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密鑰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對標題的把握,可以看出文章的寫作對象和作者可能的情感傾向。如2006年北京出版的《做書蟲的妻子》壹書,以“書蟲”為喻,突出了丈夫書多、愛書、愛讀書的特點;給“書蟲”壹詞加上引號,表達其特殊的稱謂和含義,用模仿的方法表現作者對丈夫的親切感和自豪感。俗話說“好題目是完成了壹半”。看完這個題目,就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寫作對象和主題。比如從《故都之秋》的標題可以看出,文章的寫作對象是秋天,是北平的秋景;從“故都”這個詞中,也可以明確作者的情感傾向,那就是熱愛、向往、深深的眷戀、惆悵、失落。散文《我總想為妳唱壹首歌》,稍作瀏覽,結合文章內容,不難理解,題目中的“妳”其實指的是西北,可見作者的寫作對象是西北;情感傾向,從“壹直在想”和“唱壹首歌”,可以看做是愛與向往,謳歌與贊美。《眼淚與珍珠》的標題點出了文章的寫作對象,“眼淚”與人類的情感有關,是人類情感的結晶。雜文《海南雜記》標題中的“海南”點出了文章的寫作對象,《雜記》的“回憶”表明了作者對這個地方的情感傾向,是記憶,是留戀,是愛。可見,抓住了標題,就抓住了寫作對象和作者可能的傾向。
第二把鑰匙——燕文。巧妙抓住文眼,就是通過文眼抓住主旨。散文之眼可以出現在文章的標題上,上面已經提到,這裏不用贅述;但多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它可以是基於敘述的詞語,或者是抒情的或議論性的陳述。所以在閱讀的時候要仔細考慮這些地方。比如《故都秋日》的開頭,作者通過壹組排比句明確指出了故都秋天的特點,比如“可是啊,北方的秋天特別清,特別靜,特別憂傷”,又通過我不遠的理由,想在杭州追到青島,想從青島追到北平,但我就是想飽嘗這個‘秋天’。2006年全國卷《陽光的香味》的結尾,通過農民的話,“其實不需要深呼吸就能聞到,只是妳的嗅覺在城市裏退化了”,作者將農民因為在農村敏感,能感受到陽光的味道,與我因為在城市嗅覺“退化”相比較,明確表達了文章“贊美勞動,歌頌陽光的生活”的主題。如果我們能準確地抓住散文的眼球,就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那麽對文章中關鍵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因為這些關鍵的地方其實都與文章的主旨有關。
第三個關鍵特征。散文最大的特點不外乎四個字——“形散神聚”。在閱讀學習散文的時候,堅持這四個字,會讓我們的閱讀不至於在黑暗中摸索,豁然開朗。因為在“聚神”的前提下,散文裏那些看似天馬行空、漫無邊際的東西,突然有了避難所,有了主心骨。更重要的是,我們也知道這壹切實際上都是圍繞著壹個中心。這時,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散文閱讀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先在閱讀之前,明確這個特征的“形”和“神”的含義,弄清楚它們之間存在著什麽樣的關系。我們知道“形”是壹種形式。“形式與散文”是指散文的表達不拘壹格,句式可長可短,駢文組合,結構形式多樣,更重要的是文章的內容和材料豐富多彩。而“上帝”是中心,是主題。至於兩者的關系,就是體現和被體現的關系。
第二,閱讀時要讀“形”和“神”在文中的含義,即它們在材料中分別是什麽意思。比如《我總想為妳唱壹首歌》,妳首先要搞清楚文字寫作的對象是什麽,壹般的情感是什麽,還要了解作者為了表達文章中的這個“妳”而寫了哪些具體的對象,這些對象有什麽特點。再比如《故都之秋》,指的是五幅畫,分別是《秋園》、《秋槐》、《秋蟬》、《秋雨》、《秋果》。每幅畫裏都有各種各樣的景色,天空、飛鴿、破屋、破墻、幹草,可謂豐富多彩。這壹切都是圍繞著他的寫作對象《故都之秋》展開的,表現了作者對故都秋景的喜愛、向往和眷戀。至於兩者的關系,就是體現和被體現的關系。這個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解釋過了,不用多說。
第三,看完之後要琢磨作者寫這些材料的用意。文章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散文也不例外。然後,為了表達作者的感受,作者總是選擇豐富多彩的素材來表達。所以作品中的素材是為了表達文章的寫作對象,也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感情,也就是為主題服務的。比如在《我總想為妳唱壹首歌》壹文中,作者寫道,左的秋天並沒有死去,而generate卻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長得很好,看起來很美;他還寫道,民勤人肯吃苦,敢旅遊,內心充滿渴望;他還寫過胡楊的死而不倒,死而不降和戈壁石的美麗與召喚。那麽,作者在寫這些材料是為了什麽呢?稍加思考,就不難理解這是為了表現西北,西北也有這些特點。
第四把鑰匙。學生讀散文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也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養和氣質,但最根本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高考和社會競爭。因此,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求學生學會答題。這就需要學生在答題時牢牢抓住問題。因為高考語言表達題中題幹的設置很巧妙,有很重要的寓意。
仔細閱讀分析的題幹,仔細揣摩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可以明確正確的答案方向,進而可以更準確地找到答案的切入點,也可以更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信息區域。比如2002年《談朋友》中的21題,就是從故事內容出發,站在作者的角度提問。可見,命題人在編習題時的意圖主要是考察學生對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分析和概括。他還要求“根據文意簡要回答”,進壹步明確了回答問題的方向,即結合文章主旨談作者為什麽要“唐突地安慰他”。明確這壹點,根據題目內容,就可以快速找到回答這個問題的區域。
仔細閱讀分析題,充分利用其中隱含的信息,找到被命題人限定的答案範圍。因為命題人之所以設置題幹,主要是為了限定答案的內容;同樣,為了防止考生無所適從,往往會在題幹中提示答案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在哪壹段或哪壹句。這樣就可以根據題幹提示找到文中相應的位置,然後根據上下文的語義關系準確把握答案的相關信息區域。我們在習題中經常看到的這壹點,其實就是命題人給考生提供的答案範圍。
認真閱讀分析題,把握關鍵信息,探索題目設置的答題角度。比如04年全國高考卷二第20題“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有什麽特點?能帶來什麽不壹樣的感受?”通過分析問題,我們會發現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作者的眼光。江南和西北的雪的特點是作者眼中的特點,情懷也是作者的情懷。換句話說,題目要求我們表達作者的觀點。再如2007年高考卷二14題“左和民勤人有什麽相同的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個形象的意圖是什麽?“分析題目後,我們還是會發現,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文本和作者描寫這兩個形象的意圖。左人和民勤人的共同特點,在作者看來是相同的。描述這兩個形象的用意是什麽?也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散文閱讀的例子:
俄羅斯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裏有壹座“普希金故居”,是壹座珍藏俄羅斯古典文學大師遺物的小型博物館。我在這裏很驚訝:幾乎所有我崇敬的文學大師都能畫出好畫。以前只知道普希金喜歡畫畫,這次看到萊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但這些畫在普希金的家裏並不被視為純粹的藝術品,而是作為作家的遺物,與大師們的書桌、文具、手杖、眼鏡、大衣、懷表、杯子等放在壹起。他們被視為作家生命氣息的載體——不是精神欲望的載體,而是從屬於文學,沒有自己獨立的身份和價值。
只認可妳最優秀的壹個才能,其他才能都只是附屬品。作家的畫只被當作壹種研究作家心理和性格的素材,而不是作為壹件藝術品,這真的不公平!
能否從專業的角度欣賞這些文學大師的精彩畫作?
就說普希金的自畫像吧,這是他最喜歡的題材。他可以用幾乎壹條線畫出他凸出的額頭和眉骨,尖尖的鼻子和微微發紫的嘴。他輕松地畫出自己的卷發和胡須。他只是把鵝毛筆的鵝毛頭蘸上墨水,輕輕擦拭幾下,就容光煥發了。普希金的自畫像大多來自詩人的自我意識,就像大多數詩人以“第壹人稱”為基礎寫詩壹樣。仔細看,普希金的自畫像各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輕快,有的陰郁,有的活潑。它們是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心態的詩人自己的。
繪畫是普希金的壹種表達方式。他的大量畫作都畫在他的詩歌手稿上。每當他充滿詩意的時候,形象就會浮現在腦海裏。這是他獨特的繪畫狀態。所以普希金的畫大多是速寫,是他瞬間形象想象的精神記錄。他喜歡畫人——各種各樣的臉和表情。這些人物有些是虛構的,有些是真人;他對這些人有愛,有恨,有諷刺,有憤怒,這些人物是詩人在詩外的壹種表達。而且,他從來不用刷子畫畫,只用書寫工具——鵝毛筆和墨水。這說明他畫畫的欲望是被詩歌激起的。列夫?托爾斯泰說他“用了詩意的思想”;同樣,他也“用了繪畫的思路”。
普希金在他的《佩托姆小說集》中為短篇小說《棺材商人》畫了兩幅插圖。雖然不是專業的插畫,但輕松的幽默中有壹種辛辣的諷刺,這可能是任何畫家都難以表現出來的。
沒有人數過普希金總是在手稿上畫多少幅畫。我想這個數字壹定很可觀。這種文字與畫面自由交融的現象,只有大段題字的中國文人畫才能與之相比。我覺得中國之外只有普希金有這幅“詩畫”的畫!
文人畫在中國文壇非常普遍。但是在西方,就不壹樣了。寫字和畫畫的工具和材料是完全不同的。繪畫以素描和速寫為主,註重解剖和透視。想從事繪畫,首先要經過壹套專業的訓練。很難!中國人講究類比,崇尚會彈琴,會下棋,會書法,會繪畫的通才。即使是純粹的畫家,也要精通“詩、畫、書、印”。而西方強調分析和分類,不提倡萬能,所以很難跨越各種藝術之間的“壁壘”。
突然想起俄羅斯作家協會主席尼古拉耶維奇說過:“上帝給了妳壹種天賦,壹定會把所有的天賦都給妳。”這是壹句俄羅斯諺語,很耐人尋味。我覺得天賦應該包括人的靈性和悟性。人對各種藝術都有通感,從通感到“通才”不難理解。
1和1段末有兩個帶橫線的短語。請在課文中解釋它們的意思。(4分)
①生命氣息的載體
答:
②精神欲望的載體。
答:
2.簡答。(6分)
①什麽是普希金的“獨特繪畫境界”?(不超過10字)
答:
②為什麽作者強調“文字與圖片自由混搭的現象”和“中國之外只有普希金壹個人”?
答:
3.試結合實例談談妳對本文提到的“通才”問題的個人看法。
要求:聯系本文以外的典型例子。(4分)
答:
1,生活氣息的載體——那些能體現作家心理和性格的生活用品。
精神欲望的載體——能反映作家內心理想、信念和追求的藝術作品。
2、
(1)本題要求根據本段相關內容,概括描述普希金作畫時的獨特心境。比如可以回答“對詩畫有強烈的渴望”,可以回答“同時運用詩畫思想”,可以回答“以詩啟發畫”等等,意思就對了。
(2)總的來說,作者要強調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古代東方的書寫和繪畫的工具和材料差別不大,而西方的書寫和繪畫的工具和材料則完全不同;西畫有另壹套訓練方法和繪畫理論;西方強調分析分類,不提倡萬能,不太註重類比,使得各種藝術之間的壁壘難以跨越。筆者認為,倡導跨越這壹屏障,有利於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3.此題考查閱讀中結合實踐和背景知識的“發散”能力。學生必須知道的事實,如蘇軾的文章、詩詞、書法,都是極有造詣的。魯迅是小說家、散文家、大學者、書法家,擅長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