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故鄉》說課稿

《故鄉》說課稿

 作為壹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麽什麽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故鄉》說課稿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鄉》說課稿 1

  壹、說教材

 (壹)教材簡析

 魯迅筆下的小說《故鄉》選自他的短篇小說集《吶喊》,課文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以“我”記憶中的故鄉與現實中的故鄉的巨大變化為基本內容,通過主人公閏土20多年前後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的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這是壹篇成功的短篇小說,特別是課文通過對比寫法來揭示主題、通過議論來深化主題的成功運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故鄉》是人教社九年級(上)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第壹篇小說,是壹篇教讀課文。根據教材編排及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註重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材中。提倡教師在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故鄉》作為本單元的第壹篇教讀課文,文中用對比手法來揭示主題的寫法,是開啟本單元的《我的叔叔於勒》和第五單元《範進中舉》教學的壹把鑰匙,也是開啟第六冊第三單元《變色龍》教學的壹把鑰匙,可見其地位尤其重要!

 (三)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學習欣賞文學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的課程標準又反復強調教學設計要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鑒於此,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強調“三突出”原則,即突出“新課程要求”、“教材單元目標要求”、“學情特點”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小說相關的文體知識,已學的魯迅的作品;預習提示中的有關字詞。

 (2)能力目標:理解運用對比突出小說主題的寫法;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習對貧富懸殊的封建社會有深刻的認識,對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產生無比的憤慨,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是小說,其突出主題的關鍵在於文中人物形象的對比描寫。因此,《故鄉》的教學重點是:

 (1)理解課文運用對比描寫揭示主題的寫法;

 (2)理解議論在文中的作用。難點是:我離開故鄉時心情與感受及課文最後兩節關於“希望”的深含哲理的議論。

  二、說教法

 大綱及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要貫徹啟發式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鑒於此,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點撥導學法;《故鄉》是現代文學的精品,全文***88個自然段,可教可學的內容很多,為使學生學有所得,宜長文短教,目標單壹,所以我又采用了“課時目標教學法”。

  三、說學吧法

 世界上沒有哪種先進的教法,能離開相應的學法而取得成功的。語文教學要倡導“養習得法”,形成積極的行為定勢,以達到葉老提出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教學中要求學生牢記課時目標,速讀課文,利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式感知課文,並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程序(安排二課時)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為復習舊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同時也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教學的。

 同學們都知道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今天,我們壹起來學習他寫於1921年的《吶喊》集中的另壹篇小說《故鄉》(板書課題)。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表達對故鄉思念的'情感,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字裏行間融入了濃濃的思鄉情,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魯迅筆下的故鄉又是怎樣呢?

 (二)介紹寫作背景

 為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寫作背景的介紹是必要的。新課程標準特別指出:“改變課程過於註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鑒於此,寫作背景介紹采用學生介紹與老師補充相結合的方式:課前讓學生復習初二(上)中國歷史第六章——第十章,了解1900—1921年間中國的社會現實,上課時教師適當補充作者寫作緣由,二者有機結合,實現學科的整合。

 (三)展示本節課目標(目標(1)及目標(2)中理解課文運用對比描寫揭示主題的寫法)

 (四)研讀課文,落實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根據課前預習,檢查學生完成以下幾頂任務的情況:

 (1)預習提示及文中相關的生字詞的讀音和意義的掌握情況;

 (2)會按照小說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結構簡要復述故事情節。(3)能找出三個情節中描寫的主要人物。(明確:閏土、楊二嫂)

 設計意圖:了解文體知識及文學常識,掃清語言障礙,落實目標(1);把握全文脈絡線索和基本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2、對教材作深入分析,落實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

 《故鄉》壹文主要是通過對比來揭示文章主題的,因此,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抓《故鄉》中的“三變”來分析課文,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的。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文中的“閏土”“楊二嫂”20年前後在外貌、動作、神態以及對我的態度方面發生了什麽變化?

 設計這個問題意在落實《故鄉》中的“壹變”即“人物之變”。具體做法是先將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請男女同學在書上分別劃出描寫閏土、楊二嫂的有關文句;然後請男同學填寫少年、中年閏土變化表;教師再指導學生細讀描寫這兩個人物的重要語句,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特別是文中45—52自然段,要引導學生摹擬人物的口吻讀,然後讓學生討論並歸納人物性格。(板書人物性格)

 (2)20年前的故鄉和20年後的故鄉也不壹樣,畫出描寫故鄉的主要詞語。

 設計這個問題意在落實《故鄉》中的“二變”即“環境之變”。具體做法是先要求學生閱讀文中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並畫出重點詞語;然後請學生舉手作答,教師作適當點撥。

 (3)“我”對記憶中的故鄉與現實中的故鄉的情感是壹致的嗎?為什麽?

 此題意在落實《故鄉》中的和三變即“我的心情的變化”。具體做法是先要求學生勾畫、品味有關語句,並結合上述“二變”理解其含義,學生舉手作答後然後教師點撥分析:“我”——對記憶中的故鄉無限向往、無限懷戀,不僅因為從此要遷居他鄉,更因為故鄉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孩提生活;對現實中的故鄉,則只有悵惘失望之情,而這種心情之變,是因為故鄉的人情、環境之變。

 落實文中“三變”分析後,我設計了問題(4):是什麽原因導致了故鄉蕭索、破敗,故鄉人的麻木、恣睢呢?

 此題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明白作者通過“變”來揭示蘊藏於作品中的深刻主題。具體教師談談個人的見解。這樣設計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即欣賞文學作品,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寫出自己的評價。

 (五)小結,點明方法

 古人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無非是例子,教給學生閱讀和欣賞小說的方法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先請學生根據這節課學習小說的體會談談閱讀和欣賞小說的方法,然後教師再點撥閱讀和欣賞小說的方法有三:賞人物、賞情節、賞環境,本節課主要是通過賞人物和賞環境來認識小說主題的。

 (六)結語

 課堂教學是壹門藝術,好的結語,應收到余音繞梁的實效,鑒於此,我是這樣設計結語的:

 閏土多不幸啊!西瓜地的小英雄不復存在,多子、饑荒、兵、匪、官紳苦得他像壹個木偶人;那“豆腐西施”已變成了“細腳伶仃的圓規;記憶中的美麗故鄉變得如此蕭索!難道這就是我日日夜夜思念的故鄉?這就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

 作為思想家、革命家的魯迅,對故鄉的苦難自然不會袖手旁觀,無動於衷;他壹定會有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壹定會有!

 (八)板書設計(略)

 (設計意圖: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像十字架,舊社會勞動人民苦難深重,像釘在十字架上。板書上部是閏土的前後變化,下部是楊二嫂的前後變化,中間突出壹個“變”字,體現了對比的寫作特點。也提綱挈領地概括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展示目標,落實目標”這條主線進行教學,教學中貫徹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及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結構,抓住“三變”直奔主題的寫法,好比牽牛抓住了鼻子,又如撒網捕魚,綱舉目張。既突出了重點,又避免了從頭至尾逐段分析的做法,激發了學生興趣,突出了學生學習主體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故鄉》說課稿 2

  壹、說教材

 《故鄉》選自部編版初中語文課本九年級第三單元第14課,這是魯迅先生的壹篇小說,本文通過寫作者在回故鄉接母親和侄兒北上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對童年夥伴閏土的著重描寫,體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和思想對人性禁錮的批判,突出了作者對封建制度與思想的摒棄。本文通過倒敘的手法對主要人物閏土加以較為立體的形象塑造,並且在人物形象的轉變體現了本文的中心主旨。因此我會將對於人物形象轉變的原因分析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九年級的學生對於基本詞匯的積累已經到達了熟練的程度,對於小說這種文體也不陌生了,但對小說中心主旨的理解仍存在難度,對於小說敘事方式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歸納,對於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還需要進壹步訓練。因此我將小說敘事方式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分別設計為授課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敘述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為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對封建制度的決絕的摒棄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為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學難點: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對封建制度的決絕的摒棄態度。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導入是將學生從生活中帶進文本的過程,因此,在此環節我會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請學生說說在以前學過的魯迅的小說中,重復出現的元素有什麽,互動幾輪之後,我會引導學生關註到:魯鎮。在導入環節就加以互動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方便抓住其註意力,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

 首先,請學生回憶學過的魯迅的小說,談談魯鎮在魯迅小說中的意義,學生應能較為迅速地回答出魯鎮是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同時為人物活動和故事情節進展提供了空間。緊接著,我會提出第二個問題,即本文的敘事順序是怎樣的,由此引導學生關註到“插敘”這個手法上來。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能夠順利分析出線索,概括出文章的脈絡,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我會請學生回顧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並使用這種方法快速分析少年閏土的形象,這是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的內容,同時也是教師對於學習方法的示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有效的回顧起少年閏土的內容,同時也對人物分析的方法進行了鞏固,這為下壹環節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緊接著,我會請學生通讀課文,分組分析中年閏土的形象,經過互動和點評,學生會發現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形成了人格上的強烈反差,這也是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必經過程。接下來,我會提出壹個問題進壹步強化學生的好奇心,即為什麽閏土會發生這樣的轉變,經過小組討論,學生會發現“外部原因—動蕩的時局,統治階級的壓迫;內部原因—閏土自己的性格使然;閏土自身性格的形成深受封建制度浸染以及所處的社會時代的影響。”通過這壹回合的學習,學生已經接觸到本文的中心主旨了。為了進壹步突出主旨,我繼續提出了如下的拓展問題:如何理解“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魯鎮在這篇文章中又有怎樣的意義?通過閱讀、討論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這句話采用了雙關的修辭。壹方面“路”指的是作者壹家離開的水路,另壹方面指的是作者正在走的思想的路,即摒棄舊社會舊制度的民主科學的路,魯鎮在魯迅的小說中壹直是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地區,在本文中,魯鎮就是封建思想及制度的象征,作者離開魯鎮再不回來,代表著與封建思想及制度的決裂。至此,我的三維目標均已達到。

 (四)小結作業

 在這個環節,我會請學生按照板書進壹步簡述本課內容。並且以人物描寫與主旨的關系作為作業,學生可深化對主旨的理解,同時為下壹課時人物描寫語言的分析做了預習準備。