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和二戰期間美國的活動。
第壹,第二世界確實是美國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超級大國。二戰中,美國重整軍備,建立了壹支具有全球打擊能力的超級軍事力量。其他國家都是地區軍事力量,比如德國。1,比如:二戰萊特灣戰役。在這場海戰中,美軍得以跨越太平洋和各大洲,投入了17航母、18護航航母、12戰列艦、24艘巡洋艦和65438+。美國在這場戰役中投入的海軍力量已經超過了德國、蘇聯、意大利等世界各國海軍力量的總和(英國皇家海軍除外)。因此,美國擁有全球海上霸權,可以使德軍如果出海就被趕入海底。美國的所有行動都要到達對方的家門口。什麽樣的國家才能突破美國強大的海上霸權,到達美國?二戰中美國共有150艘各型航母,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終極海上霸權,所以不可能。所以,只有美國打到對方家。2、壹次戰略空襲,可以出動1000多架戰略轟炸機,這種型號的重型戰略轟炸機,德國、意大利、日本都無法制造和生產。美國軍方已經生產了3萬多架飛機。所以只有美軍把對方家打得體無完膚,對方打不到美國。3,美國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國家,建國以來的200年是擴張史的壹部分,美國的戰爭幾乎都是在海外,都是在對方家門口打的。可見美軍其實是壹支專門打出去的強大軍隊,而不是壹支在家門口挨打拼命抵抗的部隊。二戰主要靠美國力挽狂瀾,扭轉乾坤。所以美國對二戰的勝利起了最決定性的作用。不僅向國內拼命抵抗軸心國的包括蘇聯、中國在內的所有盟國提供軍事援助,而且美軍也是唯壹的全球打擊力量,跨越兩大洋、兩大洲進行打擊,同時打擊三個軸心國的地方、工業和軍事力量。2.早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也就是1894年,美國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工業強國,工業產能超過英、德、法、意、日四國總和。所以說美國成為二戰受益者,給了美國壹個展示超能力的平臺,這完全是壹種誤導。第二,美國是二戰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主導者。1.縱觀二戰客觀論,決定力量是美英,尤其是二戰盟國美國力挽狂瀾,扭轉乾坤。不是蘇聯。蘇聯等國接受英美軍事援助,待在國內抵抗德國侵略軍本身。德國成為軍事強國更根本的基礎是什麽?換句話說,強大的德國部委團隊的實力支撐是什麽?事實上,德國軍事力量和軍事實力的基礎和支撐是德國本土的工業體系、民生體系、交通體系、經濟體系、對外貿易、能源獲取、資源開采等等。這是德國強大的基礎。沒有英美,蘇聯在國內的抵抗就無法觸及和打擊德國國力和軍事實力的核心源泉。在家門口抵禦強國入侵,即使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也改變不了兩國在壹定歷史時期的軍事實力對比。古代強大的波斯遠離希臘,整個入侵失敗,但當時的波斯帝國還是比希臘強大。遠在日本的蒙古帝國在日本海全軍覆沒,但當時的蒙古帝國仍然比日本強大。大英帝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被新生的美國打敗,至今仍比美國強大很多。更何況當時的蘇聯非常被動,疲於奔命,抵抗焦土。在英美援助和英美進攻德國的幫助下,蘇聯逐漸得到支持。2,所以整個二戰的決定性力量就是對英美聯軍實施立體攻擊的能力。2000艘航母馳騁大洋,控制全球航道和資源布局,把軸心國三國限制在資源有限的地區。戰略空襲直奔軸心國的主要城市。德國被654.38+0.44萬架次打擊,60個城市成為廢墟,日本66個大城市成為人間地獄,意大利工業基本報廢。軸心國不分前後,受到了全方位的打擊。海上高難度大規模登陸入侵軸心國控制區。1944年9月,蘇聯終於收復了全部領土。此時三軸心國的大陸和控制區已經是壹片廢墟,資源枯竭。意大利投降,英美入侵歐洲,軸心國被英美打得七零八落,包括德國首都的廢墟,德國首都柏林被英美空軍空襲兩萬下。3.亞洲戰場也是如此。日本是壹個島國,也是壹個工業國。所以日本的生死在太平洋戰場,不在中國。中國對日本造成了什麽傷害?蘇聯和中國在日本殺了壹個日本人?炸掉日本工廠?還能影響日本的海上生命線。英美之差直接葬送了日本的海空力量,封鎖了日本本土。戰略轟炸把日本本土炸成廢墟。當著名將領李梅的B29艦隊用凝固汽油彈轟炸東京時,美軍損失了6架飛機,卻摧毀了東京,日本人死亡654.38+萬,美軍陣亡不到100人,可見美軍的強大。所以二戰美軍傷亡少,主要是技術力量太強。二戰再怎麽玩,德國也太遠了。二戰中,可以說美國建立了超級軍事大國,成為具有全球打擊能力的超級大國,而德國只能是地區大國。德軍的作戰半徑不能超過距德國本土2000公裏左右的距離,完全是在家門口的軍隊。美國打的是高端戰力,德國人打的是低端戰力。德國人除了坐等美國打到他家還能做什麽?第壹,可以說美國在二戰中比德國強大得多。美國在二戰中建立了超級軍事大國。理由如下:美國陸軍是二戰中唯壹具有全球打擊能力超級軍事力量,美國可以跨越兩大洋、兩大洲,同時打擊三個軸心國的本土產業、民生體系、資源生產和運輸體系,而國內則舞刀弄斧,馬兒狂奔,好萊塢載歌載舞。1,二戰,美國是唯壹擁有全球打擊能力的國家。即使在二戰初期,還沒有重整軍備的美國的第壹次反擊,也是以壹艘航母和壹架跨越數萬公裏的戰略轟炸機攻擊日本首都東京。這種攻擊意識和氣勢,真的是德國這樣國土面積大的國家無法比擬的。2.美國在二戰中開始重整軍備。美軍巔峰時期,B29戰略轟炸機群壹天內從塞班島起飛,攻擊3000公裏。壹天之內,日本首都東京被凝固汽油彈摧毀(東京距離美國幾萬公裏),65438+萬人死於東京。考慮到柏林到莫斯科的距離只有1600公裏,我們就知道美軍獨特的全球打擊能力有多強大了。它對日本進行了戰略轟炸,摧毀了日本的66個城市。在歐洲,還和英國進行了遠程戰略轟炸,把德國炸成了監獄,摧毀了德國60多個城市。3.美軍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美國近150航母在二戰中漂洋過海,與英國皇家海軍壹起控制了全球航道和資源布局。4.美國可以跨洋發動高難度的兩棲作戰。亞洲這裏就不用說了,歐洲戰場首先登陸北非,然後是西西裏,然後是意大利,最後是諾曼底。諾曼底登陸時,英美出動軍艦5000艘,飛機12000架。這種實力,妳看看當年德國最強大的時期,連壹個海峽都過不了,隨便出動四千架飛機,海軍就是個零蛋。北非和歐洲距離美國也有近8000公裏。5.強大的機動後勤和戰略空運能力。美軍軍團全部摩托化,後勤充足。德國人呢?後勤不足,還要保留大量馬匹用於運輸。空運能力每天只有幾百噸。當年保盧斯的第六團邊團部隊被圍困,每天要補給400噸。結果德軍只能空運100噸,導致油料耗盡,第六集團邊團部隊投降。在歐洲,美軍放寬了壹天2000噸的戰略空運,在亞洲,最多能達到壹天1600噸。這個差距太大了,所以世界上殲滅美軍壹個師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德軍規模的殲滅戰比比皆是。6.二戰中,美國也是唯壹壹個同時向所有盟國提供軍事援助的國家,可見美國國力之強。第二,所以二戰德軍和美軍差距很大。壹個是地區軍事力量,壹個是全球軍事力量。壹個是低端戰力,壹個是高端戰力,壹個是畸形發展,全面發展。1,德軍擁有最先進的譚可,但沒有全摩托化的後勤系統,也沒有相應的現代化後勤系統和考慮。甚至無法保證2000公裏以內的軍隊基本過冬裝備。美軍呢?強大的物流,漂洋過海,才能保證充足的物流。2.德國空軍壹直停留在戰術空軍層面,沒有戰略空襲能力,所以生產不出遠程戰略轟炸機。柏林距離莫斯科只有1600公裏。戰術空軍的德軍只能在寒冷的俄羅斯作戰,而且在寒冷的天氣裏,飛機不能起飛,即使起飛也打不到俄羅斯後方的工業生產。美國空軍呢?比如B29航程的巔峰接近6000公裏,直接由對方首都等工業城市出發。B17和B24也可以直接從英國起飛,直接轟炸德國和意大利的工業和民生系統。3.德國沒有航母,沒有海權,主要靠潛艇,也沒有強大的海軍陸戰隊。美國呢?龐大的航母,海洋控制,強大的兩棲戰艦,強大的海軍陸基團隊,強大的海運能力。所以美國玩的是高端戰力,玩的是航母,玩的是遠洋兩棲入侵,玩的是戰略轟炸直接打擊對方本土核心,玩的是空地協同,玩的是戰略空運和後勤摩托化補給。德國呢?玩低端,玩坦迪克步兵步步高,玩戰術空軍階段。所以如果看二戰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到三個軸心國被英美的管轄範圍所限制,無法獲得任何外部的交通和資源。作為壹個工業大國和軍事大國,三個軸心國的根子,也就是他們當地的工業、交通、民生、能源生產都受到了美英的打擊,而美國卻相安無事。德國被英美打擊1.44萬架次,德國甚至加入了美國。日本和意大利也是如此,只有被打的人才有能力抵抗對方,但他們沒有能力攻擊美國,甚至沒有能力在南美建立基地,更不用說打美國了。第三,在科技方面,有很多美國科學家,包括大量猶太科學家。德國呢?1933 -1945上臺),德國失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而在此期間,德國* * *只獲得了4次諾貝爾科學獎(物理和化學),而美國獲得了9次,英國4次,其中只有1次是在物理方面。蘇聯是零蛋。1.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聚集在英國和美國,尤其是美國。再加上英美的科技享受,美國的科技實力大增。國內很多人因為對二戰的不完全了解,總認為德國科技會超越英美。這是壹個非常錯誤的觀點。在綜合科技水平上,美國已經超過了德國。二戰中,美國的航母技術和兩棲技術,包括戰略轟炸機、導航、反潛、通信和電子技術,都超過德國很多。2.就是經常被大多數人視為德國的噴氣技術。其實德國對英美並沒有優勢。因為戰略位置,被動的德國率先對抗這種不成熟的噴氣式飛機,幾個月後英國已經服役(英國二戰時有三種噴氣式飛機:格洛斯特E28/39格洛斯特E流星和吸血鬼噴氣式),美國最初是貝爾XP59。後來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生產了1944試飛XP80噴氣式戰鬥機,都是在二戰期間。二戰期間,美國啟動了F84戰鬥機和NA-134噴氣式戰鬥機項目,誕生了著名的F86噴氣式戰鬥機。P80比m262更全面。英國和美國的噴氣式飛機是高度機密的,並且壹直在進行飛行試驗。因為戰局樂觀,沒有進入戰場,而德國占據被動地位,所以在戰機不成熟的時候就投入實戰。活塞飛機方面,P51是當時的巔峰之作,徹底擊敗了任何德國活塞飛機,甚至擊落了大量不成熟的德國噴氣式飛機。3.德國只在現代火箭上有優勢,因為美國更重視戰略轟炸機技術,而德國轉向了火箭。從當時的技術上看,戰略轟炸機的軍事打擊能力超過了V2火箭、B29超級空中堡壘、四臺加發動機,航程6000公裏,帶加壓艙,遙控炮塔帶中央火控系統,攜帶9噸炸彈,機載雷達和諾頓瞄準。打擊效率和威力遠超V2火箭炮(V2射程只有320公裏,無制導,攜帶1噸炸彈)。事實也是如此。二戰所有V2火箭炮對英國造成的傷害,都趕不上英美艦隊壹天1000架飛機的戰略轟炸效果。早在二戰前,美國現代火箭之父戈達德就已經成為火箭研究的先驅,並提出火箭有軍方,但美國軍方並不感興趣。德國火箭領導人韋恩赫·馮·布勞恩曾這樣評價戈達德:“在火箭發展史上,戈達德博士是無與倫比的。在液體火箭的設計、建造和發射中,他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正是液體火箭為探索太空鋪平了道路。當戈達德正在完成他最偉大的工作時,我們這些火箭和航天工業的後來者才剛剛開始學習走路。”4.關於核武器,英國、德國和美國都是在二戰前就開始了核武器的研發。隨著二戰的發展,美國憑借其強大的財力和資源實力,聚集了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包括壹大批頂尖的猶太科學家,在這方面已經把德國甩了好幾條街,而德國資源匱乏,沒有安全後方,整天被轟炸。直到二戰結束,德國的原子彈進步水平還只是在美國1939的水平上。在信息技術方面,英美的研發,也就是現代計算機技術,早就把德國甩在十萬八千裏之外了。4.經濟上,美國自1⑧94年以來壹直是世界第壹經濟強國,金融中心倫敦和紐約牢牢控制著世界金融。二戰前,美國的工業總產值比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總和還多。5.在全球號召力方面,美國有指揮世界的影響力,而德國因為是地區軍事力量,無法獲得全球號召力。1,現實世界不是虛構的武俠小說。小說裏明明三個人就能輕松打敗對手,卻要壹個壹個打。在現實世界中,誰的實力大,誰的號召力就大。當時稱霸天下的大英帝國帶領八國聯軍打滿清。大英帝國集合了七個反法同盟,勒死了拿破侖。目前美國也是壹個集結聯軍打擊和制裁美國領導層的國家。2.英美主導世界秩序,所以他們有能力秩序世界。英美領導人在1941發表宣言,向世界承諾恢復世界秩序,拆除納粹,也就是《大西洋憲章》(成為戰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幾十個國家齊聚壹堂。1942年美國參戰後,5438+0年6月美國總統在華盛頓發出呼籲,26個國家齊聚華盛頓。最後,50多個國家簽署了宣言,形成了壹個龐大的聯盟。3.可見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是德國無法比擬的。迄今為止,美國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指揮世界的能力,很容易組成幾十個國家的聯盟,形成聯軍。4.二戰前的國際體系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從這個體系的名字就很容易知道,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英美是頂級國家,而德國是被壓制和被遏制的國家。所以,盡管德國國力上升,準備充分,先發制人,但德國是壹個沒有海權的國家,缺乏全球影響力,而英美則以強大的海權主導國際秩序,所以對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德國。所以,德國被列強打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即壹個區域性的大陸國家挑戰全球海權國家,必然會陷入被集團打敗或陷入多重作戰的被動地位。所以樓主要明白,現實世界中沒有所謂的單挑概念,更不要說國際戰略,就是妳在社會上得罪了壹個社會大兄弟,社會大兄弟會跟妳打嗎?不,大哥是想集結他的仆從來攻擊妳,以顯示他的影響力和實力。今天的國際戰略與德國相似。德國當年的二戰,就是因為改變了領土現狀,用武力解決了波蘭問題,導致了西方列強的對抗。就像中國現在在南海,如果中國用武力收復菲等小國的島嶼,改變領土現狀,不經過美國的同意或默許,無異於挑戰美國老大哥的領導地位,美國必然會集結同盟予以反制。如果中美爆發軍事沖突,那麽美國將利用其全球影響力,集結全球盟友進行絞殺。因此,南海目前不會發生戰爭,因為中國目前無法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6.總之二戰德國和美軍的差距太大了。美國以其優越的綜合國力在二戰中開始重整軍備,並已建立和完成其超級軍事力量(壓倒性的全球作戰軍事力量)。可以說德國十萬八千裏。作為壹個強大的地區軍事力量,德國軍隊仍然無法與超級大國階層的全球軍事力量相抗衡。別的不說,德國壹片廢墟,英美列強的戰略轟炸機壹波壹波轟炸,美國壹片和平。德國到處都是屍體,人間地獄,誰都不能無家可歸。好萊塢頒獎典禮還在美國舉行,世界金融中心紐約還是牛市。德國是壹個意識形態強硬的南美國家。德國能幫助它在美國的鐵桿盟友嗎?他們敢支持德國嗎?數百艘美國航母和強大的海軍陸戰隊會放過這些國家嗎?這些南美國家敢公開支持德國嗎?德國勢力影響太小,和美國差十萬八千裏。7.結論:1。所以,美國是二戰的同盟國,也是最具決定性的力量。全球超級軍事力量不僅向所有盟國提供軍事援助,還可以攻擊兩大洋,同時打擊三個軸心國的局部核心戰爭能力,並以英國皇家海軍控制全球航道和資源布局,以及控制全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2.英國是第二個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大英帝國憑借其現代化的空軍和強大的海軍,首先擊敗了德國在英國的戰爭,使德國失去了從外海獲取資源的奢望,迫使石油資源匱乏的德國向東擴張,奪取石油等戰略資源,陷入了兩條戰線作戰的被動局面。同時與美國軍事力量壹起,對德國展開立體軍事打擊,在技術層面與德國作戰。英美立體攻勢全方位打擊軸心國,在軸心國控制區和德意建立了戰場。整個戰場在德意和控制區被摧毀,對德國造成沈重打擊,經濟、工業、民生、能源生產依次受到英美打擊。在軍事科技方面,英國也有很多技術是脫離世界領先水平的,並且和美國享受技術,大大提高了美軍這種只有全球軍事力量的技術水平。最終,英美聯軍占領了整個西歐和3/2的德國和日本,借助立體進攻,徹底摧毀了德國作為壹個國家的概念,摧毀了德國的工業、能源體系、交通體系、民生體系、軍工體系和經濟體系,使德國成為壹個地理名詞。美國的軍事打擊造成了日本整個海空軍和日本自身工業和資源的崩潰。3.蘇聯的貢獻是第三。它接受了英美的軍事援助,並依靠當地的氣候和其他不對稱優勢。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己國家拼死壹戰,牽制了德國很大壹部分地面軍事力量和壹部分空中力量,加速了德國的失敗。但由於戰場和戰損壹直在蘇聯,蘇聯可以說對德國的局部戰爭能力和核心力量來源影響不大。東線戰爭雖然血腥殘酷,但卻是比較低級的戰鬥。蘇軍作戰技術水平低,只能消耗德國地面大量有生力量,而蘇聯自身損失了驚人的2000萬人。最後在英美立體兵力和英美軍事物資援助的幫助下開始反攻,最終於1944年9月開始入侵。在英美的夾擊下,工業、民生、軍工、交通系統幾乎崩潰,資源、石油極度匱乏,德國極度衰弱。最後占領了整個3/1德國和東歐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