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為理想而戰的故事

為理想而戰的故事

徒步旅行:讀“無字書”

年輕的毛澤東不僅認真讀書,還經常外出徒步學習,讀“無字書”。在今天的工作中,就是向社會學習,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出國留學簡單來說就是邊旅行邊學習。毛澤東在遊學期間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生活知識,了解了社會和人民,從而立下了改造社會、造福人民的宏願。

有壹次,毛澤東在《人民日報》上看到壹則消息,說兩個青年“徒步走遍了中國”。他們已經到了離西藏不遠的射箭場,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康定。

聽到這個消息,毛澤東既興奮又羨慕。但是他壹沒錢沒時間,就想出去看看,向社會和人民學習。於是在1912的夏天,他找到了在私立小學讀書的同學肖子勝,和他商量。去參觀學習。

蕭子升這時已經是壹名小學教師,當他聽說毛澤東想邀請他壹起學習時,他愉快地同意了。還有壹個叫小的人也答應和他們壹起去。

三個人同意了,第二天壹早就出發了。他們穿上草鞋,每人只有壹把傘和壹個布袋,布袋裏裝著衣服、毛巾、筆記本、毛筆和印泥。出了長沙小西門,看到壹路上的河綠山綠,很開心。

他們先去了寧鄉,在壹個名叫王茜的同學家住了兩晚。

他們在寧鄉的兩天做了什麽?

他們參觀了勸導所,相當於現在的勞改療養院;給導演寫了壹副對聯;

我參觀了香山寺,去了附近的宋家灘,並向農民宋冬生了解了壹些農村情況。

給壹個老翰林寫首詩,換40個銅錢;

回龍山後,我給白雲寺的和尚們送了對聯,給黃彩鎮的壹些店鋪寫了牌子,了解當時的情況。

又去了同學何叔衡家,看到了他們家的大肥豬和整齊茂盛的菜園。

在去梅城的路上,毛澤東和蕭子升在河邊紮營。他們找到兩塊又大又平的石頭當枕頭。毛澤東幽默地說:“沙子是床,石頭是枕頭,藍天是帳篷,月光是燈。”他還指著壹棵老樹說:“這是衣櫃。”他順手把行李和雨傘掛在老樹上。

到了宜陽縣,才想起原來壹師師長張現在是縣令,演了壹出“乞丐訪官”的喜劇。他們穿著涼鞋和夾克衫來到縣政府見縣長。年輕的酋長想把他們哄走,喊道:“走開!”!他們兩個坐在衙門口的石凳上,假裝不見到縣令是不會罷休的。年輕的酋長想把他們關進監獄,壹個年長的酋長通知了縣長...

在五個縣學了壹個多月,行程近千裏。回來後寫了很多筆記和心得。讀完之後,我的同學和老師都稱贊毛澤東“身無分文,憂國憂民”。毛澤東和蕭子升穿著涼鞋和夾克去照相館拍了壹張照片留作紀念。

這樣的遊學,毛澤東也去了很多次,收獲很多;了解社會,體察民情,對他日後的革命活動影響深遠。

貝多芬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1770-1827)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貝多芬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序曲《埃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等。二十六歲開始失聰,晚年完全失聰。我只能通過壹本談話書與人交談。然而,孤獨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沈默和隱退,這使他寫出了不朽的第九交響曲。

保羅·科查金

保羅是壹個自覺無私的革命戰士,他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壹位。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保羅和他的兄弟們壹起馳騁在戰場上,為保衛蘇維埃政權,與外國武裝幹涉者和白人匪軍浴血奮戰,表現出對革命事業的獻身精神,不怕犧牲。在那些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艱難歲月裏,他以全部的熱情投身於和平勞動。雖然他曾經是鐵馬,有血性,但他不居功,不考慮個人名利。他只想為黨和人民多做些事。黨讓他修鐵路,他去了;黨要他當團幹部,他去了,全被打死了。他甚至可以為革命犧牲愛情。他愛阿達,但受牛虻的影響,他想“完全獻身於革命事業”,於是他以牛虻的方式不辭而別。在癱瘓和失明後,他生活中需要的只是繼續為黨工作。正如他所說,“我的全部生命和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洪戰輝

在湖南懷化大學的校園裏,每天早上,壹個23歲的男生會騎著自行車把壹個10多歲的小女孩帶到石門小學,然後帶她回他們的住處——晚上男生宿舍樓下的樓梯間。這個男孩就是2003年從西華縣考入懷化大學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小女孩和洪戰輝沒有血緣關系,但這個棄嬰是由她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的父親收養的。她母親離家出走後,她由他撫養成人。在洪戰輝讀高中時,他總是帶著妹妹,壹邊讀書壹邊照顧妹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維持生計。現在他已經照顧她12年了。

洪戰輝的真情告白:貧窮絕對不是壹件光榮的事情。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姐姐和爸爸。妹妹還小,父親病情剛剛穩定。希望大家不要打擾他們。如果大家都同意,我願意給妳下跪。就像我父親生病的時候,跪下來借幾十塊錢。

做自己能做好的事,何必無緣無故接受別人的慷慨?人最可怕的不是缺錢,而是沒精神。

我覺得受苦不是壹件好事。別人真正欣賞的不是妳的苦難,而是妳的奮鬥。

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1942年10月8日,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壹學院,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上“脊髓肌萎縮側索硬化”(運動神經元病),截癱。他克服了殘疾的困難,於1965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擔任研究員。在此期間,他在對宇宙起源的研究上,創立了宇宙的開端是“壹個無限密度的點”的著名理論。自1969以來,他壹直是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傑出科學成就的研究者。1972-1975先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和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從事研究工作,1975-1977擔任引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1979擔任教授,65438+。其間,1974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成員。1974-1975是加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的功勛學者。1978獲得世界理論物理研究最高獎愛因斯坦獎。霍金的成名是從黑洞的研究成果開始的。融合了愛因斯坦之後,20世紀的另壹大理論——量子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卻找不到邊際,就像地球表面有限卻找不到邊際壹樣。時間也是有開端的,大約從6543.8+05億年到200億年前開始。1988獲得沃爾夫物理學獎。

霍金在1985年失去了語言能力,表達思想的唯壹工具是電腦語音合成器。他用幾個只能活動的手指操縱壹個特制的鼠標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和單詞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造句需要5、6分鐘,合成壹個小時的錄音講話需要10天。《時間簡史》寫於1988。截止1995,10年底,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中文版也已出版。

著有《時空的大尺度結構》(與1973合著)、《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回顧》(與1979合編)、《超空間與超重力》(與1981合編)、《宇宙的起源》。

1990與結婚25年的妻子簡·王爾德離婚。1995年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張海迪

張海迪,1955年秋,濟南人。5歲時,他患上脊髓病,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從此,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由於不能上學,她在家自學了中學課程。15歲時,海蒂跟隨父母,下放聊城(山東)農村,給孩子當老師。她還自學了針灸技術,免費為村民治病。後來,張海迪自學了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面對殘酷的命運挑戰,張海迪並沒有感到沮喪和沈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毅力與病魔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對生活充滿信心。雖然沒有機會進校門,但她發奮讀書,讀完了中小學的所有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學習了大學和研究生的課程。從65438年到0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翻譯了幾十萬部英文小說,如《海灘診所》,編著了書籍,如《向天敞開的窗戶》、《輪椅上的生命與夢想的追問》。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追尋生活》出版不到半年,再版三次,獲得國家“五個壹工程”圖書獎。在《生活的追求》之前,這個獎從來沒有授予過散文作品。最近壹本30萬字的小說《絕頂》,即將出版。從1983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了超過1萬字。為了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她自學了十幾本醫學專著,請教了經驗豐富的醫生,學習了針灸等醫術,免費為群眾治療10000余人次。

1983中國青年報發表《做壹顆流星,把光留給世界》。張海迪在中國成名,贏得了兩個名聲,壹個是“80年代新雷鋒”,壹個是“當代保羅”。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是要做壹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羅為榜樣,勇敢地把自己的光和熱奉獻給人民。她用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題詞:“向張海迪學習,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資本家!”隨後,張海迪成為壹股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為政協委員,就職於山東省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工作。

林肯奮鬥的故事

1809年,壹個名叫亞伯拉罕·林肯的嬰兒出生在肯塔基州壹個荒涼的農場裏。他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林肯十五歲時開始認識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英裏的林間小路去上學。他買不起算術書,就向別人借,用壹張信紙大小的紙抄下來,用麻線縫起來,做了壹本自制的算術書。他在學校通過不定期上課的方式學習,知識是“壹點壹滴學來的”。他的正規教育加起來只有大約12個月的學校教育。林肯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努力學習,說明林肯不屈服於命運,也是我們應該向林肯學習的地方。

當林肯去地裏幹活時,他也帶著他的書,壹有空就讀。中午的時候,我還壹手拿著玉米餅,壹手拿著書。在他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他曾說:“我能夠取得這個小小的成就,完全是因為我不時學到的知識,以應對未來的各種需求。林肯從壹個窮孩子成長為統領美國的政治家,我深受感動。他成功的關鍵在於他的努力和不懈的努力來迎接生活的挑戰。林肯做到了。他成功了。

“沒有礁石,就無法激起美麗的浪花。”林肯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壹起挑戰困難,創造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