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高最美麗的山。
北京的山是由不同的山組成的,山區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62%。北京西山,屬於太行山余脈,南起拒馬河,北至官溝。北京北部的杜軍山屬於燕山山脈,從昌平延伸到延慶、密雲、懷柔、順義和平谷。
北京的山不平坦。據統計,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多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90多個,海拔2000米以上的有兩個。北京最高的山是靈山,海拔2303米。靈山的高度比泰山高。人們想去山東泰山看日出。其實爬靈山看日出和泰山壹樣有魅力。
北京最美的山是百花山。百花山海拔1991米,位於門頭溝和方山縣交界處,距北京100公裏,有公路通往山頂。這是壹個新開放的旅遊景點。百花山山坡陡峭,巖石挺拔,植被良好,動植物種類繁多。夏天,滿山遍野鮮花盛開,綠草如茵,五顏六色。山丹、野丁香、映山紅等上百種野花爭奇鬥艷,宛如花的海洋。夏天到了北京,百花山還是春天。壹簇簇淡粉色的杏花和濃濃的粉色桃花點綴在崎嶇的山坡上,顯得格外優雅妖嬈。百花山上到處生長著柏樹,就像上帝為人類鋪下的地毯。在草的中間,還有另壹種野生植物——黃花菜,每當金黃色的針狀黃花盛開的時候,它就給綠色的草坪增添了無限的美麗。百花山除了各種花卉,還有大片由樺樹、松樹、雪松組成的林區。被稱為森林公園。這個公園裏有許多動物和鳥類,它們受國家保護,不允許捕捉。在這個鳥語花香的世界裏,任何人都可以參觀。
離北京最近的山是石景山、八大處、香山、玉泉山。香山名勝古跡多,見鬼難登,但人以見鬼為樂,香山紅葉更吸引遊客。香山因滿山杏樹,十裏飄香而得名。
新北京新選的十六個場景中,有八個在山裏。香山以香爐山高而聞名。北京人的故鄉是古龍。明十三陵位於天壽山。頤和園在萬壽山,以前叫翁山。相傳因古人在此挖玉甕而得名。乾隆皇帝為母親生日,將翁山改名為萬壽山。杜詩在房山的姥姥山下,龍慶峽、八達嶺長城和慕田峪長城在杜軍。
北京的山區物產豐富。門頭溝山盛產煤炭,可以供應北京人燒水、做飯、取暖。房山的漢白玉原來是建故宮的,現在建都了,水泥石材多來自房山。良鄉栗子和密雲大棗是北京山區的特產,聞名中外。平谷、懷柔的花生、柿子、核桃等特產,很多壹開始因為交通不便無法運出山,現在不壹樣了。這些特產可以運到北京,出口國內外。
北京的山是地球運動的結果。據專家調查,北京的這個遺址在幾億年前是壹片海洋。後來海底地殼隆起,逐漸在群山前形成平原。許多年前北京有火山。現在,雖然沒有活火山,但仍有許多溫泉。清朝乾隆皇帝在昌平湯山溫泉建了壹座宮殿,他喜歡泡溫泉。《太陽舊聞》考證,有他寫的幾首關於溫泉的詩。就像詩裏說的,“停止洗溫泉浴,妳會感到虛弱,妳會不由自主地想念奴隸。”。又雲“涼經,暖經,必如紫府,蒸雲吐霧,必疑赤城”。在當時,這些熱氣騰騰的溫泉是專供皇帝享用的,而現在它們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天堂。
北京的山也是革命的搖籃。早在1939年初,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就在北京西山建立了平西革命根據地。黨的地下組織建立了。平西遊擊隊誕生了。如今,當人們遊覽苗豐、靈山、臥佛寺、香山、潭柘寺、石景山、大方山時,可能會想到這裏曾經是* * *生產黨和八路軍的聯絡站和交通線。當時延安老區急需物資、藥品、人才,就從這裏調過來了。許多著名的國際友人也從這裏轉向邊區。多少美好的回憶,勾起了人們對北京山區的懷念。在市區生活久了的人,不妨走出市區,去領略壹下北京的山,領略壹下大自然的萬千景象。
人類的搖籃——古龍
從北京飯店出發,我們沿著筆直的長安街向西行駛,來到壹個叫五棵松的地方。司機轉動方向盤,向西南方向行駛,穿過著名的盧溝橋,經過世紀壇良鄉塔。到達古龍山大約需要40分鐘,它是北京西山的壹座小山峰。高速公路邊上有壹塊牌子,上面寫著“周口店”。這是北京人的故居。這裏有50萬年前的老北京居民。附近的山上有大約4億年前的石灰石。因為歷史上的地殼變動,地層裏形成了很多褶皺,因為石灰巖容易被水溶解分解,形成了很多洞穴。離古龍不遠有著名的水簾洞、孫臏洞、張亮洞和夾道洞。有的洞穴很大,能容納1000多人,有的洞穴很深,三五天出不來。壹些洞穴仍然有水,魚,動物和草。古龍不是西山的最高峰,洞穴也不是最大的。這是壹座海拔200米的小山。古龍山上最長的洞穴有140米,最寬的地方有40米。然而,半個世紀以來,震驚世界的奇跡在這裏被發現。
石頭產於北京西山。光緒《順天賦誌》說:“黃龍山前出青白石,後出白玉石。小的幾十尺,大的幾十尺。宮殿建築多取此處。”故宮的基礎臺階和天安門廣場金水橋的白玉石欄桿都收集在這座山上。雖然白玉石不產於古龍,但它出產大塊的青石,可以用來燒水泥和石灰。這是劉立河水泥廠灰的來源。過去,人們在這裏采石,有時在采石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哺乳動物的化石。當地人叫它龍骨。古龍是著名的中醫。20世紀20年代,瑞典地質學家安特來到這裏考察地質,在工人們的配合下,他對“古龍山”的地質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認為這是壹座文化寶庫。中國的考古學家從1921就開始嘗試在這裏挖掘。幸運的是,他們不僅收集了壹些動物化石,還發現了兩顆人類牙齒。當時生活在5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世界中,只有1891年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爪哇人。
這裏從1927開始正式發掘。2月2日,1929+65438,費文忠先生和他的助手們在古龍山洞裏發掘出第壹個“北京人”頭骨。據說那天下午四點,太陽已經西沈,山洞裏特別黑,越來越窄,人們只好借助蠟燭的微光來挖掘。就在這時,期待已久的“北京人”頭骨被發現了,費先生當即大呼“人頭?”合夥人圍在壹起看發生了什麽事。頭骨最初被埋在土裏。雖然在發掘時因震動而輕微受損,但修復後依然完好無損,絲毫不影響研究。直到1937,連續十年,他們從洞穴中挖出了26000多立方米的堆積物,從中先後發掘出5個頭骨、21塊頭部碎片、12塊下領骨、100多顆牙齒和12塊肢骨。然而,這些珍貴的標本在隨後的戰爭中消失了。最後人們看到這些標本的年齡是1941歲,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美國人辦的協和醫院裏。據說後來被轉移到東交民巷的美國駐華大使館。之後,我的下落不明。
北京解放後,人民政府撥專款,抽調專人恢復發掘工作,共發現“北京人”牙齒5顆,上臂骨1顆,小腿骨1顆,牙齦1顆。還發現了大量各種動物化石和石器。包括抗戰前發現的化石,包括40多人的骨骼。有五個頭骨,九個頭骨碎片,六塊面骨,十五塊下牙齦,152顆牙齒和壹些斷肢骨。
爬上古龍,見證“北京人”生活過的洞穴,然後去這裏的展廳看看沈睡了幾十萬年後被挖掘出來的標本。也是壹種享受。
展廳的遺物證明“北京人”的生活很辛苦。為了生存,他們在山上采集水果和植物的根,並獵殺野生動物來充饑。有些野生動物很兇猛,我們必須和它們戰鬥。北京人的洞穴裏有很多鬣狗。專家認為鬣狗和北京人可能在這裏交替居住。每當鬣狗來了,它們都要經歷壹場激烈的搏鬥。鬣狗不容易惹。它們的咬合力如此之強,甚至可以咬碎牛的骨頭,但最終,“北京人”還是贏了。他們打死鬣狗,吃鬣狗的肉,用石頭打鬣狗的骨頭做盛水的容器。在灰燼中發現了許多燒焦的各種顏色的老鼠骨頭。這說明北京人不僅吃野牛和巨獸,還吃老鼠。但大部分是海豬,鹿,駱駝等等。
北京人很聰明。他們的大腦大約是現代人的三分之二。他們能站著跑著和野獸搏鬥。他們把石頭磨成石刀,砍樹。他們以棍棒和石頭為武器,穿行於森林和溪流中,追蹤動物的足跡,技術高超,堪稱好獵手。他們用火燒烤動物肉,煮熟後吃。他們發現熟肉比生肉更美味。他們用火來取暖和照明,他們也用火來驅趕野生動物。他們還管理火源,保護火勢,使其既不能熄滅,也不能蔓延。有壹個高達40米的灰堆,大約有20萬到50萬年的歷史。人類使用火是人類歷史上的壹個裏程碑。北京用火人遺骸的發現是世界上已知人類用火歷史的最早證據。
鮮為人知的火焰山
在北京城外,還有壹座山叫火焰山,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在老北京,在那裏的人也不多。
火焰山在北京以西100多英裏,海拔1000米。大約200萬年前,這裏發生過壹次火山爆發,噴出強烈的火焰,使這裏的巖石全部融化成漿,因此得名火焰山。
火焰山出產石頭,其中最著名的是華鋼巖,它很堅硬,是建築基石的好材料。它還生產石灰和煤。明清初期,故宮經常派官員到這裏購買建築材料和取暖用煤。只是當時山區交通不便,運輸相當困難。
火石產於火焰山。在古代,沒有火柴。當地人用打火石與壹種叫火鐮的鐵片碰撞,點燃火絨,然後點燃火種,取暖、照明、燒水、做飯。
火焰山下有壹口泉水,泉水很清澈。山峰高聳,溪水潺潺,溪水旁翠柏參天,野花遍地,景色秀麗。火焰山上有賈島谷,相傳有石室,唐代詩人賈島就住在這裏。《方山縣誌》上說:“焰上,城西三十裏,兩峰高峻。北倚長溝峪,南有流水,西有蔡樹三,東有夾道谷。山南盛產煤。它的脈向東南,分支為兩支。壹個是黃山,另壹個是日山。有金山庭院,壹池,四時不竭,名為金山香水,為房山八景之壹。
火焰山的居民利用當地材料建造他們自己的房子。他們用石頭砌墻,屋頂用石板鋪成,比石棉瓦還要光滑,還要耐火。
北京的火焰山現在名存實亡了。因為山區的氣溫通常比城市低3-4℃,夏天成了避暑勝地,春天也來晚了。而滿山的綠草紅花,卻生機勃勃,讓人興起。
北京還有壹座老山。
提到嶗山,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嶗山的前線,嶗山的英雄,嶗山的蘭花,嶗山的貓耳洞,嶗山的炮火硝煙。然而,妳可曾知道,北京西郊還有壹座老山?
北京的嶗山是燕山山脈的壹座山峰。它位於石景山區,在古城以北5裏左右,現在是田村路。早些年,這裏是壹片荒山,很少有人來往。門頭溝人往北京運煤,北京人去苗豐燒香也經常路過。老舍先生的小說《駱駝祥子》被士兵俘虜,逃跑時路過這裏。
建國後,這壹帶沿著山坡修路,蓋房子,成了郊區的城市布局,讓爬老山的人覺得在老山看不到山。
老山有名的公共場所有三個,壹個是石景山遊樂園,壹個是老山摩托車公園,第三個是老山自行車訓練場。
在中國著名的摩托車訓練基地嶗山,壹座乳白色的板狀建築拔地而起。這是為第11屆亞運會新建的自行車訓練場。
老山自行車訓練場是亞運會前自行車訓練的唯壹場所,它的建成也為中國提供了壹個相對完善的自行車訓練基地。這個訓練場占地15984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跑道周長250米,最大坡度39度,最小坡度10度,可同時容納12輛自行車進行訓練。
北京嶗山的巖石大多是紅色的,好像被燒過壹樣。嶗山上的元寶楓、火炬樹、柿子樹、紅果樹,就像秋天的香山紅葉壹樣紅。而香山上的黃櫨和霜葉,二月就紅了,移植到嶗山上,秋天葉子不變紅。科學家認為這與海拔高度有關。
花樣山曾經有座山。
在今天Xi安門內大街的光明胡同附近,有壹條胡同叫花樣山。據史料記載,它在明清時期確實是壹座山。當時叫土爾山,也叫小山子、小蓬萊。
據史書記載,明清兩代皇帝初九登山,或為萬歲山(景山)或兔山之幸。吐爾山高50尺,自東向西,怪石疊翠,綠樹成蔭。山上有旋轉磨盤、警亭、清虛寺和龍飛噴泉。在金鰲的《拒食筆記》中記載了吐爾山的景觀:“吐爾山在瀛臺之西,...俯瞰京城,歷歷在目。”由於這座山可以俯瞰首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山的高度。清康熙二十壹年,內廷官圖上標有xi安門土爾山位置。
清末,在治理三海的過程中,由於疏於對土爾山的維護,逐漸荒廢。近幾年出版的北京地圖上,只有“花樣山”這個地名,不見兔子山這個地方。
佛教名山——石景山
北京西郊有壹座白帶山,因山上有石布赫達洞和石井,後改名石井山。著名的雲居寺在石景山上。
1974年,山西應縣佛公寺釋迦牟尼佛塔內發現遼代南京印經院所刻《契丹大藏經》十二卷。這是壹本早已失傳的珍本書。
在北京雲居寺的壹萬四千多部石刻佛經中,發現有壹部是遼代刻的契丹大藏經,非常完整,用漢字書寫,字體工整,線條整齊,布局統壹,校對良好。與應縣木塔發現的契丹大藏經相比,兩者同源。
公元947年,大同元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建立了大遼。建國後,遼大力吸收中原文化,信奉佛教。當時,他在京都和南京(今北京)修建寺廟和佛塔,大力宣傳佛教,鐫刻佛經。契丹大藏經刻在遼朝首都南京。應縣木塔、北京天寧寺塔、良鄉昊天塔、雲居寺真鏡塔、戒臺寺普賢塔均建於遼代。應縣木塔發現遼代南京印經院黃紙上印刷的《契丹大藏經》十二卷,雲居寺洞發現遼代僧人刻在石板上的佛經《契丹大藏經》。這說明兩處發現的契丹大藏經出自同壹版本。
《契丹大藏經》的發現對研究遼代的歷史、政治、經濟以及佛教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的巖石和假山
北京的名勝古跡大多有假山和奇石,北京園林之美多以石取勝。在這些奇石中,最有價值的品種是太湖石。太湖石產於江蘇太湖,有白色、藍黑色和微黃三三種。太湖石有幾十尺高,可以用來裝飾假山。它的形狀像戟,像山,像屏障,有的像人、獸、鳥。在北京園林中,真正用太湖石疊山的只有故宮和禦家林,如故宮、中山公園、北海公園、古河園等。
北京北海公園是太湖中石頭最多的地方。這個公園裏的瓊島在金代被稱為瓊華島。金鼎定都燕京後,動用了數十萬工匠修建。島上的太湖石是從北宋都城汴京的花園裏搬出來的,1141年搬到了這裏。
宋朝的惠宗喜歡石頭上癮。為了尋找湖石,他命令石匠攜帶錘具,潛入湖底采石,用船運到開封。為了收集這些太湖石,皇室在蘇州設立了壹個服務局,專門負責采石。運石船日夜川流不息,每年耗費黃金兩萬兩。北海公園瓊島島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在金兵滅宋後,被移出宋朝都城,運到燕京。這是八百年前的事了。
北海公園的快雪館裏有壹塊很大的太湖石,高約五米,重約壹百噸。從遠處看,它就像天空中升起的白雲。清朝乾隆皇帝喜歡這塊太湖石,在上面寫了兩個字,叫“雲起”。據說這塊太湖石是北京最精美的。
在故宮的禦花園裏,有壹座假山叫堆秀。建於明朝萬歷年間,是當年皇宮最高的石山,供皇帝、皇後、妃嬪登高觀賞。這座假山是大自然的傑作。山上太湖的石頭奇形怪狀,有十二個自然形成的石獸,也就是十二生肖。圖像生動、多樣、有趣。當時皇帝、皇後、妃子登上秀山尋找自己的石獸,作為壹種樂趣。在假山的西邊,有壹堆看起來像公雞的石頭。它傲然屹立在奇巖之中。當時人們說看到雞形的石頭會帶來好運。
禦花園的禦道上,漢白玉雕框上放著壹塊奇石。在石面上,有壹個石像,穿著金道和紫色的襯衫,長袖下垂,雙手弓起,面向前方的星星,鞠躬而下。不知道是誰給它起了壹個很有趣的名字,諸葛亮拜北鬥七星。其實是沙灘上自然形成的巨大“卵石”,與諸葛亮先生無關。自從被發現並呈獻給皇帝後,它就成了壹等寶貝。
在這塊奇石的對面,還有壹塊海參石和木化石,都是自然形成的。
清朝乾隆皇帝多次巡視江南,對江南園林特別喜愛。晚年,他奉命在宮中修建乾隆花園。園子壹進門,就是壹座堆積如山的太湖石。院子裏的太湖石被假山環繞,幾塊漂亮的石頭點綴在松柏之下,顯得十分清秀安靜。石橋流水,流水翠竹,是江南的風景。
乾隆喜愛石頭,這也體現在他對禁園的修建上。頤和園在清初被稱為清漪園。花園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最著名的壹個,青枝秀,就放在樂壽堂前的院子裏。這塊大石頭就像壹個屏風,高四米,寬兩米,長八米。下面是壹個石頭基座,就像壹面影壁立在院子裏。巖石上雕刻著海水圖案,極為精美。但它的原名是“敗石”。為什麽叫敗石?原來,這塊石頭是明朝掌管皇帝車馬的臣子米萬中的遺物。米壹生對石頭的熱愛變成了壹種迷戀。這塊大石頭是從北京西部的大方山采來的。它原本打算被運到他位於袁紹海澱的私人花園。花了40匹馬,雇了1000多人。出了山用了七天,到良鄉用了五天。米萬中不知道運輸這塊大青石要花多少錢。石頭運到良鄉,消耗了他所有的家財,只好丟棄在良鄉鄉下的路邊。當時人們稱之為“敗家之石”。壹百年後,乾隆皇帝去西陵祭祖,路過良鄉,發現了這塊奇怪的大石頭。他問大臣:這麽好的石頭為什麽會掉在路邊?大臣向皇帝報告說:“這是壹塊石頭,是明朝米萬中發現的。他買了運回家,這塊石頭卻認為米家大材小用,就留在了這裏。”乾隆於是傳下聖旨,叫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上香祭奠靈石。下令十天之內將靈石運到清漪園,指定安放在樂壽堂的院子裏。當時樂壽堂院墻的大門已經修好了,但是石頭太大進不去。甘龍再次下令破門而入。據說,甘龍的母親對此非常憤怒,說這是“打敗米家,打破我們大門的不祥之石”。甘龍對慈禧太後說:這塊石頭看起來像靈芝,會增加皇家精神,象征著繁榮的生活和堅實的國家永遠。慈禧太後轉悲為喜,心滿意足。她親手寫下“清芷秀”四個字,刻在石頭上,留下了“雨留瀑布,月留光”的詩句。現在這塊石頭成了珍貴的國寶。
太湖石產於南方,稱為南太湖石。從千裏之外來到北京真的很不容易。北方能出太湖石嗎?在北京方山縣周口店,出產壹種奇特的石頭,叫做北太湖石。其石質和形狀與南太湖石大體相似。在北京的街道上和壹些政府機構的院子裏,近年來至少建造了數百座假山。用的石頭大部分是房山的,也就是所謂的北太湖石,也有壹部分是昌平的,叫雲片石。
名石不僅僅是遊客的觀賞之物,還有它的文物保護價值!自然而豐富的堆疊石頭看起來像真正的山。在遊覽名勝古跡的時候,應該說仔細觀賞假山奇石的奇觀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