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選集的主題是“末日”,展現了科幻作家們對人類結局的各種猜想。在本書的22篇作品中,圍繞著“末日”,有關“末日”的產生、發展,影響,作者們各展其思,不斷地細化、挖掘,所謂“末日”所帶來的影響與可能。
按照編者在序言的看法,此類作品是與現實世界有著息息相關的關系。
顯然,按照編者的看法,末日題材的小說就是現實世界的映照。小說裏面的內容,反映的也正是眼下人類的生活中的爭執與矛盾,體現了作者對當代社會種種問題的反思。
要說末日題材的小說,最有名的,當屬是《蠅王》了。畢竟這個可是諾獎級作家的作品。在這本書中,《蠅王》建構了壹個超現實的環境,不過討論的話題卻是非常古典: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 除了《蠅王》之外,戈爾丁的《品徹馬丁》更是集中討論了這個問題。在伊格爾頓的《論邪惡》之中,這本書也成了壹個集中討論的話題。
此書中的很多作品中,同樣有這種痕跡。討論的並不是具體的技術細節,末日在地球上的展開,人類社會崩壞的過程,而是集中在人類的想法行為對於“末日”的影響。
第壹篇《壹切混亂的終結》就是如此。這個故事可以概括成“通向地獄的道路是由良好的意圖鋪成的”。這基本上是壹個已經被人討論過無數遍的主題了。但是在斯蒂芬·金筆下,故事重新煥發了新的色彩,能夠使讀者對於所謂的“善意”有更深地警惕。能有這種作用,就是文藝作品的初衷了吧。
與之類似的,《錯失審批》也是如此,甚至更過了。這篇文章聯系到了宗教審判這個更加傳統的話題。而與之聯系的背景則是科技感十足,思辨的主角則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宇航員。充斥著理性主義的氛圍與傳統的宗教命題結合起來,反差感則是增加了這篇作品的趣味性。
其他的幾篇文章,也並沒有因為是架構在末日的環境,而出現了反常的人性。更多的是利用壹個極端的環境,去思考人性在特殊環境下的表現。
既然是科幻小說,當然也應該圍繞著“科”字做文章。在這方面,最有趣的就是《系統管理員照管世界》。這篇文章細致地描寫了壹群程序員在世界遭遇了生物病毒危機之後如何接管世界。與上面的文章不同,裏面人物在道德思考上並沒有太深的思考,也並沒有太多倫理上的負擔。就好象是日常遭遇了bug壹樣,主角們完全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非常實踐性的解決問題。絲絲入扣的步驟和細致入微的推進,讓人有壹種真實感,似乎這些程序員們真得能夠將世界從混亂中解救出來。
在書中科幻感最強的,當屬《隧道暗且長》。末日之後,人類走向了不同的進化枝。其中壹支開始退化,視力已經完全能夠適應黑暗的隧道;另壹方面又可以與隧道的生物心靈感應。這也有點像《美鐵之戰》裏面的雲武士壹族。這種“新”的人類,做出了與眾不同的選擇,也就帶來了新的閱讀快感。不過最後的結果,還是人類因為誤解帶來的自相殘殺。
因為是中短篇小說集,小說們對於末日的描寫不能全方位的展開,就只能就其中的壹點兩點集中討論。所以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會有戛然而止的感覺。像是《隧道暗且長》,本來還期待會像是《blame!》壹樣超展開。但是僅僅打了壹個照面就結束了。只能意猶未盡了。
像是《搏命荒城》《我們所知的世界末日》都有這種感覺。這不是因為作者沒有辦法駕馭果斷的篇幅,而是作品的設定實在是太精彩,完全可以繼續的擴展。不過像是《進鎮出鎮記》《最後的原生生物》《殺人犯》這幾篇,故事就恰好與篇幅相適應。既會得到閱讀的爽感,又不會太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