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壹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壹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壹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壹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著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壹條身長十八尺,體重壹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海裏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壹壹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壹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壹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老人每取得壹點勝利都付出了沈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壹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壹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麽艱苦卓絕的環境裏,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壹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麽程度”,是壹個勝利的失敗者,壹個失敗的英雄。這樣壹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壹系列“硬漢子”形象。他們多是拳擊家、鬥牛士、漁夫、獵人、戰士等下層人物,生活貧困,屢受挫折,但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誌力,始終保持人的尊嚴和勇氣。在他們身上,具有壹種不屈不撓、堅定頑強,面對暴力和死亡而無所畏懼,身處逆境而不氣餒的堅強性格。正如肖恩#奧弗萊因所說:海明威小說的主題是“人的本質,人的努力和奮鬥,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掙紮,人的倔犟和價值,人的聰明和命運,人的膽略和氣魄,人的尊嚴和靈魂,”即使失敗了,也要坦坦蕩蕩,不失重壓下人的“優雅風度”。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自然或是社會中,人應該正視現實,接受壹切並超越它,繼續自己的人生之旅。縱然面對死亡,也要漠然處之,寧折勿彎,這是桑提亞哥所執著的人生要義,也是《老人與海》的哲理閃光。海明威塑造的壹系列“硬漢”形象的理論與思想基礎是行動哲學。它主要以主體的行動為表達方式,用主體的行為和動作展示其豐富的內涵。他所揭示的是肉體和精神的永恒生命力來自於不斷運動的驅動力,強調的是在深沈的行動中鍛造有價值的靈魂,他們用行動來顯示自己的勇敢、冷靜、果斷、頑強和不畏任何強大力量的主體意識。他們所遵循的真理是“命運總是與人作對,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終不免失敗。盡管如此,人還是要苦苦奮鬥,並盡量保持自己的尊嚴,他在肉體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遠是個強者。”[2]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桑提亞哥在海上經過三天精疲力竭的搏鬥,最終拖到海岸上的是壹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事實上,老人是壹無所獲的勝利者。而且今後人們也無法相信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夠戰勝奔騰不息的大海。在海明威看來,人生是壹場打不贏的戰爭,就像老人那張“用好多面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就像壹面永遠失敗的旗幟”。但老人卻始終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是壹種面對巨大悲哀的追求,是壹種面對死亡和失敗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同樣是頑強的、執著的。由此我們在桑提亞哥身上看到了詩人的尊嚴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審美效應: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無限之間的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誰不經受壹些挫折和失敗?此時是繳械投降呢?還是頑強拼搏呢?桑提亞哥給我們的啟示是:積極的進取和行動,是必然失敗面前的不屈不撓的行動,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行動本身。所以,海明威為他所鐘愛的硬漢們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恒價值——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在桑提亞哥身上表現的是壹種深沈而強烈的悲而壯的生命悲劇意識,這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回響。盡管海明威筆下的人物都是悲劇性的,但他們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沈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們昭示了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恒的自我求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