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具有鮮明的理性色彩;
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階級性;
三、故事情節的發展與當時的社會矛盾直接相關。
這種又被稱為"全新的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的小說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時期文學研究會的"人生派"小說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從原來的張揚個性為主改變為全景式反映正在發生的社會現實為主,成為壹個新的文學時代的標誌,這也正是"社會分析派"區別於其它文學流派的特質。
從這個意義上就可以說,"社會剖析小說"在30年代開創了壹個新的文學範式,從而決定了它在文學史上獨有的地位,茅盾在這壹流派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子夜》和《林家鋪子》等壹批具有社會剖析小說特點的作品,代表著這壹流派的最高成就。
擴展資料
《子夜》賞析
《子夜》是茅盾於1932年間創作的長篇小說,這篇作品的創作開始進入了壹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壹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子夜》這本書以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蒲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為線索,圍繞這條線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國的社會環境。
當時,國際上發生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帝國主義加大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國民黨內部矛盾激化,軍閥混戰。經濟侵略與軍閥混戰破環了農村經濟和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民族工商業者又通過投機的公債生意或對工人的剝削來擺脫自身的危機,挽回破產的局勢,工人階級因此奮起反抗,革命形勢更加緊急,威脅著國民黨反動政權,中國革命正在不斷向高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