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體小說:小說體裁的壹種獨特形式,它是以日記形式作為小說基本結構的小說類型。這類小說在敘述方式上多采用第壹人稱,以日記主人公所見、所聞、所感的方式敘述事件、展開情節、刻畫人物。如,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腐蝕》等。
它壹般有如下三大特征:
壹、真實與虛構的交織
現代日記體小說發生的動機決定了真實性必然成為它的首要文體特征。但是,作家表達的私密性並不等於真實性。且不說作家在表達私密性體驗時不可能完全地敞開,即使主觀上想這樣在客觀上將最為隱秘的體驗表達出時也有壹個表達本身的形式問題。加之作家的表達沖動與讀者的窺視欲望並不完全壹致。所以,日記體小說的真實性勢必和虛構性相發生,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有著繁多的技法。
二、時間形式的建構
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在使用虛擬的時間框架的變化之大,隨心所欲之自由使我們對日記體形式的認知裏似乎時間框架已經隱去,日記體小說只給人壹種第壹人稱變格的印象。日記體的時間標示似乎可有可無,日記體小說的時間標示對日記體小說整體的意義系統生成似乎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實際上,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在外在時間標示的運用上也有著復雜的表現形態,並引起了人們的關註。I2 瑞士學者馮鐵也曾對《狂人日記》、《莎菲女士的日記》、《自殺日記》、《鬼土日記》等日記體小說中時間標示的使用有著精彩的論述。
三、私人空間的開掘
日記體小說要表達人的私密性體驗的寫作要求決定了日記文本應是壹個相對封閉的私人空
間。相比之下,“在書信體小說中,這種孤獨與封閉感因聽者或讀者的介入而銳減。而日記體小說的形式要素則使讀者的視角被限制在日記體自身。”[910,13)需要辨析的是,如果書信體小說的聽者不是實存的,並不對書信作者的敘述產生任何影響的話,它實際上可以說是日記體小說,例如郭沫若的《落葉》、許地山的《壹封無法投遞的郵件》、向培良的《六封信》等書信體小說均可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