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靄沈沈楚天闊全詩如下:
原文如下: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如下:
秋蟬的叫聲淒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壹去路途遙遠,千裏煙波渺茫,傍晚的雲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淒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
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壹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擴展資料: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壹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壹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
“清秋節”壹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據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日:‘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