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古籍是如何記載人類捕魚的?

古籍是如何記載人類捕魚的?

根據張坤的筆記和小說集,有壹只木制的水獺,嘴裏有壹個旋轉的機械裝置,誘餌就放在這個機械裝置裏。當魚吃到魚餌時,機械裝置轉動,水獺的嘴合攏來抓魚。

唐朝末年,詩人陸龜蒙對長江下遊的漁具漁法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寫出了著名的《漁具詩》。在前言中,作者對各種漁具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進行了歸納和分類。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漁具文獻。

另外,根據遼史?唐太宗編年史記載,北宋時,遼國的契丹人已經開始在冰下捕魚,契丹主人在狩獵時鑿冰捕魚。此外,還有鑿冰後魚叉魚的操作方法。

當時鯖魚也是重要的捕撈對象。使用的漁具是大普網和刺網。據南宋文學家董祺·俞曄說,宋代捕撈鯖魚的刺網有幾十張,分兩條船捕撈,說明捕撈量已經相當大了。

北宋哲學家邵雍把釣竿概括為六個部分:魚竿、魚線、浮、墜、鉤、餌,與現代釣竿的結構基本相同。這壹時期,地處東北的遼開始冬季冰下捕魚。

到了明代,海洋捕撈業繼續受到重視,主要捕撈對象仍是石斑魚,生產規模也比上壹代有所擴大。

明代人文地理學家王士行在《廣誌義》中說,每年農歷五月,浙江寧波、臺州、溫州等地漁民用大漁船在陽山捕撈石斑魚,停泊在寧波港的漁船長達5公裏。此時,漁民們已經開始利用石魚在繁殖期的發聲習慣來探魚,然後用網攔截捕捉。

明代淡水漁具的種類和結構在明代文獻學家王琦的《三個故事集》中得到了生動的反映。書中畫圖真實,充分展現了漁民的創造力。它把漁具分為網具、網具、漁具和竹具四類,許多漁具至今仍在使用。

據省府記載,明代使用滾鉤捕魚,捕撈鱘魚數量為100 ~ 150公斤,捕撈鱘魚數量為500 ~ 1000公斤。

《寶山縣誌》介紹,當時上海寶山有以船為家的職業漁民,使用的漁具為爬網、挑網、拉網、漁網等。,而半漁民和半農民使用小型漁具,如撒網、攪拌網、蓋子或叉子。

明代中國的海洋捕撈業雖然受到海禁的影響,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專門研究海洋水產資源的專著,如明末清初官員林日瑞的《漁書》、明代官員塗本鈞的《閩中誤解》、明末清初學者胡適安的《異魚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