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延安》是當代文學史上第壹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被譽為“英雄史詩”。
首先,它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描繪出壹幅真實、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作品圍繞西北戰場我軍正規部隊與千倍於我軍的敵人的浴血奮戰,以我軍主力縱隊的壹個連所參加的青化砭、蟠龍鎮、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藝術地概括了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歷史性進程,作品所描寫的人民戰爭的場面,規模宏大,頭緒紛繁,從高級將領的重大決策到基層連隊的戰鬥生活,大大小小戰鬥的組織和進行,以及根據地人民和遊擊隊的鬥爭,都有真實、正面的描寫。
作品不諱飾當時嚴峻的鬥爭形勢,不回避敵強我弱形勢下戰爭的空前殘酷和激烈,每次戰鬥都有無數英雄戰士壯烈犧牲,“壹片土地壹片血”,勝利的得來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作品還深刻地揭示了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黨中央、毛主席對整個戰局的正確分析和英明決策,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部署和指揮,我軍將士從高級指揮員到普通戰士為誓死保衛黨中央而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壹切在作品中都有著充分而精彩的描繪;陜甘寧邊區群眾和全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援也得到了壹定程度的表現。
作品始終洋溢著熾熱的戰鬥激情,使人感受到人民戰爭具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巨大威力。其次,以高昂的筆調,遒勁的筆力,刻畫了壹批豐滿而生動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濃墨重彩塑造的英雄形象。作品通過壹系列戰鬥和細節描寫,突出地描繪了他英雄性格的特征:對黨、對領袖、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聽到黨中央撤離延安,看到陜北的群眾倒在血泊之中,“慘烈的痛苦和憤怒煎熬著他的心”。強烈的愛憎、高度的階級自覺性成為他為人民奮不顧身、創造驚天動地英雄業績的強大動力。
戰鬥中他總是主動請求承擔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在長城線上的突圍戰中,他身負重傷,帶著傷病員和疲憊不堪的戰士,被圍困在壹個小山洞裏。
面臨絕境,他想的是怎樣“緊張地為自己階級的事業戰鬥下去”,終於率領戰士闖出險境。誠如團政委李誠所說,周大勇是壹個“渾身汗毛孔裏都滲透著忠誠”的人。
對於周大勇高昂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鋼鐵的意誌,勇猛、機智、沈著、靈活的戰鬥作風,作品有著淋漓酣暢的描繪。青化砭戰鬥,他沖鋒陷陣,個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龍鎮攻堅,他智勇雙全,出色地完成誘擊敵人的任務;尤其是在長城線上,連隊陷入敵軍重圍,與主力失去聯系,他以無比的剛毅和勇猛,無比的機智和沈著,指揮戰士在敵群中左沖右突,周大勇是在緊張的戰鬥和嚴酷的考驗中,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民英雄,作品很註意表現周大勇英雄性格的形成過程,使得這個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也更加真實可信。
《保衛延安》在藝術風格上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澎湃的激情、濃郁的詩意和深刻的哲理的高度結合;在嚴酷的典型環境中刻畫英雄人物的藝術形象;氣勢恢宏,筆調豪放、粗獷;語言明白曉暢,樸實生動,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群眾風格,又富於激情的力量。但就“史詩”作品反映壹個時代的全貌的要求而言,《保衛延安》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還不夠廣闊,對敵人的刻畫顯得單薄,英雄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也不夠豐富多彩,節奏上略顯單調。
作品的這些不足,帶有壹定時代在認識和理論上的局限,然而,這只是白璧微瑕,《保衛延安》在長篇小說創作中達到了50年代初期的最高水平,不愧為我國當代文學寶庫中的壹件瑰寶。
2. 《保衛延安》讀後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轉眼間,我們已經迎來了建黨90周年。想壹想是誰救中國於水火之中?是誰使中國迎來了國富民強的時代?是誰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當然是黨!既是建黨90周年,我便閱讀了《保衛延安》,壹睹當年偉大***產黨的英雄風采。
《保衛延安》是現代作家杜鵬程所寫,它是當代文學史上第壹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被譽為“英雄史詩”、當代戰爭文學的開山作和裏程碑。它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描繪出壹幅真實、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
文中,作者以高昂的筆調、遒勁的筆力,刻畫了壹批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之中有卓越領導人彭德懷總司令,有馳聘沙場的高、中級將領陳允興、李誠、趙勁、衛毅,有叱咤風雲的基層指揮員王老虎、周大勇,還有根據地革命老英雄李振德。他們具有***同的階級資本,卻又有各自獨特的個性。
周大勇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是我國當代文學中比較成功的人民戰士英雄形象之壹。周大勇在保衛延安的幾大戰役中,從壹個勇敢、頑固但不成熟的連級幹部,成長為壹位思想成熟的營級指揮員。
榆林掩護部隊撤退是因為周大勇剛毅、勇猛,指揮時冷靜果斷,時刻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黨與人民軍隊的威望,才成為壹位頗具領導才能的指揮員。我讀著讀著,仿佛身臨其境,和陳旅長、楊政委、趙團長、李政委等人站在壹起眺望北方:北方,萬裏長城上空突然刮起了強大的風暴,打起了閃電,發出轟響。
風暴夾著雷霆,以猛不可擋的氣勢,卷過森林,卷過延安周圍的山崗,卷過中華民族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保衛延安》歌頌了廣大軍民赴湯蹈火、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再現了壯烈的延安保衛戰,使我感受到人民戰爭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巨大威力。解放以前,還有許多烈士為了革命,為了人民而犧牲,以無上的心得譜寫出壹首感人至深的黨的贊歌:年僅15歲的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托炸藥包在敵人的碉堡下拉響了導火線;黃繼光面對敵人噴火的機槍口,英勇的撲了上去……當今的中國迎來了國富民強的壹刻,可若是沒有了幾十年前黨的奮勇作戰,怎麽會有今天燦爛輝煌的新中國呢?《保衛延安》使我了解了當時延安保衛戰***產黨英勇無敵,使我心中有壹個聲音在吶喊:***產黨,妳永遠在我心中。
3. 《保衛延安》小說裏的周大勇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為戰鬥的目的和意誌是完全壹致的。指揮員們也都保持著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為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群眾,都為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爭所培養和鍛煉,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
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壹個典型。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著壹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為壹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著壹個普通人怎樣成為壹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
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歷史,反映著人民革命的壹長段艱苦鬥爭的歷史。他是紅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只是壹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吸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壹次壹次的艱苦鬥爭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誌的人。
他的成長也可以說明:他是那種除了自己的部隊就沒有另外的家,也不相信還會有比這更好的另外的家的人中的壹個。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除了黨,人民,祖國,人類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麽了。
在他們,唯壹快樂、光榮的事情,就是為人民而戰鬥,而犧牲。這樣的人,看起來誠然是單純的,然而卻是內心最富有的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體驗著黨性的人。
因為他們最深刻和最密切地聯系著人民的苦難和希望;他們任何壹個行動和思想,都會先去體會黨的教育和黨的意誌(為人民服務)。他們是親身地體驗著被壓迫勞苦群眾的切身要求的,也是親身地體驗著勞苦群眾只有在黨領導之下團結起來鬥爭才能解放自己的實際的革命道路的;因此,無產階級的理想,黨的領導,人民的勝利,就成為他們的最堅強的信仰力量,這使他們在敵人和困難面前成為大無畏者。
這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是千錘百煉出來的英雄,而不是僅僅立了壹兩次功的英雄;這樣的英雄,只要在內心上不失去和人民,和黨,和自己部隊的聯系,不失去信仰力,是無論放到什麽地方去都不會被毀滅的。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寫和歌頌的英雄和戰士,在根本上就都是這樣的人物。
那些經過長期的鍛煉和考驗而已經成長為出色的指揮員的人物固不用說了,像老炊事員孫全厚和周大勇連的許多老戰士也不用說了,就是李玉明和寧二子,甚至連寧金山,也正在逐步被教育和錘煉成為這樣的戰士。又如衛生員三牛,勤務員小成,他們是周大勇八、九年前的影子;在我們的部隊中這樣的少年又怎能數得完呢?周大勇就是這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中的壹個典型人物。
這樣的人,當聽到敵人接近黨中央和毛主席住的延安時,自然全身心都要給“慘厲的痛苦和憤怒”煎熬著的;這樣的人,也自然會本能地以自己的身體去擋住敵人的子彈對於兒童和婦女的射擊的;這樣的人,更不用說,無論在怎樣的強敵中沖鋒陷陣,也不會稍露怯色,無論受了怎樣的重傷,陷於昏迷狀態中,也不會失去戰鬥的意誌的。這樣的人,也是時刻能夠接受人民的教育,黨的教育,部隊的教育,時刻在提高自己,時刻在成長中的。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全面地寫了周大勇的這樣的性格和他在這次戰爭中新的結結實實的成長。 作者為了展開對於周大勇以及王老虎、馬全有等等這壹群人的英雄性格的充分的描寫,除了各章都有描寫外,還特別選擇了周大勇連和自己部隊失去聯絡而單獨跟敵人艱苦作戰的情景,寫了第五章“長城線上”整整的壹章;我們覺得,這壹章在全書的現在這樣的結構上是統壹的,而在這次戰爭的艱巨性和氣氛的表達上也還是有作用的。
最有關系的,是在這樣的描寫中,周大勇等人的性格就確實能夠最充分地展開了。把這樣緊張的、接連不斷的、以少數人對抗多數敵人的不可想象的戰鬥,加以充分的描寫,我們覺得,無論為了真實地表現這次戰爭的精神,為了人物的典型化,都是有用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讀者也許會覺得作者寫得太多了,可以和應該加以壓縮;我在幾次閱讀時也曾幾次想過可否壓縮的問題。但我們仍然覺得,在現在這個樣子的這部作品中,加以壓縮是不容易的,而且會有損害的;這些人物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們的戰鬥就是這樣的戰鬥;為了要充分真實地描寫他們,我們不得不同意(而且佩服)作者的這樣的描寫。
我們仍然會讀下去,要讀下去,這些人物有力量使我們不能不讀下去。我們讀的時候,心是緊張的,跳動的,——同時也確實幾次引起過以為周大勇等人很快就會擺脫敵人了罷這樣的念頭。
可是,我們仍然不願停止地壹口氣讀完了這壹章,而人物的重量,也就讓我們真正感覺到了。 回答如有幫助請采納。
4. 賀敬之《回延安》全詩賀敬之 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這麽厲害的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裏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妳
——母親延安就在這裏!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過來,
壹頭撲在親人懷……
二
……二十裏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裏,
天南海北想著妳……
三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頭坐。
滿窯裏圍的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
雙眼的眼淚眼眶裏轉。
保衛延安妳們費了心,
白頭發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壹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四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壹條條街道寬又平,
壹座座樓房披彩虹;
壹盞盞電燈亮又明,
壹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妳,
母親延安換新衣。
五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的飄,
革命萬裏起高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
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隊……青年團……紅領巾,
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雲,
再回延安看母親!
賀敬之(1924年—),山東嶧縣(今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人。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有詩集《放歌集》、《賀敬之詩選》、《回延安》、《雷鋒之歌》、《中國的十月》,後與丁毅等合著歌劇《白毛女》。曾任中***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和國文化部副部長、代部長,中***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回延安》是賀敬之的詩歌代表作之壹,壹經問世便深受人民的喜愛和社會的好評。下面,我們將賀敬之創作及發表《回延安》的來龍去脈向讀者朋友簡要介紹壹下,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賞評《回延安》這首詩歌所彰顯的熱忱情感。
《回延安》是壹首以陜北民歌“信天遊”形式寫成的新詩。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回憶延安的戰鬥生活,贊頌延安的巨變,展望延安的未來,表現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壹片赤子之心,抒發心中對母親延安的眷戀。
5. 杜鵬程《保護延安》內容 簡介保衛延安
長篇小說。杜鵬程作。1954年發表。1947年,國民黨軍隊重兵進攻延安。人民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後,在青化砭和蟠龍鎮兩場戰鬥中接連獲勝。周大勇連與主力失去聯系,孤軍奮戰,殺出重圍。國民黨軍隊欲與人民解放軍決戰,結果受到重創。小說第壹次塑造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
《保衛延安》寫的就是解放戰爭中的延安保衛戰。壹九四七年三月初,國民黨反動派以數十萬兵力對我延安發動了瘋狂的進攻,我人民解放軍和陜甘寧邊區人民在毛主席親自領導下,從防禦轉入進攻,並在沙家店等有名戰役中殲滅數倍於我的敵人,取得了當時西北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輝煌勝利。這部長篇小說真摯動人地描寫了這次保衛延安戰爭中幾個著名戰役,描寫了彭德懷將軍,描寫了指戰員中不少奮不顧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連長的英雄事跡為核心,描繪了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是壹部描寫我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有力作品。
它描寫出了壹幅真正動人的人民革命戰爭的圖畫,成功地寫出了人民如何戰勝了敵人的生動的歷史中的壹頁。對於這樣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說明作品的實質、精神和成就。
《保衛延安》是當代文學史上第壹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被譽為“英雄史詩”。首先,它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描繪出壹幅真實、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
作品圍繞西北戰場我軍正規部隊與千倍於我軍的敵人的浴血奮戰,以我軍主力縱隊的壹個連所參加的青化砭、蟠龍鎮、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藝術地概括了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歷史性進程,作品所描寫的人民戰爭的場面,規模宏大,頭緒紛繁,從高級將領的重大決策到基層連隊的戰鬥生活,大大小小戰鬥的組織和進行,以及根據地人民和遊擊隊的鬥爭,都有真實、正面的描寫。作品不諱飾當時嚴峻的鬥爭形勢,不回避敵強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4323065我弱形勢下戰爭的空前殘酷和激烈,每次戰鬥都有無數英雄戰士壯烈犧牲,“壹片土地壹片血”,勝利的得來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
作品還深刻地揭示了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黨中央、毛主席對整個戰局的正確分析和英明決策,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部署和指揮,我軍將士從高級指揮員到普通戰士為誓死保衛黨中央而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壹切在作品中都有著充分而精彩的描繪;陜甘寧邊區群眾和全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援也得到了壹定程度的表現。作品始終洋溢著熾熱的戰鬥激情,使人感受到人民戰爭具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巨大威力。其次,以高昂的筆調,遒勁的筆力,刻畫了壹批豐滿而生動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周大勇是作者濃墨重彩塑造的英雄形象。作品通過壹系列戰鬥和細節描寫,突出地描繪了他英雄性格的特征:對黨、對領袖、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聽到黨中央撤離延安,看到陜北的群眾倒在血泊之中,“慘烈的痛苦和憤怒煎熬著他的心”。強烈的愛憎、高度的階級自覺性成為他為人民奮不顧身、創造驚天動地英雄業績的強大動力。戰鬥中他總是主動請求承擔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在長城線上的突圍戰中,他身負重傷,帶著傷病員和疲憊不堪的戰士,被圍困在壹個小山洞裏。面臨絕境,他想的是怎樣“緊張地為自己階級的事業戰鬥下去”,終於率領戰士闖出險境。誠如團政委李誠所說,周大勇是壹個“渾身汗毛孔裏都滲透著忠誠”的人。對於周大勇高昂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鋼鐵的意誌,勇猛、機智、沈著、靈活的戰鬥作風,作品有著淋漓酣暢的描繪。青化砭戰鬥,他沖鋒陷陣,個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龍鎮攻堅,他智勇雙全,出色地完成誘擊敵人的任務;尤其是在長城線上,連隊陷入敵軍重圍,與主力失去聯系,他以無比的剛毅和勇猛,無比的機智和沈著,指揮戰士在敵群中左沖右突,周大勇是在緊張的戰鬥和嚴酷的考驗中,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民英雄,作品很註意表現周大勇英雄性格的形成過程,使得這個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也更加真實可信。
《保衛延安》在藝術風格上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澎湃的激情、濃郁的詩意和深刻的哲理的高度結合;在嚴酷的典型環境中刻畫英雄人物的藝術形象;氣勢恢宏,筆調豪放、粗獷;語言明白曉暢,樸實生動,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群眾風格,又富於激情的力量。但就“史詩”作品反映壹個時代的全貌的要求而言,《保衛延安》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還不夠廣闊,對敵人的刻畫顯得單薄,英雄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也不夠豐富多彩,節奏上略嫌單調。作品的這些不足,帶有壹定時代在認識和理論上的局限,然而,這只是白璧微瑕,《保衛延安》在長篇小說創作中達到了50年代初期的最高水平,不愧為我國當代文學寶庫中的壹件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