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古詩詞帶來的感受

古詩詞帶來的感受

1.詩給妳帶來的感受作文

那些清澈明亮的青春,那些寂寞飛揚的年華,那些幹凈甜美的夢想,那些繁瑣憂傷的歲月,那些壹直流淌在我們頭頂上沈默的浮雲,那些壹直陪伴在我們身邊呼嘯的風聲,那些壹碰就不見了的過往,那些淡淡消失了的昨天,那些曾經的曾經,我都懷念,並且珍惜。

2005年的夏天,陽光燦爛得刺眼。我站在校園空曠而寂靜的操場上,看周圍的野草。過去的時光匯成壹段段飛揚而明麗的青春,慢慢流過我的掌心,雖然我依依不舍,可心裏卻溫暖而滿足。

在與小學歲月告別的時候,我開始了壹種前所未有的懷念。那些在陳舊而古樸的教室裏上課的溫暖時光,那些在壹路月季花中散步的休閑時光,它們壹直都默默無語,可我依然清晰的記得在母校那些平凡而溫暖的日子。我們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的青春與熱情。那個有著微薄記憶的壹年,月季花開出了燦爛的壹季。

可轉眼,時光就這樣過去。那些不再回來的畫面,那些紛亂而又平淡的畫面,清晰的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我想它們是值得回憶的。

站在教室前的講臺上,可以看到落日慢慢隱沒於暮色中,仿佛看到老師的面孔,看到了自習課上和同伴壹同翻閱的色彩絢爛的圖片,看到了充滿濃郁盛夏氣息的小路;看到了從樹葉縫隙中穿過的細碎陽光……

壹切的壹切,都讓我有淡淡的留戀和不舍。2005年的夏末,風呼嘯而來,帶走夏日裏最後壹絲炎熱。我站在樹陰下,聽時光嘩嘩的流淌。細碎的陽光溫柔地落進我的眼睛裏。十五歲的我在風中寂寞而平靜的成長,站在校園裏看最遼闊的天空,聽最安靜的雨。

壹年的時光在我的掌心靜靜劃過。我回過頭去,凝望著那些曾經的片段,那些飄散著花朵香氣的深刻往事。然後我擡起頭,帶著我微小而清晰的夢,向前方堅定地走下去。

時光如水,我微笑並且懷念著前行。

2.讀詩給我帶來的感受

喜歡閱讀詩歌和朗誦詩歌,是我長久以來的愛好。然而,什麽樣的詩歌適合閱讀?什麽樣的詩歌適合朗誦?卻是壹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除了詩歌體裁和詩作中所反映的內容之外,壹個人的情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嗓音特點,均是考量的因素。

在當今的社會氛圍裏,詩歌作為壹個文學樣式,早已淡出了主流文化的所在。如不是有關方面,在某些情形下有意識的制作壹些節目,恐怕它在主流媒體中已難見蹤跡。詩歌成為壹個時代的末流,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早已成為了不爭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到,它更多地只存在於壹些網友的QQ空間裏,或是博客裏,成為了極少數人表達內心失意與惆悵的“專利”。那麽,自己為什麽還會喜歡這門“落伍的藝術”呢?原因恐怕與早先的愛好與性格特點,以及時不時的在壹些公眾活動中,去主動或是被動的進行詩歌朗誦有關!

想想當年住宿舍那會兒,有壹位在市京劇團工作的朋友,喜歡閱讀壹些唐詩,或是外國的詩歌,如李白、杜甫、萊蒙托夫、雪萊等詩人的詩歌,他的這個愛好與我不謀而合,於是我們壹起試著背誦李白的《將進酒》、《行路難》、《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兵車行》;萊蒙托夫的《帆》等等。又因自己的嗓音純正、高亢,故而更加喜愛李白那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文意較為積極的詩歌。性格方面,自己有開朗、奔放的壹面,就與大氣磅礴的壹類朗誦詩,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在單位某次聯歡會上的顯露,就在去年那舉世矚目的“***和國六十年大慶”時段,自己所領頌的參賽隊,在全系統的十八個單位中,穩獲壹等獎!

提高詩歌修養,不只是朗誦詩此壹項,廣泛的閱讀各類風格的詩作不可缺少;同時自己也喜歡文藝評論、藝術理論、美術理論等等,從而為評論別人的詩歌奠定了基礎。觸類旁通,幾個門類之間相互汲取營養,是為提高綜合藝術修養,以及藝術理論修養的必須;從而間接地為更好地理解詩歌文意與內容,以及將適合自己去朗誦的某些詩歌,達到壹定的藝術效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學習!不斷的去學習!是我此生的追求與熱愛!詩歌閱讀與詩歌朗誦亦如此。

3.請舉例說出唐詩與宋詞給妳帶來的不同文學感受

唐詩帶給我的感覺,大多是抒發詩人的豪情壯誌,或民間疾苦,也有描繪山水田園風光的詩句。唐朝詩人大多誌向遠大,這與唐朝的繁榮也有很大關系。如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便抒發了自己想要參軍報國的誌向;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便表現了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安史之亂期間國家瀕臨滅亡,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抒發了自己入仕的理想,以及曠達的胸襟。同時還有孟浩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風光,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的滕王閣景觀,總之,大概來說是恢宏大氣,篇篇皆見奇妙之處。

宋詞分為豪放與婉約二派,風格迥異。對於豪放派,有辛棄疾、蘇軾等人,稼軒詞”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寫出了詩人的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子瞻”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是對親人的祝願,”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處變不驚的人生態度,”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壹片拳拳之心。對於婉約派,有柳永、李清照等人。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綺麗,有離別愁緒,從壹定程度上也描繪了當時宋朝經濟昌盛時期的生活;易安”卻把青梅嗅“描繪了少女情懷與活動,”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寫出了自己國破、家亡、喪夫、顛沛流離的悲苦淒涼,”壹種相思,兩處閑愁“寫出了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對愛情的忠貞……語言清新淺顯。兩派各有特色,描繪的事物、感情不同,但總能表現出時代特色。

總之,唐詩和宋詞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各有特點,各有特色。不過,歷朝歷代的詩人、詞人都有對壹片愛國之心,都有絲絲愁緒,更多的是各種不同且復雜的感情。但正是那些不同之處,匯聚成多姿多彩的詩詞,得以流傳,得以見證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叠,還有古代人民的智慧。

4.古詩詞到底可以給我們帶來些什麽

背詩——以詩攬情。

文字是有溫度的,文字是可以催生情愫的。詩詞當然也屬於文字的範疇,它所表達的情感相對於其它文學作品來說,來的更迅猛、更服帖,三五句可以催人雨下,八九字可以掬以笑臉。

諸如,詩經的綿柔,離騷的悲憤,陶公的悠然,李白的浪漫,杜甫的現實,蘇軾的豪放,柳永的婉約,等等,無壹不是情的展現。那麽,我們要走近詩詞,就要讓詩詞走入我們的心中,在腦海中去記憶它。

無疑,背,是能夠長久記憶的最好選擇。背壹首不行,兩三首也不行,要想“壹覽眾山小”非多背不可,要想“不盡長江滾滾來”也需多背不可;要想“更上壹層樓”需多背不可,要想“千金散盡還復來”還需多背不可。

可以說,背得越多,妳所擁有的也就越多,妳所收攬的也就越多。悟詩——以詩表情。

悟,感悟,感動或者受感動而醒悟、覺悟。領略詩詞之美,背不是目的,關鍵是悟。

我們對詩詞理解的透徹不透徹,對作者創作時的心情理解的透徹不透徹,關鍵也是悟。悟得透了,才能明白,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也只有這樣,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閱盡江南美景,讓“千裏冰封,萬裏雪飄”賞遍北國風光;讓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春天勝若珠寶,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夏天余音繞梁,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秋天清幽甜美,讓“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漫天雪飛。面對愛情,如果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女神對帥鍋的思盼,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帥鍋對女神的渴眷;如果說“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讓愛綿綿不絕,則“我斷不思量,妳莫思量我”讓愛戛然而止……當然,詩詞中詠物的、言誌的、敘事的、繪景的隨處可見,在此就不壹壹枚舉。

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去領悟,方能明白詩詞所表現的情感。誦詩——以詩傳情。

誦,讀之意,誦和讀是不分家的。如果真要說誦和讀的區別,竊以為,讀就是讀,而誦則是有感情的讀。

語文課堂上,我們經常要求學校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某些活動中,我們都說是舉行詩詞朗誦比賽,仍少有人說是朗讀比賽。因此來說,誦詩,相對於讀詩來說,更能體味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壹位優秀的誦讀者,通過其誦讀,能讓詩詞的情感在誦讀的過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既可以讓聽誦者潸然淚下,也可以讓聽誦者豪情滿懷。不得不說,誦詩,是傳遞詩詞情感的壹種非常好的表達方式。

前段時間,在我市(新鄭)舉行的“聽見·居易故裏”音樂詩會上,瞿弦和、彌亞牛、於同雲、連續、張彭、毛利國等大家誦讀的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大林寺桃花》《錢塘湖春行》《長相思》《夜雨》《暮江吟》《望月有感》《花非花》等作品,給人的絕對是心靈的震撼。吟詩——以詩達情。

吟,就是唱,吟和唱往往是連在壹起的。在古代,詩歌的傳遞,就是唱出來的,如同現在的流行歌曲壹樣,哪首歌能引起更多人的***鳴,哪首歌就能得到很好地傳唱。

不論是田間地頭,亦或是市井街巷,在那個精神文化活動不是十分普及的年代,吟詩,無疑是很好的壹種表達方式。“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的“吟”說的就是唱。

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先民們,是他們壹代又壹代的吟唱,讓我國的詩詞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大火燒不斷,戰爭撕不爛。今年春節期間,央視黃金時間熱播的“經典詠流傳”之所以這麽火,被播出了壹遍壹遍又壹遍,就在於詩詞之美,在吟唱、在詠唱中得到了全新的呈現,這不僅僅是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壹種追求,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壹種全新認知。

谷建芬老人的《新學堂歌》更是在全北京市中小學校推廣。雖說我個人五音不全,但我能聽出那優美的傳唱帶來的豪邁與幽雋。

我想,吟詩,就是要借詩詞釋放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大膽、大聲地唱出來。書詩——以詩展情。

書,即書寫。不得不說,古老的方塊字,不僅僅是國人的瑰寶,更是全世界華人的瑰寶。

它不僅僅傳承著古老的東方文明,更展現著東方語言之美。而以詩詞為內容的書法作品,更是將詩詞的靜之美躍於紙上。

當書法與詩詞相結合的時候,這完全應該稱得上藝術品。不僅僅是學生,還有我們,我們當代所有的國人,尤其是我們當教師的,都應該好好地寫寫中國字,有機會時,也適時地來幅自己的詩詞書法“作品”(在此,我勉強稱之為“作品”),抒發壹下個人的情懷。

(寫這壹段,我都可臉紅,原因不解釋) 寫詩——以詩言情。古人可以用詩詞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當然也可以。

以詩詞的方式,描述壹下自己的所見所得,抒發壹下自己的情感,當然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可以寫成記敘文,可以寫成散文,可以寫成小說,當然,也可以寫成詩詞。

不妨,海邊觀日出時,來句“紅日平海生,躍然水上輕”;登山時,來句“吾本欲登頂,奈何膝有聲”;夏日的雨後,來句“夏日多寂寥,雨後蟬音繞”;陪愛人軋馬路時,來句“牽手***渡步,艷煞獨行人”;***同晚餐時,來句“由來佳人瘦,晚來食稀粥”……。

5.談談妳學古詩的感受,或收獲

學校開展的“以讀代講”活動,我講的是《贈汪倫》這首古詩,本節課是把教與學結合,重在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感悟詩情的同時基本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和步驟。

壹、運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贈汪倫》是壹首千古傳頌送別詩,但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古詩的背景介紹能為理解詩意、感悟情感做很好的鋪墊。

我通過講述李白與汪倫的故事,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進壹步的了解,並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二、紮紮實實,層層推進。

古詩的學習,從字詞開始,會讀、讀通,從理解字詞入手,進而理解詩句,讀懂詩的大概意思。低年級的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即可。

我設計目的是以理解為基礎,以讀促理解,以朗讀促能力的提高。三、課外學習,拓展延伸。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

我準備了兩首送別詩《別董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自學,擴展學習。但是設想和生成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上完這節課才知道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幾點有待改進:壹、字詞環節要精簡。可能是我對學生比較放心,沒有讓學生進行系統的預習課文,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比較慢。

提前讓學生做好預習,詞環節有點拖沓,可以更為精煉壹些。二、給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結合這首詩的學習方法可大致分為五步: 1、課前查詢知詩人。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介紹背景解詩題。不用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老師總結。

3、質疑討論明詩意。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

然後多讓學生交流、評議。老師要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

4、想象誦讀悟詩情。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5、遷移運用背詩文。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每壹個步驟都有壹個訓練重點,都側重於壹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學習古詩的方法應該在給學生總結壹下,出示出來。

三、時間安排上應再合理緊湊些。前面導入到環節應該再精簡壹些。

還有在“拓展延伸”部分,在學生學會《贈汪倫》壹詩的基礎上,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兩首送別詩,應該讓學生運用學習《贈汪倫》所掌握的方法自學這兩首詩,學生通過朗讀、吟誦領悟詩中所表達的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但由於時間把握的不夠準確,致使沒能很好地處理這兩首詩,而是壹讀而過,這壹環節的處理略顯粗糙了。

四、老師調動學生情感體驗不夠。古詩詞是詩人觸景生情、富有高度想象的作品,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不夠,借助了圖片反復引導,學生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理解了詩意,沒能真正感悟到“看到朋友來相送時的欣喜萬分的心情。”

怎樣引導孩子真正走進文本,是壹個值得老師思考的問題。五、朗讀是最好的學習理解文本的方法,所以朗讀訓練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

不僅學習古詩如此,每壹篇課文都要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總之,短短的四行詩,但是要上好壹節古詩課卻不是那麽容易。

設計的內容很多,但好像什麽都沒有抓住,學生和我感到很疲憊。我在課上很努力的去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但為什麽沒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他們的情感呢?我感到學生還沒能真正地走入文本,這是這節課最大的遺憾,也是我以後要努力的地方。

6.請舉例說出唐詩與宋詞給妳帶來的不同文學感受

唐詩帶給我的感覺,大多是抒發詩人的豪情壯誌,或民間疾苦,也有描繪山水田園風光的詩句。

唐朝詩人大多誌向遠大,這與唐朝的繁榮也有很大關系。如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便抒發了自己想要參軍報國的誌向;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便表現了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安史之亂期間國家瀕臨滅亡,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抒發了自己入仕的理想,以及曠達的胸襟。

同時還有孟浩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風光,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的滕王閣景觀,總之,大概來說是恢宏大氣,篇篇皆見奇妙之處。宋詞分為豪放與婉約二派,風格迥異。

對於豪放派,有辛棄疾、蘇軾等人,稼軒詞”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寫出了詩人的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子瞻”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是對親人的祝願,”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處變不驚的人生態度,”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壹片拳拳之心。對於婉約派,有柳永、李清照等人。

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綺麗,有離別愁緒,從壹定程度上也描繪了當時宋朝經濟昌盛時期的生活;易安”卻把青梅嗅“描繪了少女情懷與活動,”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寫出了自己國破、家亡、喪夫、顛沛流離的悲苦淒涼,”壹種相思,兩處閑愁“寫出了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對愛情的忠貞……語言清新淺顯。兩派各有特色,描繪的事物、感情不同,但總能表現出時代特色。

總之,唐詩和宋詞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各有特點,各有特色。不過,歷朝歷代的詩人、詞人都有對壹片愛國之心,都有絲絲愁緒,更多的是各種不同且復雜的感情。

但正是那些不同之處,匯聚成多姿多彩的詩詞,得以流傳,得以見證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叠,還有古代人民的智慧。

7.談談由某壹詩句引發的生活感受

也許是因為不善言辭,才更多的將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傾註筆端。從來都不去羨慕那些華麗流殤的詞句,只用自己樸素的文字。

詩,它縮短了時間的長度,像幻燈片壹樣壹張張的放映生活。它不會等待,也從不徘徊,剛出生就進了人的內心深處。詩只在生活中孕育,有怎樣的生活就會有怎樣的詩。詩,從不騙人;騙人的,都不是詩。當我讀詩就仿佛是小時候在媽媽的推送下蕩秋千,秋千壹起壹落,而我的心卻始終安然。當我拿起筆想要寫詩,手中的筆很沈重,而筆下寫出的卻是幼稚。如果我不認真生活,那我就只能永遠是個孩子。

從生活中誕生了詩,從詩裏升華出新的生活。生活的基調是重復,詩的主題是新奇。生活中多的是疼痛,詩裏多的是甜蜜。

很久以前,我總把詩和生活看成兩個世界,直到有朋友這樣對我說"我是在把詩生活化,而妳是在把生活詩化"。究竟是矛盾還是統壹的,我結不開中間的結,但有壹點我清楚,那絕不是個死結。

還在偶爾的寫,寫了又忘,忘了又寫。人生也是這樣啊,不要總在回憶中留戀,做更優秀的自己,才能讓自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