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古人寫文章為什麽那麽簡約?

古人寫文章為什麽那麽簡約?

齊應凱 撰閱讀古代經典,深感其簡約豐厚、微言大義、辭藻豐贍、行文大器,極耐咀嚼,極耐品味。何以古人如此簡約呢?原因在於,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書寫困難,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了能在“壹卷”竹簡上記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將不重要的字刪掉,用最少的字詞表達最多的內容,可以說“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錄的“壓縮”格式。當紙張發明以後,這種極其簡約的記事習慣就被統治者用於來往公文,被讀書人用於寫文章了。文言文,第壹個“文”,是書面文章之意。“言”,是寫、表述、記載之意。“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壹個“文”,是作品、文章之意,表示的是文種。“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後來的“白話文”的意思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也就是說,從源頭來看,寫成文章的語言即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是不同的,是對口頭語言的精煉、提升和概括,因而更富內涵,更具美感,更有文彩,更耐琢磨。為了充分地使用文字語言,使之發揮極高的效率,古人賦予漢字以多種的意義,即壹個漢字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名詞、動詞、形容詞也可以相互轉換。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表述,則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裏,“飯”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如劉伶《酒德頌》中的“幕天席地”,是“以天為簾幕,以地為炕席”之意,幕、席均為名詞動用。書面語都會有口語作為基礎,也反作用於口語(如我的爺爺雖為白丁,口頭上卻每每使用“未曾”壹詞),但文言文作為標準的書面語壹直沿用到近代。清末已經有白話小說,也出現很多用白話的非正式文書,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西洋文化的沖擊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在古代封建科舉制度下,能讀書的人只占3%,能識字的人不超過5%,而所有的讀書人都是熟讀四書五經的。到清末有部分留洋人士認識到全民素質提高的重要性,開始興辦新式學堂。但因為文言文的特殊性,知識的推廣和教育的普及並不理想。至民國有遠見的文人開始考慮與醞釀文言文的改革,五四時期在魯迅等壹批人的推動下白話文終於被推上臺面,100後中國80%的人識字,70%的人上過小學,高校的升學率更上達到80%以上。白話文固然有利於識字率的提高、文化的普及和知識的傳播,但同時也失去了簡約豐厚、精悍深邃的美感,與漢賦、唐詩、宋詞等古代美文比起來著實差了很多。古人作文記事,講究字斟句酌、要言不煩、壹字千金,即便是研究天文地裏、寫作自然科學著作的人,因具有深厚的漢語基礎,其文章、著述也是極為嚴謹簡約、言簡意賅、高度概括,絕不隨意下筆。至於創作詩詞歌賦者,更是講究錘煉推敲,賈島曾有“二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之慨,李清照在其詞中三次寫到“廋”字,出神入化,因而獲得“李三廋”之美譽。盧延讓“吟安壹個字,撚斷數莖須。” 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都說明寫文章要講究煉字煉句。訂正壹字之誤讀,或更換詩文中壹、二字的“壹字師”的故事,也證明了古人對於錘煉語言文字的重視。正因為他們披沙揀金,溯本求源,引經據典,精雕細琢,才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理性內涵、文學韻味和人文關懷,才達到了雋永含蓄、如醴如飴的境界,用現在的話說,即“簡約而不簡單”。我在《詩詞國度賦》中有評:“現實***浪漫爭雄,豪放與婉約媲美。雋永和疏狂***秀,精深同雅逸齊斐。詩眼與詞眼並重,練意和練字相隨。不吟哦怎曉其華?無品味難知其美;非沈思豈悟其精?弗徹悟何識其粹。讀其句也,罕有不為之感者;品其味也,幾無不為之嘆者。有情看客,撫掌而稱;得意文章,擊節而贊。閱之良多,應如初發芙蓉,壹池清爽;浸之長久,則將滿紙琳瑯,玉潤珠圓。詩壇百代,眾士爭鰲,援斷無窮風騷筆;詞苑千秋,群芳競秀,盛開多少女兒花。五千年文明之根,未嘗斷也,由此可見壹斑;九百萬華夏之魂,何曾失也,從中便曉其源。”反觀現在,拖泥帶水、廢話連篇、不講章法、不懂結構的所謂文章、書籍充斥於報刊書市、講話公文,許多散文缺乏美感,詩詞缺乏詩意,至於思想內涵、文學價值則更是無從談起,無法讓讀者從中感受情感與生活之美。究其原因,無非是漢語基礎薄弱、文法修辭混亂、國學知識匱乏、韻律觀念淡薄,修為素養稀缺,技巧功底虛無,以至於結構松散、詞匯蒼白、缺乏意境意象、思想淺薄幼稚,既無倚馬可待之才,又不屑於錘煉推敲,故率爾操觚,放任筆端,狗屁不通,令人嘔吐,寡淡如白水,破爛如敝屣。所謂“羊羔體”、“梨花體”(趙麗華因寫下雷人不倦的“梨花體”,差點被網友的口水淹死。)之類的不成其為詩的詩也就大行其道了。正如網友所說的“多敲幾次回車鍵,壹首詩就這麽誕生了。”這如我在《詩詞國度賦》中所言:“隨時風之變異,迄現代而沈淪。五四狂飆,摧殘國粹;文革悍將,瓦釜雷鳴。縱有繽紛之現象,實缺美妙之靈魂。……少有星月之永恒,多為過眼之煙雲。何也?背離傳統,疏遠祖宗。隨意而為,下筆即成。過俗便濫,太晦即摒。口語稱詩,廢話誰恭?”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不久前頒獎,獲獎者之壹——武漢市紀委書記車延高的《徐帆》、《劉亦菲》(附後)迅速風靡網絡,詩名很八卦,文字如口水,字裏行間充滿對女星徐帆的仰慕,被網友戲稱為“羊羔體”(車延高的諧音)。如此垃圾、如此意淫式的東西居然能獲獎,可見中國詩壇的確是腐敗、潰爛到極致了,假如李白杜甫王維再世、徐誌摩賀敬之艾青重臨,恐怕要氣死千回了。須知,任何文學作品,其至高境界,就是發自心靈,啟人心智,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葉聖陶先生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胸無丘壑,豈有動人之句;夢還彩筆,必無燦爛之文。只有深深地紮根於深厚磅礴的中華文化史之土壤、汲取於古典名著之營養,從讀學寫,以寫促讀,因寫而讀,綜合讀寫,方能拾參天大樹之壹葉,取浩瀚海洋之壹勺。中國有九萬余漢字,百萬余詞匯,浩繁之典籍,美妙之經典,優秀之傳統,這些都是後人應當繼承發揚的。我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十萬分之幾,詞匯更是百萬分之幾,在這方面,我們離古人的差距實在是太過遙遠,可以說無法望其項背,難以步其後塵,千萬不要說我們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古人,即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縱然不能超越,何妨敬而仰之、學而習之、模而仿之、推而廣之?縱然處於全球化、信息化之今天,依然不可斷絕根本,疏遠先賢,否則悠久瑰麗的中華文化將同其他幾個古代文明壹樣消失殆盡。韓國曾壹度廢除漢語的教學,結果大學畢業生看不懂他們國家的古代典籍(全是漢語文言文),最後不得不重新恢復。由此也證明,古代漢語才有黃金屋和顏如玉,才有簡約豐厚,而簡約才是精華,豐贍才是佳作。欲問長江何湯湯,為有源頭活水來。 附:車延高的垃圾文字《徐帆》 徐帆的漂亮是純女人的漂亮 我壹直想見她,至今未了心願 其實小時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壹墻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馬場那邊 我家住在西商跑馬場這邊 後來她紅了,夫唱婦隨 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我喜歡她演的《青衣》 劇中的她迷上了戲 劇外的我迷上戲裏的筱燕秋 聽她用棉花糖的聲音壹遍遍喊面瓜 就想,男人有時是可以被女人塑造的 最近,去看《唐山大地震》 朋友揉著紅桃般的眼睛問:妳哭了嗎 我說:不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