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的爺爺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是壹個忠於職守、古道熱腸、深愛至親的老人。他對孫女翠翠親情無限,在生活上、感情上對她無比關懷,盡力體諒。
爺爺,敦厚樸實,恪盡本分,為了讓過渡人能回家吃晚飯,在渡船上忙個不停。疼愛翠翠,感情上盡力體諒,在她煩心的時候為她講故事、唱歌;操心她的親事,想促成她的愛情,引翠翠註意夜晚的歌聲。
生活上無比關心,不讓坐熱石頭。對從小失去父母從翠翠滿心的溫和和悲憫。女兒女婿的悲劇,在他的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擔心翠翠走她母親的老路,就不告訴翠翠晚上唱歌的事實,也不告訴她天保兄弟的選擇。翠翠是這個老船夫生活的精神依托。他擔憂著翠翠在自己離開人世後的生活,想把她的生活安排的更好壹些,有壹個好的歸宿。
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對孫女的深厚的愛,同時也感覺到他的身上有壹份擺不脫的沈重、孤獨和寂寞。這相依為命的祖孫倆使我們看到了人世間至純至美的祖孫之愛。最後看天保兄弟,節選部分寫的內容不多,但我們透過這壹點點,依舊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輝。作哥哥的天保走車路占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當明知自己不是弟弟的敵手,就決定離開。
就此,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那份濃厚的誠摯的手足之情。翠翠、爺爺、天保兄弟,他們有著各自的喜與樂,甘與苦,這些喜樂甘苦源起於普通的人生之事,亦消散於普通的人生之事。這些純樸的祖孫之愛和誠摯的手足之情,便構成了自然純樸的人性美。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4年4月,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蕩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壹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壹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壹個絨線鋪的姑娘。沈從文在行軍的途中,有壹個叫趙開明的好友,在瀘溪縣城壹家絨線鋪遇到了壹個叫翠翠的少女,她長得俊秀。趙開明發誓要娶她為妻。17年後,沈從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瀘溪。
他站在船頭上,回憶到翠翠的美麗形象,便朝絨線鋪走去,在門前意外地看到了壹個和翠翠長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從文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是翠翠的女兒小翠。當年的翠翠嫁給了追求她的趙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