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新白娘子傳奇》誰寫的?

《新白娘子傳奇》誰寫的?

《新白娘子傳奇》的故事源於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壹,原名有《雷峰塔》《白蛇傳》《義妖傳》等。同時 《白蛇傳》是中國戲曲名劇,故事初見明·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明人陳六龍編《雷峰塔傳奇》。清人著有《義妖傳》彈詞。全國幾乎所有的劇種,甚至包括木偶戲、皮影戲都有《白蛇傳》的演出。其中以文武開打、唱做並重的京劇《白蛇傳》最有特色。 劇情:峨嵋山上的青、白二蛇精,羨慕人間生活,化身少女小青、白素貞,至西湖遊玩。書生許仙與白素貞相遇,互生愛慕,經小青撮合成親。金山寺僧法海為破壞許、白婚姻,用言語盅感許仙,許仙聽信讒言,棄家出走金山。白素貞至金山索夫,與法海發生爭鬥敗走斷橋。覺悟的許仙與白素貞言歸於好,法海卻用強力拆散這對夫妻。白素貞被壓雷峰塔下。小青請來神將,燒毀雷峰塔,救出白素貞。 最早的《白蛇傳》,第壹折戲叫《雙蛇鬥》,是用京劇、昆曲同臺合演的“風攪雪”演法。青雄白雌。青蛇要與白蛇成婚,白蛇不允,雙蛇鬥法,最後白蛇戰勝青蛇,青蛇甘願化為侍女,姐妹相稱,而後下山。該劇是清末名演員余玉琴(飾白蛇)、李順德(飾青蛇)的拿手好戲。戲中有對雙劍、走旋子、大開打等技藝,還置有砌末,並配火彩,此劇今已失傳。 現在常演的京劇《白蛇傳》是田漢根據昆曲、京劇老本改編。1947年改編時原名《金缽記》,解放後又進行修改,正式定名為《白蛇傳》。從白蛇、青蛇下山遊湖起,到青蛇毀塔、白許團圓止,中間包括結親、酒變、盜草、上山、水鬥、斷橋、合缽等情節。改編時前面舍去了白蛇收青蛇的《雙蛇鬥》,中間舍去了青蛇《盜庫銀》,後面舍去許仕林祭塔的《雷峰塔》。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鐘,首先五分鐘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壹分鐘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臺回家抗婚不成,樓臺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壹段長度差不多,也是十壹分鐘。最後壹段則是化蝶,可說是整曲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壹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仿佛祝英臺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壹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壹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臺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壹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裏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湧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壹波波湧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臺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壹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臺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淒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臺從墳墓中化為壹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回答者: 莊神弄鬼 - 助理 三級 4-19 12:23 《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壹,又名《許仙與白娘子》。故事成於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壹個修煉成人形的白蛇精與凡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中有不少的佛教傳說、封建禮教的影子。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分四卷,第壹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而這出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禦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靖十壹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昆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昆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臺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壹些內容。此外,還有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是根據白蛇傳創作的,而後經香港著名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臺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臺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制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另外,本作也被日本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壹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本動畫史上的裏程碑(值得註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

記得采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