學會了她輕盈的身影。

她在花叢中徘徊,看著飛舞的蝴蝶,聽著黃鸝在枝頭歌唱。

遠在林下不用問,以奇絕浪漫著稱。

這首詩叫《春遊歌》,詩中後宮的美女,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從天而降,看著蝴蝶,聽著鶯聲。桃花運

關震皇後

偷臉嬌艷,嫩柳輕盈因為學了腰。她自負的是,她那出類拔萃的浪漫之名早已遠播天下,無需多問!

【1】所以這首詩是“美女老公九五皇帝讀的,說很美”。

所以這首詩被壹些迂腐的老學究斥為“艷詩”。

但毫無疑問,這首詩是壹個被丈夫寵愛的妖嬈女子的自畫像!

這個女人就是石,被丈夫稱為“賈鷗”、“梁左”,被史書稱為“尊禮”、“母儀何偉”。

歷史的歷史,只是作為壹個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長孫皇後呈現在世人面前。她是皇帝的好助手,忠臣的保護傘,也是後世皇後的標桿。沈重的歷史無法完全承載她華麗、妖嬈、活潑的壹生。手握話語權的歷史學家想說的是,她是壹個委婉的信息傳遞者,是壹個有著汪洋恣意口才的戰略家,是壹個偏愛珍奇珍貴玩物的收藏家,是壹個略帶自負傲慢的幸福女人,是丈夫壹生摯愛的妻子。

先說長孫皇後的死。貞觀十年六月,皇後長孫死。根據愛妻的遺言,唐太宗將她葬於九丈山。皇後葬於元宮後,唐太宗做了兩件史無前例的事:

他在元宮外的棧道上搭了壹個棚子,命宮人住在裏面,像個活人壹樣侍奉皇後——這種供養死人的例子極為罕見,幾乎是唐太宗首創。可見,在唐太宗心中,長孫皇後是永遠活著的(《唐·姚輝》卷二十《陵寢議》)。

[2]他還在宮中建了壹座層觀,終日俯瞰昭陵。史書記載如下:“文德皇後下葬,皇上閱後,深以為然,即於園中作層觀,為望昭陵,引征起,問見哪壹位:“我昏見。"皇帝指示他說:"這是昭陵的災禍嗎?”皇帝說,“當然。”鄭說,“我想陛下是期待這座陵墓的。如果妳展示出來,我會看到的。“皇帝哭毀了景色。“望墓毀觀”的故事,相信熟悉歷史的人都聽過。這個故事既反映了唐太宗對長孫皇後刻骨銘心的愛,也反映了唐太宗對愛妻的追求是違背倫理傳統的。

在那個孝為先、“夫不棄婦”的年代,唐太宗如此張揚的愛妻思想受到嘲諷也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唐太宗作為壹個封建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個規矩,但他不避諱建層觀,望昭陵,還帶著大臣們銘記在心。如果不太愛自己,怎麽會明知故犯呢?在魏徵的勸說下,等級觀念終於被拆除了。然而,唐太宗對愛妻的思念並沒有停止,反而愈發洶湧不可控制,以至於在給他的回信中,他公開向大臣訴說了自己守寡後的悲痛——“年初以來災情極重,壹直缺少良伴,幾乎沒有什麽毒物和悲傷。”哪裏有生命,哪裏就贏了悲傷,時間順序反復移動,令人震驚。我從生下來就壹直精神恍惚,吃飯忘味,半夜廢寢忘食”(見《答魏徵聖旨》)。真的可以用“壹字壹血壹淚”來形容,看完讓人心酸。

[3]也是因為對皇後的向往,唐太宗又做了壹件絕無僅有的事——親自撫養長孫皇後的小女兒晉陽公主和小兒子李治。為什麽要把他們留在身邊親自撫養?《唐·姚輝》中記載“晉王文德皇後幼子,崩後太宗可憐,不肯出家。”同時在《新唐書晉陽公主傳》中也可以得到驗證。唐太宗親自撫養幼子幼女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因為愛母親,所以壹個人撫養兒子,壹個人思念母親,以此來慰藉自己壓抑空虛的心靈。但這種安慰方式只能是舉杯消愁,而且因為唐太宗的這種心情,長孫死後,後宮多年無子,只收養了壹個兒子。

[4]貞觀14,長孫皇後的次子李泰,與哥哥爭奪太子之位。太子為了討好父親,在洛陽大興土木,為伊闕建龕,為母親追求幸福(右《三龕》,唐侍郎岑文本、中書所作,並著書立說,尤其是七味。河南龍門山,依山傍水,物是人非。據說東叫香山,西叫龍門。龍門山壁之間的石刻是壹個佛像,數百個大小,大部分是在後期魏和唐。不過這三個龕是最大的,是魏王臺為長孫皇後修建的。——《歐陽修集》)。此時,女王的長孫已經去世5年多了。試想,楊迪皇帝在謀求官職時,不顧母親在場,公然賄賂父親的寵妃季宣華夫人,而李太謀的官職卻擡出去世多年的母親來討好父親。這充分說明李世民對他心愛的妻子是多麽癡情。不僅沒有人喝壹口涼茶,她的孩子還在她身後被父親對母親的深愛所呵護,兒子對母親的態度甚至可以影響到唐太宗對他們的愛。

即使到了貞觀後期,當江南才女徐慧逐漸受到國王的寵愛時,李世民仍然不得不把已經成為太子的李治留在身邊。於是大臣們在貞觀18和貞觀20年兩次上書,請求皇帝讓太子回到東宮。最後雙方妥協了。太子李治15住東宮,15陪父。大臣在奏章中說“父子不能相愛”,正是因為李治可以自由出入內宮,才衍生出他與武則天的戀情,給唐朝宗室帶來了災難。

可能李誌也意識到了父親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貞觀二十二年,他為紀念母親,修建了壹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大濟安寺規模很大,* * *有65,438+00個院落,65,438+0,897間房屋,雲歌廟,建築很重,還有壹個復雜的大廳,非常豪華。唐玄奘稱之為“瑰麗之輪,古而古之。”用今天的話說,這是壹個浪費人和錢的工程。沒有皇帝的支持和默許,太子是沒有能力和勇氣這麽做的。

長孫皇後生前不是佛教徒。歷史表明,當她病重時,李承幹王子要求佛教服務為她祈禱。當時唐太宗和大臣們壹致同意,準備付諸實施,但皇後斷然拒絕。她大概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對佛教做出這麽大的貢獻。

其實長孫皇後對佛教的貢獻遠不止這兩個:

[5]貞觀(或武德)年間,唐太宗北上太原到玄中寺為皇後祈福,曾布施“多寶有名”,重修寺院。(“唐太宗當年在北京很幸運,文德皇後不在乎。她越過藍若,禮節性拜見了禪師綽公,然後她悟出了大眾的寶藏,獻上了她的願望。”——《鐵彌勒塑像頌》

[6]貞觀十年四月,因長孫久病,太宗下令修復鄉間破敗的寺廟作為功德。(因皇後虛風日久,未得好醫,復修廢寺,造世間392座佛院,吉祥好景,勝於七塔,仍名存實亡。——《唐雯增刊》。卷五十》)

長孫皇後曾說:“佛教和其他國家教耳朵的老人什麽都不做!”唐太宗在人間沒有做什麽,但是為了讓心愛的妻子死而復生,他也做了壹些。見《舊唐書》。《文德皇後傳》

其實看史書記載,唐太宗沒有為自己的長孫和皇後做的事情很多。

比如貞觀初年,孫子同父異母的弟弟孫安業參與謀反,被依法懲處。但因為孫子的說情,唐太宗免了死罪。這樣壹個犯了謀反大罪的人,終於可以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了。(弟謀反,按壹般邏輯,皇後此刻應該是跪著懺悔,怕自己受牽連。然而,長孫皇後非但不擔心她的處境,反而請求皇帝原諒她的異母兄弟。她到底得到了什麽樣的寵愛才有這樣的自信?)

唐太宗是壹個對官員極其嚴格的人。有壹個大臣,僅僅因為他死後家人出來賣珠寶,就懷疑人家貪汙受賄。但當長孫的叔叔長孫昌因為貪汙被罷官後,唐太宗因為他是皇後的親叔叔,經常送給他很多帛,後來又重新任用他為官。

至於唐太宗對皇後和皇後弟弟孫昌無極所生子女的感情,更是難以說“數不清的書”。

“唐文德皇後的遺作是余丹織的,用金葉和雲朵裝飾。它很長,底部向上三英寸。裏面有兩個部門,第壹個是用兩顆珠子裝飾的,蓋在上古時期的頭上。”——這是長孫留下的壹雙鞋子,用光亮閃亮的羽毛制作而成,鑲有金珍珠...這款鞋的出現,粉碎了長孫“布貼”求德的說法。壹雙鞋依然華麗,那麽服裝的華麗程度可想而知(史書記載女王的物品足夠,並不奢侈,並不是她對自己要求很高)。

余丹編織的這雙飾有金珠的鞋子宛如壹面鏡子,清晰地映出長孫皇後禪若余丹包裹著金珠的華麗生活:

真的是驚艷華麗。在壹個男尊女卑,丈夫為天的社會,即使妳嫁給壹個普通的男人,妳也不能輕易說“不”,更不用說皇帝。而長孫卻常常心平氣和地對皇帝的丈夫說“不”——不想發表意見的時候,不管皇帝怎麽問,他就是不說;當妳不想讓妳弟弟做官的時候,即使皇帝反對,妳弟弟也必須辭職;當妳要赦免妳的兄弟,即使他犯了謀反之罪,妳也必須得到皇帝的赦免;當她認為某人無辜時,即使皇帝暴怒,她依然逆風而行,冷靜地為自己辯護;更何況,連死後的安葬形式都要親自選擇...我們敬佩長孫皇後的堅強,但我們更敬佩無私縱容長孫皇後堅強的人——李世民。

在壹個男性主導的世界裏,壹個女人再強大再優秀,如果沒有男性的青睞,她幾乎不可能名垂青史。所以長孫皇後能成就令人驚艷的榮華富貴,成為不朽的聖人,唐太宗功不可沒。

很多人奇怪為什麽長孫皇後不嫉妒後宮,為什麽善待後宮。原因很簡單,因為後宮中沒有壹個人值得她嫉妒,因為她已經是集三千寵愛於壹身的後宮中人了!這個世界上錦上添花的可能不多,但更多的人是不屑於落井下石。面對無力還手的弱者,照顧他們,善待他們,有什麽不好?

很多人都奇怪,魏徵明明阻止了皇帝給長樂公主嫁妝,長孫卻獎勵了魏徵。這是裝賢惠嗎?難道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得漂漂亮亮的嗎?答案很簡單,因為她女兒壹直都很漂亮。“生為公主皇後,十分寵愛,配得上永嘉公主兩倍”這句話,已經超越了世間任何珍寶。這句話是長樂公主最珍貴的嫁妝。

許多人想知道為什麽長孫皇後在臨死前說:“我是壹個妃子,所以我小心翼翼地不放我的權利,但能被我的外戚邀請是幸運的。”她不想要家族榮耀嗎?原因很簡單。壹個皇後不擔心人走茶涼,就擔心皇帝不會賞賜太多,那壹定是因為皇帝壹直對她家太好了。

很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麽皇後的長孫會立下“陛下不備,我誓以死相利於”的誓言。封建主義是不是太毒了?不,當然不是!這個誓言只能說,女人終究是女人。當壹個男人和壹個皇帝能全心全意,無私無畏地寵壹個女人,這個女人壹定會回來的。給它壹個木瓜,用瓊瑤報答它。女人終究是女人!

事實上,千百年來,唐太宗和他的孫子壹直是官民雙方公認的恩愛夫妻。直到最近十年,不知什麽原因,也許是因為長孫沒有利用唐太宗的愛殺妃子,禍國殃民,又或許是某些無聊八卦人士的好奇和嘩眾取寵,導致有些人把壹對恩愛的深愛著的夫妻稱為苦夫妻。

也許,有人會說,壹千年前的事誰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唐太宗愛誰。但這些人並不相信幾千年前歷史見證者留下的錚錚記錄,而只是相信幾千年後人們用“深邃”和穿透力極強的眼光見證的唐太宗復雜而驚天動地的情史,他們稱之為“大唐氣勢”。如果這就是所謂的“大唐氣勢”,可惜唐太宗沒有這個氣勢。他“庸俗”、“過時”,只愛他的妻子,迷戀她。

孩子比母親更有價值。

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孩子都是他的長孫所生或收養的。即使是觸動最冰冷、最客觀的歷史書,由他對妻子真摯的愛情演變而來的父愛,在歷經千年之後,依然充滿著對讀者心靈最強烈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