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概念: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
2.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寫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直接描寫外,還要註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非常傳神;《項鏈》開頭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寫十分逼真;《藥》中華老栓買藥時,黑衣人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裝在套子裏的人》的結尾,寫到別裏科夫死後才壹個月,生活又變得沈悶,清楚地表明了別裏科夫是個典型人物,只要專制制度還在,別裏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絕。《阿Q正傳》那叫讀者笑中有淚的精神勝利法,明顯地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傾向。
4.情節結構方面:
辨析五個w,即誰(who)、什麽事(what)、什麽時候(when)、什麽地方(where)、為什麽(why)。
懂得情節結構中的對比、懸念、倒敘、插敘、出人意料的結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敘的結構形式,從祥林嫂臨死前的肖像寫起,再回顧祥林嫂初來魯鎮的情景.再次到魯鎮的經過等等,設置了懸念。《項鏈》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題。
理清線索(明線、暗線)。多數短篇小說都只有壹條線索,但也有壹部分短篇小說設置了兩條線索。如魯迅的《藥》,為了表明群眾的愚昧,設置了買藥、吃藥、談藥、藥效這條明線;為了表現辛亥革命,又設置了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閑人的談資這條暗線。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了群眾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環境描寫方面:
自然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系特征,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傳》開頭的環境描寫,把故事發生的背景、時代、社會關系作了明確的交代。
6.主題內容方面:
小說壹般是通過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等的。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
(2)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
(3)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7.語言:
小說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欣賞的媒介,又是欣賞的對象,出題者有時會讓我們欣賞遣詞造句的奇妙,有時會讓我們領悟語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時讓我們初步感知作家的語言風格。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的規律的介紹
小說閱讀訓練題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誤區:分析人物形象時,不從實際出發,過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質;沒有立足原文,無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沒有的東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評價人物。
解題思路應分四步走:
首先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然後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接著看用了什麽描寫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2)重要情節(細節)作用的分析,解題時要註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其作用壹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
②是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發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
③是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成上的作用。壹般來說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3)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首先找到環境描寫的語句在文章中的位置。處於不同的位置的環境描寫其作用將會是不同的。然後再概括所描寫的環境。
分析環境描寫作用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借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種氣氛;
③襯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時有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內容(主題)和寫作技巧的鑒賞和評價。理解主題主要看重要情節和主要人物;而小說主要的寫作技巧也表現在重要情節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題時,不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避免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沒有認真閱讀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這是學生做這類題的誤區。
鑒賞評價小說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時的誤區是,過分拔高小說所表現的主題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創作技法的成敗,認為壹發表的文章總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評的意見;以自己頭腦中固有的觀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為主的思想觀念;以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評價小說的標準,合自己口味的則說好,否則,就說不好。
(5)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與散文的閱讀差不多,這裏不再贅述。
高考語文現代文做題的技巧
壹、做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考題的時候,最重要的壹件事就是讓心靜。
道理很簡單:唯有心靜才能讀得進去,唯有讀得進去才能讀得懂,唯有讀得懂才能理解文章內容與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目的,唯有理解了上述內容,才能精準正確地解答考題。
那麽,如何做到心靜呢?當考生做到現代文閱讀的考題時,時間已經過去差不多半小時了,緊張、忙碌、甚至因前面某個題而糾結、焦慮的心情,都會導致大腦暫時性缺氧,或者心浮氣躁的情緒產生,這些因素都是高考考場之大忌,它對考生思維的行進以及答題的臨場發揮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都是致命的。
前面的題目做完後,不要急於去做現代文閱讀,正確的選擇是:放下筆,閉上眼,深呼吸,清心障。或者用雙手輕輕抓扣頭部發跟,這種做法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改善大腦臨時性缺氧的問題。這樣的過程,總計花費時間應該不足二十秒鐘,但這短短的二十秒會給妳壹個全不同的心緒與心境,會給妳壹個流暢敏捷的思維功能。用壹句俗語打壹個比方,磨刀不誤砍柴工。
二、第二個步驟,高考考場中,讀現代文閱讀時,第壹遍不是精讀,亦不是粗讀,而是只讀開頭和結尾。
原因很簡單,壹篇文章,無論是文學類文本,還是論述類文本,都必須有壹個主題或者論點,而這主題或者論點,往往不在開頭,就在結尾。
在通讀全篇之前,在做題之前,就已經知曉了文章的主題,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接下去就會以壹種俯視的角度與心態,去面對因這篇文章而出來的考題,那麽我們解答考題的難度,就在無形之中降低了,同時考生的自信心也就出來了。
而且,這樣的做法還有另壹個影響全局的收益,那就是不但不會浪費時間,反而會因很快地理解了全文而不至於讓考生在作者堆砌的文字迷宮裏迷路,從而限度地節省了答題時間。
三、完成上述步驟之後,考生要選擇的是粗讀與精讀相結合的閱讀方式,來應對考卷中出現的文本。
精讀部分,是針對與考題相關連的段落,而其余與靠椅無關的文字部分可以選擇粗讀或者幹脆放棄不讀。
四、在五分從開頭和節溫中確定主題的時候,選擇整體感知、快速閱讀的技巧:
(1)瀏覽標題,領悟基本內容:標題有時暗示主旨、有啟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題的方向等。
(2)辨識文體,確定選文是哪壹類文本,文學類文本(散文、小說、)論述類文本、科普類文本等等,分析重點文意
(3)精讀首尾,揣摩主題思想:首尾往往發現作者所表達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