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路易士的壹生是怎樣的呢?

路易士的壹生是怎樣的呢?

路易士,1885年2月7日生於美國中西部的白索克鎮,母親原籍加拿大,父親是個鄉村醫生。18歲時,路易士離開美國中西部,考進東部的耶魯大學,因經濟困難,曾中途輟學,到新澤西州和巴拿馬等地從事過壹些雜差,然後在紐約的“歐洲譯文社”任助理編輯,後來又回到耶魯大學,並於1908年結束全部學業。1910年以後,曾先後在舊金山、華盛頓的幾家報館和雜誌社工作過。1920年,他的長篇小說《大街》出版,引起巨大的反響。接著,他又寫成《巴比特》(1922)和《阿羅史密斯》(1925)。這三部小說被認為是他的最優秀之作。其中《阿羅史密斯》曾獲1926年的普利策文學獎,但他拒絕受獎。此後他又寫了《埃爾默·甘特利》(1927)、《多茲沃思》(1929)等長篇小說。30年代以後,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寫作技巧也大不如前。1951年月1月10日逝世於意大利羅馬。

20世紀初期,美國有壹部分作家打破了把鄉村生活田園詩化的傳統,開始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鄉村生活。這壹文學現象被稱為“鄉村的叛逆”,路易士是它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大多以鄉村和小市鎮生活為題材。

《大街》的女主人公卡羅爾與丈夫威爾·肯尼科特來到明尼蘇達的戈弗草原,發現生活平庸而乏味,人們安於現狀,對新鮮事物懷有固執的偏見。卡羅爾立誌改造環境,為沈悶的生活帶來生氣和樂趣,但遭到大多數人的抵制,威爾對此頗不以為然。被路易士稱為“鄉村毒菌”的可怕的習慣勢力扼殺了卡羅爾的熱情。她在失望中只身離開戈弗草原,來到華盛頓,但兩年之後又隨前來找她的威爾回到戈弗草原,決心像大多數人壹樣地生活下去。《大街》揭示了小市鎮生活的閉塞和保守,嘲諷了市民的偏狹、愚昧,也諷刺了知識分子的淺薄和軟弱。由於路易士的這部作品,“大街”幾乎成了美國社會保守生活的代名詞。

《巴比特》中的主人公巴比特是個經營地產的掮客。他家境富有,追求享受,有壹天,他突然對壹成不變的生活感到厭倦,想方設法去開辟新的生活天地。但他的行動遭到非議,他無力擺脫外界的壓力,最後不得不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上。作者把巴比特這壹人物寫得惟妙惟肖,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巴比特”這個詞成了庸俗的市儈的同義詞。不少評論家認為這部書是路易士文學創作的頂峰。

《阿羅史密斯》反映了20年代美國醫學界的狀況。阿羅史密斯曾在鄉間行醫,也曾在城市的衛生部門工作,都因工作不順利先後離開。最後他來到紐約的瑪格克學院,希望能夠專心從事有益於人類的科學研究,但那裏同樣存在著競爭,人們對名利的追求使他感到壓抑。後來有個地區發生傳染病,他去試驗他研究的噬菌體,不幸失敗,妻子也死去。他回到瑪格克學院,由於不能忍受第2個妻子頻繁的社交活動對他的幹擾,他離開紐約,來到壹個農莊,繼續進行科學研究。這部小說反映了兩種對立的道德觀念,對於醫學的商業化及腐朽的社會給予了辛辣的諷刺。

《埃爾默·甘特利》刻畫了壹個靈魂醜惡、手段卑鄙、到處招搖撞騙的教士,揭露了美國宗教生活中的虛偽和欺詐。

路易士壹生寫過20多部長篇小說,有的還被改編成劇本在舞臺上演。他的主要作品有《大街》(1920)、《巴比特》(1922)、《阿羅史密斯》(1925)、《艾爾摩·耿特裏》(1927)、《格定·普蘭尼希》(1943)等。《大街》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暢銷書”,據說先後印行了50萬冊,被譯成多種歐洲語言廣泛流行。

路易士的小說很少以情節取勝,她的特點是對細節作詳盡的描繪,采取誇張的手法,達到漫畫式的諷刺效果。美國當代的批評家壹般認為他不是壹個有獨創性的藝術家,而是目光敏銳的觀察家,文筆生動的新聞報道家,傑出的小說攝影師。美國中產階級的言談舉止及精神風貌通過他那支生花妙筆躍然紙上。

1930年,路易士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金,得獎原因是“由於其描寫的剛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機智幽默創造新型性格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