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豎捕狼》的譯文:有兩個牧童上山,走到狼窩邊,窩裏有兩只小狼。牧童倆就謀劃著各自抓壹只狼。兩個人各自爬上壹棵樹,兩棵樹相距數十步。不壹會兒,大狼回來了,進窩發現小狼不見了,感到非常驚慌。
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蹄、耳,讓它痛嚎。大狼聽到後,擡頭看見這樣,十分憤怒,跑到樹下,狂叫不已,還用爪子抓樹皮。這時候另壹個牧童在另壹棵樹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聽見聲音,到處張望,發現小狼;於是不顧這邊的狼崽,轉而奔至另壹棵樹下,像剛才那樣狂叫撕抓。
第壹棵樹上的牧童又讓小狼哀號,大狼又轉身撲過去。從頭到尾,大狼嘴裏沒有停止過嚎叫,腳下沒有停止過奔跑,這樣來回數十次,跑得也慢了,聲音也小了;再過壹會,大狼奄奄壹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動彈。牧童於是從樹上爬下來,湊近壹看,原來它已經氣絕身亡。
《牧豎捕狼》原文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壹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壹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輟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牧豎原文及翻譯
翻譯具體如下:
有兩個牧童進山發現狼窩,窩裏有兩只小狼。於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別爬上壹棵相距數十步的樹。不壹會兒,大狼回來了,進窩發現小狼不見了,非常驚慌。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蹄、耳,讓它痛嚎。
大狼聽到後,擡頭看見這樣,十分憤怒,跑到樹下,狂叫不已,還用爪子抓樹皮。這時候另壹個牧童在另壹棵樹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聽見聲音,到處張望,發現小狼;於是不顧這邊的狼崽,轉而奔至另壹棵樹下,像剛才那樣狂叫撕抓。
第壹棵樹上的牧童又讓小狼哀號,大狼又轉身撲過去。從頭到尾,大狼嘴裏沒有停止過嚎叫,腳下沒有停止過奔跑,這樣來回數十次,跑得也慢了,聲音也小了;再過壹會,大狼奄奄壹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動彈。牧童於是從樹上爬下來,湊近壹看,原來它已經氣絕身亡。
註釋:
謀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壹只小狼。
去:距離。
入穴失子:進到窩裏,發現兩只小狼丟了。
意甚倉皇:神情非常驚慌。
嗥:狼的叫聲。
號)且爬抓:壹邊大聲吼叫,壹邊抓撓樹身。
致:招引。
四顧:四面張望。
趨:向,到。
跑:同“刨”,獸用前爪刨地。
口無停聲,足無停趾:嘴裏不停地嗥叫,腳不停地奔跑。
繼而:不久。
原文: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壹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壹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⑾號如前狀。
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清代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壹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牧豎捕狼中狼失敗的原因是什麽
《牧豎捕狼》出自聊齋誌異,是壹首文言文。牧豎就是牧童的意思,這首文言文就是在講牧童捕狼的故事。這首故事寫的大概意思是,兩個牧童到山裏去發現了壹個狼穴,狼穴裏有幾只小狼。兩個牧童壹人抱壹只小狼,但他們並沒有離開,而是躲到了距狼窩不遠的兩棵樹上。
少頃,母狼回來發現洞中的小狼不見了,於是很著急的出來尋找。這時牧童故意擰小狼的蹄子和肚子,讓小狼發出哀鳴的聲音,這時大郎發現小狼就在樹上,於是很氣憤,就不停的抓樹撓樹皮。過壹會兒,另壹只樹上的小牧童也讓狼發出哀鳴的聲音,於是狼又跑到另壹棵樹下開始撓樹。
於是兩個小牧童就開始換著班的折騰老狼,壹會兒讓老狼到這棵樹,壹會兒讓老狼去那棵樹。這樣跑了不壹會兒,老狼就體力耗盡開始呼呼喘氣了,沒過多久,老狼倒在地上氣絕而亡。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小牧童非常聰明,他們知道利用狼的弱點來對付狼。首先從體力上來講,狼比他們強大很多,如果正面跟狼沖突,肯定沒有什麽好處。所以他們就利用狼愛孩子的弱點來對付狼,讓狼自己把體力耗盡,他們不用費壹兵壹卒就對付了狼。
狼失敗主要原因確實是因為母愛,因為它太著急找回孩子,急於把自己的孩子救回來,最後竟把自己給累死了。
其實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做什麽事情都要有用智慧去做,而且要找到對手的弱點才能壹擊制勝。就像這兩個小牧童壹樣,他們發現母狼的弱點就是孩子,所以就利用了孩子來牽制住母狼。
雖然那只母狼很可憐,但著急並解決不了問題,只能任意被人牽著鼻子走,遇到什麽情況都要冷靜的去分析判斷。
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譯
《狼》的文言文原文:
作者:蒲松齡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壹狼徑,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壹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裏有壹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
身子已經鉆進去了壹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狼》的寓意:
作者對所寫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又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的贊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死亡的命運。
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並告訴我們,狼無論多麽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蒲松齡的作品大多是以神、鬼、狐、怪的世界來喻指人世間。《狼》也不例外,“狼”本就喻指那些表面強大可怕的壞人、敵人,全文的寓意也就是,對那些看上去可怕強大的敵人,要勇敢、機智的鬥爭,勝利壹定是我們。
牧豎捕狼節奏劃分
牧豎
清·蒲松齡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壹樹,相去數十步。
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壹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輟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號如前狀。前樹又嗚,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今有豪強子,怒目按劍,若將搏噬;為所怒者,乃闔扇去。豪力盡聲嘶,更無敵者,豈不暢然自雄?不知此禽獸之威,人故弄之以為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