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祖籍福建南安石井鎮,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鄭成功六歲前隨母親在平湖生活,直到其父鄭之龍被明朝廷招官,少年鄭成功才在安海星塔下讀書,並被接回泉州安平(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今安海鎮)生活學習,也就是現在的安海呈貢小學舊址。
擴展數據
清朝對鄭成功的評價:
康熙帝曾說“朱成功乃明朝遺風,非漢奸賊”,還寫了對聯:“四鎮多心,兩島駐守,敢爭東南半壁江山;君王無壹寸土地,抗拒其野心,方知海外有孤忠。”送給泉州三義南安鄭祖墳。然而,在清朝初期,官員們仍然視鄭成功為漢奸或海盜。清末,為了籠絡臺胞,清朝逐漸將鄭成功作為“忠義楷模”進行宣傳。
1874年,清廷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到臺灣處理海防事務。這壹年年底,沈葆楨聯合其他官員上奏,以鄭成功為榜樣,值得為民以身作則,請求光緒皇帝允許他建祠祭祀,有助於“正風俗,正人心”次年(1875)獲準出戰,並正式在臺為鄭成功立祠,被禮部謚號“忠義節”。
同年3月,沈葆楨拆除了舊開山王廟,在原址上重建了壹座福州式的“延平郡王廟”。沈葆楨還親筆題寫了壹副對聯:“開千古從來不怪,曠野留此山河為遺民天下;沒有壹輩子這回事,缺點還在人間。是個完美的人。”
從此,鄭成功成為清廷公認的楷模人物。臺灣省的重要官員,包括劉銘傳和唐,都為延平縣的王廟寫了對聯。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