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完就進入正題。胡軍是個不錯的演員,表演很有層次。劇中的朱元璋,年輕時機智過人,知人善任。他有聰明的壹面,也有單純可愛的壹面。有時他耍手腕,狡黠地露齒壹笑,沖淡了帝國政治的冷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帝國的建立,各行各業的復興,可愛的義軍首領朱崇巴逐漸變成了專制多疑的朱洪武,大明之子,夫妻,父子,親戚,朋友,老鄉。這些人際關系被君臣二字淹沒了。劇末,年邁孤獨的朱元璋建立了最穩固的帝國,失去了最愛的第壹任妻子和最依賴的長子,失去了白手起家的老戰友。夫妻之間的愛,父子之間的情,朋友、鄰居、戰友之間的友情、忠誠,都是人情。天下富貴的朱元璋是皇帝,是明帝國的最高獨裁者,是政治機構,是權力的象征,但不是人。正常人做不了獨裁者,獨裁者也不是正常人。人民真的能在幼年時期與百官安居樂業嗎?我對此表示懷疑。比起蒙古人和元朝,簡直就是流氓。
況且劉伯溫和鄭曉寧飾演的劉基,並不是民間傳說中的神壹般的劉伯溫,而是壹個被理想信念(或者說是以帝王之師的身份名垂青史的欲望)綁在權力戰車上的可憐的儒家知識分子。他是壹個聰明人,壹個無所不知又有缺陷的聰明人,早早預見到了自己的命運,卻又無可奈何,掙紮著自救,卻還是壹步步陷入了泥潭。當初意氣風發,清高自大的山中名人,被朱巴巴哄得膽戰心驚30多集,成了壹個有病只想死的小媳婦。他看到了自己的結局,也看到了大家的結局。他看到朱元璋很可怕,他的同伴如虎添翼,但作為壹個古代人,他無法跳出君臣的圈子。絕對的權力是可怕的。劇中所有的文官武將,無論忠義奸詐德行愚笨,最後都逃不掉,死了也得丟半條命。劉基死了,松了口氣,兒子也沒逃。那是另壹個故事。整個世界都不是王者之地。他以為《西藏名山》的手稿最後會交給皇帝。電視劇裏,導演讓劉基臨死前想的是朱元璋和馬皇後見他的恩情,極其可憐。古人只能做到這壹點,但願後人做不到這壹點。附言:我喜歡鄭曉寧先生,壹個有著迷人嗓音的英俊老人。他有著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光環,穿著學者的長袍,太像想象中的古代高級公務員蘇蘇蘇蘇了。
李善長的表現也很棒。老演員演技不錯。雖然不是很帥的爺爺,但是很養眼,很有層次感。劇中李善長和劉伯溫是壹黑壹白,壹陰壹陽,相映成趣。他們壹生都在秘密鬥爭。誰贏了?只是皇帝手中的壹枚棋子。
縱觀劇中兩對師徒,李善長-胡,劉伯溫-楊賢,可以說是兩兩對比。權力欲很弱的劉伯溫也脫不了幹系。對權力有著強烈欲望的李善長,也逃不過權力本身。楊燹、胡,更慘。楊賢是用先揚後抑的方法刻畫的。楊賢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這個案件是否不公正是歷史學家的事。我只說電視劇裏的楊賢是以壹個無與倫比的主題出現的,儒生們肩負重擔,奮力復興揚州(振興揚州三年計劃超出了這個設定,不能細說,但越想越覺得。這是壹個正面人物,幫助老師劉伯溫對抗胡打的背後壹槍。但是隨著劇情的壹步步推進,他的真面目也顯露出來了,壹個可怕的殘酷的官員,而他之所以被懲罰,並不是因為他是壹個殘酷的官員,而是因為他搞面子工程欺騙了皇帝。他死了,是按胡的命令執行的。這不是表白,而是政治問題。
胡也壹樣,我們都知道,是壹個奸臣傳下來的人物。這個演員看起來真的不像個好人。壹開始,他看起來誠實可靠。其實笑裏藏刀,被觀眾預設為好人的劉伯溫永遠是個漢奸。但在電視劇裏,胡死得比楊先更體面,但他卻是頂天立地。。。。),做飯的時候有相當多的精力吃死。演員其實不錯,但是壹看就是反派好嗎...只有當他笨拙的時候,他才會認為自己是誠實的...最後,胡也死了,而且死得很慘,但是他不叫懺悔。劇中沒有人死在法律之下,因為根本沒有法律。
馬皇後演得也很好。我印象中的菊雪是蔡文姬,那麽美麗端莊。劇中的馬皇後代表了朱元璋的人性。當馬皇後死後,朱元璋的身體裏就沒有任何人性,只有皇帝,壹個無情的政府職能。可惜,可惜,唉。
唐河的扮演者是龐涓,他小時候看過《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帥大叔呢?這個胖大叔是誰?他淚流滿面。徐達的人都不說話了。這個戰士是誰?好的儒家將領呢?劇中采用了朱元璋送燒鵝的設定,我們來看看。我看這個演員就想到耶律洪基。在這裏,我們重申了與馮曉的友誼。當年,耶律洪基逼得馮曉自殺。現在徐達被朱爸爸送了壹只燒鵝。真的是輪回(呸)。
想起金庸小說裏的歌詞,不知道是原創還是哪裏找來的:
無官壹身輕,自古君子與虎為伴。回家真幸運,鳥都沒了!子胥滅了的戟,滅了吳的頭!可惜淮陰的壹生讓武穆的名字空了。誰和許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劉伯溫的妙計失敗:大明皇帝坐龍閣,文武英雄皆死。所以,其實我是沖回去逃避的;於是,在人間,我急忙趕回來逃避死亡,被國王敕令帶走英雄,被刀劍包圍,被繩索捆綁,皮肉發抖。如果妳討厭它,妳就得跳進河裏,跳進井裏。後悔的話,壹開始就裝死埋名。今日壹縷英氣,昨日萬裏長城!
最後,借用《金瓶梅》的壹句評論來評論這壹版的朱元璋:有慈悲心者,為菩薩;畏心者也,君子也;快樂的人也是小人;生效的是動物的耳朵。希望只是希望。這段歷史充滿視覺感,永遠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