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以曹操為主角的小說作文

以曹操為主角的小說作文

《我看曹操》

毛宗崗說曹操是“天下第壹奸雄”,我認為曹操有功也有過,是個有爭議的人物!

每當我心情好的時候,會學著哼哼京劇臉譜裏頭的這麽壹段:“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啊啊......”京劇中的白臉,世人口中的奸雄,<<三國演義>>裏的無數典故,都把曹操堆砌成奸詐的化身。然而,在我眼裏,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大人物。他不僅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 三國時魏的實際建立者。因此,即便羅貫中壹味的“親劉貶曹”,即便世人對曹操的冷眼相看,我也不會改變我的看法。

在看完央視十套的<<歷史與人物>>之後,我就更加認定曹操的才情與智慧了。曹操的形像壹開始非常好;南北朝時北贊南貶;隋唐時大為回升,褒大於貶;五代後越來越差,如股票大跌,至滿清時跌停,民國時開始重新上漲。(我就納悶:直至唐代,曹操還是個人人口中可歌可泣的人物,怎麽到了宋朝就天差地別了?其中必有原委,還待於研究。)但我知道蘇軾在《東坡誌林》中,生動的記載了民間聽聞三國故事的感受: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皺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者。可見北宋民間已經普便反感曹操了。

其實,曹操是個不可多得的能臣:他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壹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他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實行壹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他有豪邁的詩情,他的詩詞多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壹筆。曹操的壹生的豐功偉績具體如下:舉孝廉,破黃巾,除董卓,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東征西討,鎮北平南,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不僅文韜武略,更是心狠手辣,正所謂,無毒不丈夫。“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便是最好的佐證。

縱觀三國,曹操是最有可能,也是最有能力統壹全國的。曹操生平求賢若渴,惜才若子,其中的故事就不必多說了。所以他麾下謀士如雲,武將如雨,其數可比吳蜀兩國。從遊戲《真三》就可看出:蜀國英雄中居然有諸葛的老婆,南蠻猛獲……吳國那就更不用說了;而魏國的許多名將都沒上榜,比如樂進,夏侯悙,李典......

古人有雲:“虎父無犬子”。曹操的諸子中,能文能武:曹丕,深謀遠略;曹植,文采飛揚;曹彰,勇武過人;曹沖,聰慧無比。而不像蜀國劉備,生了個扶不起的阿鬥;東吳孫權子孫無能,學阿鬥依樣化葫蘆,把大好江山拱手讓於他人。假如沒有司馬懿謀權篡國,我想統壹中原的壹定是魏國。

曹操,文能安邦,武可定國。確實是壹個值得歌頌的英雄

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禦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壹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歷史》初中七年級課本(第壹冊)第73-74頁說:“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三分史實,七分虛構’不能當真正的歷史書讀”。“曹操原是三國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但小說卻誇大了他奸詐狡猾的壹面”。從中學歷史課乃至語文課,我們僅僅知道小說與歷史不同,小說是允許虛構的,所以小說中的曹操人物形象與歷史評價不壹致。那麽“源”是否就是小說呢?如果說“源”就是小說,那麽,我們要問:為什麽不把劉備寫成反面人物呢? 而《三國演義》又是我國第壹部長篇歷史演義小說。顯然,通過對這壹歷史小說中曹操人物形象與歷史唯物主義評價不壹致原因的研究,可以了解這壹歷史現象和文學現象的根本原因,掌握認識這種現象的壹般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提高歷史問題的研究能力,樹立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學術界對曹操的歷史唯物主義評價 1999年新版《辭海》如此評價曹操: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壹了中國北部。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壹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要》、《孫子接要》等書。善詩歌《蒿裏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編寫的《中國文學史》這樣評價曹操:“他在政治上代表著地主階級中比較寒微的階層,他能夠實行摧抑豪強,減輕人民負擔的開明措施,得到人民的支持;另壹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強有力的維護者,合乎地主階級的需要。因此他在政治上迅速取得了成功,統壹了北中國,為統壹全國打下了基礎。” 白壽彜主編的《中國通史》指出:“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壹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壹位傑出的文學家”。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附錄《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說:“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壹文中說:“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誌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壹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實,曹操是壹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壹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壹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1959年1月,郭沫若先生發表了《淡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給曹操以很高評價。郭老說:“自宋以來所謂‘正統’觀念確定之後,(曹操)這位傑出的歷史人物卻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國演義》風行以後,更差不多連三歲的小孩子都把曹操當成壞人,當成粉臉的奸臣,實在是歷史的壹大歪曲。”“曹操冤枉地做了壹千多年的反面教員,在今天,要替他恢復名譽”,並指出“曹操對於民族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有大的貢獻”,“長遠地把壹位好人作為反面教員總是不大妥當的。但我們並不主張把《三國演義》燒掉,把三國戲停演或者壹壹加以修改,我們都希望有人能在用新觀點見到的歷史真實性的基礎之上來進行新的塑造。新舊可以***存,聽從人民選擇。” 郭沫若的新劇《蔡文姬》問世以後,曹操的舞臺形象得到改變,漸漸地接近歷史真實。 1959年2月,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發表了《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說:“最近我們高興地從新編的《赤壁之戰》中看到曹操的臉色已經有了壹點變化,在他那蒼白的臉上已經透出了壹點紅色,雖然透出的紅色是很淡很淡的,但是戲劇家敢於在曹操的臉上塗了壹點紅色,這就說明了曹操在政治舞臺上翻身已經有了壹線希望了。” 影響《三國演義》以曹操為反面形象的因素而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確是擁劉反曹的,作者奉劉備為正統,以曹操為欺君罔上的“亂臣賊子”。其塑造人物典型有所謂三絕,就是曹操奸絕,關羽義絕,孔明智絕,著力表現曹操是壹個“托名漢相,實為漢賊”的“亂臣賊子”。《三國演義》的這種思想傾向來自哪裏呢?壹、《三國演義》創作素材中“尊漢抑曹”正統論思想傾向的影響作者羅貫中是依據晉朝人陳壽著的《三國誌》和南朝人裴松之采集的有關三國時軼事傳聞,以及範曄的《後漢書》中的有關史實,同時吸取了民間廣泛流傳的三國故事和舞臺上的三國戲,經過綜合熔裁編寫出來的。應該說,《三國誌》等正史對於曹操還是持史家之公正的。裴松之就評價曹操說:“百戰敗勝,敗者十二三而已矣”;陳壽則由衷地稱贊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顯然,《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並不是《三國誌》中曹操的翻板。那麽,我們就必須研究《三國演義》其它的創作素材——即民間三國故事和舞臺三國戲的思想傾向了。首先,我們來看民間“說話”藝術中關於三國故事的思想傾向。宋代“說話”藝術興盛,有了“說三分”的專門科目和專業藝人。蘇軾《誌林》記載:“王彭嘗雲: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可見,這時三國故事擁劉反曹的傾向已很鮮明。再者,我們來看有關三國故事話本的影響的思想傾向。現在保存下來的有壹種元代至治年間(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三國誌平話》。它的情節不受史實約束,而是根據民間作家的樸素想象而大膽進行的虛構,表現了濃厚的民間傳說的色彩。如說曹操勸漢獻帝讓位給曹丕,這並不符合史實。據歷史記載,謝絕旁人勸他自立,表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假使能稱帝,他又何必等到他兒子?他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說明當時的政治野心家很多。可以看出,曹操如果代漢,必然引起國家分裂。事實上,曹 *** 後10個月,曹丕稱帝,吳蜀跟著建立國家,形成了三國鼎立局面。因此,我們可以說,曹操不但反對分裂,制止分裂,而且自己也避免制造分裂。當然,這不是說曹操客觀上不想做皇帝,而是當時形式使他不敢做,也不能做。所以司馬光說他“有大功於天下,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態之不欲哉”。又據《曹操評傳——亂世英雄的足跡》壹書的統計,《全相三國誌平話》80多個段子中,90%以上寫的是蜀漢故事,著重描寫了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物的悲慘壯烈。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繼承了《全相三國誌平話》的這些重要情節。這樣,《三國誌平話》裏“尊漢抑曹”的思想也被羅貫中全部繼承了下來。最後,我們來看三國戲的思想傾向。遠在《三國演義》產生之前,舞臺上已經出現許多三國戲。據史料記載,宋元南戲有《單刀會》《跳檀溪》;金代院本有《赤壁鏖兵》《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等;元雜劇中的三國戲有四十多種,象桃園結義、三戰呂布、三顧茅廬、諸葛祭風、秋風五丈原等重要情節,元雜劇中都具備了。今天留下的劇本有關漢卿的《單刀會》《西蜀夢》,無名氏的《隔江鬥智》《連環計》等。到元朝,有關三國故事的雜劇,也毫無壹例外地都站在“尊漢抑曹”這種觀點壹邊,把曹操當作壹名反面人物(原因詳見下文分析)。因此,《三國演義》吸取舞臺三國戲的同時,三國戲中“尊漢抑曹“思想傾向也被繼承了下來。 二、南宋漢族統治階級集團正統論的歷史影響據目前對曹操廟歷史的考證和詩歌文學的研究,在唐朝和北宋以前,在上層統治集團和封建士大夫階層名聲還是很好的。唐朝時大詩人杜甫有壹首名為《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的詩。詩中說:“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杜甫明確地稱曹操為英雄。 曹操故鄉為沛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建有曹操廟,壹直保存到北宋時期。有壹次,宋真宗經過亳縣(當時稱亳州),看見廟貌已舊,就命令重修。左丞相穆修寫了壹篇《亳州魏武帝帳廟記》。文章中頌稱曹操“建休功,定中土,垂先顯盛大之業於來世”,並說這個廟是由於“為鄉裏人所愛,後思懷其德,***自尊祀之,遂傳於今不息”。然而,當金人入主中國北部以後,女真統治者自以為是“地處涵夏,人傳正朔”的正統王朝,把南方的趙宋政權當作僭偽。他們把自己的位置比作曹操在魏,把南宋的地位比作劉備在蜀。金朝統治者根據歷史上的傳說,年年派人給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掃墓,他們贊成“帝位寇蜀”的正統論。 與之相對的南宋統治者,為了對自己有利,則大力宣揚“尊漢抑曹”的正統論。那時的文人,出於對女真統治者恣意蹂躪的反抗,也在文學作品中有意識地揚劉抑曹。南宋初年的愛國詩人王十朋的作品只要涉及三國古跡,思想感情總是站在蜀漢這壹方面。當采石抗金勝利後,身為知州的王十朋不僅修建了昭烈(指劉備)廟和武侯(諸葛亮)廟,而且在紀念劉備的文章中說:“我雖有酒,不祀曹魏。”曲折地反映了南方人民抵抗女真踐踏的思想感情。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遊在五言詩《書憤》中,則公開把金朝比作曹魏,把南宋比作蜀漢,並表示要“幫命中興漢,天心大討曹”。到了羅貫中生活的元末明初,漢族人民早就把北方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比作曹操了。羅貫中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也不可能不受到這雙重思想的影響,及南宋統治階級正統論的歷史的影響和漢族人民反對少數民族統治者思想的影響。可以說,羅貫中吸取以“尊漢抑朝“的民間平話和三國戲為素材創作的《三國演義》,就是這種雙重思想影響的折射。 三、作者本人政治思想的影響綜上所述,三國故事曾經長期在民間流傳,其中或多或少地貫註著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概括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三國演義》根據歷史真實,同時集中民間傳說,明確地劃定了敵我界限,強調大漢正統,以藝術加工加重了人民的愛憎感情。它不但有壹定的歷史根據,而且有群眾基礎。在南宋、元將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人民時常處在外族 *** 的痛苦境地,“人心思漢“、”身在曹營心在漢“成為普遍的愛國熱情。羅貫中是壹個接近社會下層的作家,他收集整理了民間創作的大量生動的故事,而且在壹定程度上保留了民間創作原有的思想意義,這是值得我們予以肯定的。 同時,羅貫中畢竟是壹個封建文人,儒家綱常名教在他的世界觀中仍然根深蒂固,盡管,羅貫中在思想方面有關材料保存不多,但今天只能從他的創作中,看出他的壹些社會政治思想,如同在《三國誌演義》裏,他把劉備美化成為壹個平生不做利己妨人之事的封建主;在他創作的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中,他把北宋皇帝趙匡胤歌頌成“曉夜無眠想萬方”,壹心壹意關註著百姓困苦的皇帝,說趙匡胤是“勤儉開基,這是天數輪回”,“真龍出蛟蜃潛藏,大風起雲霧齊飛”,而把黃巾軍稱為賊,這些都清楚表明了羅貫中封建正統思想的濃厚。而這種思維傾向必定會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來。 統治階級的思維是占統治階級地位的思想從以上分析中,壹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的過程中,必然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憎(包括漢族人民反對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思想)的影響;同時,我們也可以大膽的推理:從藝術吸引力的角度看,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中是不可能不反對曹操的,因為如果他寫的《三國演義》不繼承人民群眾創造的民間說話藝術中有關三國的故事和舞臺三國戲中的“尊漢抑曹“的思想,那麽他寫的演義是不可能有多少讀者的。但是,另壹方面我們還看到,早在北宋蘇軾《誌林》就記載民間“說話‘藝術三國故事就有擁劉反曹的思維傾向,而這時根本不存在金人入主中國北部而漢族人民把北方 的少數民族比作曹操的問題。(這可以推理出結論,因為蘇軾生卒年代為公元1037年——1101年,而金的紀年從公元1115年開始)顯然,有關三國故事民間文學的這種思想傾向是統治階級長期灌輸忠、孝、節、義之類的所謂正統思想的結果。馬克思、恩格期在《在德意誌意識形態》壹書《關於意識的生產》壹節中曾闡明了這樣壹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壹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從宋元民間“說話”藝術三國故事——《全相三國誌平話》話本——舞臺三國戲——小說《三國演義》的發展軌跡中,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始終起著影響作用,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壹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 : : :結論至此,全文的結論可以用下面的圖示加以概括: 簡而言之,占統治地位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正統論思想的影響和人民群眾的愛憎感情的影響,是小說《三國演義》以曹操為“亂臣賊子”為反面形象的根本原因,這也就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形象與歷史唯物主義評價不壹致的根本原因。這部作品的人物事跡,大多是實有其人其事,但也有不少是虛構的。很多情節在具體描寫時,作者是經過充分的補充和發揮的。  作為壹個歷史人物,曹操所受的贊譽和謾罵,千百年來恐怕無人能比,有關他的評價至今仍舊爭論不休,也許我們不禁要問:曹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也許只有透過層層迷霧,我們才可以窺見他的真實面貌。?

有道是亂世出英雄,身當其時的曹操自然也不甘寂寞,便“欲為不朽”,為壹宰首,名揚後世。無奈英雄造時勢的同時,時勢也在造英雄,黃巾起義的烈火便把曹操推到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決定他將導演他極不平凡的壹生。東漢末年名士許劭以善於相人而著稱,對他評價是: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看是似褒似貶的批語寓示著曹操絕非墨守陳規,因循敝陋之人。 ?

其實,曹操極負才華,頭銜眾多,既為政治家,又是軍事家,也是文學家。他的樂府詩開壹代文學先河,奠定了建安風骨的基調,喜愛詩歌的人信口拈來,便可吟出:“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悲壯詩句,壹掃兩漢以來浮誇奢靡的賦文。在他的影響下,曹丕,曹植兩兄弟更是高峰叠起,成為壹段文學奇談。 ?

不僅如此,曹操在軍事方面更可比肩孫、吳,連被稱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的死對頭諸葛亮也不禁在劉備面前稱贊到:“曹操智計殊絕於人。”他晚年曾寫就壹部兵法,書中提出許多新奇而巧妙的觀點,盡是曹操戎馬壹生,用血和生命換來的成果。可惜曹操壹時禁不住蜀人張松的壹個激將,付之壹炬。更難能可貴的是,曹操所據的青州、徐州,既無益州的崇山峻嶺,也無江南的滾滾長江,完全是壹馬平川的征戰之地,曹操能在四面環敵的情勢下,逐個擊破,聚而殲之,足見其才能卓絕,手段高超。而且,曹操壹生十分愛惜,註意使用人才,凡能為己所用,盡皆延至麾下,故能謀士如雨,戰將千員。(若果沒有諸葛亮,我恐怕曹操早已完成統壹中國的大業了)。建安七子之壹的陳群寫《討曹賊檄》,直把曹操祖宗十八代都罵得狗血淋頭,但他不但沒有死,反遭待遇優渥;張遼本是呂布手下猛將,多次差點置曹 *** 地,但他在曹操帳下反倒盡展所長。當時,北方久經戰亂,生產雕敝,曹操寓兵於農,農兵結合,流民多往依附,使得北方社會逐漸安定下來,並呈現出壹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樣既保證了戰爭後方有壹個穩定的大環境,也使軍需物質可以源源不斷得到提供。因此,從整體實力來看,蜀、吳兩國根 本無法與之相抗衡,更遑論兩國還在內鬥了!! ?

由於戰亂,經史典籍多有散逸,這時曹操從匈奴贖回才女蔡文姬便顯得意義重大,傳說蔡文姬聰明靈巧,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幼承庭訓,於典籍多有涉獵。於是,曹操此舉,有使絕世文化重新現世的功效,等於是復印出來壹般,傳承知識實功不可沒。 ?

在我看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順應了歷史潮流,思想先進,超人壹等,有軍事家的豪邁又不失文采風流,理當受到後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