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 ~ 1881)

19世紀在俄羅斯文壇享有世界聲譽的小說家,他的作品極其復雜矛盾。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醫生家庭,從小熱愛文學。父親想進大學學工科,但畢業不久,他放棄了工作,投身文學。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潮的影響下,癡迷於空想社會主義,參加了彼得堡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彼得拉舍夫斯基集團的革命活動,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關系密切。

他的處女作《窮人》發表於1846,繼承和發展了普希金的《郵差》和果戈理的《外套》中寫“小人物”的傳統,對他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遭受欺淩和屈辱的悲慘經歷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喚醒他們抗議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雙重人格》(1846)、《地主》(1847)、《日光》(1848)、《脆弱的心》(1848)等幾部中篇小說,加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的分歧,甚至使他們的關系破裂。後者認為上述小說揭示了神秘、病態心理和為瘋癲而瘋癲的傾向,“幻想情緒”使小說脫離了當時的進步文學。

1849 ~ 1859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到西伯利亞。十年的艱苦勞動和長期與進步社會勢力的分離,強化了他思想中抑郁悲觀的成分,使他從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滑向了“性惡論”,形成了壹套以唯心主義和宗教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以溫順妥協反對專制制度的革命鬥爭的矛盾世界觀。

他流亡歸來後,創作重心逐漸轉向心理悲劇。小說《受辱與損害》(1861)繼承了“無名之輩”的主題。窮人中偶爾能抗議的善良的人,變成了命運擺布的溫順的人。人文主義被宗教感傷所取代。《死宅筆記》(1861 ~ 1862)記錄了作者對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說描寫了苦役犯的優秀道德品質,控訴了苦役制度對他造成的非人的身心摧殘,無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罪與罰》(1866)是壹部讓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的重要作品。

《傻逼》(1868)發展“被侮辱被傷害”的主題。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亞的強烈反抗,以及作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與純潔,賦予了小說鮮明的基調。然而,壹些用來攻擊革命者的“虛無主義者”形象削弱了小說的揭示力。

《心魔》(1871 ~ 1872)中,沒有被侮辱、被傷害者的形象,只有對革命者的攻擊。

最後壹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學思想的總結。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描述了無恥卑鄙的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墮落和崩潰。表達了對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深切同情,也揭示了消極的壹面,比如宣揚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存道德價值觀,只有寬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類社會。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分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身心痛苦的震撼描寫是其他作家無法企及的。他的小說很有戲劇性,情節發展很快。隨之而來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而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從而暴露出資產階級關系的復雜性。矛盾和深刻的悲劇。陀思妥耶夫斯基善惡矛盾的人格組合和深層心理活動的描寫對後世作家影響深遠。

長篇小說

罪與罰

短篇小說

九封信的故事秦先生

波爾·祖科夫脆弱的心靈,誠實的小偷

聖誕晚會和婚禮,別人的老婆老公床下,白夜。

小英雄在聖誕晚會上關於基督旁邊小男孩的拙劣笑話。

農民Malei,壹個百歲老人,是壹個溫柔的女人。

壹個荒謬的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