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字元凱,京兆杜陵人,喜讀左氏《春秋傳》,時人謂之《左傳》癖,且精通典籍,通曉兵法,明於籌略,故朝野譽其為“杜武庫”。杜預身不能武而善用兵,長於謀略,用兵制勝,諸將莫及。提出安寧邊境及利國救邊之策50余條,均被采納。公元278年,繼羊祜任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將軍,籌劃滅吳。他巧妙地實施水陸並進計劃,派部將周旨等率精兵乘夜渡江,奇襲樂鄉,俘獲吳西線統帥、都督孫歆,乘勝順流直取吳都建業。滅東吳之功首推此人。晉滅吳的戰爭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也是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唯壹成功的壹次統壹戰爭。戰後,杜預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勤於講武,修立泮宮,江漢懷德,化被萬裏。杜預卒於荊州鄧縣,時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贈他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成。
西晉沒有選入的名將的特別說明:
■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學能屬文(他還寫了壹本《老子傳》),西晉軍事謀略家。據說他是蔡邕的外孫,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善談論。祜當討吳賊功,將進爵土,乞以賜舅子蔡襲。詔封襲關內侯,邑三百戶。他的汙點是在西陵戰役中敗給東吳的陸抗,而被貶為平南將軍。但是他的謀略為西晉滅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衛瓘:字伯玉,河河東安邑人也。瓘年十歲喪父,至孝過人。性貞靜有名理,以明識清允稱。襲父爵閿鄉侯。弱冠為魏尚書郎。他主要功勞是參與滅蜀後的收拾殘局。後來朝廷追瓘伐蜀勛,封他蘭陵郡公、增邑三千戶,謚曰成,贈假黃鉞。
■ 王浚:字士治,弘農湖人,西晉初年的平吳的名將。浚曰:“吾欲使容長戟幡旗。”眾鹹笑之,浚曰:“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鵠之誌。”滅吳之戰中,他統領水軍從蜀地進兵,壹路披靡。浚平吳之後,以勛高位重,不復素業自居,乃玉食錦服,縱奢侈以自逸。太康六年卒,時年八十,謚曰武。因孫皓昏庸殘暴,東吳人心渙散,沒有太象樣的抵抗,因此王浚的水軍沒有遇上太強烈的抵抗,平吳業績難以體現他名將的價值,故而放棄入選。
西晉開國初年參與滅西蜀、滅東吳的王姓將領很多,還有王沈、王渾等人。
東晉時期(3名)
西晉滅亡後,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即位為晉元帝,史稱為這個朝代為東晉。東晉政權偏安壹隅,北方陷入分裂和戰亂,先後有16個政權建國,各國之間戰亂不斷,期間最有名的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就是淝水之戰。這個混亂分據時期入選為名將的簡介如下:
桓溫:★★★★
東晉名將,豫州僬國人,“挺雄豪之逸氣,韞文武之奇才”。其父桓彜在蘇峻叛亂時被殺,15歲的桓溫立誌報仇,18歲時,親自到仇家家將蘇峻三兄弟全部殺死,壹舉成名。桓溫做了明帝南康長公主的女婿,壹路官運亨通。升做都督荊梁四州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假節。公元346年,率軍西征,臨行前才向儲太後上疏,壹路所向披靡,攻克成都,俘獲李勢,滅成漢政權,凱旋班師。以平蜀之功進位為征西大將軍,開府,臨賀郡公。因為桓溫權力太大,朝廷想用殷浩節制他,恒溫大怒,將屬下8州劇為已有,不向朝廷上供。351年,上表要求北伐,有4-5萬人響應桓溫進逼武昌。司馬昱用書信說服桓溫回師,殷浩兩次北伐,因被前秦張遇殺敗和羌人姚襄叛變而失敗。朝廷無奈,只得將殷浩被貶為庶民。354年、356年,桓溫兩次北伐,第壹次,討伐前秦,在藍田大敗前秦太子,後因缺糧而兵敗於白鹿原;第二次,擊敗羌人姚襄,收復洛陽,修復西晉歷代皇帝的陵墓。然後官運亨通,躥升到侍中,大司馬,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盡攬東晉大權。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討伐前燕政權,被慕容垂擊敗,被打得潰不成軍,損失3萬人。
“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應當遺臭萬年。”據說就是桓溫流傳下來的壹句名言。373年,桓溫病逝。
王猛:★★★★★
曾以販憊為生,公元354年,曾見東晉大將恒溫,以言語震服恒溫,謝絕恒溫的邀請,隱居於華山。然後被苻堅任用為相。成為16國名相,其政治舉措這裏不多說,只說其軍事,他雖然官職是丞相但參與具體的戰役指揮。公元366年和楊安等攻東晉荊州南鄉郡,掠安陽萬余戶而還;公元367年,王猛和姜衡等攻克略陽,大破抱罕東,斬首級萬七千余。壹紙書信退張天錫的大軍,10幾個人入虎穴,生擒李嚴。截擊斬苻柳,攻拔陜城……簡直數不勝數,壹兩天都寫不完。如果說三國中諸葛亮有誇張、神化成分在內,王猛則是壹個實實在在,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的將相群中第壹流的將相。可惜年僅51歲就病故。有這麽壹句話可以體現王猛的價值:“若王猛在,則天下必歸秦矣!”
謝玄:★★★★
字幼度,陳郡陽夏人,東晉著名軍事家。其父謝弈,謝氏壹門本為北方大族,西晉末避亂南遷,與王導王氏同列難遷大族之首。謝玄少時聰明過人,深得謝安喜愛,在謝安的訓導和教育下,謝玄逐漸成長為壹位文武兼備的有用之材。曾在桓溫下手供職。前秦王符堅四處用兵,逐漸統壹了中國北方,並多次侵擾東晉的邊境。377年10月,謝安便推薦了謝玄,任他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守廣陵。謝玄招募來自北方京口壹帶的僑民組建的“北府兵”,經過八年的訓練,“北府兵”能征善戰,特別能吃苦耐勞,成為東晉最為精銳的武裝力量。379年2月,謝玄率萬余人救援彭城,與秦軍在君川決戰,晉軍大勝,前秦彭超只身逃往北方。383年,苻堅自長安南下伐晉,統領步兵60多萬,騎兵27萬,隊伍首尾千余裏,浩浩蕩蕩。謝玄為前鋒都督,率眾8萬抵禦秦軍。謝玄派鷹揚將軍劉牢之率北府軍精兵5000人擊秦軍梁成部,大破秦軍,於陣擊斬梁成及其弟梁雲,又分兵切斷秦軍退路。秦軍腹背受敵,潰逃,爭赴淮水,溺死1.5萬人。晉軍擒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人,繳獲大批軍械物資。處於劣勢的晉軍首戰告捷,士氣振奮,乘勝水陸繼進,徑逼淝水。在淝水之戰中。“北府兵”軍陣嚴整,使秦主望而生畏,謝玄又在淝水大破苻堅數十萬大軍,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對南方的進犯。364年,謝玄為前部都督,乘勝率兵北伐,收復了彭城、青州、黎陽等六州的大量失地。可惜在謝玄的北伐軍節節勝利時,朝廷雖然對他加官進爵,讓他總督徐、青、司、冀、幽、並等七州軍馬,實際上則不再信任他,調走他的大將劉牢芝,削弱他的力量;不久幹脆直接調謝玄返回淮陰,北伐半途而廢了。謝玄旋即害病而死,年僅46歲。
東晉沒有選入的名將的特別說明:
姚萇、慕容皝、慕容廆、慕容恪、慕容垂、石勒等的身份除了曾是軍事統帥以外,後來先後建立政權,稱帝稱王,他們獨特的身份以及名額的制約,使他們不在我們評選之列。
祖逖:東晉名將,幽州範陽人,年少輕財任俠,聞雞起舞,祖逖起兵時,只有2千人,被元帝任命為奮威將軍,中流擊楫,發誓要“肅清中原”。他收編了張平、樊雅、陳川等10多支流民部隊,他後來和中郎將王含,李矩等與石勒、匈奴劉聰等作戰時,這些東晉將領受他節度。黃河以南歸東晉所有。被東晉加封為鎮西將軍。祖逖北伐贏得淪陷區百姓支持和愛戴,正在他要北伐時,大展拳腳時,就被東晉用戴若思撤換,祖逖心中憤憤不平,又聽說朝廷內王敦和劉傀矛盾重重,擔心內亂,無法完成北伐功業,遂百感交集,憂憤而死,享年56歲。其矢誌北伐固然令人欽佩,但是畢竟北伐的規模不大,效果也不明顯。
慕容翰:
字元邕,昌黎棘城人,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前燕名將。“性雄豪,多權略,猿臂工射,膂力過人”慕容皝猜忌他謀反,遂服毒而死。在燕國歷史上,就軍事才能能與慕容翰相比者,僅慕容恪、慕容垂二人而已。但是此將屬於懷才不遇型,其能量還沒有真正的釋放。
冉閔:“東晉末冉魏政權的君主,死後被其對手鎰為“魏武悼天王”,壹個武,壹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之心。作為五胡亂晉時北方漢族的精神支柱,冉閔的威猛事跡至今還在壹些地方流傳,亂華之五胡經其征戰廝殺只剩其二,為漢文化在北方的延續流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外族人亦公認冉閔為中華猛將之列。“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壹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死於其政權,軍隊下的胡人更是以十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帳下軍士皆勇冠三軍,竟與楚霸王之八千江東子弟不相上下,僅被難壹役便‘斬燕將數十,殺燕騎三百余‘,勇烈可見壹斑,只是由於戰馬被殺,步戰力盡被擒,面對胡主責難,尤自怒斥:“天下大亂,爾乃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被殺之後,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懼,封其為“武悼天王”大旱才作罷。”
這裏面明眼人壹看就知道,文章的誇張神話色彩比較地濃重,而且冉閔的身份是帝王,所以他不在我的名將選取之列。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