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走得太遠的?這種進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嗎?

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走得太遠的?這種進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嗎?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會的高級階段,是繼原始集團之後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人類同壹性體。氏族公社的歷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

首先,母系氏族

氏族社會的早中期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實行原始* * *生產主義,氏族成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平等分配勞動產品,死後葬在同壹個墓地。氏族成員總是以母系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外婚制。配偶生活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男訪女的形式。子女生活在母系氏族,其世系和財產按母系氏族計算繼承。母系氏族興盛時期,有相對穩定的對偶婚,丈夫遷到妻子的氏族與妻子同住。

母系社會在人類歷史上的存在時間是父系社會的十倍。大約五萬年。五千年前,隨著社會的發展,經過壹段磨合期,進入男權社會。當然,不同文明的時間不壹樣,有些民族今天還是母系社會。只能說大致如此。

母系社會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女權黃金時代。

那時候所有人的活動都只是為了活著。平均年齡20歲左右。生活環境和壽命與今天的野生靈長類動物相似。如果我當時活著,估計現在連骨頭都不剩了。只有少數人(基本上是女性)能幸福地活到30歲,然後升天。

母系社會存在的理由:1,壽命。我們知道,即使在相同的條件下,女性往往比男性長壽。男人更容易死,這是事實和生理特點決定的。

那時,男人主要從事狩獵。拿棍子當武器。如果遇到老虎或者獅子,能跑就跑,不能跑就只能肉搏了。所以很多時候,很難說是誰被打回家做晚飯的。如果人多,還可以獵殺大象等大型動物。許多洞穴壁畫記錄了這些活動。猛獁象也因為被人類獵殺而滅絕。但是被激怒的大象不是兔子,很容易導致參與者受傷或者直接掛掉。

再加上部落之間的戰爭,主要是男性參與。還好我沖到對方部落把男人都殺了(這種做法持續了很久)。萬壹戰敗,她家的女人只能是寡婦(但當時還沒有寡婦這回事)。這樣看來,女人在山洞裏縫獸皮,采集野果,比男人安全多了。

這些眾多的原因導致了當時男性的保質期短且不穩定。

在原始社會,經驗往往是壹個部落生存的決定性因素。讓妳知道幹旱時哪裏會有水;被蛇咬了用這種植物治療;有難產怎麽辦?能吃的,能吃的就扔掉。沒有學校和書本,生活經驗只能口口相傳。那些能活到二十多歲的“老太太”,自然扮演著部落首領和百科詞典的角色。

這種情況和非洲象類似,最老的母象會和她的象群壹起遷徙去找水喝。經驗是決定壹個群體能否在這裏繁衍的關鍵。如果壹個人能活那麽久,自然會有更多的經歷。如果壹個人能活那麽久,那也是壹筆財富。這不是性別決定的,而是壽命決定的。

2.血緣關系。因為群婚制度,當時的女性沒有固定的性伴侶,當然男性也是如此。當時血緣關系是母系傳承的。是的,沒有人知道他的生父是誰;二是當時生產力極低,男主狩獵,收成不穩定,女主采種,收成相對穩定。另外,發現的古代圖騰形象多為女性,推斷是壹種母性崇拜。

3.做母親壹直是社會主導的傳統。比如古代神話中,領袖都是以女性的身份出現的。中國的女媧,希臘宙斯的祖母,和大地之母蓋亞。隨著男權社會的形成,這些人物逐漸消失在幕後。在中國,許多古老的姓氏都在女性的旁邊:姬、瑤、江、伊、伊、英等等。

隨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從狩獵轉變為畜牧和農耕,男性成為生產力的主體,人類從母系氏族社會轉變為父系氏族社會。

第二,父系氏族

在古代,人們靠采摘野果、打獵、圈養小動物和種植簡單的農作物為生。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的靈巧和勤奮適應了當時的工作條件。女性的勞動收入往往高於男性,女性的經濟地位也高於男性。因此,她們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是由女性主宰的,這是母系氏族的根源。

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發展,出現了大量的農耕時代。男性比女性更適合勞動生產,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價值,所以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超過了女性,母系社會逐漸轉變為父系社會。

現代社會還是壹個適合男人發展的社會。男性壹般比女性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所以仍然是男權社會的主導。只有那些落後不文明的民族還是原始的生產方式,存在母系社會現象。

當科技發達,更適合女性發展的時候,男權社會就會逐漸轉變為母系社會。

但大汶口文化的變遷表明,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化經歷了1000年左右,而中國的母系社會在農業生產方式下延續了3000年至7000年。所以很難讓人信服生產方式或者生產力的變化是母系氏族社會消失的主要原因。

太昊伏羲在歷史上說:“正姓,撮合,重視諸人之夫婦,以皮薦之,以禮嚴以示其姓難拼,人之情不瀆。”換句話說,中國人完善了當時的姓氏制度,制定了婚姻的規則。

當人們發現只有父系才能更好地標記血緣關系時,子女就不再繼承母姓,而是繼承父姓。這種變化使得男性而不是女性成為婚姻的主體。

婚姻制度越來越嚴格。在夏商時期,規定同姓人“五代之後,即成親。”到了周朝,規矩更嚴,同姓者“長生不老而姻緣不可通。”為了便於人們遵守婚姻制度,制定了“五服”(註)等壹類親昵範圍,五服的外國人可以談婚論嫁。當然,傅和他的人並不了解生物學的真相。他們只是發現了這個規律。俗話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中國文化對血緣標記的重視,應該與中國較早進入農耕社會有關。農耕社會的人被限制在土地上,最怕離開家園,人口很少流動。如果血痕不清,他們最容易受到異族通婚的傷害。另壹方面,遊牧民族流動性很強,而且不居住在緊湊的社區。即使血緣標記不清,他們也不會因為通婚而受到太大傷害。

三、母系氏族社會將再次回歸,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方向?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總體上經歷了壹個從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發展過程。前者,我們知道,經歷了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後者只有幾千年。隨著母系社會結構向父系社會結構的根本轉變,宣告了階級社會和國家機器的最終形成,人類隨即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帶來了生產力的大發展。不過這些都被忽略了,也不是本帖的重點。

隨著生產力的進壹步發展,階級的消滅,人類社會是否會不可避免地回到母系社會?

原因可能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劇變,男女組成的家庭會逐漸解體。但人類還是要繁衍後代,所以原始社會“只知知母不知父”的現象會越來越多,而這壹次,是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大繁榮帶來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再需要因為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男女合作而組成家庭。過去在婚姻家庭中,壹般應該是男方提供房子,女方搬進男方家。但由於以下原因,女性對婚姻的需求會越來越少,夫妻組成的家庭會越來越少。

(1)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福利制度的完善。無論是公民的個人生活保障,還是生孩子的行為,都會獲得越來越多的國家補貼。像過去壹樣,女人不再迫切需要和男人壹起撫養後代,更不用說的男人來養活她。結婚不再是生育的重要條件,生育也不再是結婚的重要目的。結婚成家的越來越少,這是必然趨勢。

(2)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完善,男性的主體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喪失。以前壹個家庭非常需要男人做壹些重活,或者需要男人的存在帶來安全感。未來,大量家政公司的出現,家居日用品科技含量的增加,會讓男人幹不了的所謂重活、粗活在壹個家庭裏基本消失。治安服務體系的完善,各種防身武器湧入家庭,小區建設的完善,將進壹步消除單身女性家庭的安全感。

(3)隨著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對個人幸福和個人人生價值的追求,過去對人性的約束將逐漸消失。人們會更加追求婚姻和愛情的質量,同居家庭會大量湧現,婚姻不再必要。對於很多追求視野開闊或者習慣用下半身思考的人來說,可能是壹件好事。有缺陷的家庭會逐漸變得難以承受,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這將是長期的必然趨勢。

(4)但是生育還是需要女性來做。很多科幻電影和小說都討論過未來人類繁衍由國家完成的可能性。當然,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將是非常遙遠的未來。人造子宮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壹個出生在子宮外,不通過母親腹部的孩子,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是不可能的,至少現在是不可能的。出於母性和對家庭生活的熱愛,女性還是會生孩子,但由於精子庫的出現和社會生活的開放,她們在選擇孩子的父親時會有更廣泛的選擇。所以孩子出生後,很有可能不認識自己的父親。

(5)國家立法保障男性生育權的難度。我們知道,如果壹個社會存在大量的單身母親,剝奪了很多男性渴望後代的權利,那麽男性肯定會要求立法保護。但由於婚姻家庭的解體,壹個只在壹夜歡愉中或精子庫提供了生殖細胞的男人,既沒有結婚證的保證,也沒有其他合同的擔保,獲得孩子撫養權的可能性會很渺茫。國家對隱私權的保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對孩子生父身份的保密。特別是由於孩子的父母可能根本不認識,或者只認識幾次,或者很明顯女性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區哺育和撫養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所以通過立法來實施對這種父權制的保護將會極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當然,隨著社會的巨大變化,還可能出現以下新情況:

(1)隨遇而安的經濟發展,無論男女生育意願,都會下降。但自然會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來保證人類生產的完成,尤其是提高女性的生育意願。生育永遠不會是私事,而是國家鼓勵和重視的行為,這壹點我們在發達國家已經開始看到了。無論是國家還是家庭,勢必越來越重視優生優育。所以有些男性生育機會少是必然的。當然,女人選擇和哪個男人生孩子,不僅要強壯,英俊,聰明,還要根據醫生的建議綜合看待。

(2)孤兒院的孩子越來越少,養老院的男人越來越多。

因為隨著獲得壹個孩子的難度增加,孤兒院裏的孩子自然會被大量單身人士認領,尤其是男性,他們會更加渴望獲得這些孩子的撫養權,這當然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父性和對家庭生活的向往。因為女性生育孩子相對容易,所以在未來的家庭結構中,單身女性帶著兒孫生活的會越來越多,而男性會更多地去養老院,以獲得穩定的群體社會生活。

但是隨著家庭觀念的淡漠,個人價值的提升,會有很多孩子長大後不會和媽媽奶奶住在壹起,但總體來說,和媽媽奶奶住在壹起的可能性比和爸爸爺爺住在壹起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比如叔叔、阿姨、月經、爺爺和爺爺、奶奶和奶奶、堂弟和堂妹,這類稱呼的細微差別會越來越難被人知道,以後的孩子就要查百科全書了。

(3)拐賣人口等犯罪活動難以從根本上杜絕。

就像現在印度壹些黑社會組織承包綁架男性,強迫他們娶沒有嫁妝的女性壹樣,未來市場需求必然導致拐賣婦女兒童的案件層出不窮,即使國家加大打擊力度,恐怕也很難徹底杜絕。

但是,也許這種犯罪活動會越來越制度化,甚至合法化。比如生育權買賣的公開市場可能出現,男性可以用錢購買孩子的獨立撫養權和撫養權。為了平衡性別差異,防止男性犯罪活動猖獗,降低男性自殺率,維護經濟社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政府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默許這種行為,甚至立法加以規範。

(4)政府立法鼓勵和保護家庭,大量社會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呼籲傳統家庭回歸。當然,這些組織主要由男性領導,他們會非常懷念過去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極力鼓吹恢復傳統美德,聲討不時髦的人和沒落的世界,等等。

我們很難想象壹個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是在國家建立的兒童之家長大的,而不是在壹個家庭。只有在家庭中成長,孩子才能獲得更多的溫暖和快樂,人類的家庭結構才不會最終徹底崩潰,人類發展的道路才不會迷失。會有很多議員持有這樣的想法,國家會大力鼓勵和維護家庭的穩定。當然,剩下的少數雙親家庭將是重點保護對象,其次是單親母親撫養孩子的家庭,這在當時已經很普遍。——也就是母系社會的最終確立。

從母系到父系的轉變促成了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從父系回歸母系氏族社會將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終極方向。這種回歸將給我們壹個沒有階級壓迫、沒有種族歧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極其發達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