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樣壹個美學角度來看,魯迅最喜歡的自然美是“人與自然鬥爭所造成的風景”,即從中可以發現社會與生命鬥爭的深刻豪邁精神和古拙的力量之美。在《野草》中,魯迅曾經描寫過江南的美景,但總的來說是“麻木不仁”,直言不諱地說:“我不愛江南。精致是精致,但小氣。”他批評杭州的風景“小家子氣,沒有氣勢”,認為“北方的風景很棒,但不荒涼更適合居住”。(錢理群的《靈魂的探尋》)
“站在沙漠裏,看著飛沙走石,開心的時候會笑,難過的時候會喊,生氣的時候會詛咒。就算被沙礫打得頭破血流,也總會摸著自己的凝血,覺得有花紋。”(魯迅)
學生交流討論結果,老師明確表示: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贊美北方的雪來表達的。《碩放的雪花》以孤獨而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在孤獨中,它譜寫了壹曲最動人的樂章:“冷清的天空下”。北方的雪就像壹架戰鬥機。它“轟轟烈烈地飛”,彌漫空間,“讓空間旋轉發光”,像壹個奔放的挑戰者。江南雪壹樣的平和寧靜的美,當然能讓人心曠神怡。相比較而言,最難能可貴的是北方的雪,在孤獨的處境中獨自奮鬥。《北方的雪》最生動地體現了魯迅獨立、張揚的人格精神。
在飛翔的時候,北方的雪似乎有點孤獨,但正是這種孤獨,凸顯了堅持自我的價值,這也是魯迅與壹般作家的不同之處:他願意被誤解,決心要死要活,“從無望中拯救出來。”
作者在看似不必要的轉折處嵌入了尖銳的“但是”,進壹步明確了作者的情感傾向,是魯迅獨特語言風格的體現。
(壹)、斯諾(作者:魯迅)
在《雪》中,魯迅先生用細致生動的筆墨向讀者展示了兩種不同風格的雪:江南的雪和江北的雪。在對比中,他的傾向很明顯。讀這首散文詩,關鍵是要理解他為什麽特別喜歡《碩放之雪》。換句話說,《碩放》中的雪有什麽特點吸引作者,讓它歌唱?閱讀時,不妨找出那些有深刻寓意的句子和詞語,來幫助分析全文的主旨。
文章1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江南雪的美?
作者從兩個方面描寫了江南雪的美:壹是描繪了江南雪豐富的色彩:紅色的山茶花、暗黃的臘梅、冷綠的野草,表現了江南雪的“潤澤之美”。其次,再現了壹段美好的童年生活——《羅漢造型雪》。孩子們哭著小手,凍得通紅,像帶著紫芽的姜,七八個湊在壹起做雪羅漢。在快樂的兒童世界裏,有天真無邪的成年人混入,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坐雪灼目紅唇”是壹個富有詩意的意象,既體現了江南雪的“滋養之美”的資格,又襯托了以往的山水描寫,使情境更加新穎獨特,充滿了商務和嫵媚。
2.文章是如何描述北方的雪的,表現出什麽特點?
文章在寫北方的雪時,著重從多個空間進行立體刻畫,以突出飛雪席卷而來、勢不可擋的氣勢:“在天邊的曠野,在冷颼颼的天空下”,“飛雪彌漫太空”,“像壹團含焰的霧”,不僅“升”“轉”得精彩,而且使整個空間旋轉起來。幾筆之下,北方飛雪撼天撼地的力量展露無遺,氣勢逼人,自然讓讀者想起作者在那段黑暗歲月中艱苦卓絕、引人入勝的戰鬥。因此表現出北國雪獨立不羈的性格特征。
3.這篇文章描繪了兩種雪。它表現了什麽樣的主題?
在《雪》中,作者雖然寫出了江南雪景之美、兒女之樂、羅漢雪之趣,表現了對故鄉的留戀,表現了因羅漢雪融化而對美好事物的惋惜,但作者並不沈迷於美好而空虛的幻境,尋求精神上的慰藉。他真正向往的是波瀾壯闊的現實戰鬥生活,渴望從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中汲取勇氣和力量,永葆戰鬥青春。
5.文章的第壹段非常生動。談談妳對第壹段的理解。
(提示:寫江南雪的“潤澤之美”時,從什麽角度,用了什麽修辭,給人什麽樣的感覺。)
這壹段描寫的是江南雪景,晶瑩剔透,美不勝收。起初,“滋補美人”壹詞準確概括了江南雪的特點;然後以“隱隱約約的青春氣息”和“極強的處女肌膚”兩個比喻,壹個虛壹個實,引入壹種“霧裏看花”的朦朧美,讓人產生無限遐想,作者的文筆充滿了靈性和情態。在雪域——白色的背景裏,點綴著朱寶山茶花的血紅色,單朵梅花的淺綠,臘梅的深黃,雜草的涼綠。多麽多彩的世界啊!江南雪的“美”被進壹步具體化了。最後兩句更是別出心裁。作者寫蜜蜂在花叢中飛舞鼓噪,用“我不記得了”來解釋“我好像看見了”,用模糊的記憶來對比眼前的明媚風光,非常自然真實。整個場景因為這只想象中的蜜蜂的存在而充滿活力,前方隱隱約約有“青春氣息”。
我從雪中讀到了三種人生。蘇州市吳中區光復中學教師錢曉明重讀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因為它入選了蘇教版九年級新教材。我在學校的時候壹定看過這篇文章;但也可以肯定的是,我對此幾乎壹無所知,或者應該說我對此壹無所知。為了編壹些教材,也因為莫名的好奇,我開始壹遍又壹遍的看。詩意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很快征服了我的心。然而,諸多的疑惑也揪住了我的神經,讓我無法自拔:《暖國之雨》《江南之雪》《江北之雪》。作者把這三個意象放在壹起想告訴讀者什麽?作者明明更喜歡《北方的雪》,為什麽卻要花大量的筆墨去寫《江南的雪》,甚至用兩個小節去寫塑造雪海的場景?如果作者寫《江南雪景》,雕塑《羅漢雪》是為了表達“對故鄉的深切懷念和熱烈贊美”和“童年的美好回憶”(引號為文中的邊緣詞),文章第三節是否顯得畫蛇添足,糟蹋了風景?我花了四個下午四個晚上——20多個小時在網上看《野草》,看關於《野草》的評論,看關於魯迅的評論。最奇怪的感覺竟然是人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雪,偶爾有幾句,也很難解決我的困惑。我見過的觀點只有兩種。壹種意見我稱之為“對美的追求”(似乎教科書編者也接近這種觀點),即“江南雪”象征著壹個美好的世界,“江北雪”象征著為追求美的不屈奮鬥(也可以加上“精神”、“勇士”等詞)。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公認的“對比”特征,光是“滋養美”這個詞,總讓人覺得諷刺勝於贊美。另壹種意見可以稱為“靈肉論”。比如就讀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金銳鋒先生(雖然寫作時他才大壹,我願意這麽稱呼他)認為:“江南的雪是壹張很結實的處女皮,美得不得了,把身體都炫耀出來了。這種只適合塑造羅漢的軟雪,只能在寒風中消失它的胭脂。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像飛翔的靈魂在空中飄蕩,舞動著,繁盛著,努力著,閃爍著永久的光芒。魯迅期待著這個靈魂的誕生。”看了幾天“網文”,這篇文字是我最難忘的。但是“溫暖全國的雨”呢?難道只是為了給“沒錯,是孤獨的雪,是死雨,是雨的靈魂”這個結論制造壹個呼應?溫暖全國的雨,真的從來沒有變成冰冷堅硬燦爛的雪花嗎?消息靈通的人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覺得很不幸?“這樣的聲明怎麽會沒有意義呢?2004年2月28日,65438,很多年都很少見到雪,至少直到春節前後蘇州下了壹場大雪。當時心裏就忍不住迷信了。我的目光從屏幕上移到了校園裏。雖然我在雪原沒有看到任何花、蜜蜂和蝴蝶,但學生們到處都在歡呼。甚至有壹群年輕的老師,女人撐著傘,男人拿著相機,在被雪覆蓋的樹木和草叢中拍照。在三樓陽臺上激動的心情差點湧上心頭。”明天壹定會有人做壹個雪羅漢。“我自然想到了。突然有壹種感覺,這是壹幅生動的畫面!而這種熱鬧,全是因為“江南雪景”的“滋養光鮮”,賞心悅目。然而《北方的雪》就不壹樣了。是“如粉如沙”。因為太冷了,人們寧願呆在家裏取暖,也不願接近它。因此,雖然它“在晴天突然刮起壹陣旋風時,大力地飛著,但在陽光下卻發出耀眼的光芒,如壹團含著火焰的霧,旋轉上升,彌漫於空間,使空間旋轉上升,閃爍不定”。有壹種觀點認為,“暖國之雨”、“江南之雪”、“江北之雪”象征三種人生——“從未變冷的堅硬燦爛的雪花”,讓“有見識的人覺得他單調”,覺得他應該感到“不幸”但不壹定不幸福。”潤澤之美”像小醜的媚俗壹樣受到青睞,但畢竟因為沒有靈魂而成為倉促的“過客”生活。它將永遠獨立獨行,用“轟轟烈烈的飛翔”來“讓空間旋轉發光”,但它必須忍受壹種“孤獨”的生活。所以,“沒錯,是孤獨的雪,死了的雨,雨的靈。“看來這句話並不太難理解。同時,作者對三個意象的基本態度似乎也符合作者語言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人生態度。我偶爾要學習,所以我把這個說法存起來,以防斧子被糾正。
從南北雪的描寫中,魯迅更欣賞《北方的雪》。江南的雪雖然美,但在魯迅眼裏,這種美不經過磨練是不會長久的。魯迅更註重壹種獨立而張揚的人格精神,這正是魯迅的壹貫動力。就像他在壹篇文章裏說的,“站在沙漠裏,看飛沙走石,開心的時候會笑,難過的時候會喊,生氣的時候會詛咒。就算被沙礫打得滿身都是,總會摸摸自己的凝血,覺得有花紋。”文章中,北方的雪“從不粘”、“會飛”、“會旋轉”、“會上升”,是這種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在飛翔的時候,北方的雪似乎有點孤獨,但正是這種孤獨,凸顯了堅持自我的價值,這也是魯迅與壹般作家的不同之處:他願意被誤解,決心要死要活,“從無望中拯救出來。”
6雪
文本討論
第壹,整體感知
我理解這篇文章的最後壹句話:“那是寂寞的雪,死了的雨,雨的精神”,我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這句話對文中提到的自然風光——江南的雪和江北的雪做了傾向性的判斷。江南的雪已經死亡,而江北的雪卻在孤獨的旋轉中升華,成為雨的靈魂。
為什麽作者對碩放的雪情有獨鐘?這種情感邏輯在文章中已經詳細展開。文章開頭首先提到的是溫暖國家的雨水。在懂行的人看來,就是單調。而帶著五彩斑斕的美,是江南的雪。在這裏,作者用感性的筆觸寫下了江南的雪。它有壹個豐富多彩的環境,各種各樣的花生長在雪原。“很多蜜蜂都在忙”讓人思考“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作者眼裏,江南的雪也和孩子的幸福聯系在壹起。雖然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這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遊戲。對羅漢雕雪的生動描寫,滲透著作者的柔情。“白”、“亮”、“亮晶晶”等生動的詞匯,既融入了作者對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又通過兒童的眼睛描繪出令人愉悅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著充沛的生機,蘊含著生命。
然而,在接下來的段落中,作者的風格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海洋的雪是江南雪域最珍貴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但第二天,“晴天來舒緩他的肌膚,寒夜又讓他凍僵”,時間讓美麗褪色,“嘴上的胭脂褪去”,美麗似乎染上了壹些不和諧的色彩。
這時“北方的雪花”出現了,它以孤獨而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布了它的存在。它“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就像壹團包含火焰的霧”。寂寞中,北方的雪譜寫了壹曲最動人的樂章:在“寒冷的天空”下,北方的雪像壹架戰鬥機,“轟轟烈烈地飛”彌漫太空,“讓空間旋轉閃爍”,像壹個奔放的挑戰者。
從南北雪的描寫中,魯迅更欣賞《北方的雪》。江南的雪雖然美,但在魯迅眼裏,這種美不經過磨練是不會長久的。魯迅更註重壹種獨立而張揚的人格精神,這正是魯迅的壹貫動力。就像他在壹篇文章裏說的,“站在沙漠裏,看飛沙走石,開心的時候會笑,難過的時候會喊,生氣的時候會詛咒。就算被沙礫打得滿身都是,總會摸摸自己的凝血,覺得有花紋。”文章中,北方的雪“從不粘”、“會飛”、“會旋轉”、“會上升”,是這種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在飛翔的時候,北方的雪似乎有點孤獨,但正是這種孤獨,凸顯了堅持自我的價值,這也是魯迅與壹般作家的不同之處:他願意被誤解,決心要死要活,“從無望中拯救出來。”
二、問題研究
1.斯諾最清楚的是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其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準確。描寫江南雪景和北方雪景,在對比中體現作者的傾向。江南的雪很美,但是很溫暖,很美。相比較而言,最難能可貴的是北方的雪,在孤獨的處境中獨自奮鬥。這種情感取向在閱讀時需要仔細分析。
2.魯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比如他在描述了江南的雪之後,用了壹個尖銳的“但是”來描述北方的雪。看似不需要轉折,但加上這個“但是”後,感情傾向就更明顯了。這壹點需要認真理解。
實踐說明
1.妳對作者描寫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有什麽聯想?妳認為全文表達了作者的什麽思想感情?
設置題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這篇論文主旨晦澀,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贊美北方的雪來表達的。雖然江南的雪那樣平和寧靜的美能讓人愉悅,但更高的美要敢於面對北方的雪那樣慘淡的人生,在慘烈的戰鬥中得到升華。
二、結合全文理解下面的句子,探究括號中的問題。
設置題目的目的是通過理解文章中的關鍵句子,更深刻地品味文章的內涵。
1.溫暖國家的雨,從來沒有變成過冰冷、堅硬、燦爛的雪花。
“雪花”用“冷”、“硬”、“艷”裝飾,強調的是什麽?)
“冷”和“硬”強調的是白雪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是“輝煌的”,也是最難能可貴的。
2.那是還在若隱若現的青春的消息,是很堅強的處女的皮膚。
《少年隱隱約約的消息》和《非常堅強的處女之皮》分別描述的江南雪有什麽特點?)
“青春”和“童貞”都是最有活力的狀態。這裏的意思是江南的雪充滿了生命,這和溫柔的境界有關。
3.是的,是孤獨的雪,死了的雨,雨的靈魂。
妳說的“孤雪”、“死雨”、“雨之靈”是什麽意思?)
北方的雪有壹個特點就是孤獨,在這裏也表現為死雨。北方的雪的升華與死亡聯系在壹起,也是完全的奉獻讓它成為了雨的精神——凝聚了所有堅強核心的精神。
第三,課文寫的是塑造海洋的雪,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寫的是在雪中捉鳥,都生動傳神。妳在雪地裏玩過什麽遊戲?試著寫壹段描述壹下。沒見過雪的同學可以寫想象的作文。
教學建議
首先,帶領學生大聲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讓學生分別找出描述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句子,並理解它們的不同含義。
第三,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他的哲學都在《野草》裏,所以目前學生理解《野草》還比較困難,但是我們可以在《野草》裏挑出幾篇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比如《秋夜》、《好故事》、《蠟葉》,讓學生感受壹下自然描寫中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的區別。
相關數據
壹、尋找靈魂(節選)(錢理群)
(魯迅)我們之所以要呼喚自然天性的野性和熱愛,正是為了給人類之間的現實戰鬥註入活力。所以他反復說,他強調的是“自力更生克服壹切困難,不是真的勸人上山”;更不願意躲在“鶴鳴白雲起”的田園裏。他要“活在世上”,即使被人孤立、排擠,他依然不會離開“人海”,讓生命的“沈重的鐘聲”永遠“在人海中深沈而孤獨地響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魯迅宣稱自己“對自然美和自我仇恨不敏感,所以即使歌頌美好的日子也不十分感動”,但他始終不忘記錄人類奮鬥史的“遺跡”。魯迅本質上是壹個具有強烈社會感和歷史感的思想鬥士。離開社會生活的自然和自然美,對他來說是沒有意義的。他贊美自然及其美麗,並致力於從中發現社會和自己。
從這樣的美學角度來看,魯迅最喜歡的自然美是“人與自然鬥爭所造成的風景”,即從中可以發現社會與生命鬥爭的深沈豪邁和古拙的力量之美。在《野草》中,魯迅曾描寫江南美景,如佳話。他的重點仍然是從“永遠生動、永遠展開的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物”中捕捉“飛翔”的美,從而感受到壹種生命力的存在。但總的來說,他對江南美景“不敏感”。他直言:“我不愛江南。精致是精致,但小氣。”他批評杭州的風景“小家子氣,沒有氣勢”,認為“北方的風景很棒,但不荒涼更適合居住”。《野草雪》裏,比起滋潤美人的江南雪,他顯然更迷戀北方的雪——
飛了之後,他們永遠都是粉身碎骨。它們永遠不會粘在壹起,散落在房子上、地上和幹草上。就是這樣。房子上的雪早已被消化,因為房子裏的火是溫暖的。另外,晴天下,突然來了壹陣旋風,它飛得轟轟烈烈,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如含著火焰的霧,旋轉上升,彌漫空間,使空間旋轉上升,閃爍不定。
在無垠的荒野上,在寒冷的天空下,雨的閃亮的靈魂在旋轉和上升...
也是人的精神靈魂,魯迅的精神靈魂——奮鬥、向上、閃耀。
魯迅最終在浩瀚動人的“自然”中發現並肯定了人和自己。
(摘自《尋找靈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二、《鐵房子裏的吶喊》(節選)(李歐梵)
也許文集裏最好的抒情篇章是《雪》,其中抒情場景的靈感來源於南北方兩種雪的對比:雪的兩個意象成為詩人過去青春和現在的隱喻。南方雪景的描寫色彩豐富:紅色的山茶花,藏在白色裏的梅花,深黃色的臘梅,冷綠的野草,孩子們堆起來的色彩鮮艷的雪羅漢,作為中心意象。但詩人現在生活的北方的雪是無色的,如粉如沙,永不沾身。這些描寫可以說是真實的,但是當雪變成雨的時候,寫出來的景色就不那麽逼真了:
在無垠的荒野上,在寒冷的天空下,雨的閃亮的靈魂在旋轉和上升...
是的,是孤獨的雪,死了的雨,雨的靈魂。
在這些抒情詩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似乎已經浸透了幻想和隱喻的意象。這不僅賦予了魯迅散文以詩意,也因為他大膽地離開了中國古詩中自然意象的運用,而決定了魯迅散文詩的“現代性”。普什卡曾認為魯迅的散文詩讀起來像波德萊爾的散文詩。如果說魯迅的小說有很多象征屬性,還是以現實主義為主。而他的散文詩,卻絕對屬於象征結構,和許多小說、戲劇手法壹起,似乎在講述壹個夢境或寓言領域的虛構“故事”。
(摘自《鐵屋子裏的吶喊》,嶽麓書社,1999版)
三、“美”與“壯麗”的完美統壹(節選)(張向東)
1924年底,北方下雪了。12月31日,魯迅在日記中寫道:“雨雪。.....下午,晚上下雪。”第二天,風和日麗,魯迅的日記裏也說:“風吹雪彌漫。”這七個字挺有詩意的。可見作者的“嘆四季而思萬物”(陸機《文賦》)此時已萌發了創作沖動。十七天後,壹首題為《雪》的散文詩誕生了。顯然,現實中的自然場景給作者的印象就是雪的產生契機。然而,雪並不是自然景觀的簡單再現和擴展。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將眼前飛雪與江南雪景聯想在壹起,思緒在記憶與現實中翻騰。最後,他把他的想法變成了南方和北方美妙的雪景:
江南的雪很美。那是還在若隱若現的青春的消息,是很堅強的處女的皮膚。在雪原,有血紅色的山茶花,有白中帶隱綠的單瓣梅花,有下巴深黃色的蠟梅;雪下有涼爽的綠色雜草。胡蝶沒有;我真的記不清蜜蜂是不是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了。但我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冬天雪原上的花開。許多蜜蜂忙著飛,我能聽到它們嗡嗡的聲音。
這個雪景寫的很漂亮,色彩也很豐富。起初,“滋補美人”壹詞準確概括了江南雪的特點;然後以“隱隱約約的青春氣息”和“極強的處女肌膚”兩個比喻,壹個虛壹個實,引入壹種“霧裏看花”的朦朧美,讓人產生無限遐想,作者的文筆充滿了靈性和情態。在雪域——白色的背景裏,點綴著朱寶山茶花的血紅色,單朵梅花的淺綠,臘梅的深黃,雜草的涼綠。多麽多彩的世界啊!江南雪的“美”進壹步具體化。最後兩句更是別出心裁。作者寫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吵吵鬧鬧,用“不記得真相”來解釋“仿佛看見了”。記憶的模糊襯托著眼前的明媚風光,非常自然真實,就像那句名句“紅杏出墻枝頭春”。整個畫面因為這個想象中的蜜蜂的存在而充滿了活力。不就是模模糊糊的嗎?
江南是作者的故鄉,是他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在作者的腦海裏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如年輕人的魔幻生活世界(《吶喊故鄉》);晚上和朋友吃壹船羅漢豆(“尖叫,社交戲”);有數不清的故事和有趣的百草園(“花開在早晨,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都是作者筆下詩情畫意。在創作《雪》前後,作者確實經常回憶他的家鄉風光和童年生活。《雪》完成後的壹個月內,《風箏》、《好故事》等其他作品相繼問世。因此,在《雪》中,作者不僅描繪了壹幅明媚的江南雪景,還再現了壹個美好童年的場景。
“小朋友們,小手凍得通紅,像帶著紫苞的姜,七八個湊在壹起做雪羅漢。”在快樂的兒童世界裏,有天真無邪的成年人混入,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在這裏,作者重點介紹了與孩子們的歡樂聯系在壹起的雪羅漢形象。起初“雖然只是上下壹堆,最後也分不清是葫蘆娃還是羅漢,但是很白很亮,而且是用自己的水分粘合的,整個地面都閃閃發光。”當孩子們用龍眼核和胭脂口紅裝飾它時,它是“坐在雪地裏,紅唇灼眼”。這是多麽詩意的形象啊!既體現了江南雪景之美,又襯托了眼前的北方風光,使意境更加新穎獨特,充滿了商務和嫵媚。
然而,詩中的雪卻是另壹番景象。它既沒有江南雪的“滋潤之美”,也沒有奇花異草的陪伴,卻有著獨立不羈、意氣風發的性格。妳看:
晴天,突然來了壹陣旋風,它飛得轟轟烈烈,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像壹團含著火焰的霧,旋轉上升,彌漫空間,使空間旋轉閃爍。
在無垠的荒野上,在寒冷的天空下,它在旋轉,在上升...
這是壹幅多麽淒涼悲壯的畫面啊!多麽壯觀的景象啊!這是自然景觀的照片嗎?這種帶有藝術誇張的描寫,是作者胸中澎湃激情的形象表達。作者這樣描述碩學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知道,作者的回憶和夢境(《野草好故事》)中雖然有很多“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但他所處的現實環境卻是極其惡劣的。但對魯迅來說,“這樣的軍人”,卻能磨礪生命意誌,激發戰鬥豪情。因此,作者在寫朔雪時,著重於立體描繪,以突出朔雪沖天的氣勢之磅礴,勢不可擋:“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空下”,“漫天飛雪”,“像壹團含著火焰的霧”,不僅自身“升起”、“旋轉”、“閃耀”,而且使整體”。只有寥寥幾筆,北方的飛雪透露出驚天動地的力量,氣勢逼人,自然讓讀者想起作者在那段黑暗歲月裏艱苦卓絕、引人入勝的戰鬥!
美的事物是在矛盾的相對統壹和平衡狀態下表現出來的美,在形式上往往表現為和諧、寧靜和優美典雅;而壯麗則是事物的主客體處於矛盾的激化之中,從而產生壹種不可阻擋的氣勢和壓倒性的力量。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作者深得意境創造的精髓,熟悉藝術描寫的辯證法。寫江南雪景時,他著重於靜態美的描寫,用溫暖的形容詞,使筆法綿密舒緩,給人壹種平和寧靜的感覺。蜜蜂的喧鬧聲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增添了田園般的寧靜氣氛。《碩放》寫雪景重在動態表現。碩學的“似粉似沙”看似落寞孤獨,但其“永不沾”已隱含了運動感和潮流感,筆法豪放、粗獷、迅猛,造成了“裊裊”之意。〕〕〕〕〕〕〕〕〕〕〕〕〕〕〕〕〕〕〕〕〕〕〕〕1俗話說,“難寫的風景如現在,其中包含著難以言表的無窮見解”(梅堯臣(梅堯臣:(1002-1060))是宋代的壹位詩人。見歐陽修六月壹日詩。),在這種描寫中,兩幅充滿作者感情的畫面躍然紙上,“如在眼前”,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然而,這兩種不同的審美形式是如何統壹在壹個完美的藝術整體中的呢?
在《雪》中,作者雖然寫出了江南雪景之美、兒女之樂、羅漢雪之趣,表現了對故鄉的留戀,也因為羅漢雪融化,流露出對美好事物的惋惜,但作者並不沈溺於美好卻又虛妄的幻想,尋求精神上的慰藉。他真正向往的是波瀾壯闊的現實戰鬥生活,渴望從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中汲取勇氣和力量,永葆戰鬥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